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盲生數學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從教育哲學的角度看,素質教育是一種合乎規律的、保證受教育主體全面發展的開放性教育,盲學生是殘疾學生中最為不幸的一個群體,需要承擔更沉重的心理壓力,迫切的希望在集體學習中有一個自主性、實踐性、創造性的空間來表現學生的自我能力。數學是一種將自然、社會運動現象法則化,簡約化,使人更好地甚至有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近年來,教育界愈來愈重視教會學掌握和利用數學工具去準備后繼發展性學習解決問題。課堂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主渠道。課堂中使他們都體會到自己創造力,并在創造實踐中感受到愉快的歡樂。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自主的課堂環境,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
在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情境,是盲生創新的前提。
1、盲生由于受生理缺陷的影響,產生了苦悶自卑等消極心理,作為他們的老師,首先打好感情關。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敝挥忻裰髌降、和諧的師生關系,盲生才敢于交流,敢于無所顧忌地質疑,大膽創新;才能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是課堂的導航者,在教學中應面向全體,大公無私,盡可能為每一位盲生提供發言的機會,鼓勵盲生的創新意識,更要充分的發掘差生的“閃光點”。
2、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盲生有機會創新。比如,教學圓錐體積課時,老師不做任何說明,學生讀課本質疑。學生以二人為一組,利用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進行教具的演示。(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動手能力差的學生)盲生根據操作得到兩個結論:(1)圓柱的體積等于等底等高的圓錐的3倍。(2)圓柱的體積等于圓錐體積的3倍。一時引起盲生的議論紛紛,學生再深層次觀察對比,得出正確結論。盲生享有廣闊的思維空間,不再吃別人嚼過的東西,還不時迸發新的認識。
3、鼓勵學生創新思維。盲生由于入學遲,一般年齡在8--14歲之間。我班學生年齡偏大,思維已經有一定深度。記得“圓錐體積”教學時,有盲二學習“平均分”時,要求盲生根據題意把10個鈕扣(用一盲生大聲說:“我先估算每3個1份,剩下沒有分完的,再分別取出2個作為一份,剛好分完!碑斔麄兲岢鰡栴},老師應用激勵性的言語肯定盲生的求知欲,課后和他們一起探討。這樣老師的一句肯定,就保持了學生的創新熱情。
二、開放的教學方式,利于盲生創新思維的形成。盲生形象思維十分貧乏,知識結構與實際生活之間有很大隔距。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學中,應與生活數學掛鉤,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了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在數學中該如何反映。如,長度千米是抽象知識,為了讓盲生建立正確的表象,老師讓盲生步行1000米的距離來直接感知,體驗1000米的長度。這樣,不僅幫助學生形成較為正確的千米表象,同時還可以培養盲生心測距離的方法,(從甲地到乙地的距離);計量單位元、角、分,枯燥的加減練習讓盲生感到無聊,不妨讓盲生親自演練“買賣”物品活動,不不僅有助于盲生正確感知錢幣,也培養了學生愛惜錢幣,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三、培養創造性思維方式
所謂優秀的學生在于優秀的思維,能夠舉一反三,由正及反的思考問題。如這樣一道題計算:9+99+999+9999, 若按常規方法從左到右次相加,運算量一定很大。如果變通一下:即(10-1)+(100-1)+(1000-1)+(10000-1),各數以萬計分別添上后,再減4。教育具有開發創造的力量,一道題目,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思想,選擇自己喜歡的解法。比如學習“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老師要學生練習10個百分號,話音剛落,學生認真書寫起來,大家還沒有寫完,叫停筆。老師要學生用百分數知識匯報完成情況,學生的回答精彩極限了。生答:1、寫了6個,完成任務的60%;2、任務的30%沒有完成;3、如果我少寫一個,就剛完成任務的一半,即50%;4、我沒完成的占已完成了25%.基礎差的學生可能說出自己完成任務的百分之幾,而基礎好一點的同學則可充分發揮想象。
四、開放題的練習鞏固
如:每行種5棵樹苗,種4行,可以怎么排?哪種排法用到的樹苗最少?這題培養盲生思維的靈活性、多樣性,把學生從機械練習轉化為探索創造,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