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學校德育立法的幾點思考

    學校德育立法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2-08-17 15:11:31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學校德育立法的幾點思考

        摘 要 我國制定學校德育法有充分的立法依據,亦有充足的立法必要性理由,應制定一部專門的學校德 育法。當前應加強對學校德育立法的研究。
        關鍵詞 教育法 學校德育 立法
        * * *
        學校德育立法,指專門為學校的德育工作制定法律法規。這在世界各國的法律體系中還未有過先例。但我 們認為,別的國家沒有的法并不等于我們就不能制定或者沒有必要制定。我國走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 路,我國的法是社會主義法,因此,完全可以同時也十分有必要根據我國國情,制定出一些為適應我國社會發 展所需要的與眾不同的法。制定專門的學校德育法,就是為適應我國教育狀況所需要的獨特的法之一。我們認 為,在我國制定學校德育法,既有充分的立法依據,亦有充足的立法必要性理由。我們應當開展對學校德育立 法工作的研究,把它作為完善我國教育法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制定學校德育法的立法依據
        凡立法均要有立法依據,制定學校德育法也不例外。制定學校德育法有充分的立法依據。首先,制定學校 德育法有憲法依據。我國憲法第24條規定:“國家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 ,通過在城鄉不同范圍的群眾中制定和執行各種守則、公約,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國家提倡愛祖國、 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 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睉椃ǖ46 條第2 款還規定:“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睉椃ǖ倪@些規定,雖 然是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和青少年成長的需要所制定,但學校是專門的育人機構,學校的德育是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思想建設方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青少年成長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全面發展人 才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因此可以認為,憲法的這些規定是制定學校德育法的憲法依據和指導原則,也是學 校德育法最基本的內容。
        其次,制定學校德育法有基本法依據。學校德育法屬教育法體系。我國關于教育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 國教育法》已于1995年3月18 日頒布。其中第3條規定:“國家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遵循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第5 條規定:“教育 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 者和接班人”;第6 條規定:“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 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督逃ā分械纳鲜鲆幎,不僅明確規定了德育是我國社會主義 教育的重要體現之一,還明確規定了學校德育的基本內容,為制定學校德育法提供了直接、具體的依據。
        再次,制定學校德育法還有政策依據。在我國,黨和國家的政策與法的關系是互為依據、互為指導的關系 ,黨和國家的重要政策是制定普通法律、法規的直接依據之一。在黨和國家的重要政策中,有明確、具體的關 于學校德育必須納入法制軌道的規定。 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在1993年2月聯合頒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 要》第25條規定, 要“加快教育法制建設,建立和完善執法監督系統,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軌道。制定教育法 律、法規,要注意綜合配套,逐步完善。要抓緊草擬基本的教育法律、法規和當前急需的教育法律、法規,爭 取到本世紀末,初步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規體系的框架”。1994年8月, 中共中央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 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第24條規定:“學校德育工作要有法制保障。學校德育的地位、任務 和主要方針、原則要有權威性和穩定性,必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以保證教育者、受教育者及社會有關方面 共同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教育的改革、發展使這種法制建設更為必要和迫切,要把這個 問題進一步納入到整個法制建設中加以解決!薄毒V要》和《意見》的上述規定,不僅把學校德育立法工作十 分明確、具體地提了出來,并將其納入具體規劃,要求把它作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法制建設問題來看待。
        二、學校德育立法的必要性
        學校德育是一項長期、復雜、意義重大的工作,然而多年來一直未能將其納入法制軌道,主要依賴各種政 策來指導、管理和調節。雖然這些政策基本上保證了學校德育的大方向,但政策的非強制性和不穩定性,使得 學校德育與智育、體育相比較,經常呈現“軟化”、不穩定、不平衡發展狀態,離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對學 校德育的要求還相差甚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執行。因此,必須將學校德育納入法 制軌道,制定出一個較為完整的學校德育法。有了法制的保障,才能使學校德育真正走上健康、有序、穩定發 展的道路。
        首先,制定學校德育法,有利于確立德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體 現教育的階級性和社會性。我國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 接班人,在校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中國的面貌,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事業能否實現,關系到能否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為此,必須重視德育,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 在學校工作的首位,這是我國的社會主義教育區別于其他國家教育的根本標志,F實中,德育首位在有些地方 有些學校還難以落實,往往被看成是可有可無的“軟指標”,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制定學校德育法,用法的形 式將德育肯定為學校的首位工作,德育首位就能真正落到學校工作的實處。
        其次,制定學校德育法,有利于規范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學校德育應包括哪些具體的內容?不同的教育 階段應實施哪些內容?達到何種程度?這些在目前的學校德育中存在一定的混亂。如有些方面的內容在不同層 次的學校多次被簡單重復實施,而有些內容在各級學校中均是教育空白,還有些內容在實施中被主次顛倒,重 點不能突出,此外,不同層次的學校德育內容缺乏銜接性、系統性。制定學校德育法,對德育的內容作明確界 定,統一規范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校德育的具體內容和實施目標,就可有效地防止上述問題發生,使德育內容 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貫穿于各教育階段。
        第三,制定學校德育法,有利于完善和加強學校德育的領導管理體制。長期以來,我國學校德育的領導體 制一直是一個多渠道、多層次的系統,在領導管理體制上有不少關系未能理順。以高校為例,學校的德育是由 黨委直接領導,還是在黨委的統一布署下由校長對學生的德、智、體全面負責,這種分工不是很明確,因而也 就很容易出現“黨委怕越位,行政不到位”的局面。高校的德育一般是由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處、教務處、 思政室、馬列部、團委等多渠道一起實施,這種多管齊下的方式常常因統一領導和協調不夠,難以真正形成合 力,有時甚至出現違反教育一致性原則的現象,工作相互抵消。加之機構設置復雜,崗位責職不清,造成工作 效率不高,“婆婆多”基層工作難做等問題一直未能很好地解決。制定學校德育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確黨政機 構及部門在學校德育中的職責,有助于真正建立黨政齊抓共管、密切配合、精干高效的學校德育領導體制。
        第四,制定學校德育法,有利于加強學校德育隊伍的建設。學校德育需要有一支專兼結合、功能互補、信 念堅定、業務精湛的德育隊伍。目前這支隊伍的建設遇到以下幾個較為突出的問題:一是這支隊伍的范圍。學 校德育隊伍的成份較為復雜,哪些人員屬專職,哪些為兼職,哪些不應劃入此范圍之中,界限長期不清;二是 德育人員的編制比例。包括德育教師占全體教師總數之比,德育教師與學生人數之比,德育隊伍中專職、兼職 人數之比均無明確規定;三是德育人員的職稱評定、物質待遇、培養提高。跟其他專業教師相比,目前德育人 員在這幾個方面處于偏后、偏低和機會不均等狀態。制定學校德育法,對上述幾個問題均作明確規定,維護學 校德育人員的正當權益,將促使學校德育隊伍得到充實、穩定和提高。
        第五,制定學校德育法,有利于保證學校德育工作所需的物質條件。必要的物質投入和條件保障是學校德 育發展的前提和物質基礎。確保德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就必須努力增加德育投入和逐步改善德育發展 的物質條件。目前學校整個經費均比較困難,德育經費更加沒有保障,完全因領導而異,因學校而異,甚至遠 不如體育經費的投入。有許多德育工作因經費等原因不能開展或效果受到大的影響。這些跟德育在學校教育中 的首要地位,以及它的作用、所承擔的任務相比很不相稱。因此,很有必要以法定的形式確認德育經費應占學 校經費和學校預算外基金中的合理份額比例,列入預算,切實保證其能真正到位。并規定學校必須為德育工作 提供必要的場所和設備,不斷改善其條件,優化其手段。
        第六,制定學校德育法,有利于增強全員德育意識。德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還是一 項社會性的系統工程。宣傳、理論、文藝、影視廣播、出版、新聞,還有家庭,均能對學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素 質的形成產生影響。社會大德育環境若與學校小德育環境相互一致形成合力,將有助于學生德育素質迅速提高 ;反之,兩者不一致相互抵消,則不利于學生在政治思想品德上健康成長。專門為學校德育立法,有利于提高 人們對學校德育的認識,使全社會都能站在歷史和未來的高度認識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真正建立一個全員 育人、全方位工作、全過程培養的學校德育工作新格局。
        三、積極開展對學校德育立法的研究
        學校德育立法雖已勢在必行,然而,從有立法依據到制定出法律法規,中間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有許 多問題需要通過學術研究加以解決。我們認為,開展對學校德育立法的研究,當前應著重研究下述幾個問題。
        1.學校德育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學校德育立法的必要性研究主要探討社會現實有無制定學校德育 法的需要,制定學校德育法有何重要意義;學校德育立法的可行性研究則主要探討制定學校德育法的立法技術 操作上的各種問題,包括由哪個國家機構或部門主持,由哪些人員參加,依何種程序進行等。
        2.學校德育法的基本內容研究。包括制定學校德育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德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 學校德育的基本要求和實施德育的基本步驟,學校德育實施者的任職條件、權利義務,學校德育的物質條件保 障,違反學校德育法的法律責任等。
        3.學校德育法的結構研究。指在學校德育法基本內容研究的基礎上,對學校德育法法典的結構形式進行研 究。如該法章次的數量,章次的順序,章次中具體內容的安排等。
        4.學校德育法在我國教育法規體系中地位的研究!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制定其他教育法律、法規 的母法,學校德育法的地位應在教育法地位之下從屬于教育法,因而它不具備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 法地位,這一點應該是肯定的。但學校德育法是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普通法地位出現,還是以國務院頒發 的行政法規地位出現,或以國家教委制定的規章地位出現,這就值得探討。
        5.學校德育法與其他單行教育法律、法規的關系研究。目前我國教育法體系雖然還不是很完善,但其基本 框架已經形成。除了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這個我國教育法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根本大法之外,還有6部 與教育有關的法律、16部教育行政法規、 數百個規章以及大量的地方性教育法規和規章。學校德育法與這些法 律、法規、規章相互關系如何,也是一個應該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12月。
        2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1993年2月。
        3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1994年8月。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95年3月。
        5 國家教委《小學德育綱要》,1988年。
        6 國家教委《中學德育綱要》,1988年。
        7 國家教委《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試行),1995年。
        8 國家教委政策法規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釋義》, 科學普及出版社1995年版。
        9 尹宗利、劉旺洪《中國教育的法律基石》,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 本文為江西省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項目《學校德育立法研究》系列論文之一。*

    關于學校德育立法的幾點思考


    【學校德育立法的幾點思考】相關文章:

    學校情感德育的幾點思考08-20

    關于地理美育的幾點思考08-20

    初中地理教學的幾點思考08-19

    關于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08-19

    對企業稅收籌劃的幾點思考08-18

    對中學體育教學的幾點思考08-25

    【隨筆】關于教育的幾點思考08-23

    關于潛能生問題的幾點思考08-18

    對班主任工作的幾點思考08-24

    對中職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08-18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