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淺談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重慶市合川區古樓鎮中心完全小學 王金龍
有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集中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它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設為一體的教學形態。有效課堂也是一種教學理想,其意義是為現實教學產生一種動力、牽引、導向作用。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是教師永遠的追求。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培養學生主動學習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適應新的形勢發展,必須有新的教育觀念。首先,要信任理解學生,要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都體體面面的坐下去,千萬不能讓學生在群體面前暴露自己無能。其次,要用和藹的目光面對全班的學生,經常用語言和學生交流。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尊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不發生教學。師生在教學中交往、互動,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點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課堂是教師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學生智慧的發源地。學生在樸素的課堂生活中品味數學,教師在樸素的課堂生活中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全面協調的發展,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發展空間。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能夠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時,教師應該多列舉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情景,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感受中學習數學。例如,教學“人民幣的簡單計算”一課,新教材(人教版)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現實情境:一個小男孩手持10元錢站在一家商店的貨柜旁準備買東西,貨柜上擺放著分別標有8元、15元、6元、40元、45元和20元的各種玩具和體育用品。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如果你是這個小朋友,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想到些什么?只見學生立刻以主人翁的身份和滿腔的熱情參與其中,紛紛表達著各自的意見。這個說:“看來我只能買乒乓球拍(8元)或者買皮球(6元)了,我更喜歡皮球”;那個接著說:“那你還剩 4元”;有個學生甚至這樣說:“我最喜歡踢足球,要15元,錢還差一點,如果這個商店可以降價就好了,不行的話,就只好回家再要錢了”。教師對學生的這些有思考、有個性、有創意的想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后,進一步提出:你們剛才的這些想法和問題與數學有聯系嗎?為什么?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學生發現所有這些其實就是數學中的“比大小”“估計”和“加減法”知識。接下來教師說:希望同學們能從數學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并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對于教材中10-6=4(元)等人民幣的計算問題也就隨之解決了。
數學課程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有用的數學,關注數學知識的實際意義和實用價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應多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聯系生活的數學活動,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在教學“用數對確定位置”時,我設計了“交朋友”的課件游戲。課件由二十多個“可愛的小動物”圖片組成,調起了學生的胃口。這些小動物帶著如“勤儉節約”、“講究衛生”、“音樂”、“背誦一首剛學的古詩”、“說一說媽媽的生日”等多方面的知識來到了課堂當中。同學們首先要小組合作,商量好和哪個小動物交朋友。然后選出一組同學為代表,比如是和“第3列、第2行”的小兔子交朋友,就請其中一位同學用新知識確定小兔子的位置是“第3列、第2行”,另一位同學以數對的形式正確的書寫在黑板上:(3,2),再由一位同學親自點擊鼠標,顯示出小動物帶來的問題,比如:“請在(4,8)位置上的同學說出一個節約用水的好辦法”,并邀請教室中在“第4列,第8行”位置上的同學進行回答。這位同學不僅要很快的反映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還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出小動物的問題。這個環節使新知識巧妙的穿插在游戲中,不僅有交流、有合作,而且形成了全班性的互動,學生在愉快地鞏固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了多方位知識的熏陶、能力的培養,使數學課的教育效果更加豐滿。
三、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毙抡n程要求數學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生在觀察、實踐、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我們在課堂上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討論、評價、傾聽、激勵,在交流中互相啟發,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地經歷探索事物的數量關系,變化規律的過程。教學中,不要僅注意學生是否找到規律,更要注意學生是否進行思考。如果學生一時未能獨立發現其中的規律,教師就鼓勵學生相互合作交流,通過交流的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發展問題,這樣不僅能將“游離”狀態的數學知識點凝結成優化的數學知識結構,而且能將模糊、雜亂的數學思想清晰和條理化,有利于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在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學習,同時通過交流去學習數學,還可獲得美好的情侶感體驗。
【淺談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相關文章:
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之淺談08-15
淺談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08-17
淺談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03-02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08-19
淺談新課改形勢下的班主任工作08-17
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08-24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課標數學論文05-31
新課改背景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探索08-18
新課改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08-22
淺談數學課堂教學設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