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上市公司會計舞弊行為探析
近年來,我國證券市場上會計信息舞弊案件頻頻發生,從鄭百文、瓊民源、銀廣夏到紅光實業、歐亞農業,涉案資金之巨、影響范圍之廣、股民損失之慘重,可謂觸目驚心。這些案件的發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1.公司管理層與會計舞弊
從法律的角度來說,股東與公司管理層是委托人與代理人的委托代理關系。委托人要實現的財富最大化,代理人追求的目標是盡可能多的工資收入或非貨幣性的在職享受等。這種行為目標的差異,客觀上需要各種有形或無形的"契約"來協調。但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市場的不確定性等原因,一個業績不好的代理人,可能用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具體"事實"來推卸責任。而委托人因信息劣勢和監督成本的考慮,卻很難調查這些"事實"的真偽,企業中的管理層作為"內部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會計核算和報告的控制權,并通過操縱會計侵蝕委托人的利益,以實現他們的局部和個人利益。
2.股東與會計舞弊
我國上市公司大多數是由國營企業改制而來,國家直接或間接地成為上市公司的最大股東,因此,才導出了大股東的利益才是國家利益的邏輯,因此在經理人與股東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了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在會計信息占有方面的不對稱,進而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3.注冊會計師與會計舞弊
獨立審計制度是市場經濟社會查錯防弊的一種有效機制。但可悲的是,幾乎所有的會計舞弊案例中,注冊會計師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畢竟,不是所有的會計舞弊都會被發現,即使發現后也不是全部都會得到應有的懲罰。因此,在權衡成本與收益之后,一些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為了自己的生存便鋌而走險,成為公司會計舞弊的幫手。
制度的作用在于通過利益誘導個體的行為。既然現行的制度環境誘發了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要避免上市公司的會計舞弊行為必須進行制度創新;同時,也應強調制度執行的有效性和權威性,通過懲罰使得個體行為不經濟。
1.完善制度和法制,提高其科學性
公司制度方面,應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明晰產權,理順各方的利益關系,建立完善的以公共產權為基礎的公司治理結構,真正做到"三分開"、"五獨立",并形成完善的權力制約機制。健全委托代理合約,強化委托代理契約關系,通過加強委托人的素質教育,提高委托人的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質;加強對中間委托人的監督與激勵,提高委托人的監督動力;縮短委托代理鏈,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實現政企分開和政資分開,實現委托人身份單一化等措施,防范"委托風險"。通過規范契約關系、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其企業內部財務監督制度和審計制度;加大企業的信息披露程度;逐漸實現企業家職業化,建立企業家聲譽評價機制等措施,防范"委托風險"。
會計制度方面,書面的成文制度是否有效,取決于該制度能否得到執行,就目前會計法規、制度的執行現狀來看,一是進一步完善會計法規,增強其可操作性。制定法規不僅要有原則要求,還要制定體現各種原則的具體措施和手段,量化法律責任;二是強化其權威性。改變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因屬于財政部門規章而權威性不夠的狀況,實行以國務院的名義制定、發布和實施會計相關條例的辦法。
民間審計制度方面,應嚴格貫徹執行《獨立審計準則》及其他行業規范;變革上市公司聘任CPA的行為,對成績差的公司、ST和PT公司以及有違法違規記錄的公司,其聘任CPA要由證監會或交易所核準;實行上市公司審計強行輪換制度,建立CPA民事賠償追索機制;盡快引入境外會計師事務所機制,增強行業競爭力。
2.加大執法力度,降低違法者的預期風險收益
會計舞弊者提供失真的會計信息不僅要使其承擔聲譽損失成本,還必須承擔物質成本,這便要求加強會計社會監督力量,加大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加大處罰力度,加大追究參與會計舞弊者的民事賠償責任。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易昌茂 黃喜萍
【上市公司會計舞弊行為探析】相關文章:
會計舞弊行為及防范08-07
論上市公司的粉飾行為及其審計風險08-08
學術舞弊原因:借鑒財務舞弊原因進行分析08-11
論上市公司的粉飾行為及其審計風險 論文08-08
探析環境會計的構建08-07
談談會計舞弊手段及其偵查策略08-16
盈余管理與會計舞弊問題研究08-18
談談會計舞弊手段及其偵查策略08-15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探討08-07
考試舞弊檢討書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