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方法在新課標下的實踐
淺談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方法在新課標下的實踐貴州省羅甸民族中學 段文建
【摘要】新的課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課堂,教學方法只是可被定義為教師培養學生的一種手段,學生懂得高效的學習方法和掌握對人生的認知規律才是政治教學的最終目的。在差異化教學方法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回歸生活,讓政治理論及時得到實踐;課堂內容與生活實際經驗相結合;改變評價方式,保證新課程理念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政治;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8.4 【文章標識碼】B 【文章編號】1326-3587(2013)01-0006-01
一、在差異化教學方法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的初中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標志是學生對政治知識的識記程度,也正是教師這種過于對政治課程知識性的定位,使得學生對政治課程的學習陷入了單一的狀態中。也就出現了傳統意義下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的方式。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此類教學方法的運用,不但忽視了對學生思維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養,而且影響到了政治課堂結構的改革。成為課堂教學內容、方法及組織形式改革和優化的制約瓶頸。
差異化教學方法的實質是以新課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為基礎理論,突破性的把學生進行“分類”,“分類”的真正目的在于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開展教學。也就是說。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對政治知識了解的基礎之上獲得新的提高,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區”體驗自己的成長,從而提高每個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比如,在講“公民的義務和權利”一課時,教師首先要明確課堂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生對公民義務和權利一致性的學習,讓學生養成自覺履行義務的能力,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歸納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明確后,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應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學生、應用感性與理性的結合深化學生對該課堂知識認識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種方式,最終的教學目標只有一個,改變的只是學生對知識的獲得的方式。
二、回歸生活,讓政治理論及時得到實踐
政治知識學習的內在意義在于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綜合素質、身心修養、價值觀念的影響。眾所周知,中學生正處在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對自己人生的發展定位尚處在“雛形期”。因此,如何讓政治知識發揮出特有的導向和基礎作用,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诖,文章提出了讓政治課堂回歸生活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巧設生活場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開學生的理解的閘門,從而培養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發散性思維。
我們知道,每一個政治觀點都是在事實中總結歸納出來的,如果,我們單純的從知識的關鍵字眼的理解和講解去開展教學,將會使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變得抽象,反過來講,我們用生活中的事實去驗證觀點,也就是運用不同的“數據”去倒推一個“數學等式”。(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網 www.annahuzar.com)那么這個政治觀點將會變得真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會更加深刻。例如在講“正確認識自我”一課時,教師可以把課堂模擬成一場綜合性的拓展活動。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帶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來營造一種挑戰自我的氣氛,然后,教師可以出一些帶有政治觀點題目。讓學生用自己實際生活的例子進行回答。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加以評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學到了課堂的知識,而且還對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現做了比較準確的定位?梢娡ㄟ^教學過程中生活場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學生與課堂的粘著力,使課堂氣氛一直處在活躍的狀態,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課堂內容與生活實際經驗相結合
之所以有些學生會不喜歡政治課,原因就在于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知道從理論到理論的說教,不能聯系生活實際。尤其是不能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經驗想結合。這樣,學生就容易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如在云里霧里,然后對所學知識不理解不相信,進而厭煩政治課學習。反過來,如果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緊密結合,使得課堂知識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得到實踐檢驗,而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又能在課堂知識里得到理論解釋,學生就會覺得課堂與生活互相印證,課堂知識也更容易理解,實際一點就覺得課堂知識“有用”。進而激發學習興趣和信心。
四、改變評價方式,保證新課程理念的順利實施
評價標準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有重要的導向和調控作用。我國的素質教育已經推行很多年了。但很多學校的教師仍然在按應試教育的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行政管理者仍然在用“分數”、“考試成績”作為考評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這使老師擔心素質教育的推行會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老師們寧愿保守地使用傳統教育方式提高學生分數。也不愿冒險使用新的教學方式來推進素質教育。故,改變教育評價方式是促使老師們改變教育行為方式的重要保證。從當下教育的要求看,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學?梢哉握n所要求的學生素質的發展狀況作為對老師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依據。
在政治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本著“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對學生開展層次教學,通過對學生差異化培養讓學生一起進步,共同提高;要善于應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識,讓學生懂得學習與實踐結合的學習方法;要給學生提供知識遷移與拓展的方向,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全面進步與發展。
【淺談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方法在新課標下的實踐】相關文章:
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08-20
淺談學好初中物理的方法08-25
淺談初中物理復習的方法08-16
淺談新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方法08-20
新課標改革下教學方法改進初探08-19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課標數學論文05-31
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科學課堂教學08-22
對初中物理教學實踐的淺談08-25
淺談初中英語詞匯高效課堂教學方法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