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絡環境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式學習的探究
網絡環境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式學習的探究作者/ 莫如君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校園網絡的出現,高中數學教學也踏上了新的臺階——網絡合作學習,網絡合作學習下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更體現了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同時在網絡環境下的合作學習,對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師的角色也有了一個新的定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進程,為了更好的推進素質教育,改革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已經成為實現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
網絡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教育的整合,為學生實現合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和支持環境,特別是一些在課堂中講解起來比較困難的問題,學生可以針對問題在網上進行搜索瀏覽、互相探討,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相關的知識,從而使學生學習更加輕松、愉快,拓寬了學生之間的交互方式,提高了學生之間的溝通效率,培養了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對教學內容比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利用網絡資源創設小組合作環境,獲取學習材料
計算機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它集圖、文、聲、像于一身,給高中數學教師們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輔助性作用,節省了課堂的部分時間,提高了學生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高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活躍,學生主體參與的程度更強了,但由于課堂時間的有限性,學生往往是由教師牽著思路走,不能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參與數學的程度。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學生利用網絡學習數學成為可能,教師通過網絡把分散在課堂中的學生鏈接成小組性的學習團體。他們利用網絡的聲音、文件、圖像等各種符號來傳遞高中數學知識,它比起教師事先編制的課件和和高中數學教材本身,比起大量的數學操練練習題型更具有全方位的開放性。
因為它的資料是動態的,處于及時更新的狀態,它推出的往往是最前沿最流行的數學學習教材,涵蓋了高中數學方方面面的內容,為師生雙方的合作與交流提供了廣闊的選擇余地。高中教師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開展數學教學,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然后根據自己的搜索結果,操作方法,短短幾十分鐘的一堂課中,每個學生都數次甚至數十次表達了自己的對某一數學題型的見解,每個數學問題討論到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有選擇地加以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沒有標準答案的合作式學習,對培養學生數學的創造性思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網絡資源的豐富,高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利用網絡來學習數學知識,在合作學習中,每一個成員要明確目標,帶著問題去搜索,尤其在組織學生上網過程中,教師要在一旁作指導,幫助學生篩選數學材料,注意引導他們進行合作交流,并幫助學生對所獲數學信息進行加工編輯,最后把這些材料全部進行整理,放到網絡文件夾中使其資源共享,這種做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高中學生數學合作意識也得到了加強。
二、校園網絡環境下高中學生進行數學合作學習的方式和方法
校園網絡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時空界限,使教育資源共享得以實現,學生進行數學學習選擇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學生可根據所作的猜想,利用教師創設提供的內容豐富、信息量大、交互功能強的網絡資源,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動筆記錄,尋求客觀規律,共同完成高中數學學習任務,解決問題的最終成果也是多樣的,或是報告,或是論文,或是課件交流,為學生進行數學合作學習創造了有效的環境,例如以筆者講過的研究性學習“分期付款中的有關問題”為例,筆者就“分期付款”的有關內容提出了很多問題,并給學生布置了一些查找任務。各小組接到任務后,分工合作,有的同學找“為什么要分期付款”,有的找“怎樣分期付款”,還有的找“分期付款中的有關計算問題”,同學們把資料進行整理,以電子版形式上交,然后由教師和學生對各小組作品進行交流評價,評出最優秀的小組,并發獎品以資鼓勵。這一做法,極大地推動了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每個小組之間互相競爭、學習,每個成員之間互相合作、學習,既培養了競爭意識又培養了小組合作精神,有力地促進了學生之間開展合作式學習。
實踐證明,學生在具有良好組織結構的合作小組中學習數學,其效果遠遠優于傳統的班級組織方式學習,因為網絡能解決研究所需的大量資源,能幫助學生建立小組協作,能使教師實現異步指導。但在建立學生合作學習的初期,效果也不是很好,因為大部分學生都缺乏合作意識,常以“個人主義”為中心,建立不起來良好的合作關系,后來找了幾名組織能力強的擔任組長,再配好相應的組員,組與組之間對教師布置的數學作業進行分工合作,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后,大家對如何通過小組的協調,最后完成任務有了一定的認識,然后接下來再輪換組員,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和合作學習后,學生基本都掌握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提高了學習效率,
另外,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夠充分,這樣作為教師也可以通過制作校園專題網站,學生通過此網站也可以互相交流、發表評論,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而教師準備的專題網的測試功能,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也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有一定的效果。
三、創設實驗情境,培養數學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高中數學教學應鼓勵學生用數學去解決問題,甚至去探索一些數學本身的問題。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運算能力,還要培養學生數學建模能力與數據處理能力,加強在“用數學”方面的教育。最好方式就是用多媒體電腦和諸如《幾何畫板》《幾何畫王》《幾何專家》《數學實驗室》《mathcad》工具軟件,為學生創設數學實驗情境。
例如筆者在上高二數學時, 用《幾何畫板》設計并創作“圓錐內接圓柱”課件,由學生通過網絡訪問教師放置在服務器上的課件,讓學生獨立進行實驗。探索內容包括:圓柱在圓錐內如何變化?如何用平面幾何解決立體幾何問題?如何作出截面?圓錐底面積如何變化?圓錐體積如何變化?圓錐內接圓柱中有體積最大的嗎?有的話,如何求?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創設多種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使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諧地、理智地參與教學過程,這正是師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發揮教學整體效益的可靠保證。
通過校園網絡環境下學生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更能全面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更由于這種學習方式重視認知過程的學生主體,因而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有利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ㄗ髡邌挝唬558300貴州省平塘縣民族中學)
【網絡環境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式學習的探究】相關文章: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08-20
高中數學合作學習模式探究08-25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探究08-24
淺析探究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08-20
探究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運用08-19
探究高中數學新課程中的向量及其教學08-18
探究式教學法在動能定理教學中的嘗試08-21
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作文分層教學的探究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