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城里的孩子和山里的孩子隔著多厚的“墻”?

    城里的孩子和山里的孩子隔著多厚的“墻”?

    時間:2022-08-17 14:18:00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城里的孩子和山里的孩子隔著多厚的“墻”?

    日前,記者跟隨一個扶貧助學的工作團到貴州大山里走了一圈。此行的活動之一,是北京的一群初中生跟貴州苗寨里的初中生結成“對子”,和山里孩子一起生活一天,以體現“一對一”的互助互學精神。策劃者以及此次一同下鄉的很多人士,都視之為此行的一大亮點。         事實上,我們這些遠方客人真的是“收獲累累”———山里孩子對客人那份尊重、不加掩飾的熱情和一顆顆淳樸善良的心,打動并教育了我們———自然包括前來“結對”的北京師生。相形之下,部分去助學的人身上,似乎欠缺了一些東西,比如說“笑意”、“熱情”和“平易”;而多了一些東西,比如說“架子”。         們每到一個苗寨,基本上就是全寨出動夾道歡迎。你很容易在山里孩子怯生生的眼神中讀到“友好”———因為他們無論男女,都對著我們燦爛地笑著,幾句話過后,有的就會拽住記者的胳膊問:“阿姨,中午到我們家嗎?”———讓人感到溫暖。         但北京去的個別師生,臉上總像掛著一層霜。部分記者開玩笑嘀咕:就好像誰欠他錢似的。這“層”本應早就被熱情奔放的鄉土情懷融化的“霜”,七八天下來卻“久而不化”,弄得個別接待人員也心中打鼓。不知這“掛霜的臉”,是否讓當地人心頭也結上了一層薄冰?         在當地一所中學,該校學生先是亮出若干苗族風情歌舞,接著是一個改編自本校學生真實生活并由本校幾十個學生自編自排的大型歌舞節目,感動得在場的大人們眼眶發熱甚至眼淚直掉———一看就知,山里孩子做了精心準備。         而城市學生的節目,就讓很多同行人員汗顏:七八個女孩子清唱的《外婆的澎湖灣》,聲音太小觀眾根本聽不到;一個小舞蹈,被幾個臉上毫無表情、心不在焉的女孩子演繹得不知所云。讓人感覺有“對付了事”的嫌疑。對此,一位多年熱心參與扶貧助學的人士尖銳地指出,扶貧助學不應僅僅是“物資、金錢意義上的扶貧”,將豐富的文化信息有效傳播到欠發達地區,也應該是扶貧助學的另一層內涵。         學生“對子”們共度一天的第一頓中午飯,是當地特地準備的“火鍋”———燒得滾燙的大鐵鍋里大塊大塊的肉漾著厚厚的油水———在那里,這是款待貴客的美食。但是,就有城里孩子當即掏出了自帶的面包、餅干,躲開了這頓大火鍋。面包餅干,是帶隊老師怕這些城里孩子餓著,早早就給準備好的。這“對子”,結得連飯都分開吃。         為迎接客人,盡管房屋破舊,山里孩子還是盡了最大努力精心打掃、布置,但起居條件仍與城市里差別很大。個別城里的孩子,踏進“對子”的家,竟抱著隨行記者哭了起來!哭的原因很簡單:不習慣!但客人這一哭,卻把恨不得掏出心來款待貴客的主人,弄得有點下不來臺。隨行記者了解到,很多山里孩子和家長因此感到愧疚與自責。         孩子們分手的時候到了。很多學生“對子”顯然已有了交情,性格外向的苗族女孩對這番別離依依不舍,在路邊哭得一塌糊涂,一些開朗隨和的北京孩子也是眼角紅紅甚至噼里啪啦掉眼淚。但是,也有個別北京孩子漠然地躲在大客車里,就是不下車跟眼巴巴等著的山里伙伴告別。         這一幕幕,讓隨行的記者很感到無奈,城里孩子和山里孩子,究竟隔著多厚的一堵墻?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03年2月10日         

    城里的孩子和山里的孩子隔著多厚的“墻”?


    【城里的孩子和山里的孩子隔著多厚的“墻”?】相關文章:

    城里的孩子作文05-18

    城里的孩子作文5篇05-18

    未來城里歡樂多征文08-21

    父母應該多陪陪孩子作文04-30

    我和孩子之間的橋梁08-21

    家長,請多陪孩子聊聊天08-21

    關于中國人的家底有多厚07-16

    如何培養孩子的勇氣和自信08-24

    選擇讀書和學習,與孩子共成長08-21

    和女孩子聊天的話題08-20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