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青少年創新教育
中國青少年創新教育
21世紀是“創造教育”的世紀。國民創造力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標尺。中國很早就開始就有學者進行開展創造力研究和教育實踐。特別是中國政府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強國目標后,舉國上下進一步意識到國民創造力的開發的重要性,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新一代列入了國家發展的戰略計劃。2008年4月23日國家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員會、教育部和中國科協四部委頒布了《關于加強創新方法的若干規定》,要求“加強科學思維培養,大力促進素質教育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同時特別強調指出:人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授受過程就能達成,而必須通過系統的教育、培養、鼓勵和激發才能逐漸培養起來。而基礎教育階段,是一個人啟蒙教育和基礎教育的重要時期,是孕育創造性人才的搖籃。因此,文件特別提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創造型人才,必須“從娃娃抓起”。
眾所周知,中國的基礎教育有其獨到的成功之處,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扎實、“應考”能力比較強,等等;但也存在弊病,即我們的不少孩子缺乏創意,發展后勁不夠。反思原因之一就是我國的中小學教育過于刻板,不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由于對于中小學生創造力教育的意義、作用及其定義界定和理解的不統一,不少中小學校領導及教師的創造力培養意識淡漠,對創造教育的意義缺乏認識,致使在學校教育、尤其是課堂教學中忽視學生創造力培養的現象仍大量存在,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渴望,阻礙了學生良好個性發展。特別值得深思的是,在中國現行教育體制下,學生的成長始終處于應試教育沉重壓力下,無論學生、教師、還是家長、校長大多無奈地處于應付考試的被動狀態下,使他們缺乏自主學習、創造性思考和創造性實踐的機會。久而久之,抑制了學生想象力,使其對新鮮事物缺乏敏感,沒有問題意識,缺乏創意和見解,并且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成為一種思維定勢和行為習慣。
為此,從國家科技部、中國發明協會、教育部等機構共同做了許多理論研究、實踐探索和行動推進的工作。
目前,我國在不同層面設有創造力方面的研究(指導)機構,指導創造力開發教育工作的實施。例如,中國發明協會下成立有“全國中小學創造教育分會”;國家一級教育科學研究機構——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設有“中小學科技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學勞技教育研究中心”;中國教育學會隸屬下有“全國青少年創造發明專業委員會”(“工作部”);中國科協下設對青少年開展科技創新教育和活動的專職部門等,都是專職或在職能中涵蓋了對于青少年創造發明教育的研究和指導工作。
在上述機構的領導下,主要組織開展了如下工作:
一、大力組織進行中小學學生創造力開發培養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使相關方面的研究成為教育界、心理學界的熱點,并在這一方面得到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從大的體系運作來說,它涉及到宏觀層面:國家政策、體系、制度等;中觀層面:教育管理、模式、機制運行等;微觀層面:課程教學、教學資源開發、教學策略與評估等。一些研究得到了國家和部委的重視和支持,例如:有學者開展了創造力方法的研究、對教師創造力水平的研究和關于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創造力培養的實驗研究等。其中,關于《 》(“十五”規劃)、《 》(“十一”規劃)等,均被納入了國家和教育部的科學研究規劃中,并得到了國家和教育部的經費資助。2008年底由發明協會和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共同組織開展了《中小學創造力開發的案例研究》,一期研究將通過廣泛的調研、資料檢索以及個案研究等,了解國際創造力教育的發展及趨勢,力求系統地總結我國中小學開展創造力教育的現狀,正視我國在中小學創造力開發教育方面的問題和差距和經驗,總結在中小學開展創造力教育,培養學生的基礎創造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并期望能夠適當時候能提出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為有關管理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上述研究成果,一方面為上層教育決策提供了理論依據;另方面為校內外實施創造發明教育提供理論指導和培訓。
二、組織指導中小學創造力開發教育的教學及實驗工作
在理論研究成果的指導下,開展多角度多層面的實驗工作,研究在中國教育背景下,在中小學校,包括校外教育基地(中心)實施開發中小學生創造力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經過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學校以及一些校外活動機構認真開展創造教育的實踐探索,包括自己編寫教材、設計教案等,并在實際應用層面取得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成功的經驗。例如,根據不同區域不同學校的特點,總結出了通過學科課程、選修課程、隱性課、德育課和家庭教育、社器區教育等途徑,加速培養學生創造力;成功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出了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動手能力的優秀學生,在中小學教育界,甚至高等學府都產生很大影響。 突出的有:上海向明中學(后面將作個案介紹)、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浙江新昌中學、江蘇鳳凰街小學、遼寧大連48中學等。這些學校的成功經驗,具有普適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對于推進中小學創造教育的普遍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我們的理論研究,尤其是實踐操作層面的研究滯后,相應的理論指導和實際培訓仍顯薄弱,學生創造意識的開發和覺醒仍不能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保持同步,創造教育有流于“疏空”的傾向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他們以生動的、鮮活的成功案例證明:中小學生創造力是 ,是真正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基礎,是教育的核心問題,是推動“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中介。因此,實施中小學生創造力教育,不僅是教育自身蓬勃發展的內在需求,而且直接關系家庭和國家的大事,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基礎工程。我們應站在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來看待創造教育的地位和意義問題。
三、組織開展多形式的創新競賽活動
組織開展多形式的創新競賽活動,為學生創新意識、動手能力的提高提供展示才能的舞臺。如我國現在開展的重大且有影響的此類活動有中國科協組織的“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全國青少年創意大賽”、“全國中小學勞技創新作品邀請賽”、“我是發明家”、“小小工程師”等;同時組織優秀學生參加了國際的一些中小學生的創新競賽活動。將課堂教學與活動相結合,基礎知識教育與拓展性培訓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教育相結合;學校、家庭、社區相結合;盡可能地調動資源和條件,給孩子提供很大思維和實現創造的空間和舞臺。
問題和思考:
1、在我國,關于培養中小學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認識雖然早已提出,但由于受傳統教育體制的慣性作用以及其他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個問題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可以說沒有真正納入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一些國家(地區)相比,對于中小學生的創造力教育研究可以說尚處于起步階段,在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的許多方面需要加強。
中小學生創造力教育,是涉及社會、學校、家庭的系統工程。因此,應該在國家政策保障引導下,并協調相關各部委辦,研究制定出一個具有高起點且可操作性強的有利于促進中小學生創造力發展的實施方案 ,力求在我國形成激勵創新的社會大環境和理想氛圍,為創新型人才的成長提供土壤和條件。
2、由于對于中小學生創造力教育的意義、作用及其定義界定和理解的不統一,不少中小學校領導及教師的創造力培養意識淡漠,對創造教育的意義缺乏認識,致使在學校教育、尤其是課堂教學中忽視學生創造力培養的現象仍大量存在,比如:課堂教學主要是知識灌輸,學生很少有發揮創造性思維和想象的機會和余地;教學內容規定的過于詳細、瑣碎,重在講解,而不注重創造力的激發;師生的問答側重于趨同思維;學生一些體現創造性的個性特征常常被作為課堂紀律或問題行為而壓抑;未能形成有利于創造力培養的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以及中小學的實踐活動形式單一,內容貧乏等,都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渴望,阻礙了學生良好個性發展,不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中國青少年創新教育】相關文章: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實施方案08-24
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11-26
青少年普法教育心得10-10
開展青少年自護教育活動的總結08-24
青少年國防教育征文(精選24篇)10-26
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14篇12-04
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精選22篇)04-2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優秀09-02
中國夢教育論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