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教學管理論文>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有待提高

    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有待提高

    時間:2023-02-24 19:31:29 教學管理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有待提高

     

    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有待提高

     

    隨著中小學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科學教育存在的深層問題逐步暴露了出來。從表面上看,部分問題源于一些教師的科學知識不夠扎實,但隱藏其后的根源是對“科學的性質”沒有正確掌握。比如某小學三年級一次科學探究課上,孩子們對于第3次與前兩次不同的實驗結果并不產生質疑或好奇,而是不假思索地將前兩次相同的結果填進實驗記錄表。這說明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沒有使他們認識到求真是科學的靈魂。

    南京大學教育系與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科學教育中心合作,在2003年初對21個省、市、自治區的1737位小學科學教師(主要是城市教師)進行了“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的問卷調查。調查內容涉及有關科學素養的各個方面,即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性質的理解,以及教師們在教學中所體現的科學態度等。同時,調查將教師們的科學素養水平與其學歷、職級、科學課教齡、已有培訓經歷、工作前專業等因素進行聯系,從而找出其中主要影響因素。----編者

    現狀: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不樂觀

    經過調查發現,教師們科學知識相當缺乏。對于問卷中“科學知識”方面的不少問題,有近半數的教師回答不出來。教師們對科學方法和“科學性質”的認識也存在問題。

    沒有掌握科學究竟是什么。從調查結果看,教師們的科學素養差距不僅體現在科學知識和方法上,更主要體現在對科學究竟是什么還沒有真正理解。如25.5%的人認為科學不是客觀真理,而是科學家頭腦中建構的產物;近20%的人認為科學方法在不同的國家之間非常不同。

    存在非科學行為。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非科學行為還相當普遍。如教師雖然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積極參與和合作的理念耳熟能詳,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較多采用競賽、限時完成實驗的做法。他們雖然也知道今天任何一項重要科學成就,都來自于科學家之間、科學家與他人之間的坦誠合作,但沒有理解科學不鼓勵與人競爭,而只鼓勵與客觀世界競爭這一特性。還有一些教師錯把孩子們的幻想當成科學假說(占86.9%)。

    錯誤理解“學生為中心”與科學理性的關系。這里存在兩種極端,一是那種忽視學生學習特點的做法,過多地組織考試或競賽;另一種是借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而忽視科學的方法意識和規則意識?茖W探究不同于其他探究,它一方面極其強調“自主”,另一方面同樣強調規范?茖W這門學問的特點,就是更多地強調理性思維。

    另外,調查顯示,與科學素養水平存在顯著關系的首先是學歷因素,其次是過去參加過的科學教育培訓時間的長短?茖W課的教齡長短和工作前的專業只與科學知識和方法有顯著關系,與科學性質無顯著關系。由此可以初步認為:教師對于科學性質的認識,已有的培訓有一定成效,但主要取決于教師自身的學歷層次。教師在工作前所接受的教育,包括理科專業教育,在科學性質方面的教育存在一定不足。

    分析:教師教育中科學素養培養存在不足

    影響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的主要因素有,對科學教育發展規律的認識、教師教育的狀況等方面。

    對科學教育發展規律的認識不足。從對科學學科問題的理論基礎----科學性質的研究過程來看,我們可以將西方近代科學教育劃分為三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以經典的科學哲學(主要包括認識論與方法論)為主流的階段。那些常規的關于科學的性質、科學學科獨特的教育意義得到了深入的討論;80年代前后的以激進建構主義為代表的階段。主要產生于對過去問題的反思,并受到當時整個社會思潮的影響;90年代中期至今,進入了新的反思階段,即從科學的性質的角度對80年代的教育理論與實踐進行全面反思。西方科學教育和實踐三個發展階段的關系不是一個簡單的平行的關系。事物的發展是具有規律性的,是一個逐漸演化的過程,前一個階段是后一個階段的基礎,是難以跨越的。因此,當我們引進國外先進教材時,要清醒地認識到,它是經過了長達近一個世紀的發展的結果。

    教師教育培養中忽視科學研究經歷。西方發達國家的教師教育已在20世紀70年代完成了從“封閉型”的師范教育體制轉變為以綜合性大學培養為主的“4+1”的開放型體制(即“4”年大學本科的非教育專業畢業,并獲取相應的學士學位,然后進入某大學的教育學院或教育系學習“1”年的教育學科課程和教育實習,合格者便可獲得教師任職資格證書)。我國的教師教育體制剛剛開始轉型,且遠沒有完成。根據本次調查,只有16.8%的人為本科以上學歷(含自考且主要是城市學校)。在中等教育層次,傳統師范院校培養的科學教師,往往沒有親自進行科學研究的經歷。

    科學前沿學科缺乏教材。西方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使經典的科學知識分類體系,如物理、化學、生物、地學等,重新組合形成新學科如物質科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社會科學、信息科學,并且在經典的觀察和實驗方法的基礎上,貫穿了系統論、控制論和信息論的原理。因此其基礎科學課程中的內容組織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如出現了材料、技術的主題,強調跨學科的研究、強調系統的概念、強調科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的認識。而我國目前的情況是,科學技術向現代化進軍開始不久,如材料科學、微觀生命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前沿學科在學術研究領域里還沒有人來認真地為小學生編教材。有誰能編出好教材?更有誰能上好這樣的課?這些都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傳統文化影響下更看重結果。許多研究已經證明,文化對社會發展有很大影響,而且它的改造比技術引進要困難得多。有的教師之所以習慣于公布“標準答案”、習慣于讓孩子們比賽,孩子們也習慣于向教師詢問標準答案、重視自己的分數排名和教師的表揚,都與我們傳統的重結果、輕過程等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緊密相關。此外,在學術上,我們又容易在西方諸多學術流派中偏愛那些更接近我們傳統思維模式的東西。

    建議:加強對科學性質認識的培訓

    從我們已經進行的科學教師培訓的經驗看提高我國科學教師的科學素養,可以分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兩步走。

    從長遠看,加快教師教育體制改革是根本,要鼓勵和推動師范院校的轉制,同時加快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參與教師教育。我國高等教育從1999年已經開始逐年大幅度擴大規模,但我們合格的高中教師緊缺,因此,要充分調動綜合性大學積極參與教師教育。

    從近期看,要對教師進行以經典科學哲學為基礎的科學性質認識的培訓,并將哲學原理寓于實際課堂教學案例之中。前者是內容,后者是形式,二者缺一不可。下面一次科學課的實況充分說明了培訓的重要性。

    例如,某教師向她的三年級學生提出了一個科學探究的任務:對五種不同品牌的手巾紙(全部是白色)的白度進行排序。在孩子們對放在桌子上的五種不同品牌的衛生紙各自用普通放大鏡看了一遍之后,經過一番爭論,迅速得出了排序結果。而且又很快得出完全相同的重復觀察的結果。尤其發人深省的是,當孩子們在要求下,將五種衛生紙任意交換位置后再觀察一次時,面對與先前兩次觀察完全不同的結果,并不產生質疑或好奇,而是繼續揣摩教師的意圖,由組長不假思索地將前兩次相同的結果填進了實驗記錄表。這位組長在代表全組向全班匯報時,對出現不同結果的問題基本沒認識。聽了這節課,確實引人深思!通過這節課孩子們學到了什么?學到了科學探究就是填表,科學觀察就是異想天開,科學探究的目的就是比其他組更快地得出結論,得到表揚,等等。這一切和教師的活動設計有關,教師不應該選用放大鏡觀察顏色差別。此外,教師要鼓勵孩子們講真話,讓他們認識到:“用放大鏡也觀察不出顏色的差別”,應在表上如實填寫兩次完全不同的觀察結果。求真是科學的靈魂,而有的教師沒有真正理解。

    由此可見,對科學性質的理解是對科學的理解的核心,是成功進行科學教育改革的關鍵。對于普通公眾而言,也許懂得科學知識就夠了,但對于教師來講,如果不懂得科學的性質、科學與其他學科的差別,就不可能真正上好科學課。

    【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有待提高】相關文章:

    以化學學科思想為靈魂,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化學教學論文05-31

    規范實驗操作 培養科學素養05-01

    淺談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科學素養10-06

    科學素養的形成,從教學評價開始08-12

    公眾科學素養抽樣調查分析08-12

    煥發語文教學活力 培養學生科學素養05-10

    化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初中生的科學素養08-16

    信息技術和科學素養培養的必然聯系08-07

    開發“田野課程”資源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的實驗報告08-12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