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數學論文>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

    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

    時間:2022-08-08 10:49:28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維活動。而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為培養兒童自身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創設一個廣闊的空間,通過教師必要的啟發誘導,填補空缺,引導學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識,在掌握知識中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
      教學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更好的探究數學知識,培養科學的探究能力呢?
      一、主動探究
      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就沒有數學的發展。要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地得到發展,就必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究新知的過程,為他們創造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
    如教學“分數化小數”一課,由于學生已經學過小數除法,并掌握了分數與除數的關系,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把分數化成小數,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分母的特點,總結出分數化有限小數的規律。又如:在講“小數性質”這一課時,首先通過復習舊知:1分米=0.l米、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并結合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換算關系,啟發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得出結論:0.l米=0.10米=0.100米。同時,在寫法上加以比較,從而揭示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通過舊知引出新知,抓住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運用小組討論、口述過程、直觀演示等教學手段,歸納總結出: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一規律。讓學生結合上述所學,完整地總結出小數的性質,這樣突出了重點,分化了難點,達到了讓學生主動探尋知識規律的目的。
      把學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線”,讓他們自己動手、動口、動腦,主動思考問題,并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發展了學生的能力。我們教師又何樂而不為呢!
      二、創設情境
      學生學習時,往往接觸的不是現實的條件,而是一種情境,這是學生學習與科學家研究的主要區別。
      恰當的誘發性的情境具有兩個特點:處在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對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創設恰當的情境,既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造愉快學習的樂學氣氛,又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知識。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假設一個生活場景:××商店掛著一則商業廣告,所有商品一律“八折”優惠。有一種原標價為120元的衣服,老師想買這件衣服,你幫老師算算,應付人民幣多少元?頓時,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在學生的“疑慮”之時,教師及時點撥,起到了水道渠成的作用。
      三、全員參與
      面向每一個學生是素質教育的顯著特點。因此,要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必須最大限度的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探究新知的實際活動中,避免由少數學生的活動代替多數學生活動,使大多數學生成為陪客。
      如教學“不連續進位加法的列豎式計算”這一教學內容,按傳統教學法,由教師提出問題,指名讓學生逐一回答每一步應該怎樣列式,從形式上是學生獨立思考問題,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還是聽別人的“說”而學到的,特別是中差生是否真正掌握,只能從“懂不懂”、“會不會”的詢問中有一個表面的了解。而如果運用現代教育理論,由教師先啟發誘導,提出整體要求,再讓全體學生都動手嘗試列式,人人參與探究過程,人人動腦思考問題,那么全體學生的學生效率將會大大提高。
      數學是一門探索模式的學科,它的任務之一就是探索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規律。因此,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講究教學策略,提出切實可行的研究目標,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研討,在學生中形成研究風氣。
      四、多層發展
      兒童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所以要放手讓兒童動手、動口、動腦。通過生動的實踐活動,多層次地發展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技能技巧。如依據“思維從動作開始”的規律,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活動、探究、思考的環境,使學生在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等動手操作中獲取新知,發展思維;依據“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的規律,可以通過說算理,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等發展語言,并借助語言對人們的思維進行調節,使思維逐步完善;尤其要精心設計學生形成理性認識的第二實踐活動──課堂練習,通過“開放性”練習,更有效地面向全體學生,實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訓練,促進學生多層次的發展。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生產實際。因此,教學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布置一些實踐性的題目,指導學生參加探究活動,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
      教學前,引導學生觀察某種現象,調查某些項目;教學后,指導學生實際測量、制作等,對于學生的創造素質的培養有很大幫助。
      通過這樣的探究活動,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身邊,逐步培養他們把數學作為觀察周圍事物、分析和研究各種具體現象的工具的意識,增強他們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新時代的教師應該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鼓勵者。應該能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究的機會,在學生研討時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使問題的研究不斷深入,層層推進,直至達到研究目標。在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

    【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相關文章:

    主動參與 樂于探究 勤于動手08-17

    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08-17

    變被動參與為主動探究(參賽)08-16

    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08-23

    讓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課堂08-17

    淺談“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的策略”08-17

    以探究學習實現主動內化08-17

    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幾點嘗試08-17

    引導主動參與、促進自主發展08-17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08-17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