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數學論文>教得舒暢,學得快樂

    教得舒暢,學得快樂

    時間:2022-08-17 17:13:24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教得舒暢,學得快樂

    教 得 舒 暢,學 得 快 樂

    教得舒暢,學得快樂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程改革實踐總結

    廣東碧桂園學校英語初小部 吳小霞

    我校是今年秋季9月份開始啟動數學課程改革實驗的,使用的是北師大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短短3個多月的實驗與探索,我們在積極投身于課改的過程中,飽嘗了甘甜與艱辛。艱辛的是我們對課程改革曾經有那么多的茫然與困惑,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來探索課程改革之路的;甘甜的是我們看到了課程改革實驗給我們的數學教學注入了勃勃生機與活力,感受到了教師與學生在課程改革中喜人的變化。教師教得舒暢,學生學得快樂,我們在探索中求取課改的真諦。

    一、觀念的探索——求新

    課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課程發展是人的發展。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的主體地位能否得到真正確立,潛能能否得到充分的挖掘,創造性能否得到充分發揮都將關系到整個新課程改革的成敗。因此,我們通過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和學習,讓新鮮的血液源源不斷地流入教師的體內,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教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能力,促進教師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在課改實踐中,我們重點抓了“實現兩個轉變”“提供五個機會” “創設四種氛圍”。

    “實現兩個轉變”是:變主導者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變注重數學知識技能為關注學生學習情感和學習態度。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以人為本”的整體教育觀。

    “提供五個機會”是:創設情境,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機會;組織豐富的數學游戲活動,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適時組織討論,給學生創造合作交流的機會;尊重學生,給學生展示算法多樣化的機會;注重聯系生活,給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

    “創設四個氛圍”是:民主和諧的氛圍,生活數學的氛圍,大膽創新的氛圍,理論聯系實際的氛圍。

    為了使教師的觀念盡快轉變,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的培訓措施。

    培訓對象多元:參與課改的數學教師(一年級教師)、非參與課改數學教師(二、三年級數學教師)、以及家長和領導。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配合。我們除學校內部進行教師培訓外,我們還積極利用家長會、校園網、報紙等多種渠道,積極宣傳課改思想,求得社會各方面的理解和配合。

    培訓內容廣泛: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教育理念、改革目標、國家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新教材分析、信息技術等。課改培訓特別注重新理念轉變和體驗,使轉變觀念和轉變行為互促互動,幫助教師比較順利地步入實驗軌道。
    培訓形式多樣:有專家報告(李一鳴專家的《新標準、新教材、新觀念》;有專題講座(王永教授的《數學課程標準主要內容解讀》與《新世紀小學數學第一冊教材分析》);與專家對話;案例教學;論文、經驗交流;說課評課;課題研究;上網學習等。

    觀念的改變是痛苦的,但是幸福是伴隨著陣痛而來的。我們在一次次碰撞中醒悟,一次次受傷中站起來,我們的信心也越來越強了,路也越走越寬了。

    二、課堂教學的探索——求活

    課堂教學永遠是課改的主陣地,只有將課改的新思想、新觀念融

    入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得到每個教師和學生積極的、創造性的參與,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永遠充滿活力。我們主要做了下面幾件事。

    1、跳出來——鼓勵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我們過去把教材視為,

    《圣經》,教材上的東西都要講,在嚴格遵循教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靈性與創造性磨滅了。課程改革,強調老師要有自主意識,教材只是進行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依據,但絕不是唯一依據。教師在使用教材時,完全可以跳出教材的框框,創造性地使用,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和重構。如:在教學《摘果子》這一課,教師就創造性地將情景圖動態化,采取表演的形式讓學生提著小籃子親自表演摘果子,并可自主選擇摘的個數,列出不同的減法算式,學生在這種動態的情境中,不知不覺中深刻理解了減法的含義。這樣處理教材,達到情、知、趣的有機統一,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2、沉下去——沉下心來,走進學生,深入鉆研教材。在實施新

    教材的過程中,遇到的許多新問題,任何人都沒有現成的答案。為了加強研究,我們采取集體備課形式,由一人寫出簡案,再由個人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對共享的簡案進行修改補充,突出個人備課的詳案。在集體備課中,大家帶著問題而來,帶著多種答案而歸,沒有預先準備的系統發言,更沒有權威性的結論,只感到有了更為開闊的思維空間,有了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 在個人修改教案過程中,又能深入研究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的教學設計,也突出了教師的個人風格。

    3、打開門——開放課堂,隨時推門聽課,加強溝通和研究。除開

    展每人一節精品課的展示活動,我們還倡導互聽推門課。在相互溝通中,大家共同研究,互相吸收,共同進步。如一位教師在上《左右》這節課時編了一首兒歌: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學生通過游戲的形式,學中玩,玩中學,充分體驗自身的左和右,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

    4、關起門——上完課后,認真寫課后反思!稑藴省分匾暯處煂

    自己教學行為的反思,通過反思進行總結,通過反思加以調整,通過反思實現發展。我們每篇教案后面都專設一欄寫課后反思,并進行課后反思征文比賽,F摘錄幾位老師的課后反思,“在學生看圖說話的時候,從小孩子的眼里可以看到一個無垠的童話般的世界,我由衷地感受到當今的小孩們具有無窮的創造力!薄靶陆滩牡男吕砟畹膶嵸|大概在于充分給學生展示的時間和空間,教師當好一個合格的導演和觀眾是個值得探索的課題!薄爱攩柕侥阍鯓又楞U筆和橡皮誰輕誰重的時候,劉聲震同學提出將兩樣東西同時扔下,誰先落地誰就重一些。暫且不管這其中的科學的嚴密性,幾歲的小孩子涉及了這么深奧的科學思考,不能不讓人驚嘆!”。

    5、整合——數學與其他學科整合,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數學與

    情感整合。過去我們的課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所以我們要改革,增強課程結構的綜合性,加強整合。如,我們《前后》這一課里的數學故事,當學生津津有味的講著兔子和烏龜比賽爬山的故事,學生說:“……,烏龜落后了,烏龜想了一個辦法,將頭一縮,滾下山去,烏龜又取得了第二次比賽的勝利!倍嗝淳!將數學的思維創造力、豐富的想象力以及教強的表達能力有效地加以整合。在講《輕重》這課時,當學生手上拿著一個蘋果和一個橙子反復掂來掂去時,你說這不是在獲取數學概念的同時,也獲得到了生活的體驗嗎?另外我們重視數學與信息技術有機整合,除每節課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以外,我們還實現人機交互,讓學生上機操作,達到及時評價及時反饋。如,進行數學電腦口算比賽,過五關斬六將等。

    三、管理的探索——求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改革都要有嚴格的管理作保證,我們也

    制訂了一系列要求,使實驗教師學有方向,趕有目的,做有規則,為實驗的順利推進提供保證,使課改實驗落到實處。

    吃透三本:《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家基礎課程改革綱要》。使教師盡快熟悉課改指導思想,規范教學。

    苦練三功:教材教法功、信息技術應用功、教育科研基本功。

    落實三培訓:市教研培訓(參加3次);教研組內培訓(每周一次),外出培訓(骨干教師赴湖南長沙學習一次)。

    上好三課: 觀摩課、 精品課、推門課。

    評選三優:論文評優、精品課評優、課后反思評優。

    四、評價的探索——求發展

    評價是對課改成效的最終檢查,也是課改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學校的教學質量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如何評價?教師行為如何評價?這些都是課改中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們也在對學生的評價上作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1、評價方式多樣。在評價方式上改變以前以一張試卷評定學生

    為多種評價方式。除常用的單元測驗、期中期末考試, 我們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口試(如講數學故事等)、電腦口算過關(上機操作,及時評價)、操作實踐(整理書桌等)、 學科活動(數學迷宮等)等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在多種評價方式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綜合才能,

    2、評價結果形式多種。每月對每位學生本月的學習情況進行一次

    定量和定性綜合評價,評價結果以分數和評語的方式同時呈現。分數是對學生知識技能和能力的考察,評語是對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的情感態度的評價,原則是鼓勵為主,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保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除此之外我們還采取以等級和口頭評價等多種方式呈現評價結果。

    3、評價標準多層。為了體現課標中提出的激勵評價,我們對考試方法進行了改革。每次考試準備兩套不同層次的試卷,給在第一次考試中不滿意自己成績的學生第二次考試的機會,采取自主選擇的方式。通過這個改革,學生就可以通過第二次考試獲得信心,充分體會樂考,學生從害怕考試到喜歡考試。這種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評價改革措施正以不可阻擋的趨勢前進著。雖然我們做得還很不夠,但教師們已漸漸學會在評價他人以及審視自己的過程中進行反思。

    五、課改成果掃描

    課程改革雖然實施短短的三個月,但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你會

    發現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家長,無論是我們的課堂,還是我們校園等等,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讓我們一起走進去掃描幾個精彩的鏡頭:

    教師行為在變化——看,我們的一位40多歲的女老師在戴著小貓頭飾,扮演小貓和學生一起興致勃勃地玩小貓釣魚的游戲,那情景真讓人難忘;再看我們的一位男老師在和學生興致勃勃地玩著猜數游戲;辦公室里幾位老師為了一個問題在激烈爭論……。課程改革讓我們的教師的觀念發生了變化,觀念的變化帶來了教學行為的變化。由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向 “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轉變;開始由傳授者向合作者悄然轉變。這種悄然的轉變還體現在,由單師型向綜合型教師過渡;由畫地為牢向資源共享過渡。再看,教學方法開始呈現出多樣化趨勢,教師們不再拒絕一個問題的多種解法,也不再拒絕超乎常規的奇思妙想,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期待。

    學生情感在變化——一位數學老師欣喜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教這么多年數學,從沒見過學生這么喜歡學習數學”。一位老師生病了一天沒上課,回來時孩子們都說“你為什么不給我們上數學課?我們每天都要上數學課”。是的,我們的孩子是幸運的,課程改革給他們帶來了快樂,他們不必整天面對枯燥無味的數學題。圖文并茂的數學書、生動而又貼近生活的情境、多種多樣的數學游戲、以及象朋友般親切的老師深深吸引著他們。他們在數學的海洋里盡情地享受思維的快樂、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參與實踐的無窮樂趣。

    課堂氛圍在變化——“小貓加油,小狗加油!”課堂上學生興奮地喊著。那是在上數學課嗎?兩位學生戴著小貓小狗的頭飾在比賽扔乒乓球,從而學習“誰比誰多(少)”的數學問題。再走進另一節數學課,全班學生都在認認真真、有條有理地整理著自己的書柜,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在上班會課呢,原來是他們在上數學課《整理書包》……。大量的生活情境和實踐活動引入了我們的數學課堂,使我們的數學課堂變得更貼近生活,變得更加生動活潑,也使我們的課堂充滿了無窮的魅力,難怪我們的

    [1] [2] 下一頁


    學生越來越喜歡數學課。

    六、存在問題

    在探索在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問題。

    1、更新教師觀念還需持續努力。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

    要改變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2、評價改革措施力度還不大。如何讓教師和學生走出應試的圈

    子,我們正在努力嘗試是否可以取消期中考試,淡化終結性評價,重視過程性評價。

    3、急需與專家直接接觸。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遇到許多困惑,急需專家指導,要多一些與專家直接對話的機會。

    “萬水千山只等閑”,習慣思考、習慣開拓的我們將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盡管衣帶漸寬,盡管任重而道遠,因為我們堅信:課改必會放出熠熠光彩,素質教育定能結成累累碩果。

    上一頁  [1] [2]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