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改進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 葉寧慶
[內容]
一、閱讀理解的含義
長期以來,受語法翻譯法的影響和直接法的機械訓練,閱讀活動成了一個辨認文字符號、對
詞句進行語法分析和字面釋義的過程。有些教師認為,英語閱讀教學只不過是擴大學生的同
匯量,向學生介紹語法項目的手段,把閱讀的重點放在詞匯辨認和語法分析上。學生一旦遇
到生詞就停下來查詞典、找釋義,閱讀過程斷斷續續,往往讀了后面忘了前面,理不清文章
的內在邏輯關系,不能從整體上理解文童;學生為應付考試盲目做題,不注意拓寬知識面,
不能融會其它課程所學內容以及普通常識去預測、判斷及推理;學生過分注重語法分析和字
面釋義,閱讀速度偏慢,不去領會作者的意圖和文章的基調,弄不清弦外之音。
的確,閱讀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知識的傳授,
學生為學習英語而閱讀,也為發展智力、陶冶情操而閱讀;學生為認識客觀事物、豐富知識
儲備而閱讀,也為娛樂而閱讀;學生為獲得信息而閱讀,也為提高鑒賞能力而閱讀,“中學
英語教學的目的……側重培養閱讀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遍喿x的目
的在于理解和運用,閱讀教學的重點在于能力的培養!伴喿x過程的心理語言模式(如古德
曼,1967)認為,讀者不斷地、積極地試圖再現作者的信息,進行一番內心的對話,在這一
過程中形成假設,作出預料,提出質疑,繼而澄清不確之處,將新的信息融于舊的之中,將
舊的信息按新的作出修正,等等!庇行У拈喿x活動是培養個性、發展智力的活動,閱讀是
一個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過程,是一個充滿了積極思維活動的過程,也是一種創造性實踐。
英語閱讀中,學生不是單純地接受書面語言信號,而要把這種信號與自己的知識、經驗及設
想結合起來,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之產生共鳴,積極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去解釋新信息
和生疏的內容,預測意義,作出推理判斷,以達到吸收并消化新知識的目的,同時也要推敲
辨析,剔除謬誤,補充不足,激發而產生一種新見解,新問題。實質上,閱讀是讀者與作者
雙方參與的言語交際活動。生成語言學和認知心理學認為,閱讀是思維和語言相互作用的過
程,閱讀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就必須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思維品質培養的模式
思維活動是一種極為復雜的心理現象。思維在語言的產生、發展和使用中起決定作用,同時
也在這個過程中固定下來,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同其它許多客觀事物一樣,思維也有許多自
身的特性,如問題性、間接性、概括性、人類性、能動性等。英語閱讀教學中,要根據中學
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特性,自覺地培養其良好的思維品質,即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邏
輯性和持久性,我們的模式是:
(一)以“本”為本,挖掘思維源泉
有人認為,目前的高中英語課文內容長,篇目少,生詞集中,復現率低,語法密集,練習單
調,不適宜進行閱讀理解教學。我們以為目前的教材確實有上述弱點,但其課文大部分選自
英語國家的教材和其它出版物,有的是原著,有的是改寫本,有的是其它語言著作的英譯文。
它們都是經過適當刪改、精心加工的,其題材和體裁廣泛多樣,語言純正,富有思想性,趣
味性和啟發性。只要應用得當,不失為傳授語言知識,進行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綜合
訓練的好材料。
通過課文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我們緊扣“理解”
和“運用”這兩個環節,以課文為基礎,適當增加輔助閱讀材料,課文教學遵循循序漸進、
螺旋上升的規律,形成了這樣一個模式:領會——模仿——理解——初用——操練——活用。
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領會教師布置的提示性問題,初步把握文章內容和主旨,然后進行模仿性
練習,學習有關詞、句;教師指導學生找出主題句,弄清段落大意及段落關系,然后設置提
示性練習,初步讓學生獨立運用有關語言點;增加閱讀訓練,設置專項練習,讓學生反復進
行有關詞、短語、句型的操練,并要求運用所學詞、短語、句型表達思想;練習的設計具有
交際性,同句教學不脫離課文,課文教學不因同句教學而中斷;課文理解以理解詞句為輔助
手段,詞句理解服務于課文理解;教學方法不拘一格,靈活多樣,要求讀了要理解,讀了要
欣賞,讀了要運用;教學有綱有目,有的放矢,避免本末倒置的題海戰術。
(二)創設情境,激發思維動機
思維動機是激勵并維持一個人的思維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動力,動機在需要的基礎上
產生,同時也離不開刺激的作用,當刺激與個人需要相關聯時即會產生思維動機,引起思維
活動。閱讀活動中的刺激主要來自語言環境,簡稱語境。語境在從作者到讀者,即從表達到
理解的過程中起著橋梁作用,是思維的基矗離開了語境,有人會這樣理解,有人會那樣理想,
有的理解是正確的、全面的,有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閱讀中,要在讀懂了詞、
句,段的字面意義的基礎上領會其深層含義,必須有足夠的語境信息。借助語境,作者才能
選擇恰當的語言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將想要表達的思想準確地傳達給讀者;借助語境,
讀者才能準確無誤地領會、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特定含義,通過各種手段(如模擬表演、電
教手段等),在教學中充分展示文中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
以引起閱讀興趣,同時創設問題情境,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啟發他們理解上下文。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反復研究,聯系實際,自覺運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激發他
們的思維動機,調動閱讀的積極性,培養閱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啟發設疑,激化思維矛盾
古人說得好:“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币蓡柺撬季S的契機,
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于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從教會
學生發現問題開始,使學生養成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的習慣。我們一方面教會學生
設疑的基本方法,如“新舊知識交叉點法”,“5WIH法”等,同時組織小組討論,開展“大
家說”競賽活動,設立“問題信箱”,創辦“爭鳴園地”。要求學生加強預習,鼓勵學生提前
思考。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在民主平等的氣氛中進行充分的交流,自己發現矛盾,
獨立解決矛盾,改變傳統的“一言堂”或“尖子包干”的局面。通過設疑問難,不斷把思維
引向縱深。
(四)分層遞進,擴大思維范圍
客觀事物及其本質的層次性,決定了人類對同一種或同一類事物的認識可以有層次和水平上
的差異?謱㈤喿x技能分為五大類:認詞技能,詞義技能、理解技能、閱讀學習技能和欣
賞技能。這五項技能的訓練必須循序漸進地滲透在閱讀教學之中。思維過程是由已知到未知
的過程,在不斷預測的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利用經驗知識去理解新的信息,“邊讀
邊抓住主要的語言線索預料和猜測意義,從而逐步擴大解碼范圍”。就是說,按照一定順序,
由辨認文字符號的感性認識階段開始,過渡到識別文體、理解內容、吸收信息并初步進行創
造性思維的理性認識階段,最后升華到欣賞并用閱讀中所學的知識解決同類問題,在真實的
生活情景中進行交際活動的綜合運用階段。無論是語言知識的學習,還是語言能力的培養,
都以“滾雪球”的方式進行,課文教學層次分明,重點突出,邏輯嚴密。配合課文,我們適
當增加閱讀材料,充分注意其可讀性,所選材料內容由淺入深,容量由小到大,篇目由少到
多。整個閱讀教學中,無論是內容的安排、技能的培養,都遵循了由易到難的原則,讓學生
逐步開闊眼界,在己知的基礎上不斷向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開拓。
(五)擴大閱讀,豐富思維結構
愛德華·T·霍烏認為:“文化確定了人的存在……、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解決問題的方
式!敝R是思維結構內容的一個重要來源,知識的學習,能開闊視野,促使思維結構更新
和豐富,促成思維方式的合理化、效率化和科學化。思維活動具有人類性,世界各族人民都
通過大腦,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對比聯想以認識客
觀事物。然而,不同民族可能有不同的文化,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思維的成品。閱讀能力與文
化素養關系密切。對我們來說,英語閱讀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讀者面對的讀物是用他所不
熟悉的語言寫的,而該語言又與他所不熟悉的文化微妙地聯系在一起!币嬲斫庾x物內
容,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在掌握語言知識結構的同時,還得多懂一些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
社交習俗、政治宗教、生活經驗及科普知識等等,以便在閱讀中排除歧義,作出正確的判斷
和推理!袄斫庹n文的能力不僅取決于讀者的語言知識,還取決于他或她的一般常識,以及
在閱讀的思維過程中這些常識在多大程度上被調動起來!苯Y合課文,我們向學生介紹英美
等國家的背景知識,增加閱讀訓練時注意選材的廣泛性,鼓勵學生廣泛閱讀、留心觀察,廣
播、電視、電影也是學習的好途徑。通過學習,使學生吸取知識,提高能力,豐富和發展思
維結構。
(六)豐富意義,溝通思維網絡
閱讀教學的一個主要障礙在于,學生的理解不能前后呼應,層次不清晰。究其原因,是由于
隨著閱讀的推移,新的信息不斷增加,前面讀過的內容受到干擾而逐步衰退或受到抑制。也
就是說,學生不能邊讀邊處理信息,短時記憶能力差。
認知心理學認為,不論所涉及的資料類型如何,短時記憶最多只能保持七個憶信息,逐步編
入長時記憶以統籌處理的過程。增加短時記憶容量,有選擇地轉化為長時記憶,是閱讀教學
中提高思維靈敏性的關鍵所在,豐富材料的意義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之一。材料的意義,
一方面來源于閱讀材料的組織、形式和模式。
教學過程中,我們訓練學生擴大視幅,將字母組塊為單詞,單詞組塊為詞組,詞組組塊為句
子,要求學生按意群閱讀,并通過對文體、篇章結構等的學習,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通過擴
大單元信息容量,增強短時記憶處理信息的能力。當然,只有在長時記憶中的某些信息被激
活,組塊才能出現。材料的意義的另一個來源,是我們在閱讀中對一些特定名同、事物或觀
點的聯想。新詞語、新句子可以從它們的對應詞、句和所指事物、事件和觀點的聯想中引申
出意義。豐富語言結構、詞匯知識、背景材料的儲備,并以適當的方式與短時記憶的職能聯
結起來,利于發展思維網絡,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的認知圖。材料的意義的第三個來源在于
信息的用途,練習愈接近應用
的形式,就愈富有意義,無論是課文還是增補材料,閱讀練習
的要求都以大綱和MET試題要求為依據,閱讀訓練要保持階段完整性和一致性,讓學生在
應用的場合下去學會閱讀。
(七)著眼整體,組建思維模式
閱讀是多層次的分析和綜合結構作用的過程,可以先分析后綜合,也可以先綜合后分析。分
析即把材料分解成段、句、詞等單位,了解其特征、功能、變化和用法,以便理解所讀內容。
綜合即把材料連貫起來思考,理解其中邏輯關系。
“篇章是具有內在邏輯相關性的結構系統!薄皩崿F了連貫的語句,并不一定能夠形成篇章,
原因是連貫只能保證語句間能建立起一定的邏輯關系,但不能保證作為一個結構系統所必須
的完整性,這種完整性反映在邏輯關系上,就是邏輯的完備性!睘榇,處理課文時我們采
用了整體教法。整體閱讀就是通過整句、整段閱讀,達到對全篇文章的正確理解。我們引導
學生通讀全文,借助上下文來揣測詞義,理解句子的隱含意義,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層次
結構,行文線索以及作者對筆下人物的態度和寫作意圖。要求學生要先粗讀課文,理角總體
一部分一 整體”的教學模式。詞句的學習,觀點的理解都在一個完整清晰的全篇認知圖中
進行,通過關鍵詞、主題句有針對性地分析理解點,并以點帶面,深化閱讀。
(八)調整速度,促使思維敏捷
有人以為信息的接受來得容易,去得也快,而教育心理學認為,原始學習的速度與保持成正
相關。學習快則遺忘慢,學習慢則遺忘快。一般來講,閱讀過程中速度與理解也是相輔相成
的。一定范圍內,閱讀速度加快能促使詞句分析性閱讀水平向綜合性超句子話語閱讀水平轉
化,從而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程度。理解程度的加深亦能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加
快閱讀速度。當然,速度不能離開理解而單獨存在,有效的閱讀意味著迅速而準確的理解,
只有當我們全面地考慮到讀物的性質和難易度、閱讀的目的和要求以及讀者的理解水平,此
時的閱讀速度才有意義。我們要求學生精讀和泛讀相結合,充分運用瀏覽、掠讀、尋讀、猜
讀等速讀技巧,堅持計時閱讀,及時檢查閱讀效果,調整閱讀速度
【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改進英語閱讀教學】相關文章:
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08-17
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08-07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08-18
歷史教學中的思維品質培養08-07
地理教學中思維品質的培養08-07
加強說話訓練培養學生思維品質08-17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初探08-12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08-17
試談閱讀教學中思維的特性及培養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