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小班化“白主互助”教學模式探索
初中小班化“白主互助”教學模式探索作者/陳源清
。暇⿻郧f學院附屬中學,210011)
摘要:“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是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以異質結合的學習小組為基礎,將學生獨立完成基本學習任務與有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過程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具體包括“情境導入—展現目標—自主研學—同伴互助—鞏固反饋”五個教學環節。其自主的學習方式、互助的討論形式、多彩的白板展示、有效的小組評價,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小班化自主互助理論認識教學實踐管理思考
小班化教育以其先進的教育理論和科學的學生發展觀,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大優勢。如何發揮小班的教學優勢,許多學校作了有益的探索。南京曉莊學院附屬中學從2006年被江蘇省南京市教育局批準為小班化教育實驗學校后,樹立科研興教意識,立足于課堂改革,積極探索小班化課堂“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一、 理論認識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是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主動地和有選擇地知覺外在信息并建構其意義。學習過程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特征,使其在知識學習中獲得合理的個人經驗并得以內化,從而使知識變成能力。知識不可能僅由外部傳授而獲得,學生應該以自己的經驗背景為基礎來建構現實和理解現實,從而形成知識。倡導自主學習,就是基于對學生的尊重,滿足學生探究、體驗以及獲得認可與欣賞的需要。
群體動力理論認為,群體本質上是成員之間的相互依賴性不斷變化的動力群體,其內部任何一個成員的狀態都會引發其他成員狀態的變化,而且,成員之間緊張的內在狀態能夠激勵群體達成共同的預期目標。當人聚集在一起完成共同目標時,相互團結,相互依靠,為個人提供了動力!昂献鲗W習把教學活動看做是一種任務分享、責任共擔的人際間的動態合作的教學活動過程,是系統利用教學因素之間的互動合作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小組團體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合作過程”。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的總體要求,在小班教學中可以較為廣泛地運用。
小班是相對于普通的大班而言的,即學生數相對較少的班級,南京市初中小班學生數標準一般為30——36人。小班化教育的實質,在于更好地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讓學生充分分享各種教育資源,有更多的機會處于教學活動的中心,有更多的時間與教師交往、溝通,得到個別化的教育。(教學論文 www.annahuzar.com)這就是說,如果僅僅是班級人數減少,而沒有教學方式的變化,繼續沿襲大班的教法,這絕不是小班化教育,相反,是白白浪費了小班的良好資源。
為了充分發揮小班化教育的優勢,我校積極構建“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在異質結合的小組中,將學生獨立完成基本學習任務與有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過程相結合的教學形式。較之小學生,初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自主互助”學習!白灾鳌笔腔A,是關鍵;“互助”是共進,是拓展。通過自主學習夯實基礎,凸顯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規范性,弘揚人的主體性和自主精神;通過互助學習取長補短,體現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共進性,培養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白灾骰ブ苯虒W模式的基本要求是相信學生、依靠學生、解放學生、發展學生,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主要起創設情境和組織、引導、點撥、激勵與評價的作用;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僅是讓學生能夠掌握所要求的基礎知識及培養一定的基本能力,同時更要學會學科基本的學習方法,并具備后續學習的能力。與此同時,在小組式的學習氛圍之下,努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展示自我、共同分享、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在此基礎上,我們成功申報了江蘇省級規劃課題《小班化教育背景下構建“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
二、 教學實踐
。ㄒ唬 “三變”教學改革思路
“變教室為學室,變教師為導師,變低效為高效”是我校實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白兘淌覟閷W室”,是指教室不應該成為教師灌輸知識、表演教學技能的舞臺,而應是學生主動學習、獲取知識的神圣殿堂;“變教師為導師”,是指教師職能的重新定位,教師應由單純的教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指導者、服務者與幫助者;“變低效為高效”,是指教師要使用多種教學手段,不斷提高課堂效率,以學生學習為中心,追求有效課堂、高效課堂。
。ǘ “自主互助”教學五環節
學生異質分類,由4——6人組成一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考核,每組配一塊小白板用以展示小組討論成果。學生的角色分工有: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監督員、協調員。其中,組長負責安排組內一切活動,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內的討論發言,匯報員負責把小組的成果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向全班展示,監督員負責維持組內紀律,協調員負責和其他小組之間的聯絡工作。定期(一般是一個月)進行角色互換。教學中堅持“先導后學再研討,少教多學共提高”的原則,具體操作流程包含五個環節,即:情境導入—展現目標—自主研學—同伴互助—鞏固反饋!扒榫硨搿杯h節,教師從生活或問題出發引進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展現目標”環節,教師將本課學習目標投影展示,讓學生以集體朗讀等形式表達,促使學生留下初步印象;“自主研學”環節,學生根據教師編制的“導學案”中的導學指導,自學教材(8——10分鐘),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結合課前預習,完成基礎自測題,并對不理解的知識畫上符號;“同伴互助”環節,小組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重點討論題,或對自學中不會的知識加以討論,以便深入了解課本知識;“鞏固反饋”環節,教師用備課組編制的“導學案”中的測試題及時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少留或基本不留課后作業。
。ㄈ “15+30”時間分配
為了保證學生的“自主互助”學習時間,必須壓縮教師授課的時間。一節課45分鐘,要求教師只講重點內容與難點知識,時間一般在15分鐘左右;多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生生互動以及獨立完成課堂自我檢測的時間在30分鐘左右。要求學生自學教材,思考問題,研討交流,練習鞏固,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時間主人!30”的另一層含義是指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在30厘米左右,提醒教師不要長時間地站在講臺上,要多走到學生中間,了解學情,指導自學與討論,為課堂精講點評作充分的準備。
。ㄋ模 多彩的小白板
為了便于小組合作,啟發學生深度思考疑難問題,我們給每個學習小組配備了一塊小白板,及時記錄小組的研討成果。白板展示主要有全展式、競爭式、推優式、互評式等。白板展示階段往往是一節課的高潮,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討論熱烈,思維噴發,人人參與的小班化教學特點得到充分的凸顯。
。ㄎ澹 注重過程的小組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是小班化教學的主要特征之一,要求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從評價個人改為評價小組。小組評價注重過程,意在激勵小組成員共同努力。具體做法是:教師根據小組課堂任務的完成情況,每節課選出1——2個優勝學習小組。當選一次加2分。各學習小組輪流值日記分,以充分鍛煉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小組間的良性競爭。如果發現有抄襲作業的現象,一次扣1分。在此基礎上,結合階段學業成績量化記分、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考核量化記分等指標,進行綜合考量,每月評選一次最優學習小組,并獎勵到小組的每個成員。
三、 管理思考
我校在實踐“自主互助”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積極發揮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充分參與課堂,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體現在:第一,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學習能力得到發展。小班化課堂中,學生學習的時間更多、空間更大,這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在學生問卷調查中,有90%的人表示小組合作形式好,學習效率高。第二,教師教科研意識增強,教育教學能力明顯提升。特別是“少教多學”的要求,促使教師把功夫花在課前,課堂教學效率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近年來,在市、區統測中,學生成績不斷提高。
小班化“自主互助”教學模式作為小班化教育的具體組織策略之一,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實踐三年多來,我們從教師的積極態度、學生的樂觀情緒中看到了該模式的研究價值。當然,目前小班化教學中還存在著學生紀律管理、評價方式細化等問題,我們將在堅持中探索,在探索中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 靳玉樂。合作學習[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初中小班化“白主互助”教學模式探索】相關文章:
“體驗——感悟”教學模式的探索12-06
初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探索08-05
對初中體育實踐性教學模式的探索08-25
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08-23
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探索08-17
強化專業能力的教學模式探索08-05
新課改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探索08-02
分層次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08-13
“網絡探索者”與新型教學模式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