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思想品德課“五環式”電化教學結構
思想品德課不同于其它課的是:它以“知”為開端,以“行”為結果,沿著由“知”到“行”的順序發展 ;思想品德課的學科特點決定了自身的課堂教學結構。
經過幾年的實驗,我們根據教學整體的系統觀點,以教育這個大系統為出發點,設計了思想品德課“五環 式”電化教學結構,其基本模式為:導入(創設情境,引發興趣)——明理(提供事實,充分感知)——激情 (舉例驗證,激發情感)——辨析導行(設難置疑,鞏固強化)——總結延伸(深化觀點,培養習慣)。
一、藝術地運用導入環節,誘發學習興趣
導入新課,應該簡潔明快,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學習這課的需 要。教師要發揮創造性,使開頭新穎、別致、巧妙。
列舉幾種常用的開頭形式予以說明:
1.問題引入:根據教學內容的設問讓學生回答,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2.小品表演:把教材內容編成小品,以形象的表演導入新課。
3.情境渲染:通過播放錄音、電影、錄像片斷、放映幻燈等,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 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和啟示。
4.啟發談話:把握教學要求,捕捉學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用情真意切的語言,親 切自然地導入新課。
5.設置懸念:教師先把課文中的故事或事例的矛盾沖突揭示出來,設置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新課, 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可以使學生產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6.游藝活動:組織學生進行猜謎、游戲、競賽等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游藝活動導入新課,給學生創設輕松愉 快的學習氣氛。
除此之外,還有“以情激情”、“實物、圖片演示”、“承上啟下”、“開門見山”、“對比分析”、“ 故事引題”等導入新課的方法?傊,思想品德課的導入環節沒有固定模式,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 況而精心設計。
二、認真把握明理環節,提高道德認識
明理,即講清觀點,使學生對本課的道德要求有個明確的認識。
本階段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探究道德知識的階段,也是學生道德形成的初級階段,是一節課的主體部 分,是教學的重點,這個階段要在“理”字上作文章。
要把握明理這一環節,就得深入挖掘教材的明理內涵,找出與學生道德認識的結合點。
小學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對行為的評價多是著眼于行為的、直接的、具體的后果,而不是著眼 于行動的、間接的、深遠的意義。正因為如此,教師對那些思想深刻、意義深遠的教材難以把握,這就更加要 求教師認真把握明理環節,切實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如教十二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這課時,教師對這類看起來較為“口號式”的教材進行分析時,首先指 出:“利益”是什么?“人民”指群體還是指個體?個體是人民的什么?在此基礎上深入闡明“人民的利益高 于一切”有三個層次:低層次,要熱愛人民,而熱愛人民須先從愛同桌、同班、同校的同學,愛師長、愛鄰里 做起;中層次,努力學好各門功課,長大后去努力為人民服務,教師可進一步點明:在我們的國家,過去、現 在和將來大多數人只能是這個層次;高層次,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而這一層次并不是人人都 能做到的。教學過程中運用錄音、投影、錄像等電教媒體列舉出過去革命戰爭年代,80年代在祖國南疆的英模 ,小英雄賴寧等的事跡,使學生從中逐漸感受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是空洞的口號,它是可以從平時的 一言一行中體現出來的:通過分析講評,表揚好人好事,使學生認識逐漸升華到新的高度,達到明理的目的。
三、精心設計深化環節,培養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的培養是思想品德課的一項重要任務。思想品德課中深化環節是培養學生道德情感的契機,不可 忽視。
如教學“過馬路,不亂跑”一課時,通過聽錄音故事《我的教訓》,使學生懂得了不遵守交通規則則會帶 來慘重的后果,接著采用投影展示出每年在交通事故中死傷的人數及給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然后讓學生看錄 像。錄像中一個個“血的教訓”,觸目驚心的事例,真實地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在孩子們的內心引起強烈的 震憾,從而產生了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強烈愿望。
在教學中,明理和激情環節結合得尤為緊密,二者相互依存,有機結合。
四、切實落實導行環節,指引良好的道德行為
導行是在講明道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觀點,聯系生活實際,分辨是非,使他們知道應該“ 怎樣做”,同時要提出明確的行為要求,并具體指導行為方式。
這個階段,是培養學生道德評價能力、辨別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重要環節,是教學的關鍵,也是由“理”到 “行”的過渡階段,是對明理環節的論證。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輔助材料豐富觀點、運用觀點 、深化觀點,增強教育的效果,使學生不光“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同時還要注意激發學生探求真 理的精神,讓學生敞開思想,解決模糊認識,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評價能力,升華道德情感,培養道德意志。
教學中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1)讓學生先想、議, 然后歸納出采取什么樣的道德行為;(2)運用小品 表演從中悟出道理;(3)運用投影、錄像等媒體創設情境,學生進行行為辨析;(4 )聯系實際進行“現身說 教”,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能力;(5)表彰好人好事, 評析不良現象;(6)指導完成課后練習;(7)完成《 達標與檢測》。
如“過馬路,不亂跑”一課的導行環節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出示紅綠燈模型,認識紅綠燈,采用抽拉投 影片進行演示,使學生懂得了紅綠燈的作用,明白了在有紅綠燈的路口應怎樣過馬路;接著用投影出示一組填 空題,通過“考考你”的形式使學生輕松地了解了基本的交通常識,然后用投影出示交通法規中對行人的具體 要求,同時放錄音《交警叔叔的話》,對學生滲透初步的交通法規意識;最后利用投影為孩子們創設情境,請 他們扮演“紅領巾交通警”,對違反交通規則的人進行批評教育。孩子們積極思維,熱心參與,在分析比較中 ,得出結論,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合理組織總結延伸環節,強化觀點,形成習慣
課的結尾應當既畫龍點睛總結全課,又意味無窮對今后提出希望。因此,思想品德課的結尾應當在下課前 安排足夠的時間,先對全課進行總結,使學生對這節課所講的道德要求“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 有個系統的認識,或者利用板書通過簡潔的語言進行總結,然后又要對課后怎樣實踐這一道德要求提出希望, 恰到好處地結束全課。低年級常用兒歌結尾,使學生對這一課所講的觀點回味無窮。
《小學德育綱要》中規定:“學校實施德育必須充分發揮校內校外各教育途徑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 力,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共同完成德育的任務”,所以在德育過程中,應緊扣課堂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 外活動,并在活動中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優勢,使課堂教學得到擴展延伸,在實踐中幫助學生強化觀點,使道 德行為形成習慣。
仍以“過馬路,不亂跑”一課為例,課后首先開展了《血的教訓不能忘》的主題隊會,活動中利用錄音、 投影、錄像等媒體的優化組合,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認識了馬路上的各種交通標 志,了解了交通警察工作的艱辛和重要,然后組織學生觀看電視片《人與交通》,最后組織學生來到馬路上進 行實踐活動,這同時也是對教育教學效果的檢測。
實驗證明:在“五環式”的思想品德課電化教學結構中,發揮電教媒體優勢,多種媒體組合恰當合理,五 個環節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能起到促進作用.
【思想品德課“五環式”電化教學結構】相關文章:
電化教學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08-17
初中思想品德課之活動式教學08-24
淺探思想品德課的“開放式”教學08-17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體驗式教學法”初探08-20
思想品德課堂的設計08-18
思想品德課雜談08-17
初中思想品德課點撥式教學法的實踐和探索08-25
思想品德課教學論文08-23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08-25
思想品德課教學探究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