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高職學生學習倦怠問題研究
我國高職學生學習倦怠問題研究韓艷榮 夏倩
[摘要]文章以高職生的學習倦怠為研究內容,揭示了影響學生學習倦怠的諸多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措施,旨在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讓他們樂學,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職學生學習倦怠對策
[作者簡介]韓艷榮(1972-),女,河北秦皇島人,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外語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及翻譯;夏倩(1983-),女,河北藁城人,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外語部,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河北秦皇島066100)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0)36-0191-02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受教育,這對提高國民素質有很大的作用。但在高職教育繁榮發展的背后,就業形勢嚴峻以及社會對學生素質要求的提高,使得一些大學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嚴重,學習上得過且過,學習倦怠現象也凸顯出來。嚴重地影響著高職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甚至直接影響著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高職生學習倦怠問題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及社會的關注。
一、高職生學習倦怠的表現及危害
學習倦怠是一種不健康的學習心理狀態,主要表現在:生理上,經常感到精力不足,學習時疲勞;情緒上,缺乏熱情與活力,對學習失去興趣;行為上,學習效率低,紀律松懈。有研究表明,高職院校學生較普通高,F象更嚴重,且新生較老生,男生較女生,差生較好生,理科生較文科生現象嚴重!皩W習倦怠”與“厭學”是有區別的:厭學是徹底不想學習,對學習厭惡。厭學對學習的“厭惡”程度要遠遠高于“倦怠”的程度。而“學習倦怠”是對學習既不喜歡又不想放棄,是介于“厭學”和“樂學”之間的一種可調控狀態,如果及時發現并積極引導,可以向“樂學”轉化;如果這種狀態持續發展下去,就可能導致“厭學”。
高職生的這種學習倦怠現象會帶來比較嚴重的后果:首先,從學生個體來講,一方面,專業功底不扎實,綜合素質不能提高;另一方面,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尤其是自尊感和自我效能感的發展。其次,從學校來講,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倦怠現象,必然會導致學風下降,最終影響教育質量。再次,從社會用人角度來講,如果將這種倦怠心理、不良的精神面貌和頹廢的情緒帶人工作中,也會給單位工作帶來不良的影響。
二、高職生學習倦怠的原因探析
1.社會因素。社會上普遍對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l)目前高等職業教育的地位并不高,甚至往往受到冷落或歧視。學生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學習目標不明確,導致厭倦情緒。(2)學生中還存在著嚴重的“讀書無用論”思想,F實生活中的一些知識貶值、社會分配不公現象,使學生開始懷疑讀書的價值。(3)擴招后出現了“寬進寬出”的現象,學生沒有學習的壓力,學習動力當然不足。這種心態容易導致部分大學生不珍惜學習機會,放棄刻苦學習的信念,產生學習倦怠。
就業制度不健全,也是廣大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的原因。(1)就業與在校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不直接掛鉤,學好學壞也不會直接影響就業(2)不公平就業競爭的消極影響。(3)用人單位“重文憑、重經驗”的選人標準,無形中給學生形成了就業壓力,這就造成了許多高職生畢業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或被迫改行從事其他工作。這些現象嚴重地挫傷了在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學校因素。目前的課程設置安排欠靈活、教材建設滯后。鑒于我國高職教育的歷史不長,缺乏辦高職的經驗,在課程設置、教材方面等都與“學歷教育”存在雷同的現象,未能體現出高職教育的特色。高職教材建設明顯跟不上高職發展的要求。不同專業開設的同一門課程,不僅教材相同,要求也相同,未能體現專業的特點。不少學生反映,教材的理論知識偏深,超出了多數學生的可接受程度,忽略了實用性。
3.教師因素。調查顯示,學生之所以對某學科厭倦還與授課教師有一定的關系。近幾年來,許多高職院校都提高了引進教師的門檻,這對在職教師也構成一種壓力。高職教師原本教學任務就很重,業余時間又要忙于進修學習提高,因而難以抽出時間研究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單調、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的是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必然厭煩。個別教師因不夠負責任,放松對學生的常規管理,助長了學生的倦怠情緒。
4.個人因素。有些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自制力,在思想上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同時又缺乏必要的自我調適和自我導向的能力,于是便沉迷網絡,談情說愛,打工兼職等。有些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缺乏興趣,學習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對學習缺乏信心,往往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難以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導致他們產生逃避學習的想法。
三、高職生學習倦怠的對策研究
1.認清社會環境,加強就業指導。首先,要大力宣傳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做好學生的工作,提高學生對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特點及其社會作用的認識,增強他們對個人成長和事業發展的信心。其次,對學生進行就業教育和指導,建立就業指導機構。(l)必須讓學生明白求學與今后就業的聯系。幫助他們轉變就業觀念。樹立自信心,讓他們意識到任何時候都要勤奮刻苦學習。(2)學校還要積極與用人單位或就業機構聯系,定期組織活動,讓學生去參觀、實習,了解社會就業形勢和企業用人標準,既要給他們鼓勵,又要給他們壓力,使他們懂得只要學有所成,就能在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
2.注重學風建設,完善教學管理。優良的學風是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其中加強教學管理是關鍵:(l)完善日常管理制度,針對學生的遲到、早退、逃課、不聽課、不交作業等現象進行嚴格管理。(2)改革考試制度。要做到公平、客觀,考試內容方面,減少記憶知識和再現書本知識為主的考試內容,增加考評學生應用、創新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3)嚴把畢業質量關。爭取“寬進嚴出”,用這種適當的壓力來提高他們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避免學習倦怠的產生。
3.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素質是高職院校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改變學生倦怠現象的重要對策。必須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學質量。如有計劃地選送教師參全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培訓,使教師能夠系統地掌握高職教育的特點和方法;派出部分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訓,提高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從企業聘請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工程師、技師等來校做兼職教師;此外,學校管理部門的教師也要加強學習,以更科學的方法完善學校的管理工作。
4.重視心理教育,健全學生人格。在所有影響因素中,大學生的個體因素對他們的學習倦怠的影響尤為顯著。因此,高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減少不良情緒對大學生學習的負面影響,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精神、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堅強的意志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創造條件讓學生不斷體驗成功,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開設心理學課程或舉辦大學生心理講座、心理咨詢等多種形式,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傾向以及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讓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未來的挑戰。
5.構筑校園文化,培養學術氣息。學生生存的校園環境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大學生的課余時間較多,學?梢蚤_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讓校園充滿濃厚的學術氛圍和活潑健康的文化氣息,陶冶大學生的情操。積極引導大學生關注學術活動,參與科研和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構建和諧校園環境,讓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總之,要想消除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現象,提高教育質量,需要社會、學校和個人等多方面的努力。作為教育者要積極思考,努力工作,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繁榮奉獻畢生的精力。
【我國高職學生學習倦怠問題研究】相關文章:
淺談關于高職德育問題研究08-24
學習倦怠相關影響因素研究述評08-26
我國券商的現狀及發展問題研究08-05
我國個稅項目扣除問題研究08-18
我國國民經濟協調問題的研究08-06
我國國債發行成本優化問題研究08-07
高職內部行政管理問題研究08-18
我國高職實訓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路徑08-26
我國房地產立法問題研究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