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數學論文>打磨細節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打磨細節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時間:2022-08-08 09:54:40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打磨細節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現代數學教育的發展,已從單純的以數學知識技能為目標導向轉變成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一體為目標導向,以此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F代數學教育的這種深層發展迫切需要研究如何打磨細節。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切實打磨數學教育中的細節,已成為我們越來越關注的問題。
      一、學生的數學素養要在細節中累積
      《新課標》指出:“數學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說明了數學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也反映出在未來社會中,人們在數學方面應具備更高的素養,社會的發展對數學課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钡拇_,人們要提高生活質量,就需要在均衡營養、選擇服裝、利用時空等方面未雨綢繆,這就涉及到數學。在面對變化越來越快的就學、就業、住房、醫療、退休、養老等生存方式的選擇時,需要運用自己的頭腦冷靜分析,作出決策,這也涉及到數學。
      學生的數學素養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從每天的一點一滴做起,需要教師的關注和引導。例如,在教學“米、厘米”時,教師讓學生說說實際生活中具體東西的長有多少米、多少厘米。有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們的黑板大約20米長!庇幸恍⿲W生表示認同,但更多的學生表示反對,并伴有笑聲。這說明一些學生還沒有建立“米”和“厘米”長度單位概念。對此,如果教師只是批評說錯的、表揚說對的,或者自己拿著米尺去量一量,就會喪失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契機。教師應該讓學生用身體與米尺比比高度,從而對米有個感性的認識。接著,讓他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修正剛才的錯誤判斷。然后再用尺子量量桌子、書本等的長度,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悟到“厘米”比“米”小,重新修正并建立十分清晰的“米和厘米”的長度單位概念,并能以“厘米”、“米”做單位正確判斷物品的長度。
      二、學生的差異發展需要教師關注更多的教學細節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是由語文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和存在智能等多種智能組成的。每一種智能代表著一種不同于其它智能的獨特思考模式。然而它們卻非獨立運作的,而是同時并存、相互補充、統合運作的,并且九種智能模式是暫時性的;除九項智能之外,仍可能有其它智能存在。新課程倡導“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勢必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一刀切,要為每個學生的發展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調整教學程序,賞識激勵每個學生,讓他們天天獲得成功的體驗。例如測量土豆體積,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優秀的學生要求方法上的創新,如先稱出土豆的質量,然后把土豆切成規則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算出體積與質量,然后推導出整個土豆的體積。對中等及偏上的學生則要求能用常規的測量不規則形體的方法,把土豆放入有水的量杯中,水面升高多少,體積就是多少。而對中下生則可在大人的幫助下求得。
      三、打磨細節要落實在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之中
      打磨細節不是探求理念的創新,而是對實踐方法的一種更完善更完美的追求。對于數學教學來說,就是要在日常平凡的教學實踐中,從備課到上課到課后輔導等等環節中,都能精雕細琢。
      先說說備課。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心甘情愿去做與學習相關的活動,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此基礎上增加外在激勵因素,就會達到最佳學習效果。這個好心情怎么來?就是要教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與學生心值預期——學生內心對學習活動的心理期望值——相吻合的教學實踐活動。我們在安排任何學習活動的時候,都必須考慮以下四個問題:1.學生目前的數學學習能力狀態可以做什么,可以解決怎樣的問題?2.學習活動設計是不是適合學生的天性與內在需求?3.大部分學生能接受所創設的求知環境的激勵與挑戰嗎?4.是否能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并一步一步走向更大的成功?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注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忽視其他目標的達成。筆者認為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和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是新時期數學教師必須重視的細節。
      其次說課堂教學。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總會碰到一些直覺思維能力很強的學生。他們由于長期不斷的數學思考積累,往往會突然產生一些與眾不同的解題思路。對于學生別出心裁的想法和標新立異的構思,教師不能因為自己一時不能確定而加以否定。例如,有這樣一道題:圓柱體的側面積是301.44平方分米,底面積半徑為2分米,求圓柱的體積。按常規思路先求高:301.44÷(2×3.14×2)=24(分米),再求體積:3.14×22×24=301.44(立方分米)。而有一個學生卻列式如:301.44÷2×2=301.44(立方分米)。我起先愣了一下,但馬上請那位學生說說理由。盡管學生沒怎么說清楚,但老師卻聽懂了。原來他是活用了圓柱體公式的推導過程,將拼成的直立的長方體橫放。此時底面的面積是圓柱體的側面積的一半,高是圓柱的半徑,所以圓柱的體積是側面積的一半乘以底面的半徑了。在這里,學生就是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以敏銳的觀察力,迅速的判斷力,對問題作出合理的假設,才得以更加簡捷、明了地解決了問題,這就是學生“直覺”思維的體現。老師馬上表揚了他,孩子的臉上掛滿了得意的笑容。
      再說課后輔導。教師批作業習慣于打“×”與“√”,然后給個等級算已批完。我覺得這樣做不夠細。通過幾年的摸索,我覺得采用文字點評作業的批改方式,對學生的幫助更大。例如省編教材小學數學第八冊第13頁有這樣一道題目:“長江全長6300千米,比珠江的2倍還多1900千米。長江比珠江長多少千米?”
      學生看了教師的點評后,馬上做出來了。從實際效果來看,細節點評比直接的對錯判斷要好得多。
      細節決定成敗。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從大處入眼,小處入手,注重打磨細節,那么就會使我們的數學教學更精致,更和諧,更有成效,也更具魅力。

    【打磨細節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相關文章:

    用人文素養理念提升數學教學08-18

    加強啟發式教學,提升學生數學素養08-14

    優化珠心算教學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09-05

    大學職業素養提升計劃08-24

    《職業素養提升》培訓有感08-22

    關注細節,提高幼兒美術素養08-24

    提升教職工素養的思考08-24

    職業素養提升心得體會11-19

    在實踐中提升語文素養08-17

    在合唱教學中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08-20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