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研究性教學
政治研究性教學所謂中學思想政治課研究性教學方法,就是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徑,以特定的、具體的某一主題或專題為載體,引導學生以獨立學習或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研究性、探索性的學習,進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 實施研究性教學的動因
1.實施研究性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新世紀的基礎教育,應當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其重點內容是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其基本指導思想就是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要達到這一目標,著眼點不僅要放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上,同時也應把著眼點放在改變老師的教學方法上。實踐證明,與研究性學習相對應的研究性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凸顯學生的學,強調學生的探究和創新。其目標指向學生的創新能力、問題意識、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以及關注現實、關注人類發展的意識和責任感的培養,所以,它正是貫徹實施素質教育的科學方法和有效途徑。
2.實施研究性學習是適應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國正在醞釀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無論從課程改革,還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新的課程標準、新教材看,都集中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這一基本思想。新的課程結構設置了"社會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活動正是"社會實踐活動"的核心,它要求學習者從生活世界中自主選擇主題進行主動探究,這勢必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從"學生為本"的思想出發,重新審視、定位我們的政治教學,摒棄傳統的"接受學習、機械記憶、被動模仿"的境地,創立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新教學模式,促成學生能力思維發展和人格個性發展。因此,創設和運用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一項迫切需要。
3.實施研究性教學是培養學生完備的政治素養的重要手段。
新的課程標準和教材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注重了能力的培養。課程標準很明確地強調了培養學生"文明的行為習慣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把思想政治課定位在"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重要標志",換言之,政治學科的德育功能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這一特點決定了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從根本上講絕對不能再停留在"講、劃、背"的低層次水平上,而應該轉變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人類歷史文化中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以健康的心理和積極的價值取向去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在交往中學習、捕捉、篩選、加工和再生信息,以此來強化對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應用,逐漸掌握學習和生活的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和生命質量。因此,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就顯得極其迫切了。另外,當前學生的能力培養仍然囿于課本,課本成為課堂教雙邊活動的唯一媒介,成為學生技能培養的唯一渠道;傳統的教學模式--班級教學的封閉性,注定課堂上只能采取老師、學生聽的方式。因此,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對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研究性教學模式的原則
1.密切聯系實際的原則
研究性教學必須密切聯系實際,提出的研究專題或問題應該是日常社會生活中最見的現象和問題,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時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
2.形式多樣性原則
在實施研究性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研究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按照新教材的要求,搜集相關資料并撰寫小論文、開展社會調查并撰寫調查報告、組織討論、演講辯論、實例論證、模擬操作等活動形式都可以采用,這些形式不僅有利于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有利于促使最大多數的學生參與活動。
3.評價標準開放性原則
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開展研究性教學,其目的是為了通過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和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能力,因此在對研究性教學進行評價時,一般不注重研究成果的價值,而更加側重于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過程。所以,其評價標準應該是開放性的,而決不能搞"一刀切"。
4.獨立研究和合作研究相結合的原則
研究性教學要求學生自選主題,自我解決,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積極培養學生的個性。因此,個人獨立研究是開展這一教學模式的最基本形式。但由于當前學校圖書的書量、學生個人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約,學生個人的力量往往難以解決復雜的問題。因此,學生之間必須充分交流、切磋,將自己的信息資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資料,相互啟發,相互爭論,從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識。
5.課內研究與課外研究相結合的原則
研究性教學的內容主要來自教材,同時它的每一個研究專題又都離不開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材料作為研究支撐。因此,在實施中學思想政治課研究性教學的過程中,既要立足于課堂教學,又要積極鼓勵和支持走出教室,走向社會,這樣才能為深入研究各項專題收集信息。
三、思想政治課研究性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一般說來,思想政治課研究性教學模式實施的流程是:研讀教材--確立課題--指導研究--成果展示與評價,共四個階段,具體實施如下:
通讀教材
這是實施研究性教學模式課的起點和基礎,它影響著以后研究學習時能不能選擇主題和選一個什么樣的主題。研讀教材時可依據內容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誦、表演、圖片展示等等。通過研讀教材,使學生對教材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明確教材中的難點和疑點,從而為確定研究課題奠定了基礎。
確立課題
這是實施研究性學習的重要階段,影響到研究性學習成果的水平、價值、境界。一般說來,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至于確定什么樣的課題,主要取決于教師選取的視角,取決于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同時也受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生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影響。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側重于一個方面作為研究方向,確立學習課題。 例如:思想政治課高中一年級教材,第一課以討論的形式來學習"怎樣正確對待貨幣",第二課以小論文的形式來學習"社會主義國家為什么能對市場經濟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第三課討論的形式來學習"企業經營者應該具有什么的素質",第四課以講演的形式來學習"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第五課以調查報告的形式來學習"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等等。
指導研究
這一環節是該模式的實質性階段,它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個人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方式就自己的課題進行研究性學習。首先,要求學生制定一個學習目標。其次,要制定學習方案。再者,學生根據上述目標和方案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以第五課"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為例,其學習目標應該包括(1)明確性質和作用。(2)了解有關納稅人的基本常識。(3)懂得國家有收稅的權力,公民有納稅的義務。(4)培養調查研究的能力。其學習方案應該包括(1)在教師的指導下分組擬定調查提綱。(2)采取走訪或邀請當地稅務工作者座談等形式。(3)按組完成調查報告。(4)全班交流,各組指定代表發言。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主要是:他們根據計劃先分頭開展走訪、調查、座談、查閱資料等活動,掌握必要的數據和案例,了解不同的納稅人在納稅過程中不同表現。然后,對上述活動中所獲取的感性材料進行分析、歸納、整理,提煉出自己的感受和觀點,最后確定執筆人撰寫調查報告。從具體實施過程來看,這一活動過程與傳統教學相比,顯得復雜、繁瑣,但對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自學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成果展示
這一環節既是活動的終結過程,也是教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對活動作出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過程。仍以"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為例,各個學生小組通過推選代表在全班發言交流的形式展示學習成果,在老師和同學的充分肯定和恰當否定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反思活動過程的疏漏與不足,大大激發他們繼續進行探索和創造的欲望,從而實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可持續發展。
縱觀上述整個活動過程,每一個步驟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把發展學生的能力放在了突出地位。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積極探索,這正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境界,也是我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所追求的新境界。
四、實施研究性教學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實施研究性教學,并不是要完全排斥傳統教學方法。研究性教學雖然關注的是問題的提出,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但并不排斥老師用最簡捷的手段和方式使學生能盡快獲得新知。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不能搞"一刀切",所有知識點都通過研究性教學來傳授同樣是違背教學規律的。
2.教師素質要不斷提高。要在研究中以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去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潛力很大,而且他們的創新精神只有在創新中才能得到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所以,首先要充分相信學生,其次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實踐,一切都不能空談。
【政治研究性教學】相關文章:
研究性學習教學心得01-07
高中研究性學習教學反思08-25
研究性學習教學計劃06-24
政治教學教學反思01-10
小學研究性學習教學計劃02-21
政治教學反思08-24
政治教學寓教于樂08-24
政治教學反思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