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語文論文>海外語文課程述略

    海外語文課程述略

    時間:2022-08-17 16:35:25 語文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海外語文課程述略

    一、英美課程:走向強化,趨向統一

    海外語文課程述略

    英國在20世紀前期設置了三類中學:文法中學、技術中學與現代中學,只有文法中學要為升入大學打基礎,才設置語文課程,其他兩類中學僅有英語而已。后來,英國將三種中學合并為綜合中學,中學語文受到重視。但是由于學制系統復雜,各校課程設置自行其事,并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直到1988年英國頒布了教育改革法,才規定了一些國立中小學的語文課程:1.英語所屬的核心課程,2.基礎課程,3.古典文學所屬的附加課程。在所有的課程中,還明確規定英語為義務教育期間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

    英國語文的內容包括古代文化遺產、當代世界文化與聽說讀寫訓練。為保證課程質量,英國還根據學生的差異,提出十種水平,將英語分成十種程度。

    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社會發出“回到基礎學科”的呼聲,在小學階段加強讀、寫、算的基礎技能訓練,將語文與數學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在此之前,由于受杜威“生活教育”思想與布魯納學科結構論的影響,基本不設置語文課程。1983年10月美國課程改革委員會提出“學科群”的中學課程改革方案,學科群的第二類是通訊學科,共修8個學分,語文就是其中的“必修”學科,占6個學分。1989年美國總統與各州州長制定十年期間的六點教育發展規劃,要求學生在四、八、十二年級時具有足夠的語文能力。語文雖然受到重視,但是其課程設置各州自行其事。直到1991年美國才第一次提出開發語文學科的全國統一標準,不過,到現在美國還沒有制定統一的語文課程標準。

    美國語文的內容包括閱讀和英語兩科。閱讀主要是通過各種類型的作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英語主要是學習文字、詞匯、語法、篇章、修辭、標點等語言知識和聽說寫作等技能。

    二、日本課程:走“美國”之路

    日本在二戰前提出“以國語培養國心”的軍國主義語文教育,二戰后日本為美國占領,語文課程一直受到美國的影響。開始是效法杜威的實用主義,強調學生應具有對實際生活有用的讀書能力,只注重掌握學習具體的語言經驗,而忽視了系統語言知識的教學和對學生全面語文能力的培養。五六十年代由于受美國以“學科知識”與“學科結構”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響,對語文不甚重視。

    70年代,受美國“回到基礎”強化語言教育的影響,在《改善的基本方針》中對中小學國語教學提出明確要求:“教育內容在精選基本事項的同時,應該進一步明確語言教育的立場,以求表達能力的提高!毙麓缶V將語文的結構分為“語言事項”和“表達及理解”兩個領域。前者是講授語言規律和法則,后者是培養聽說讀寫的語文交際能力。80年代,在美國“選修學”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高中語文課程分必修科目(“國語1”)和選修科目(“國語2”、“現代語”、“現代文”、“國語表達”、“古典1”、“古典2”、“古典講讀”)。

    三、法國課程:一直重視母語教育

    法國對語文教育一直都是很重視的。無論1969年的三分制課程還是1985年的分科課程,都把法語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法國對小學語文教學十分重視,提出要流利地閱讀并能正確地理解,能掌握簡單的并寫規則,懂得并使用最基本的語法規則,學會正確的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初中的法語課程,強調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強調閱讀中的分析理解。高中一年級把法語作為第一門必修課,每周五課時。高中語文教育要求使學生能夠準確而自如地運用法語,使學生受到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的教育。

    四、前蘇聯課程:俄語為主的多民族母語教育

    前蘇聯是一個多民族的聯盟國家,俄語是其通用語言。各加盟共和國的教學計劃,除規定學習本民族語言和文學外,還規定了學習俄語與俄羅斯文學。

    30年代為了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前蘇聯“中小學教學大綱和教學制度的決定”提出:語言知識與讀寫技巧都十分重要,要求中小學生能獨立完成有關書面練習和語法分析。從二戰后到50年代,要求低年級打好語文基礎,高年級側重提高文學水平。70年代后在教學內容中增加“語言技巧”、“修辭學”、“詞匯學”,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蔣念祖 張悅群 選自中學語文(武漢)2002.1)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