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經濟論文>經濟學理論論文>西部大開發,要以國有為主導,民營為主體

    西部大開發,要以國有為主導,民營為主體

    時間:2023-02-24 15:20:52 經濟學理論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西部大開發,要以國有為主導,民營為主體

    西部大開發,要以國有為主導,民營為主體  

       [內容提要]在西部大開發中,必須以國有經濟為主子,以民營經濟為主體,才能取得長期的決定性的勝利。

    [關 鍵 詞]西部大開發;國有經濟;民營經濟;主導;主體

    一、新時期的特點:各種經濟成分相互參股共同發展

    對于西部開發問題,我曾寫過一篇《也談西部開發新思路》的拙作,講了七點意見:(一)西部開發必須走市場經濟之路;(二)著眼點應是改善人民生活;(三)國家投資要以帶動民間投資為目標;(四)西部的所有制結構應是民營經濟為主;(五)把民間投資辦企業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六)解放思想,改善投資環境是關鍵;(七)保護資源,治理污染是開發的首要條件,F在再寫,就想著重談談民營經濟或非國有經濟在西部開發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中心意思是,西部大開發,必須以國有經濟為主導,以民營經濟為主體,才能取得長期的決定性的勝利。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還得把有關概念講清楚:民營經濟與非國有經濟的范圍大體相等,但民營經濟更寬一點,因為民營除了包括個體、私營經濟,民營科技企業,鄉鎮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以外,還包括國家不控股的股份制企業,外資經濟,以及國有民營企業。民營是相對國營說的。凡不是國有國營的,就都是民營。非國有是相對于國有說的,而非公有是相對于私有說的c非公有即私有。因此,凡國家投資辦的經濟,都是國有經濟;而凡是民間投資辦的經濟,便都是民營經濟。二者在概念上是對應的,可以分得清清楚楚,但在實踐上卻可以相互滲透,例如國有經濟中可以有民間投資,外商參股;民營經濟中,也可以有國有資本。這是市場經濟下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一個特點,不像以往在計劃經濟下那樣,界限分明,互不搭界。而互相參股,聯系合作,必然就是混合所有制經濟。這種經濟的優越性更多。它不僅可以辦更大更多的事情,而且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在西部開發中,應當特別強調各種經濟成分的相互合作,參股,雙贏等原則。

    二、西部開發為何必須以國有經濟為主導

    這是一個整體上的命題,是從總體上、戰略上說的,并不是指每一個縣市和地區都必須如此。

    從總體上說,西部開發必須以國有經濟為主導,首先是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一些重大的事情,必須主要由國家來辦。國家辦,實際上就是國家代表全體人民來辦。

    其次,西部開發中一些重大的項目,基礎性建設,在開始時只能主要由國家來辦,或由國家出面,制定方案,加以規劃,組織社會力量來辦,才能辦得起來。單純依靠民間的力量是很難辦起來的。例如西氣東送,青藏鐵路,以及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高速公路,石油開采,一些重大的科研課題,環保項目,教育事業,對西部的發展帶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長遠的、骨干性的作用,投資數量又十分巨大,那就只能由國家來辦。國家財政肯定要拿錢,然后才能吸引民間投資,吸引外商參與。所謂國有經濟為主導,其實就是由國家財政辦的企業、事業,起引導、主動、帶動、組織的意思,并不是完全由國家包起來。

    再次,只有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才能防止和避免在西部開發中的盲目性和自發性。這是美國在它的西部大開發的教訓之一。美國早年的西部開發,在開始一段時間內,完全是一種自發性的開發,由墾荒者、移民去開發,但不久就出現了過度的森林砍伐,使一些地方出現植被的毀滅性破壞;直到后來加強了國家的管理,設立了既有政府權力,又有私人企業靈活管理的公司性機構,以及國民資源保護隊等,統一指揮一些工程項目的建造,保護林帶等等,才使情況大為好轉。我國在西部開發中也得依靠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加上政府的管理,才能防止開發中可能出現的盲目性和自發件,以收到更大更好的效果。

    所以,西部開發中以國有經濟為主導,既是從我國實際出發,由我國的具體情況決定的,也完全符合客觀經濟規律。西部開發是一項由共產黨領導的巨大的世紀性工程,戰略舉措,必須首先明確以國有經濟為主導。

    三、民營經濟在西部開發中起主體性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西部開發要取得決定性勝利和實質性進度,必須吸引和帶動大量的民間投資進入,包括外資和東中部地區別司投資,當然也包括本地民間投資,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加快外資經濟的發展,加快鄉鎮企業的發展,或者吸引它們以參股的形式,進入國家投資的領域,使這一部分經濟成為主體,發揮作用。這是我們要特別強調和明確的。理由有如下幾條:

    第一,西部開發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實現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共同富裕,而這一目的的實現,光有國家的投資是絕對不行的,遠遠不夠的。必須主要地依靠民間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辦多種多樣的經濟事業。因為國家的財力十分有限,又只能用于一些重大項目上,它絕對不可能采取撒胡椒面的辦法,平均分配到各個角落,各個方面,所有地區。那樣做效果更不好。而大量的同人民生活直接相關的經濟事業,只能依靠民間的資金,民間的力量來辦。何況國家投資辦各種各樣關系群眾利益的企業和事業,其效益效果往往不及民間的投資。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一般比不上民營企業,就是生動的證明。

    第二,發展民營經濟,非國有經濟,是改變地方面貌,發展地方經濟,增強地方實力,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實現藏富于民的最有效選擇。即哪個地方民營經濟、非國有經濟發展了,哪個地方的經濟實力就大為改善,哪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就快。這是有大量的事實為根據的,F在我們國家確實存在東、中、西部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人民生活改善程度上的較大差距。拿東部最高的省區在人均收入水平方面與西部較為落后的省區相Lb,可以差到一倍以上還多。而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所有制結構的差異。以私營經濟來說,到2000年全國私企已經發展到176.18萬戶,絕大部分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并呈穩定快速發展的態勢。例如廣東有18萬戶,浙江17萬8千戶,江蘇17萬戶,山東14萬戶,上海13萬戶。而西部十一個省區市,其私營企業加起來也不過23萬戶,占全國總戶數比重的13.4%。西部地區國有經濟所占的比重,一般都比東部地區要高。這一情況說明,西部地區的開發,只有把發展非國有經濟,民營企業作為支撐點,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讓這部分經濟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起主力軍作用,才會收到實際的更好的效果。

    第三,實現民營經濟、非國有經濟的更快更大發展,才能促使西部地區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促進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構筑西部大開發的有效運轉機制。因為民營經濟同市場經濟的關系,是同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它們之間誰也離不開誰。一方面,民營經濟是直接依賴市場的,沒有市場,它就不可能發展起來。不僅勞動力和一切生產要素都要從市場獲得,而且產品、銷售和服務也得依賴市場。所以,有市場才有民營經濟,沒有市場它得開拓市場,才能生存。另一方面,市場的培育、發展,又得直接依賴民營經濟。這就是有市場必然會有民營經濟,有民營經濟必然興起市場的道理所在。這也是東部沿海地區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步伐較快的原因所在。不信,大家可以到廣東珠江三角洲、浙江紹興、溫州、義烏、江蘇無錫等地看看。在它們的各種專業市場周圍,都有大批的民營企業。所以,西部開發也得這樣,用發展民營經濟、培育市場來推動整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轉變整個地區經濟運行機制。

    第四,民營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中的私營經濟和民營科技企業,是中國現階段最具有發展后勁的經濟,是中國民族經濟中的佼佼者。這是因為它們產權關系清晰,經營機制靈活,又徹底面向國內外市場,又十分關心技術進步,經營管理的創新。這部分經濟搞得好與不好,同它的當事人的利益、社會地位、名譽關系最直接。他們只能全身心地投入,把企業搞好,而不能搞壞。所以,這部分經濟最有競爭力,最能鍛煉出真正的企業家。當然,這部分經濟由于在我國的情況下,重新起步較晚。一般來說,它們的實力不強,素質不高,還比較脆弱,不少企業還停留在家族式管理階段,但它們最有發展前景,有一些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正在進行二次創業,向外擴展,向規;M。它們的某些弱點是可以在發展中克服的。它們絕不像國有企業那樣,要靠外力的推動才能搞好。民營經濟一般都有自我約束機制;谶@種認識,我認為西部大開發,也得依靠吸引民間投資,發展民營經濟作為依托,才能收到實際的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說,在西部地區,哪里民營經濟發展得多,發展得快,發展得好,哪里的開發步伐也就必然會多、快、好、省。

    第五,從實踐來看,各式各樣的民營經濟的發展,還是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城鎮F崗職工的主渠道;是加快農村集鎮化、城市化的主要依托和支撐點;更是改善城鄉居民生活的必然選擇。例如近二十來年、東部沿海地區由于民營經濟的發展,不僅城市化的步伐加快,還吸納了許多中西部地區轉移來的勞動力,當地卜崗職工的安置也不成問題,更重要的是辦起了許多新興產業,發展了經濟,改善了人民生活。發展民營經濟、非公有經濟的這許多功能、作用,對我國廣大西部地區來說,應該說是最具有針對性、現實性的。它也從一個個側面,顯示了和決定了西部開發要把發展民營經濟放在主體的地位。

    民營經濟是利用民間的資金,民間的力量,民間的辦法辦起來的經濟,是以民為本的經濟。人民群眾確實有無窮無盡的創造力,民間又最有人才。民營經濟最具有活力。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把西部大開發的勝利,寄希望于民營經濟、非國有經濟的大發展,大提升。

    四、西部地區發展民營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前面說的都是西部地區發展民營經濟、非國有經濟的好處、必要性。我想,這些好處和必要性,并不是大家不認識,也不是這些地區的領導不想發展,但為什么西部地區這部分最具活力的經濟,比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要滯后和緩慢呢?可見還是條件的制約。就是說,不是你想發展就能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在寄希望于民營經濟大發展的時候,還要客觀地全面地分析西部地區吸引民間投資,發展民營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優勢和劣勢。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發揚優勢,克服劣勢。

    正好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看到5月14日《產經新聞》發表了陳耀先生的一篇研究報告《西部地區投資現狀并不樂觀》,許多觀點我都贊成,不妨扼要介紹如下。他說:西部地區現實中的投資存在“四多四少”:(一)投資增長多,占全國份額少;(二)國有投資多,民間投資少;(三)基礎設施投入多,生產領域投入少;(四)外商考察關注多,實際投入少。非國有投資為何不足呢?他認為原因有三:(一)基礎設施尚不完善,包括交通設施密度低,缺少出海港口等;(二)軟環境仍然不盡人意,包括國有經濟比重大,政府對企業干預多,對非國有投資尚有種種限制,融資難問題未解決,缺乏中介服務機構,政府辦事效率低,亂收費、亂攤派嚴重;(三)政府投資的雙重效應,包括對民營資本的“擠出效應”。他還認為未來西部的投資優勢為:(一)國內外環境有利于投資“西進”;(二)西部地區基本建設投資需求巨大;(三)西部的優勢資源和潛在市場對投資者富有吸引力;(四)國有投資為主,外資規模有限,吸引民間資本的進入,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西部大開發的環境會越來越引起關注,逐漸改善。

    這里我想補充和強調的兩點是:在制約因素中,要敢承認,西部地區人們的觀念較為落后,市場意識和改革意識確實比東部地區要差一大截,今后西部地區要在解放思想方面采取有利措施才行,否則民營經濟是很難發展起來的,發展起來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而在優勢條件中,特別要強調多種豐富資源的優勢,以及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這種優勢,對于民營經濟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它甚至成為東部投資者向西部進軍的最具有吸引力的決定性因素。

    五、改善投資環境是政府的責任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得知,影響西部地區民營經濟發展,制約外資和東部地區民間資本進入的基本因素是投資環境。而決不是缺乏資本和其他因素,F在全國民間儲蓄幾萬億元,即使拿出十分之一,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前面所說的外商到西北地區考察的人數很多,但真正投資者并不多,也說明西部地區的投資環境確實有待下決心改善。最近我還看到一個資料說,這兩年外商投資西部地區的比重,不是提高了,而是下降了。這種情況很值得我們重視。

    投資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兩個方面。硬環境方面主要指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條件,電信、銀行、水、電、房屋、道路等等,包括全部生產條件和生活條件,以及與外界的聯系條件,甚至包括市場條件。這些對投資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是必定關注的。這些條件好,人家會愿來投資,條件不好,人家何必非要到你這里來呢?軟環境方面主要指政策法制環境,政府辦事效率和水平,勞動力素質,以及民風、民俗、治安條件,群眾的友好態度等等。這些年來,我看到不少典型案例。有的地方政府和群眾對投資者十分友好,歡迎人家來;因為投資者來了,辦起了企業事業,發展了地方經濟,便使一方人的生活好了起來。但也有相反的例子,開初對投資采取友好態度,但是當人家把企業辦起來,獲得效益時,則發生“紅眼病”,處處同人家過不去,甚至出現普遍性的卡、拿、要問題,或出現變故,要撕毀合同,打官司也得不到支持;這樣人家就設法干了,不得不走人。所以在一定的意義上,軟環境比硬環境還重要,硬環境是物質環境,大的力面難以很快改善,小范圍是容易治理的,而軟環境是人的環境,思想觀念,文化素質,市場意識等環境,要轉變是要做工作的,不大可能馬上見效。

    不論硬環境的改善,還是軟環境的治理,都是政府的責任,都得有針對性地進行。我的一個基本看法是,西部地區在改善投資環境方面必須認真地下點功夫

    【西部大開發,要以國有為主導,民營為主體】相關文章:

    新農村建設要以農民為主體政府為主導08-16

    主題班會中的主體與主導08-16

    教育理念中的主導主體教育08-21

    課堂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08-16

    “重彈老調”——語文課要以課文為本08-05

    物理教學中主體主導主線的辯證關系08-17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主導對學生主體的制約關系08-14

    以雇主導向為核心意識,從英語課堂“開眼看世界”08-03

    安然啟示:原則主導還是規則主導?08-07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