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用足材料能拿高分
用足材料能拿高分
2005年政治試卷命題將延續上年出題思路,穩中求變。因政治學科的特殊性,試題將一如既往地緊扣時政熱點,側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包括理解、記憶、綜合使用材料,分析與歸納結合、演繹與推理結合的能力等等。
緊扣材料,把材料榨干
政治題目多依托材料,只有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榨干,才能保證不遺漏重要考點。
以去年文科綜合28題為例,該題大的范圍是“三農”問題,該題材料一是將農村居民收入與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的數據進行對比,很多學生即便不看材料天天聽新聞也能知道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比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緩慢,但該題材料中還隱含了一個信息:8個糧油產區的農民收入增長更慢,不少學生都忽視了這個信息,這直接導致學生答下一問時無法答出“雖然農民收入增加,但來自農業生產的部分減少,這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重要原因”這一內容。
答題思路最重要
選擇題側重對知識點的考查,非選擇題更能看出學生的答題思路。所以復習上要將各個知識點間按熱點問題建立起橫向、縱向的綜合聯系,在回答問題前先將涉及到這個問題的相關知識點在頭腦中梳理一遍。不少學生區分不清題目要求,如果問“能從材料中看出什么”,一般只需要將材料中涉及的問題以簡明扼要的語言表達出來即可,而“材料說明了什么道理”則需要引申發揮,如果需要回答如何解決,則一定首先要回答問題是什么及為什么出現這樣的問題,再來談解決措施。
不少學生答題尤其是哲學題時,喜歡將涉及到的哲學原理都搬到試卷上,這樣固然能夠保證不漏原理,但一定要緊扣材料,否則就成了泛泛之談,拿不到高分。仍以2004年文科綜合28題為例,第三問要求“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中央一號文件將著力點放在農民增收上的決策依據”,不少學生覺得無從下手,其實只需運用最簡單的三段式推理,首先得出“三農問題的主要矛盾是農民增收”和“解決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也能迎刃而解”兩個結論,就找到了解題的鑰匙。
“三段式推理”本身也是考點,但不會就此出題,而是訓練學生養成一種思維方法。 研究問題階段,以歸納法為主,輔以演繹,在敘述問題階段,則以演繹為主,輔以歸納。
備戰熱點
2005年的18個時政熱點會轉化到不同類型的題目中,以靈活多樣的形式考查。
科學發展觀;三農問題;東中西部協調發展(振興東北);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三峽工程;投資體制改革與政府職能轉變;資源、人口、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對外貿易與市場經濟地位(人民幣匯率、反傾銷);人才強國戰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亞洲杯與雅典奧運會;思想道德文化建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和澳門;一個中國原則與臺灣問題;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加強國際經濟合作———博鰲論壇、世界貿發會議;國際反恐;美國虐囚事件與國際人權保護。
備考策略
1.強化基本知識點記憶
在對應關系中把握概念和觀點,如:價值與價格、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生產與消費、權利與義務等。另外,還要在比較辨別中把握概念和觀點,如主次矛盾與矛盾的主次方面,應該從事物的性質方面理解。
2.針對熱點問題構建新體系
以“為什么要把擴大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為例,涉及到的知識點有:就業是人的生存之本,是公民的基本權利;黨的性質、地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國家機關的性質、職能、原則;科學價值觀;關系到人的全面發展、社會進步;社會穩定、國家政權鞏固;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這樣有意識的建構熱點問題,將打通各個章節,答題時因準備充分也比較有優勢。
3.根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調整、補充、修正復習內容,一切以十六大表述和憲法修正案草案為準。
【用足材料能拿高分】相關文章:
怎樣讓自己的作文拿高分08-09
高考作文拿高分的八大秘籍08-05
高分子材料心得11-12
“觀點類”材料作文高分思路08-23
高分子材料求職信03-04
材料作文暨議論文的高分策略08-15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就業前景08-19
材料學院高分子丙實習報告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