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讓農民長本事好務工

    讓農民長本事好務工

    時間:2022-08-17 14:00:38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讓農民長本事好務工

       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民工培訓,多渠道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便是其中的措施之一。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上,不少委員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這一深遠舉措發表了精辟的見解,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農民工培訓:“三農”問題的治本之策   “農民不富,中國不富”。對于我國這個有著近9億農民的人口大國來說,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民增收,不僅是加快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而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之策,是把富余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出來。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認為,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中外的歷史經驗都表明,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就是將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工業和第三產業轉移。只有實現農村勞動力不斷的、大量的從農業轉移到非農產業,才能有效地提高農民收入。   “但轉移出來的勞動力必須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绷忠惴蛱貏e強調。他說,要實現農村人口的轉移,一方面城市要有足夠的勞動密集型就業機會,另一方面,轉移出來的農村人口必須有足夠的勞動力素質,以適應城市里面的工作,農村人口勞動力素質則取決于農村教育水平,而現在我國的農村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質都不容樂觀。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四川省委秘書長張慶成也有自己的觀點:“‘三農’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個過程,首先是工業化,然后是城市化,最后是現代化。而只有實現人的現代化,才能實現社會的現代化。實現人的現代化最便捷的途徑,就是教育和培訓!   對農村轉移勞動力進行培訓,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需要,也是我國工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這一點成為許多委員的共識。   “看過中央的‘一號文件’嗎?農民工已成為產業工人的主體了!比珖䥇f委員、蘭州大學西部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李國璋一見記者就這樣說。李國璋委員提出,“產業工人”是對具備一定技能的人很專業的稱呼,并不是所有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出來都能成為“產業工人”,而必須要經過一定的培訓,掌握一定的技能。他告訴記者,“一號文件”把加強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當作國家的重要戰略考慮,上升到“增強我國產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的高度來看,這讓人感到很振奮。   “訂單式”培訓:打造勞務精品品牌   “我看過一份資料,說的是四川全省3827萬名農村勞動力,平均受教育時間僅為7.14年,農民工接受職業技術培訓的僅占全省農村勞動力的8.1%,760多萬名出川農民工中,持有職業技能證書者只有5%!比珖䥇f委員、致公黨中央參政議政委員會副主任邱國義對此很是驚訝。經過調研,他認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必須找準定位,從加強職業教育入手,使農民工由體力型向技術型和智力型轉變,探索定向、定點、訂單培訓,成建制批量輸送模式,打造勞務精品品牌。   邱國義告訴記者,加強職業教育,創造勞務輸出品牌是實現勞務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徑。因為決定農民在勞動力市場中競爭能力的是勞動技能,這和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有直接關系,所以在激烈的勞務市場競爭中,要做大勞務輸出的蛋糕,就必須創新教育機制,整合教育資源,有計劃、有目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農民工培訓教育,將普通勞動力通過有效的教育和培訓,轉化成市場急需的“藍領”熟練工。   邱國義提出,開展“定向定點訂單式培訓、成建制輸出”是培養和輸出“藍領”熟練工的有效模式,可以徹底解決過去農民工自發、散亂、無序地外出打工。他解釋說,所謂“定向定點訂單培訓”,是指各地要結合自身教育資源,將注意力集中在發達地區制造業群中既具有長期、廣闊市場需求,又有大的就業容量的幾個工種上,按照勞動部門事先拿回的訂單標準進行培訓。所謂成建制輸出,是指在“訂單”培訓的基礎上,不斷打造勞務品牌,使訓練有素的“藍領”熟練工有序批量輸出,避免農民工盲目獨自進入勞務市場。   找準市場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是發展勞務經濟的關鍵,這一點是邱國義在接受采訪時特別強調的。他說,我國制造業產業集群工種很多,勞動保障部頒布的《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中明確規定的就有90個之多。而各地區資源有限,不可能辦好所有的工種培訓。因此,必須根據本地的資源和優勢進行選擇,做好中長期規劃,準確定位,重點在幾個工種尋求突破和發展,使培訓出的熟練工留得住,干得好。   資源整合:勞動力轉移的有效途徑   我國農村目前有1.5億富余勞動力,每年還要新增600萬勞動力,面對如此緊迫的轉移任務、如此龐大的培訓規模,整個社會資源的整合最為重要。   作為一個農業大省——河南省的副省長,全國政協委員呂德彬有著自己的思考。河南省已經由農業廳和勞動保障廳牽頭,制定了農民工培訓規劃,由農業廳利用農技校資源對農民進行轉移前的基本生活技能培訓,勞動保障廳利用技工學校對進城后和外省來豫的農民進行崗位培訓。但河南省每年外出務工的農民有1000多萬人,這是個不小的數字,僅靠政府財政的力量是無法完成培訓工作的,所以,他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培訓基金,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把這項工作長期做好。   一月份剛去廣東考察回來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會長朱新均給記者帶來這樣一個信息,廣東省關工委籌集了500萬元扶貧基金,用于對韶關農村初中畢業生開展3+1培訓,吃、住、學全部免費,學生們非常愿意學。這件事讓朱新均委員很受啟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除了政府投入,是否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解決經費問題呢?他建議,一是整合各種扶貧基金;二是可以通過東西部、城鄉對口支援,由用人地政府負擔一部分培訓費用;此外還可以由用工企業出一部分費用,共同把這件事做好。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政協副主席鄧浦東也提出,東部與西部中等職業學校合作辦學,是實現西部農村勞動力規范有序轉移的有效方法。   他認為,西部地區由于工業化、城鎮化程度不高,職業技術教育培訓體系薄弱,農村閑置勞動力到城鎮就業空間不足。而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卻需要吸納大量外地高素質勞動力就業,客觀上需要對新增職工進行崗前培養和培訓,這就為東西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聯合招生、合作辦學,幫扶貧困地區實現農村勞動力規范、有序轉移提供了條件和可能。   “過去,東部對口支援西部,往往都是從資金和智力方面給予支持,只能解決局部問題,而現在支援協議中加入了勞動力轉移方面的內容,很實在!编嚻謻|委員告訴記者,廣西有24個貧困縣的中職學校被確定為受援學校,和廣東的職業學校結對子聯合辦學、合作招生,共同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有效拉動了農村職業學校的發展和農村閑置勞動力的轉移。去年,這些農村中職學校已成功輸送了2083名畢業生到廣東省企業就業,今后兩年,廣東還將幫助安排就業學生1.6萬人。   嘗到了甜頭的職校校長們讓鄧浦東委員帶來了建議,希望進一步開放東部9個省市優質職業教育和培訓資源,面向西部合作招生,讓更多的西部學生進入到東部企業就業。         

    讓農民長本事好務工


    【讓農民長本事好務工】相關文章:

    恨自己沒本事的句子01-25

    歡送農民工外出務工儀式上的講話08-24

    農民與農民問題的探討與思索08-17

    關于自己沒本事的說說句子10-26

    農民工進城務工簡易合同范本(通用6篇)05-08

    描寫農民的句子08-24

    贊美農民的句子04-29

    快樂的農民作文08-24

    農民優秀作文03-17

    農民伯伯作文06-10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