•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化學論文>元素化合物在教學中深廣度的把握與體會

    元素化合物在教學中深廣度的把握與體會

    時間:2022-08-24 15:18:14 化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元素化合物在教學中深廣度的把握與體會

      元素化合物在教學中深廣度的把握與體會
      
      文/單 斐
      
      新課程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的內容較大綱版老教材有較大幅度的刪減,其教學時間僅有高一第一學期近兩個多月的時間。如何把握這一部分內容的深廣度,是每個高中化學教師必須注意的問題。
      
      一、元素化合物在課標中的要求
      
      從新課標中課程性質來看,要求高中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加深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從課程的基本理念來看,要求高中化學教學“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法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此,在《化學1》內容標準中,對元素化合物知識作了如下界定:(1)根據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鈉、鋁、鐵、銅等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能列舉合金材料的重要應用。(2)通過實驗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認識其在生產中的應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新課標雖較大降低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內容,但加強了知識的探究過程與實用性研究。此點在三種版本(人教版、蘇教版、魯科版)的化學教材中均得到了充分體現。
      
      二、元素化合物在考試中的體現
      
      1.在學業水平測試中的權重
      
      作為江蘇考生獲得高考資格的入場券——學業水平測試,元素化合物知識占有較大的比重,每年的分值均為29分,占總分的29%.包括選擇部分的元素化合物性質與物質相關用途,非選擇部分的無機框圖推斷及壓軸題中元素化合物計算。近三年相關題型與分值如下:
      元素化合物在教學中深廣度的把握與體會
      2.在高考化學試卷中的權重
      
      分析近幾年江蘇化學卷,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內容呈穩中有變的態勢!胺”也即分值基本穩定在20分左右,占總分的16.7%.“變”指考查的要求更強調實用。近三年元素化合物在江蘇卷中的分布情況如下:
      元素化合物在教學中深廣度的把握與體會
      三、元素化合物在教學中的把握
      
      元素化合物的教學集中安排在高一第一學期后兩個半月,此前學生已初步掌握了物質的量、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及物質的分類方法。以此,在進行元素化合物的教學時,應從分類的角度去歸納小結。對相關物質的性質,一要理清反應,如Al與NaOH溶液的反應實質為Al先與H2O反應,生成的Al(OH)3再與NaOH反應;Cu與濃HNO3(或稀HNO3)的反應,硝酸不僅起氧化作用,還有酸性作用等;二要從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去再認識,如Cu與濃H2SO4的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但不是離子反應;三要讓學生學會對反應原理及生成物的探究方法,如Fe與其他物質的反應,有時生成+2價,有時生成+3價鐵的化合物,怎樣設計實驗去證明等。
      
      與大綱版化學教材相比較,新課標教材在元素化合物部分作了較大的刪減。教學時是否要結合大綱版教材進行拓寬?筆者認為,萬不可隨意拓寬加深。一是教學時間有限,二是課標不再要求,三是這部分內容不再列入各類大型考試要求。但有一點必須強化,即對知識的探究,這也是考試所必須具備的素質要求。
      
      四、元素化合物在教學中的體會
      
      1.注重分類,把握規律
      
      物質的分類思想貫穿于整個元素化合物的教學。在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教學中,目前的人教版教材安排在第三章,其編排順序不再按元素進行分類,而是根據物質的類別進行分類。在教學時,必須注重從性質上引導學生去歸納整理。如第一節,將Na、Al、Fe金屬單質放在一起,而第二節將它們的化合物放在一起。以此,教學時要把握同類物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而不能孤立地去學習。
      
      2.加強實驗,重視探究
      
      新教材中的實驗,大部分不再是簡單的驗證型實驗,而是具有一定的探究成分。如Na2CO3、NaHCO3固體受熱分解及其溶液酸堿性的比較,Al與鹽酸、NaOH溶液反應現象的比較等,均要求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再思考,就連Cl2、NH3的制取,也要求學生去探究其反應規律。新教材對實驗的安排,不僅是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更多的是思維能力的養成。以此對化學實驗,既要使學生學會怎么做,更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
      
      3.強化性質,突出用途
      
      物質的用途源于物質的性質。諸如Na2O2、Si、SiO2、合金等的用途,時常出現在學業水平測試和高考化學試卷中,有關此類物質的用途,不僅要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更要聯系物質的性質弄懂其原因。只有這樣,才能發現物質的新用途或相同用途的新物質,如對漂白原理的挖掘,可延伸到O3、Na2FeO4等物質。
      
      化學是以物質為基礎的,物質離不開性質與變化。元素化合物的學習,將學生帶入繽紛的物質世界,既要讓他們感到神奇,更要讓他們感到不驚奇。因為物質的變化總有其內在規律可循。唯有抓住規律,方能馳騁萬里。
      
     。ㄗ髡邌挝 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

    【元素化合物在教學中深廣度的把握與體會】相關文章:

    《元素》說課稿07-07

    元素周期表教學反思04-09

    如何體會詩歌教學中的情感03-06

    準確把握文本 深化有效教學04-27

    在調查研究中把握寫作問題 在寫作實踐中掌握寫作規律05-09

    英語 抓住常態教學,把握課堂實效05-24

    化學元素說課稿03-08

    把握學生心理特征進行音樂教學03-29

    把握機會的作文09-11

    把握自己作文04-23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