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農村小學開展心理健康咨詢的探索論文
在農村小學開展心理健康咨詢的探索論文袁江!≌憬⌒虏h新民小學(312500)
【摘要】以農村小學生為調查研究對象,針對學生中帶有共性或是個性特征鮮明的心理問題,以開展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載體,整合學校、班級、家庭等各種力量,有目的、有計劃的面向全體學生,重點實施個體心理咨詢,解決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咨詢問題的實踐操作研究,有效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農村小學;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問題與對策
1心理健康咨詢的認識
健康是人類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健康,不僅意味著有健全的身體,而且必須有健全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健康教育不僅是要使人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是“一種涉及到智能、心理和社會層面的過程”。
現代社會人們的心理負荷在加重,心理問題呈上升趨勢。據國家教育部調查統計:中小學生中73.3%存在健康問題,其中90%是由于心理因素導致的。心理問題常見的有:人際交往障礙,學習心理障礙等。主要表現為孤獨,敏感,愛好與人發生沖突……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寬容,只是苦于找不到溝通的方法和渠道。由于身邊的人不具備專業能力,往往無法對他們妥善開導。
據美國國家學校心理輔導員協會調查,當學校心理輔導員人數與學生的比例是1:1000時,往往能夠大大減少學生的違紀問題和學習障礙。要排解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學生在認知能力、人格特征、情感意志和人際適應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學校必須對學生實施心理(咨詢)健康教育。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解決日趨嚴重的心理問題的重要手段。
我們在近幾年的探索中,發現日益增多的外籍學生和逐年增加的留守兒童以及許多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成為學校發展中面臨的重大課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薄弱、實踐操作不夠規范、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奇缺、素質較差等問題。提出《在農村小學開展心理健康咨詢的探索》的研究 , 開展心理(咨詢)健康教育工作,將有助于克服上述種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兩個突出的問題即:一是學生有心理問題不知道向誰咨詢,怎么尋求他人的疏導;二是學校相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然開展起來了,但是只是流于形式,心理課堂、學科教學、心理咨詢室等各方面的工作不能達到普及推廣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
開展心理咨詢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課題:既需要面向大多數健康學生的“預防性”、“發展性”教育,又需要面向少數有心理問題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的“補救性”教育;班主任和學科教師直接介入學校心理咨詢工作,不僅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發展的結果,也代表著它的發展方向;(心理健康論文 www.annahuzar.com)構建“心理輔導及咨詢”這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不僅可以豐富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且培養出一批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操作技巧的老師,對于解決我國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缺乏的燃眉之急,對于普及推動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發展,對于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通過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展來說,都將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2心理健康咨詢的誤區
導致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咨詢欠缺的原因很多,除重視不夠、心理輔導力量薄弱等因素外,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對學生施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多誤區,即誤把心理問題當做非心理問題看待。
誤區一:誤把不良心理看作思想問題或道德品質問題,很少從心理角度著手進行疏導,工作上脫離學生心理發展實際,教育上存在主觀片面、牽強生硬的說教等弊端,缺乏必要的心理教育手段。于是,學生的早期心理障礙未能得到及時地發現,及時地疏導。
誤區二:誤把心理問題當做生理問題。隨著中小學生生理機能的日漸發育成長而出現的一些較為普遍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除了道德品質、生理反應等因素外,還包含有畸形的性心理成分在內。對于這類問題的處理,如果單從某一方面去施行教育,都難以徹底解決問題。只有多管齊下,尤其是從心理方面予以正確的疏導,才能事半功倍。
誤區三:把“脈”不準,誤診誤治。就目前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現狀而言,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專業從業人員嚴重不足,絕大部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教師均為兼職。這些教師因自身水平所限,在對學生的心理障礙實施疏導時,誤診誤斷誤治,從而導致部分存在心理欠缺的學生錯過了疏導康復的最佳時機,“小病”養成“惡疾”而積重難治。
3心理健康咨詢的實施措施和問題
3.1心理課程中普及
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學生、教師、家長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的途徑方法。通過宣傳板報、心理講座、心理咨詢等形式,使得家長、學生、教師、校長等獲得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把心理健康的知識以最廣泛的渠道和途徑普及到最廣泛的人群。但是在實際中卻很少有投入,你在電視、廣播、報紙等公眾容易接觸的媒體上,你能看到比較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嗎?更多的卻是借著心理咨詢的名號做秀或是奪人耳目罷了。更不要說在條件相對落后的農村學校了。
心理健康課的任課教師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起碼要達到四條標準:首先,自身的心理必須是健康的;其次,應具有青少年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衛生學等豐富的學識;再次,應具有深刻的人生經驗;最后,要在師生中擁有較高的威信。但是在現實中很難具有這樣的老師,即便是擁有國家二、三級心理咨詢師證書的也很難具有如此“大而全”的高要求?梢,我們的有些人只會在辦公室空想,提些空洞的要求,看起來很美卻沒有好的操作性,不過是讓人看看或是應付上級的檢查而已。
3.2心理咨詢中矯正
學校心理咨詢室主要矯正不良習慣和輕度的心理障礙,切忌大包大攬。對于已構成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學校心理咨詢室的責任只是早期發現,并推介到心理門診去矯治?墒乾F在的農村學校,甚至一些大的城區學校,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有幾個?即便是通過省級自學考試擁有心理健康證書的教師,又豈能把專業培訓過也很難一時勝任的心理咨詢師的工作做好呢?推介到心理門診,最大的問題是縣級醫院很難有好的咨詢門診。
學校心理咨詢要有明確的工作制度。在目前的條件下,最好是有人專職,其他人兼職。同時,還要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進行跟蹤觀察與矯正。以上幾條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沒有咨詢師這些不是一句空話?而且即便有好的老師,如果學校領導不重視,教師不支持,工作依然很難開展。
3.3心育活動中訓練
活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活動內容應當從校情出發,以學生的需要為依據,創造性地設計具有本校、本班特色的,能給學生的心理素質發展帶來積極影響的活動。需注意的是,每次活動前要有周密的方案,事后要有總結、有講評,最好能設立代幣制競賽獎。多數學校會有自己學校的各類招牌活動或組織有意義的活動,部分是為了學校的聲譽而方便招生。那么有時就很難考慮到心理層面上的,而沒有心理目標的活動對人的成長相對意義小了很多。
3.4各科教學中滲透
心理健康課程建設——教學、教材、學科滲透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課程建設的目標內容。通過對心理健康教材的研發與建設,通過在學科教學中心理健康知識的滲透,通過心理課堂的開設,使得心理健康課程的研究更加深入,找到一條全員參與心理健康行動研究的廣闊的途徑。在教學中滲透可以說我們教師有著天然的基礎,只要是懷有愛生的情感,就會自覺不自覺的滲透,效果也許會打折扣。至于教材要說現在在市面上買的到的,適合小學生的那是很少的,更不要說普遍的可以用在教學上,如果要研發校本教材同樣是面臨人員,材料等各種條件限制是不可能的。
3.5教師心育中突破
心理健康個性品質——智力、情感、性格三位一體的積極心理健康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與鑄造。教師的情緒與人格對學生構成直接的影響,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抓好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否則,心理不健康的教師會源源不斷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學生。
搞好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制度化、系統化、經;,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堅持專家講座與自學相結合、集中輔導與同行研討相結合、書本知識與案例分析相結合?墒窃谵r村學校,真的很少有人會關心教師的生存心理狀態,不要說各級領導,即便是主管部門也很少過問,等到了有事的時候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甚至是亡羊補牢的事也做的不多。何談制度化、系統化、經;,有些東西對我們一線教師真的是畫餅充饑而已,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到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養想必就會來的更晚一些了。
3.6家庭教育中延伸
學生心理問題主要形成于家庭,表現于學校,如不及時矯治,將來就會危害于社會。因此,各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向家長們傳授孩子們身心發展的有關知識,使家長們懂得,孩子出現的新行為中哪些是正常的,應欣然接受的;哪些是異常的,應該怎樣去配合學校和心理醫生去矯治。在3年多的咨詢過程中,很難找到家長因為“細小”的問題而求助心理咨詢師的,等找到我們的時候基本上是情況比較嚴重了,錯過了最佳的心理咨詢期。開辦家長學校,建立聯系卡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關鍵是現在家長認識不到心理問題的危害,作為學校,教師還需要耐心做很多的工作。
3.7校園環境中陶冶
人不僅能改造環境,環境也能影響人的心態。為此,學校應從“硬件環境”上多加投入,使之更適合人性,更符合心理學的要求;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學校,心理環境的教育要在“軟件環境”上狠下功夫,努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端正校風、班風、教風、學風,使師生能在賞心悅目、輕松怡人的氛圍中獲得愉快的心理體驗,F實是對教育的投入少之又少,基礎設施都忙不過來,在心理上的關注還有多少,更多的注重在思想上的教育會多點。
3.8社會實踐中磨礪
心理健康實踐活動——學校、社會、家庭三位和諧一體的心理健康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停留在理論知識的表面,更要深入到實踐中,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的全員參與和加入共建美好的、寬松的心靈環境。
中小學生遲早要進入社會,而現在的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脫節嚴重。心理健康教育要抓住學生缺少社會實踐、缺少實際體驗這個問題。拿出一部分時間!組織學生去體驗生活和服務社會。如果說上面的設想可以實現,自然會讓很多學生真正在社會的熔爐中成長起來,但現在的環境遠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里可以放心,面對現實挑戰比愿望殘酷的多,只要學生一不小心就會陷入不可想象的境地,遠比交通安全、不學無術更為糟糕。
“教師應該‘一切為了學生´,當不能‘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都讓我們考慮了做了,那他們做點什么呢?”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有利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有效地防止了“師源性”心理障礙。但是一切讓我們去做,也就失去“助人自助”的心理學原則。勁風好借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明天任重道遠,留給我們無盡的求索和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百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總課題組王加綿
【在農村小學開展心理健康咨詢的探索論文】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咨詢系統論文09-04
農村小學綜合實踐課的探索08-17
[小學美術論文]小學國畫教學探索08-17
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實踐探索08-17
開展激勵教育實驗的探索08-17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論文07-30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論文02-10
農村特色活動的新探索08-17
農村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