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數學論文>立足成才尋找支點提高學生數學能力

    立足成才尋找支點提高學生數學能力

    時間:2022-08-20 12:37:12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立足成才尋找支點提高學生數學能力

      立足成才尋找支點提高學生數學能力
      
      福建 安溪 ●王志忠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最大努力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習的主人”——要學生去學習數學知識,去探究數學知識,不斷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和學習效果。數學知識是相互聯系的、連貫的,有一定的系統性。作為教師應該清楚教材數學知識的編排體系及一些知識要點,然后尋找一些“支點”,借助這一些“支點”引發開去,引導學生去學習數學知識,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和質量。那么,在實際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怎樣尋找學習數學的支點以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呢?
      
      一、尋找興趣支點,培養學習興趣
      
      很多人都認為,只要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否則,學生學習就會寸步難行、舉步維艱,自然也談不上什么學習效果。學習數學也是如此。數學知識,大多跟數字打交道,讓人感到枯燥無味,提不起學習數學的興趣,自然而然也就沒有什么學習效果。為此,作為數學教師對此應該有個清醒的認識,再根據數學知識內容,想方設法尋找興趣支點,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一來,學習數學的效果與質量一定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那么,要怎樣尋找這個“支點”呢?尋找興趣的支點,其途徑很多,下面筆者就談三點:
      
     。1)樹立主體性。學習的主體是誰呢?是學生。很多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但要真正做起來卻有時候就會力不從心。因為我們數學教師很多時候往往會擔心學生學不會、學不懂,故而大講特講,講得天花亂墜,盡力“灌輸”,結果,把學習的主人給“束縛”了。為此,我們數學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首要解決的問題是要樹立主體性,心中有學習的主人,有學生的主體位置,這樣就能更好地駕馭數學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果。其次,要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這種活動一定要符合學生數學知識的認知水平,并適合學生主觀愿望,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之積極主動地參與。三是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要為學生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在交流中解決問題,在交流中得到知識的互為補充,達到共同探索,共同進步、提高數學知識技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悟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2)導入生活化。很多人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確沒錯。每一節數學課有個良好的開端,后續的工作就能比較順利地展開實施,成功的幾率就比較高。反之,數學課堂教學進程就有可能磕磕碰碰,就有可能在某個知識點上產生“堵塞”,有時也許會因“堵塞”而讓數學教學活動“流產”。要是這樣,教學效果就大打折扣,學生學習質量同樣也要大打折扣。每一節的數學課堂教學要達到一個“良好的開端”,就得依據教材,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好“導入”工作,把“導入”做實做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如果是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學生接受知識就會比較快。為此,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每一節課的導入應該盡量做到“導入生活化”。如在教學“認識平均數的作用”這一內容時,教師從班級實際出發,舉例說:“這次語文第一單元考試,甲班學生30人總成績2400分。乙班學生32人總成績2560分。因此,我宣布結果:乙班學生第一名,獲得勝利。話音剛落,同學們就開始議論起來,有的同學馬上說:乙班的同學人數比甲班的同學多,所以總分當然比甲班多,這樣算不公平,也不正確!贝藭r,教師趁熱打鐵,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說:“那么應該怎樣算才是公平的,才是正確的?”……這樣跟學生一來二去地討論,水到渠成地引出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真正達到了“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3)評價生活化。為什么要評價?其目的是什么?這是教育的引導者應該思考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評價無非有兩個目的:一是評價正與誤,二是通過評價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尋找學生的亮點進行評價,力求做到評價生活化,讓學生聽得懂,從而點燃學生學習數學之熱情。如一位學生做對了一道題,其實還有很多題做錯。這種情形,教師應該這樣評價說:“你真聰明,越來越聰明,現在已經做對了一道題。只要你再加倍努力,就能取得更大的進步!比绱艘粊,學生就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產生積極學習的欲望和情感,從而主動地去求知。
      
      二、尋找生活支點,拉近學習距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边@就明確告訴我們教育源自于生活!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币虼,我們要善于從生活中尋找學習數學的支點,拉近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那么,要怎樣尋找生活支點以拉近學生學習數學的距離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做:一是挖掘社會資源。社會生活中有很多數學知識資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教師要注意挖掘。比如說,報刊、廣播等媒體,或跟人閑聊中,甚至小朋友之間的一些游戲活動等方面都蘊藏著一些數學知識,只要用心去捕捉,就能掌握到第一手數學知識的資料。二是挖掘校園資源。學生最熟悉的莫過于校園生活。我們只要留心觀察,注意收集,就能發現校園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教師要對數學問題進行整理,帶進數學課堂里,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校園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邊。如在講到圖形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尋找教室里一些物件的形狀,讓學生認識什么是長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圖形。三是挖掘家庭資源。家庭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又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搖籃,家庭生活中有許多數學資源,只要注意去發現、去挖掘,就能為我所用。如錢幣的認識,人民幣各類幣值的大小、圖案、形狀等均能從學生家庭生活中找到數學知識。
      
      三、尋找探究支點,促進學習提高
      
      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尋找探究的支點,設計一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數學知識的效果。如在教學“購物問題——常用數量關系”時,可以設計一個到商店買數學本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根據設計的生活情景去探究、去分析,去尋找數量關系,列出等式進行解答。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就能體驗到探究數學知識的整個過程,從而促進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尋找一些支點,如興趣支點、生活支點、探究支點……這一些支點生發開去,就能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數學,提高學生數學能力。

    【立足成才尋找支點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相關文章:

    加強線性代數的教學 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05-04

    數學教學論文:和中學生淺談如何提高解題能力08-22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03-20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08-24

    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論文05-31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07-03

    對提高中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研究08-25

    音樂課堂如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08-23

    地理讀圖描述能力的提高08-23

    培養和提高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實踐活動總結08-23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