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嘗試成功”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與應用
“嘗試成功”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與應用 隨著綜合素質教育的實施,要求教師通過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結構,在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素質教育的重點,要求實現課堂教學現代化,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建立自信和享受成功的歡樂,使其得到主動發展!皣L試成功”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五個程序部分,即:①準備練習;②提出問題;③學生嘗試;④效果評價;⑤教師講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上模仿少,探索多,較大程度地體現了主觀能動性、創造性,這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 作為一門非主課,中學信息技術課一般不會引起學生在學習上較大的重視,如果教師在課堂中仍延用“填鴨式”的傳統方法進行教學,不能給學生以充分的學習中心地位、主動獲取知識,那么,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仔細研究《中學信息技術》教材可發現:與其說它是一門文化課(現在已把它列為普高的文化課之一),不如說它是一門典型的“工具”課。隨著信息技術向社會各個領域的全面擴展,計算機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在教育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特別是近2年來,中小學教育網在我國迅速發展,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視界。因此,《中學信息技術》的主要教學目標便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掌握現代化學習工具——計算機的使用。與其它文化課相比較,它更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更側重實際操作練習。也就是說,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直觀的、現實的實踐嘗試。因此,筆者認為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運用“嘗試成功”教學模式具有它的獨到優勢。 筆者在學,F有教學設備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在高一年級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采用了“嘗試成功”課堂教學模式。下面就談談“嘗試成功”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具體的運用。 1、準備練習:喚醒思維,承前啟后 嘗試活動開始之前,先讓學生做準備練習,為接下去解決嘗試題做好鋪墊。與其它科目不同的是,信息技術課準備的練習不能僅僅是對已學知識點的簡單提問或是做習題,而應該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在上一個課時中所做的嘗試(一般是操作題的練習,比如:一幅電腦作畫、一個文檔、一張表格等等),使學生再認識或再現相關知識,然后拿出已精心設計準備好的練習,讓學生完成。練習的內容一方面要切合學生現有的水平,另一方面必須緊貼新學習的內容,以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地進入“嘗試”。 2、提出問題:激發創新思維,激起求知欲望 嘗試一般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沒有問題的提出則無法嘗試。教師必須很好地把握問題的提出這一環節,問題若提得好,學生就能介入嘗試過程。這里要注意的是,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事物本身發展的規律,要有合理的呈現序列和適當的呈現方式,更要切合教學的目標要求及學生的知識狀況,同時還要力求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問題呈現的方式一般有:老師直接提出問題;激發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師生在解決問題的進程中雙向提出問題。例如在進行“WORD使用”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在上一個課時中已學習了文字的刪除、移動、復制、選取等操作,那么現在可以向學生展示出教師已做好的一個文檔,在文檔中體現出文字顏色、大小、字體、插入特殊字符等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點。這一定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與欲望,他們自己也會迫不及待地向教師提出問題:這些怎么操作?有一種強烈的躍躍欲試之感,這樣,就會很成功地把學生引入嘗試階段。 3、學生嘗試:創造自信,享受成功 在教師啟發誘導下,學生通過想一想、猜一猜、試一試、做一做,自行學習新知,嘗試解決問題。其間,教師對學生的嘗試活動要有所點撥,而絕非徹底放手。一般地我們都認為學生嘗試可分成兩個階段:一是教師引導學生在新舊知識的對比中將舊知識轉化為新知識。這種對比,實際上是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差異點和轉換點,這一過程其實是開始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二是運用知識過程,以嘗試作為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由教師講授為主變為學生嘗試為主。 ①、傳授與接受新知識 傳授、接受新知識的過程應該是一切的基礎,它的課堂操作方法有很多,筆者在實際運用中,主要采用了“讓學生走上講臺”的教學手段。 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的地位充滿著向往,他們既渴望自己也能走上講臺,又擔心自己沒這個能力。教師應很好地利用這一契機,鼓勵學生走上講臺,打破“三尺講臺”在他們心中的神秘感。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常發現這一現象:看到教師對計算機熟練的操作,學生會發出陣陣發自內心的贊嘆。作為教師,你應該清楚他們贊嘆聲中的含義:在羨慕的同時,又何曾不想向其它同學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呢?“只要你自己肯下苦功練習,你的操作水平將來一定會超過老師!,此時這句話的作用勝過平時百倍。 筆者根據教材中某些章節知識的可行性(例如:WINDOWS中“畫圖”工具的使用;文字處理系統“WORD”的使用等一些以操作演示教學為主的知識點),在學生中開展了“你我都來上一課”的活動,把學生請上講臺。開始階段,可安排幾個操作基礎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當重任。教師則必須在課外對他們加以輔導,以確保他們能在上課時獲得成功,起個好頭。這樣一來,不僅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而且還帶動了整個班的學習氣氛與學習欲望!八麄兌夹,難道我就不行嗎?”在這種好勝心情的調動下,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想來試一試當老師的滋味,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空前高漲。在活動進行過程中,筆者發現:一方面,“教者”對這種機會都非常珍惜,課后會很自覺地做好一切上課準備,有時他們精心準備的“教案”,對教師本人以后的工作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另一方面,“學者”都能集中注意力聽課,而且課堂氣氛非;钴S、融洽。事實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要給他們以充足的學習空間,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讓他們享受學習中成功的喜悅。 ②、運用新知識 在接受新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實踐,運用新知識,這是一個關鍵的過程。在信息技術課中,運用新知識主要是通過上機操作來嘗試完成一個練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般只需在一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做個別輔導。當然,此時教師千萬別忘了上課的“小老師”,應該讓他也參與到幫助輔導中來。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在每個所教班級中至少要培養2至3名這樣的“小老師”。這樣,在課堂中無論對教師的“教”還是對學生的“學”來講,都是一件好事情,何樂而不為? 4、效果評價:互為師生,共得真知 嘗試練習完后,教師應引導學生討論:自己是否掌握了所學知識;重點、難點是什么;學習上的主要困難有哪些等等。通過討論,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其間,教師也應依據自己掌握的反饋信息,針對學生的討論適時地給以評價,評價中應做到鼓勵與指導相結合。這就給整個嘗試過程起到了拔高、畫龍點睛的作用。 5、教師講解:點其要害,撥其迷障,系統掌握 這里的所謂教師講解,與傳統的講授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學生通過前面的嘗試練習,對所學的新知識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形成了一定的思路,教師只要針對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和教材中關鍵的地方進行有選擇、有重點的講解就可以了,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系統地掌握知識。 上述五個步驟是一個環環緊扣、有機聯系的整體,是“嘗試成功”教學模式的一個基本教學程序,但它并不是機械的、固定不變的,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學生情況的差異以及教學條件的變化而靈活運用。 實踐證明,在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成功地運用“嘗試成功”課堂模式教學,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明顯增強,綜合素質特別是能力素質(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得到改善。與此同時,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也得到了新的提高。 “教學有方法而無定法”。深信,只要通過自身努力,無論哪門學科都一定能夠找到適合你所面對學生的教學方法。
【“嘗試成功”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與應用】相關文章:
嘗試英語新課堂教學模式有感08-19
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討論文06-09
探討領導模式的大師08-17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應用模式探索08-23
“練講練”模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嘗試08-24
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08-23
“六學”課堂教學模式08-24
擺脫“課堂教學模式”的誘惑08-24
“活動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初探06-19
小學語文激勵教育模式的應用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