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以創業教育引導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

    以創業教育引導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

    時間:2023-03-05 07:27:36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以創業教育引導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

    以創業教育引導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
    鄧滿 姜帆
    [摘要]當前,非正規就業已經成為解決高職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途徑和必然趨勢。創業教育是培養人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教育。要以創業教育引導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提高畢業生對非正規就業的認識,轉變就r觀念;加強創業實踐教學,提高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能力;營造創業文化氛圍,提升高職畢業生綜合素質;倡導多方參與合作,全面保障非正規就業畢業生權益,促進和鼓勵職業院校畢業生非正規就業。
    [關鍵詞]創業教育 高職畢業生 非正規就業
    [作者簡介]鄧滿(1979-),女,重慶人,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高職思想政治與法學教育研究;姜帆(1979-),男,重慶人,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教育研究。(重慶401 331)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0)36-0108-02
    一、創業教育與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
    (一)非正規就業理論概述
    “非正規就業”(Informal employment)最早是由國際勞工組織(ILO)在1973年首次針對發展中國家出現的一種就業現象提出的概念。非正規就業也可稱其為靈活就業,是包含了隱性就業和潛在就業等情況的一種就業方式。非正規就業不具備長期的勞動關系、穩定的工作崗位和固定的雇主等三個特征。20世紀80年代,“非正規部門就業”的概念被引入我國。目前,我國非正規就業是指在勞動時間、收入報酬、工作場地、社會保險、勞動關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業化和現代工廠制度基礎上的、傳統的主流就業方式的各種就業形式的總稱。其形式主要有:非全日制就業、派遣就業、臨時就業、兼職就業、遠程就業、獨立就業、承包就業、自營就業和家庭就業等。非正規就業以其“行業龐雜。涵蓋的領域廣泛,包容性大,適應多樣化的就業需求”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目前,我國城鎮非正規就業的比例達到了50%左右。
    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是指畢業生沒有按照勞動力市場規范就業的方式而獲得職業,其特征是學生畢業后沒有明確的簽約接受單位,檔案、戶口放在學;蛘呷耸麓聿块T,而人在人力資源市場上選擇“游擊戰”或“漂泊”在一些發達的城市中,通過個體企業就業、階段性就業、鐘點工、臨時工、季節工等用工形式獲得收入。隨著我國中小型企業發展和高科技、專業化服務的新型產業部門的出現和發展,使得非正規就業逐漸成為高職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渠道。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的模式主要有:正規部門的非正式就業形式、勞務派遣就業、自主創業、兼職就業、企業或單位實習、自由職業等。
    (二)創業教育與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的關系
    創業教育是培養人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的教育。目前,國家積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寬松的政策環境吸引了不少高職畢業生主動選擇自主創業。自主創業本身就是非正規就業的一種形式。加強創業教育,對于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此外,高職創業教育是以提高學生自我就業能力為目的,不直接幫助學生去尋找工作崗位,也不是鼓勵大學生在校期間就去創業或者畢業后馬上自主創業,而是重在教給學生去創造工作崗位的方法。越來越多的高職畢業生在面臨高科技、新型的就業形式時,主動選擇非正規就業,選擇了在非正規部門積累經驗,為向正規部門流動和自主創業做準備。因此,要提高畢業生非正規就業能力,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創業教育,努力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
    二、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的基本情況
    筆者于2009年10月至2009年12月對2008屆、2009屆重慶市207名高職畢業生進行了就業情況的訪談和調查。調查包括離校前的求職情況、離校前未落實的原因、離校后的求職情況、離校后的工作及收入情況、現在的情況、未來的打算等內容。通過對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筆者發現2008屆、2009屆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分別達到85.8%、83.5%,均高于同年研究生、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與發展和國有企業的改制,發展壯大的非公有經濟在市場上占有很重要的經濟地位,不少畢業生首選非公有經濟的企業就業。從2008和2009兩屆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在國家機關就業的占0.68%,在事業單位就業的占7.43%,國有企業占20.95%.中外合資占12.16%,民營自營企業占58.78%。由此看來,非公有所有制經濟發展迅速,已成為吸納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非正規就業已經成為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必然趨勢。2008、2009年畢業生在重慶市內就業的有139人,占就業總人數的67.15%。畢業生對就業工作和環境的適應情況是喜憂參半。在畢業初就業單位上班的人數占64.05%,還有35.95%的畢業生準備跳槽或者自主創業?梢,高職畢業生就業方面具有較大的流動性。由于個人擇業權利的擴張和對創業成功、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高職畢業生在就業方面的流動性,可以表現為“正規就業一非正規就業”或“非正規就業—非正規就業”的雙向流動。
    (二)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存在的問題
    盡管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已經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但目前高職畢業生的非正規就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既有其自身及學校教育的原因,也有國家相關保障制度缺陷的原因。本文主要分析高職畢業生在非正規就業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1.就業觀念“偏差”。雖然“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已經逐漸被大學生所接受,但觀念的更新速度仍然滯后于市場人才優化配置的要求。許多大學生對勞動的價值進行實體反映,把個人利益與就業單位的性質和規模等同,將勞動價值進行二元分割,忽視了勞動的社會意義,導致就業去向的“福利化”和就業期望的“非風險化”。②目前,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還存在著對東部沿海城市或內陸中心城市以及國家機關、外企等單位的偏愛,對新興地區和非正規部門認識不夠。很多畢業生認為農村、中小城鎮和非正規部門條件差、待遇低,不愿到這些部門和地區就業。就業觀念的偏差導致大量畢業生滯留在中心城市,滋生出就業中的“憑關系”“走后門”“金錢交易,權錢交易”等不公平競爭現象。即使高職畢業生以非正規就業形式實現就業,也有不少隨時準備跳槽。頻繁地流動對畢業生本身的社會經驗和資歷的積累都不利,對用人單位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2.綜合職業能力有待提高。在當今就業市場上,用人單位最看重的不是求職者的文憑而是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管理技巧以及外語、營銷、寫作等方面的技能已成為各類從業者的基本技能要求,專業基礎知識、工作態度、道德修養、責任心等成為就業能力的度量指標內容。③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在專業和課程設置上不斷地改革,但仍滯后于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特別是高職院校對畢業生的非正規就業形勢也認識不足,缺乏對非正規就業的跟蹤調查,忽視就業率中非正規就業的統計,導致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和綜合職業能力與非公有制經濟對人才的要求存在差距。同時,高職畢業生綜合職業能力的不足,也使其缺乏自主創業的勇氣和能力,從而限制了非正規就業的發展。
    3.創新創業精神缺乏。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新的行業或職業不斷誕生,非正規就業在創造城市新的就業崗位的作用日益重要。非正規就業具有靈活多變性和不穩定性,這要求從業人員要具有靈活、敏銳和獨創性的創新創業精神。盡管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但由于傳統教育模式的缺陷,高職畢業生在人格特征上有較明顯的依附性,創新創業精神不強,習慣于被動接受社會所提供的有限的就業崗位,不善于用自己的雙手去開創一番新的事業。
    4.自身合法權益難以保障,F階段,我國勞動就業體制市場化改革還不完善。在勞動力供過于求的背景下,在勞動法制建設還比較落后的狀況下,本來就處于賣方就業市場的高職畢業生在參與非正規就業的過程中往往沒有足夠的“話語權”,面臨自身合法權益被隨時侵犯的危險境地。此外,在我國,非正規就業與社會保障體系之間缺少制度上的聯系,或雖有制度規定但實際上很少被遵從,F有的就業政策、勞動人事制度、戶籍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存在的缺陷,嚴重影響著非正規就業的高職畢業生自身合法權益的保障。
    三、以創業教育引導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的對策分析
    以創業教育引導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是強調把創業教育貫穿于高職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引導高職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增強非正規就業能力。
    (一)樹立創業創新意識,轉變就業觀念
    以創業教育引導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要從入學時抓起,促進學生及早樹立創業創新意識。高職院校應注重挖掘成功企業家或者優秀畢業生創業、務實、誠信、協作、創新的精神內涵,并將此作為學生非正規就業能力培養的生動讀本。通過多途徑宣傳,幫助學生形成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動態就業觀。要讓學生認識到就業是接受教育后獲取經濟收益的實現形式,放棄非正規就業機會而賦閑在家會導致就業機會成本和教育沉淀成本損失,從經濟上看是非理性的。同時,高職院校應通過創業創新意識的培養,讓學生認識到西部經濟和非正規就業部門發展的廣闊前景,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從而自覺地、主動地選擇非正規就業。
    (二)加強實踐技能訓練,提高非正規就業能力
    促進畢業生非正規就業,高職院校必須深化教學改革,重視實踐技能訓練,使其適應市場經濟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首先要有計劃、有目的組織學生到行業參觀考察,增強對行業市場的感性認識。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在實踐訓練項目中根據專業知識技能提出具體實施方案,使他們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營造創業文化氛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營造創業文化氛圍就是要通過第二課堂、學生社團建設等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錘煉他們的心理品質。面向高職學生開展企業家教育,讓學生了解企業家必備素質,熟悉行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在第二課堂、學生社團活動中,突破院、系、專業、班級限制,使不同院、系、專業、班級的學生組成知識、能力、興趣等優勢互補的一個個團隊,既為完成目標創造條件,又能培養合作精神。營造創業文化氛圍,使高職畢業生在校期間注重政治理論素質、心理素質的培養,加強實踐能力鍛煉,正確認識和了解社會,樹立法律觀念和維權意識,防止上當受騙,規避風險。
    (四)倡導多方合作,改善非正規就業環境
    非正規就業環境的改善需要政府、學校和企業等多方力量參與。政府要在政策上建立和完善合理、高效的社會保障體系,對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和到非正規部門就業給予優惠政策。高職院校要在校內外建立穩固的非正規就業實踐基地,通過實踐使學生在就業前就能成為非正規就業部門某些崗位(群)的“熟手”,同時指導和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小城鎮、非公有制經濟和農村去就業和自主創業。

    【以創業教育引導高職畢業生非正規就業】相關文章:

    高職就業教育為本創業教育為魂08-05

    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現狀分析與提升08-05

    對當前高職創業教育實踐的思考08-01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論文08-13

    基于創業園的高職生創業服務體系的構建07-23

    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調研報告07-27

    就業創業工作總結04-15

    婦女創業就業情況調研08-24

    加強創業教育拓展高職學生的發展空間08-08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