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析活力語文課堂的構成元素
簡析活力語文課堂的構成元素作者/宋華筠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需要將課堂打造成智慧與人性并存、民主開放、教學相長、富有激情與生命力的課堂,以調動學生積極情感,點燃學生智慧火花,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筆者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提出由情感、對話、開放等元素構建初中語文課堂,以激活語文教學,促進學生發展。
一、把握課堂生命線——情感元素
情感是激活課堂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師應重視以情導學,讓學生始終處在積極情緒與情感狀態中,使其主動學習,增添課堂活力。
1.以文傳情,激活教學內容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提煉文本情感因素,以文傳情,感染學生情感。首先,明確教學情感目標。在教學設計時,可依照文章思想情感、作者創作意圖,根據學生情感與認知基礎來明確語文課堂情感目標。教學古詩文時,借助意境渲染與意象描繪,引導學生把握作者高尚情感;教學記敘文時,通過分析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讓學生領悟人生,熏陶情感;學習說明類課文時,通過把握對象特點,由用途與功能等方面來發掘創造美、建筑美及自然美。其次,發掘文本情感內涵。教師研究課本過程,也就是受文本感染的過程,課堂上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揣摩與感受,升華知識。學習《我的母親》一文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讀懂母親的優秀品格,感悟母親的愛子之心。
2.以情優教,激活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特點,活用教學方法,以情優教,激活教學過程。首先,營造情感氛圍。教師可通過飽滿的教學語言,豐富的教學手段,以情激情,以情導學,激發課堂活力。其次,優化教學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情緒,增強學生情感體驗,使其加深知識理解,深人體會文章內涵。比如,音樂渲染烘托情感、多媒體教學調動情感。學習《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一組沙漠圖片,然后要求學生描述自己對沙漠的感受。在古代,人們又是如何看待沙漠的,說明原因?你們知道沙漠里有哪些奇怪現象嗎?這樣,通過圖片與問題等手段,可激發學生求知情感,奠定學習心理基礎。
二、抓住課堂精彩點——對話元素
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交流過程,是教學雙方與文本對話過程。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對話這一環節,以激活課堂教學。
1.重視文本閱讀
在文本教學時,教師需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積極思索,以奠定對話交流的良好基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為學生營造一個安靜的閱讀與思考環境,激活學生思維,使其主動與文本、作者對話,并獲得獨特體會。然后在課堂上師生、生生交流對話,分享感受。 (讀后感 www.annahuzar.com) 這些體驗可以是文章某部分,如感動點、喜歡或受啟發點等,可以是學生自己認為較為重要的知識,如字詞句段等,亦或提出問題,發表看法,還可以是對文本的評價,亦或對文章的補充等。如教學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時,教師可先提問:文章故事情景的線索是什么?講了那幾件事?你認為哪些地方最為感人?說明理由,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或總結答案。
2.加強合作學習
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創新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精神。小組合作是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進行合理分組。組員分工明確,根據教學開展合作學習,而教師則要適時提示、指導。
第一,有效討論。這是師生、生生交流對話的重要形式。通過相互討論,可碰撞思維火花,撥動情感心弦。同時,可延伸與拓展學習內容,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如學習《錯過》一文時,教師可提出思考問題:(1)文章中,作者通過怎樣的論證方法來論證了他怎樣的人生體驗?(2)說說你們人生中最難忘的錯過與自己對錯過的體驗:(3)結合相關的的詩歌以及自身感悟來續寫詩歌。然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這樣,可讓學生相互啟發與促進,也拓寬知識面,升華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人生觀。
第二,小組辯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小組辯論或爭辯,來刺激學生興奮點,調動學生積極情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學習《孔乙己》一文時,在文章結尾,作者寫道:孔乙己大約的確是死了。教師可以由此切入,讓學生圍繞“孔乙己最后是生還是死”進行課堂辯論,于是學生踴躍參與,積極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如“凍死”、“餓死”、“病死”等。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實際上是生活在一個冷漠無情的社會中。小說一開始就刻畫了孔乙己生活的空間——魯鎮。魯鎮兩大陣營中,孔乙己猶如一只蝙蝠,只能在冷漠的社會中死去。小說刻畫孔乙己的性格,暗示了孔乙己必死無疑的悲劇命運,刻畫其他人物形象,也是暗示孔乙己必死無疑。小說結尾說“孔乙己的確死了”!按蠹s”一詞,只是指“我”未能親見,作出的猜想吧,而重點則是“的確”。這種形式不但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主旨的理解。
三、重視語文課堂助推器——開放元素
課內是小課堂,而社會則是大課堂,開放課堂有助于積累學生生活體驗,提高語文素養。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環境資源,創設出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于實踐中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
1.引導課外閱讀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將課內課外閱讀有機結合,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豐富課余生活,開闊學生視野。首先,教師需要示范閱讀,指導學生方法,讓學生課余時間博覽群書,提升文化底蘊與修養。其次,組織與瀆書相關的學習活動,滿足學生閱讀需求,讓學生在大環境影響下激發閱讀熱情。如教學完《龜雖壽》,教師可組織“三國故事會”,說說自己所喜愛的三國人物及其事跡;學習《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一文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十萬個為什么》,而后課堂上進行“科學交流會”,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從而打造出民主、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
2.聯系社會生活
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內,還要走入社會與生活,以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體驗,豐富學生生活經驗。因而,在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將活動空間延伸至課外,拓展到校外,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運用知識、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比如,學習《春》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收集與春天相關的詩詞歌賦、農俗諺語等;另外,教師還可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如社會調查、人物訪問、小論文等。例如,“保護野生動物”的綜合活動,學生可通過問卷調查、座談、采訪等方式來完成。開放式語文學習,能讓學生學會創造,能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實驗學校(224000)
【簡析活力語文課堂的構成元素】相關文章:
《給顏黎民的信》簡析08-15
《西江月》簡析08-16
《向往奧運》教材簡析及08-16
簡析違章搭建的處理08-05
歷屆高考詞序考點簡析08-08
律師執業權益保護簡析08-05
簡析稅法的脫法性08-07
語文課堂活力的釋放08-17
上善若水——《七顆鉆石》內涵簡析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