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中小學面臨新課程----綜合課程

    中小學面臨新課程----綜合課程

    時間:2022-08-17 13:56:40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小學面臨新課程----綜合課程

     

     

    未來的中小學課堂上將出現一種新課程----綜合課程,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鮮明特征。

    突出課程的整體教育功能,綜合課程將占重要位置,逐步實現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的結構化,是新課程的鮮明特征。

    根據新課程計劃,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級設置品德與生活、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小學高年級設置思想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或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

    走課程綜合化的道路,這是本次課程改革在課程結構方面的一個重要突破。

    據專家分析,我國現行中小學課程門類過多,內容交叉重復,課程設置缺乏宏觀統籌及整體優化,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另外,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精細地分科教學,容易忽略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過細的分科教學,也給師資配備帶來困難,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由于缺少教師,一位教師同時兼幾門課,一星期寫十幾個教案,有些課因為缺教師而被砍掉,致使課程計劃難以落實。近幾年,重新整合學科知識、突出課程的整體教育功能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學術性課程分科體系,在中國已建立了近百年,人們已基本認識了它們的規律與特點,對知識系統傳授有較大價值,對學術性課程的繼續深造也有較大幫助,在設計課程方案時,要充分發揮它的作用。但是,要看到分科課程不適應現代科學發展與現代人成長的需要的方面,要通過設置綜合性課程、實踐性課程來彌補它的不足。

    半個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高速當展,一方面使學科內部的分化更加精細,另一方面,也使學科之間進一步交叉綜合。專家預言,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而以高度綜合為主的整體化趨勢是當代科技發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梢哉f,21世紀將是不同領域科技創造性融合的時代。課程要反映科技發展的新成果,并促進知識的再生產,就必須納入一些重要的綜合性知識,而只對原有分科課程做一些細節的調整是遠遠不夠的。為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人類面臨的種種社會問題,應重新整合學科知識,加強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如環境問題、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等,是學校教育亟待加強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在分科課程中難以綜合體現,因此,課程的綜合化趨勢,是現代社會科技綜合性加強的必然體現。

    傳統的分科課程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綜合課程也有分科課程無法替代的優勢,它可以提高人的整體認識、理解問題的能力,開闊學生視野,同時也可以解決課時的有限性與內容的廣泛性的矛盾。因此,專家普遍認為,兩者不可能相互取代。因此,強調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相結合,另外,強調綜合性,除了加強綜合課程建設,還應包括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

    綜合課程和分科課程是兩種功能互補的課程形態,兩種課程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分科課程注重知識的邏輯結構和知識的相對獨立性,而綜合課程強調知識的豐富性和聯系性。綜合課程并不意味著對傳統分科課程的拋棄,相反,它是建立在傳統分科課程的基礎上的。正如一位專家所講:“沒有學科的分化,沒有分析性的知識在數量上的增長,綜合化的大廈便無從談起!

    專家認為,開設綜合課程有利于培養兒童綜合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兒童與成年人一樣,他們所認識的周圍世界,不是以學科的形式出現,而是綜合的整體的自然事物或社會現象。限于兒童認識水平、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他們所認識的這些事物或現象是初步的、低層次的,雖然每一事物都包含著方方面面的概念或原理,要想深刻認識它,還需具備分門別類的多種學科的知識,通過分科教學來完成這一任務,還必須待受教育者的年齡、知識和認識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小學是兒童由自然地認識世界向科學地認識世界過渡的起步階段,課程適度綜合,更符合兒童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認識能力的漸次發展。

    課程的綜合不是簡單的內容刪減,也不是搞一個拼盤。課程綜合化趨勢主要表現在,重新審視傳統的學科分類體系,軟化學科界限,改變單純以學科的邏輯來組織課程內容的做法。

    強調以學習者的經驗、社會需要和問題為核心進行課程的整合。眼下,綜合課程有三種基本形式,一是以知識的邏輯結構為主線組織教材;二是以主題或解決問題為主線組織教材。一般是圍繞一個現實社會問題,綜合有關學科相關的知識,構成教材內容體系。如設立“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垃圾的處理”等專題內容。第三是以學生活動為主線組織教材。讓形式通過觀察、分類、測量、實踐等活動,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傊,綜合課程設計的原則是淺、廣、新。

    設置綜合課程,不是增加一門新課程,而是通過綜合課程的開設,改變課程觀念,推動課程改革,改變單一的學科本位的模式,形成一個包括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在內的新課程體系。無論是綜合還是分科,最終目的是使每門學科獨特的有價值的東西得到最好的發揮。

    江蘇省江陰市周莊中心小學進行的小學課程綜合化實驗,適合農村小學的實際深受師生歡迎。過去,分科教學,教師之間互不溝通,內容重復,加重師生負擔,耗費了許多不必要的時間。而且,分科教學具有很大的封閉性,教材的封閉、信息傳輸的封閉、教學空間的封閉,影響了教學效率,如今,通過學科課程的綜合化,教師包括教學,各學科之間融會貫通,學科多用,多種綜合。實現了教材內容綜合化、教學過程活動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方式多樣化,從小教材走向大教材,從小學科走向大學科,從單一性走向多樣性。使教材置于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之中,教學的空間,不再拘泥于教室,課堂教學的組織形態多種多樣,調動了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小組學習、自主學習、自我體驗、自我發現,從封閉的單一的態勢下走出來,走向開放的、多維的、多姿多彩的教學形態。

    據專家分析,綜合課程的出現,勢必會對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方法產生深遠影響。首先,綜合課使學科知識學習走向綜合化,這意味著在學習現有分科知識時,不能把它們看成孤立的體系,要設法在各科知識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系,對所學知識要有一個綜合的認識。其次,綜合課程在內容選擇上注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結合,既傳授科學知識和方法,又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注重興趣、動機、意志的培養。所以,學生學習時要文理并重,既重視科學知識和方法的獲得,也注重科學精神和態度的形成。再次,綜合課程強調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強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習不應該只是解題目,而應該聯系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學生來說是終身受益的。

           


    【中小學面臨新課程----綜合課程】相關文章:

    走進新課程,挑戰新課程論文06-02

    新課程培訓心得05-14

    新課程教學反思04-18

    創新課程心得11-25

    語文新課程培訓體會08-19

    新課程數學教學反思08-22

    小學新課程培訓心得06-10

    新課程數學教學心得12-08

    英語新課程培訓心得07-29

    關于新課程改革的心得05-02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