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研究型教師的培養
一、問題的提出
在新課程的培訓中,我們發現:面對新課程全新的教育理念,許多一線教師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有人甚至說:我不會教書了。的確,新課程要求教師重新規劃其職業生活,重新擺布教育教學中的各種關系,重新調整教育教學行為,這對中小學教師而言無異于一次涅?。但是,只要我們勇敢地去面對它、分析它、研究它,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自覺摒棄傳統教育思想中一些陳腐的東西,我們就能夠在新的教育思想理念的指導下,找到實施新課程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也就是說,廣大中小學教師要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須從傳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培養研究型教師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培訓機構都必須正視的現實問題。
二、培養研究型教師的現實意義
1、研究型教師的內涵分析
什么是研究型教師?目前教育理論界尚無準確的界定。筆者認為,研究型教師是這樣一種類型的教師:能根據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把實踐中成功的經驗加以概括和提煉,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有效地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并不斷地去探求教育中未知的規律。
研究型教師的概念是針對“經驗型教師”提出來的,如果我們把中小學教師分為幾個類型的話,大致可分為初學型、經驗型、研究型、專家型等四種類型,一個初學型教師工作3-5年以后,一般都可以成為一個經驗型教師,而經驗型教師如果缺乏理論修養和對實踐的反思意識,就會年復一年重復已有的經驗而難于轉向研究型教師,更不用說成為專家型的教師了。研究型教師是經驗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的必要過渡,研究型教師通過實踐-理論-實踐的多次反復,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完善教學行為,探討未知的規律,就會逐漸以其豐碩的研究成果和獨到的理論建樹而成為專家型教師。當然,最終成為專家型教師的只會是鳳毛麟角,但通過各種渠道的培養,使廣大中小學教師實現由經驗型向研究型的轉變則是可能的,也是應該的。
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要成為研究型教師,首先是要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愛崗敬業,熱愛學習,勤奮工作,樂于奉獻。其二是要掌握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離開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低效率的,也就不可能獲得真知灼見,科學研究便無從談起。其三是要具備較強的研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善于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并運用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以研究,善于把研究中獲得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敢于突破固定的程序和模式,提出獨到的見解。其四是要掌握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能通過各種信息傳播手段獲取教育教學信息和教改經驗,并結合實際,創造性地加以運用。
2、培養研究型教師是新時期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
長期以來,人們對于教師職業的認識存在著巨大的偏差,過于強調其外在的社會價值而忽視其促進教師生命成長和人生目標實現的內在價值。所以人們常用“春蠶”、“蠟燭”、“人梯”等比喻來表征教師形象,在人們眼中,教師是“犧牲自己,照亮別人”的悲劇形象。另外,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利益一元化,教師身份革命化,抵制一切形式的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曾是我們社會惟一的價值準則,教師在個人發展上稍有動作便會被斥為“不務正業”而遭到“棒喝”和“封殺”,社會也總是以外部力量來約束、導引教師的發展,教師常常是背負著沉重的社會使命前行,往往因不堪重負而疲于應付,只能把自己的職業視為一種謀生的手段而“無奈地苦捱”。再加上不健全的教育評價機制的影響,導致一些教師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年復一年重復著同樣的教學活動。
今天,我們的社會已經轉型,社會利益格局已成多元化,傳統的泛政治化的價值觀也必然要隨之發生變化,崇高動機與利己動機、理想境界與世俗目標已沒有明顯分界。如果教師能立足于自己的崗位,邊教學邊研究,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謀求自身的發展而獲得名利,理應得到社會的理解和支持。更為重要的是,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社會學習化的今天,教育處在科學知識劇增、技術革新不斷、國際競爭愈益激烈的背景下,如若墨守成規、不思進取,教育就會落后于社會發展的要求,就不可能實現社會要求的人才培養目標。世界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不可能培訓出高素質的人才,而不做研究型的教師就不可能成為高素質的教師。
3、培養研究型的教師是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
從教育理論的發展看,教育理論的發展需要研究型的教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育實踐是教育理論的故鄉。教師成為研究者,在教學實踐中學習、思考、研究,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決策和實踐行為進行反思和研究,把成功的經驗經過提煉上升為理論,就能夠充實、完善已有的教育理論,促進對未知規律的探討,推動教育理論的發展。
從學校的發展看,學校的發展需要研究型的教師。學校要在競爭中立足,就必須有一批名師支撐,可以說,沒有學校的發展,就難于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校發展。名師從哪里來?主要靠我們學校自己培養。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都必須認識到,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發展是兩個同樣重要的方面,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發展的意義更重于前者,因為教師發展是教育成功和學生發展的前提。經過三五年的努力,教師素質提高了,教學的質量也供會提高,教學質量提高以后,對教師素質又會提出更高要求,這樣,二者便會形成一種良性互動,從而實現學校的騰飛。
從教師的發展看,做研究型教師是教師發展的內在需求。教師從事教學研究,能夠提升職業生活的質量,使教學成為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增強教師職業的和體會價值感、尊嚴感。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的義務,那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事實上,教師的職業特點也決定了教師必須以研究的態度對待工作,就象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一樣,一名教師也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課堂,因為教學處于一種流變狀態,教師的工作永遠充滿未知的因素,永遠需要研究的態度。英國課程論專家斯坦豪斯曾明確提出了教師成為研究者的理念,他說:“教育科學的理想是每一個課堂都是實驗室,每一名教師都是科學研究共同體的成員”。教師成為研究者,能夠促使教師更加關注具體的教學情境,把教育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教師的自我更新能力。著名科學家錢偉長先生說得好:“教師必須搞科研,這是培養教師的根本途徑!痹阱X先生看來,教師的提高主要不是靠進修聽課,而是靠做研究,邊工作邊研究,邊研究邊學習,缺什么學什么,這是主要的方法。有研究表明,教師從教5年以后,其教學能力、綜合素質的提高與時間相關性很小,而與從事教育教學的研究呈正相關。因此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是重要的繼續教育活動,是教師專業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徑。
三、培養研究型教師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型教師的培養是一項持久的教育工程,必須通過多方協作,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外在驅動力、充分調動教師的內在驅動力,才能使教師既成為教育教學的實施者,也成為教育教學規律的研究者。
1、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和評價制度
研究型教師的培養是現代學校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研究型教師的培養靠科學的管理制度和評價制度作保證。學校要充分尊重教師的民主權利,尊重教師點點滴滴的創造性勞動,并努力為教師的工作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和人文環境,營造出思想活躍、研究風氣濃厚的校園氛圍。在質量管理上,傳統的質量觀是分數第一,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靜下心來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研究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也無需撰寫心得體會和學術論文,研究型教師的培養就無從談起,F代教育理論認為,對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不能僅以學生的考分來論教師的成敗,而應該采用多元化評價,通過多種手段,從多個視角來考核評價教師勞動的價值,既有教學方面的也有教研方面的,既有自上而下的評價,也有自下而上的評價,讓學生、家長、教師自己、同行以及學校領導都參與到對教師的評價中來,使教師能從各個渠道獲取信息,不斷提高研究能力和教學水平。其中,教師自評是評價對象依據評價原則,對照評價標準,主動對自己的工作表現作出評價的活動。應該讓教師明確,教師自評是一種與獎懲脫鉤的評價,其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的發展。它是一個批判反思的過程,更是一個自我提高的過程,是教師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的管理制度和評價制度的建立是培養研究型教師的前提。
2、積極開展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是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解決發生在學,F場的教學問題為主的一種教研活動。學校要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建立以教研組為單位的定期學習研究制度,幫助教師確立發展目標?赏ㄟ^訪談和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不同教師的發展需求,制定出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體系,供教師制定發展目標時選擇,這樣教師制定的發展目標既是個性化的,又能體現出學校某個時期的發展趨向。
校本研究是一種教師集體的研究,惟有教師集體參與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種研究的氛圍,一種研究的文化,一種共同的職業生活方式。在教師群體的研究中,教師之間協調合作,分享經驗,相互學習,切磋技藝,甚至會有不同思想的碰撞,這都是非?少F的,是研究型教師成長的沃土。
校本研究雖然是在校內進行的,但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與也是校本研究不可缺少的因素。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校本研究向縱深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教師培訓機構的教師或其他專業的研究人員要走下講壇,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走進教師中間,與教師一齊制定發展目標,分析教學案例,開展行動研究。這種指導主要是理論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在研究的具體環節上就不要過多指手劃腳,讓教師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上他們自己的課,做他們自己的研究。專業研究人員是培養研究型教師的重要力量,校本研究是培養研究型教師的主要途徑。
3、引導每一個教師參與研究
外驅力必須通過內驅力的激發而起作用。要培養研究型教師,就要激發教師的成才欲望,幫助他們調整好心態,掌握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廣大教師主動參與到教育教學研究中來,這是培養研究型教師的關鍵。
首先是心態問題,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其自身的心態密切相關。曾有人問三個工人在做什么,第一個說:砌磚。第二個說:我正在做一件每小時能賺9美元的工作。第三個說:我嘛,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后來,第一個人當了一輩子建筑工人,第二個人做了小商人,第三個人則成為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老板。三個人對自己平凡的工作各有不同的態度。第三個人對自己平凡的工作充滿著熱情,認為工作雖然普通,卻十分偉大。而其他二人,則對自己的工作自認為不重要,沒意義,因此,工作就只能是一種賺錢混飯吃的苦役,他們的人生也會黯淡無光。如果中小學教師都能象第三個人那樣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就有可能使自己的人生變得輝煌。
其次是要幫助教師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對于教學一線的中小學教師面而言,最適用的研究方法有兩種:行動研究和案例研究。
行動研究目前,行動研究以其靈活簡便、容易操作的特點成為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行動研究旨在提高實踐者自我反思意識和調節行動的能力,并以解決問題、取得成效為最終目標。行動研究是解決教育研究中理論與實際相脫離傾向的良好途徑,有利于改進學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培養出研究型教師。有人對行動研究作了精當的概括:問題即課題,工作即研究,教師即專家,效果即成果。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是一個行動研究的楷模。從1948年到1970年他跟蹤觀察和研究了29個班級共700余名學生從入學到中學畢業整個10年學習期間的生活,在長期的教學工作和教育研究中,他寫出了41部專著和小冊子,600多篇論文,約1200篇文藝作品。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是從大量實踐經驗中研究提煉出來的。
案例研究案例是教育實踐中發生的一個包含有問題情境或某些決策行為的真實故事。它通過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向大家提供具體的背景、人物、場合、事件與后果,引發人們的反思。案例研究即通過案例的撰寫和典型案例的研討將自身或他人的教育經驗與教訓提高到理性分析的層面去透視和反思,從而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教學行為,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中小學教師的最大財富就是掌握大量具體生動的教育教學事件,擁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這是專業研究人員和理論工作者不具備的優勢。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有些事情若不整理研究,事后便會煙消云散,若有了一種研究的態度和反思的習慣,把這些事件編寫成一個個非常個性化的鮮活生動的案例,供大家分享、討論,實際上就是一個重新認識這些事件、整理自己的思維、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
案例研究要進入一種情境,要根據特定的時空情境來解釋某一事件,而不是抽象地考慮問題,作出結論。這里的情境是真實而不是虛構的,是自然發生的而不是人為控制產生的。另外,同樣的事件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作不同的解釋,在相同背景下,由于研究者的視角不同也可以作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解釋,因此不管什么案例,都存在著從不同側面進行分析、研究和解釋的可能性。
教師通過案例研究,向自己和他人的經驗學習,以求得理論的檢驗與深化,從而更好地找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更為有效地進行教學改革,促進教其專業發展?梢哉f,案例研究是研究型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
另外,應該特別強調的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徹底改變教師習以為常的職業生活,中小學教師應該把現階段研究的重點鎖定在新課程的研究上,從而實現由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的轉變。
要研究以新課程為核心的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比如新課程在教學方式上由以講為主轉向以合作探究為主,在教學內容上,由封閉轉向開放,在教學組織形式上,由單一時空轉向靈活時空,在教學管理上由專制轉向民主,在教學手段上,由黑板加粉筆的傳統方式轉向多樣化和綜合化,在教學評價上,由重甄別和選拔功能轉向重促進發展的功能,由重單一評價轉向重多元評價等。還要積極參與到課程資源的開發中來,新課程賦予了教師“課程攜帶者”、“課程開發者”等新的角色職能。研究課程資源的開發,首先要從大綱、教材的定型思維中解脫出來,在大腦中構建課程觀念和課程意識及課程開發意識。然后,教師要研究當地經濟發展及社會發展狀況,要研究學生的興趣及喜歡的種種活動,根據學校及學生的發展需要,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調整、優化課程資源結構。教師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增強了課程的針對性和適切性,使課程更加完善,同時也實現了教師本身的專業發展。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是孔子的人生感悟。如果廣大中小學教師能夠象孔子一樣,做一名研究型教師,把自己的所學經常運用到實踐中去檢驗,堅持正確的,改進不足的,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地去探討未知的教育規律,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那一定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試論研究型教師的培養】相關文章:
試論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08-17
試論數學教學中學生素質的培養08-17
試論大學生體育能力及其培養08-07
試論學生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的培養08-13
試論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08-04
努力做研究型的教師08-17
新課改需要研究型教師08-23
試論教師的反思08-17
試論中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網友來稿)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