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探討與研究

    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探討與研究

    時間:2022-08-17 11:02:48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探討與研究

    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探討與研究

    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探討與研究

    泉州一中 林地靈

    [內容摘要]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項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教育,是培養學生計算機意識、普及計算機文化、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信息技術教育已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的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性課程,網絡的發展,尤其是國際互連網(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現,將信息技術的教育向網絡化大力推進。本文是本人在實際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就基于網絡下的教學活動,介紹自己的實踐和體會。

    [關鍵詞] 信息技術 網絡 Internet 交流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必修課程,和其他學科相比較,信息技術課有著兩個突出的特點:

    1、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更新非?。信息技術的變化日新月異,軟硬件技術的更新非?,如軟件中最為重要的操作系統,當人們還未完全熟練Windows 95時,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Me 、Windows XP一個接一個的出現,使人們不禁要困惑自己是不是還跟得上知識的更新?梢赃@樣講,即使今天向學生教授的是今天最流行的東西,可能明天就已經煙消云散,而成了過眼云煙了;而硬件,幾乎是不到兩年的時間就要更新一次,曾幾何時,80x86的機器一統天下,PⅡ, PⅢ,PⅣ的相繼推出,不經意間就把它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計算機的軟硬件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更新,促使該學科的內容也要隨著不斷地更新。信息技術課程內容迅速更新換代的特點,要求整個教材體系和課堂教學必須跟得上更新換代后的需求。

    2、信息技術教育集知識性和技能性于一體。信息技術課程的綜合性很強,兼有基礎文化課程、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特點,也兼有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特點。其他學科注重地是打好基礎,而信息技術課程則要求學生既要學好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實際操作技能。

    信息技術的這兩個顯著特點必然要求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要與傳統的其他課程不一樣。傳統的教學大都是在教室里采用"書本+粉筆"的模式,網絡的不斷推廣和普及,為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模式,F在的中學,特別是達標中學大都有了自己的校園網,有著自己的網絡教室,這樣為我們更好地從事信息技術課程的教育提供很大方便:

    一.在網絡教室上課

    中小學地信息技術教育注重的是培養中小學生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興趣與意識,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只有一條途徑,那就是多實踐,多動手。在中學的信息技術課程里,除了少量有關計算機的基礎理論知識的章節無需通過演示說明外,其他的大部分是實踐操作性的內容。在課堂上要強調的是學生操作技能培養,把上課地點設在網絡教室,教師以"任務驅動"方式,以某個實例為先導,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教授相關知識。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前,通過認真聽老師的講解、仔細觀察老師的操作演示,就可以馬上在自己的電腦較熟練地操作,消化吸收本課堂的知識,并及時反饋信息給教師。在網絡教師上課,教師也可以把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分析及注意事項以WEB頁面的形式儲存在Web服務器上,供學生自學使用。

    二.通過聯網的機器在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相互的探討與交流

    現在的網絡教室一般都裝上了多媒體網絡教學軟件,如南京遠志科技的LanStar,北京深藍易思的EasyClass等,借助這類軟件,可以很好地實現學生與老師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對老師提出的某個問題,學生可直接用文字或聲音與老師交流,也可以在同學之間形成一個討論小組,相互探討,學生還可以就個別問題單獨向老師提問,老師也可以方便地在教師機監視控制學生機的操作情況,在課堂的有限時間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性。這種學習方式,有助于教與學之間的雙向促進,集中體現了現代教學的開放性、針對性、合作性及情境創設的原則。

    1、增加學生與老師之間和同學之間的交流。借助網絡這個虛擬平臺,在網上參與交流學習體會,可以使平時比較內向不敢發言、表現欲較低的同學積極大膽地發表自己地看法,通過網絡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寬松自然的學習環境。

    2、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在網絡教師里,把全班分幾個小組,各小組成員的分配采用互補的形式,即層次高的、中等的、低的來搭配,使學生在上機學習時能互相帶動,互幫互學。讓每個小組出一版電子報刊,各個小組成員之間就要相互協調分工,有的要負責統籌,有的要文本輸入,有的要負責圖片處理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獨立思考和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非常有好處。

    3、有助于學生的創作性思維活動。教師通過創作適當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啟發、引導學生自行創作,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維空間,完成一定的作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最后老師還可以把學生完成的比較出色的作品在網上向其他同學展示,讓學生在自己同學中比較,從同學中學習,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方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進行信息技術教育時,我們一直主張這種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整個教學的重點已經由老師如何教轉向學生如何學,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最有益、最有利、最有力的"教學工具",他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特別是在學生放任自流的學習時,將起到最大的限制和控制作用。

    三.通過Internet獲取更多的知識

    Internet是個大課堂,它的信息包羅萬象。從Internet獲取知識,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一種很重要的手段。網上的新聞、教育、科技、文化、娛樂等方面的內容正是學生很想了解的。在Internet上,學生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查找資料,而且這些信息都是比較詳實,比較全面的,這對擴大同學們的視野、豐富同學們的知識面是非常有好處的;網上的BBS論壇、留言本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與他人交流溝通的新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可以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學會向他人尋求幫助;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網絡知識競賽,組織個人網站的評比,可以發展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F在的Internet上,有很多的教育類網站,非常便于同學們補充課堂知識和自學,如K12教育資源網,我省的曙光網等等。針對現在的學生一旦上網,很喜歡上聊天室,玩游戲這一現象,要求我們教師要加強引導和管理,必要的時候,就切斷學生機器與Internet的連接。

    在信息技術教育的時候,特別是在網絡環境下,要注意信息道德的培養。在當前網絡環境下,網絡病毒、網絡色情、網絡欺詐和網絡黒客隨時出現,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引導,要組織學生有關這方面的多種形式的討論,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信息道德觀。

    信息技術的變化日新月異,目前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正越來越受到重視,但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還需要這方面的專家和我們信息技術課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作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探討與研究】相關文章:

    《基于網絡環境下的音樂課堂教學研究與創新》實施方案08-24

    新課程理念下英語分組教學的初步探討08-24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探討08-23

    基于新課標視角下初中音樂創新教學探討08-17

    探討高職網絡綜合布線課程教學模式08-25

    云環境下基于蟻群算法的動態容錯技術研究08-19

    關于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研究08-25

    新課程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學探討08-22

    基于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提升整體教學質量的研究08-26

    基于SAC的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中的隱性課程研究08-24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