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美術教案模板五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美術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通過回憶和現場觀察,知道“近大遠小”是人們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出現的一種視覺現象。
能運用“近大遠小”的原理畫出較準確的有透視效果的風景畫面,體現縱深感。
訓練觀察能力,提高準確還原平面表現的水平。
重點難點:
理解“近大遠小”的原理,畫出有明顯的“近大遠小”透視效果的風景畫面。
表現“近大遠小”視覺現象的畫面時對直立物體的認識及再現。
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有“近大遠小”透視效果的.風景圖片,如街道、鐵路、建筑、樹木等,制作“近大遠小”教具所用厚卡紙,大師的作品。
學生準備:外出旅游時的照片、繪畫工具等。
學習過程:
感知與體驗:
1、觀看。
。1)觀看有“近大遠小”透視效果的風景圖片以及同學外出旅游時的照片,老師向同學介紹畫面上的風景名勝,也請相片的主人向大家介紹照片中的風景,初步感受“近大遠小”的情境。
。2)觀看西洋繪畫作品,如“通往弗拉基米爾的路”、達芬奇的“蒙拉麗莎”、凡高的“夜的咖啡館”等作品,
體會畫面的縱深感。
。3)觀看教師制作、演示道具:先取方形紙一張,然后在紙面中間刻三條與方形的邊相平行的三條線,最后折疊第四條邊并將中間的方形推平,產生透視效果,以此解釋“近大遠小”的現象。
2、同學分小組展開討論,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現象,看看究竟是哪些線發生了“近大遠小”的透視變化,除了“近大遠小”之外,你還發現了那些透視變化。
3、游戲。
同學將自己手臂伸長伸短,用手掌遮擋住觀察的視線,看看手掌離眼睛的遠近與觀看的結果有什么必然的聯系。
教師根據同學的討論作簡要總結:
創作與表現:
1、跟畫練習:
。1)教師在黑板上演示有縱向感的道路,學生臨摹。
。2)教師在道路兩旁由近到遠添畫樹木,學生臨摹。
。ㄌ崾荆航處熢趯W生跟畫的過程中要注意提醒他們關注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即凡是橫向的物體基本上都出現了透視變化,而縱向的物體基本上都沒有出現透視現象。)
2、創作練習:
。1)學生在已經畫好的草稿的基礎上自由添加道路兩旁的景物,除了注意表現出“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以外,還要表現“近清遠糊”、“近暖遠冷”等效果。
。2)再做適當添加,補充一些路兩旁的細節,如價格牌、自行車、行人等,將畫面畫完整。
評價與反思:
1、大家將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一起欣賞作品,看看哪一幅作品最有縱深感。
2、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有關透視現象的疑問,請同學和老師給予解釋。
3、教師和同學共同欣賞由國畫形式所表現的山水畫,比較其與西洋風景畫在表現遠近景物方法上的區別。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觀察、體驗美術作品中的節奏感。
2、通過繪畫或剪紙等方式表現美術的節奏感。
教學重難點:
1、對美術節奏的理解 。
2、用不同的材料設計圖形,表現美術的節奏。
教具學具:彩紙、剪刀、雙面膠、油畫棒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感受節奏
1、聽——音樂
2、看——兩幅繪畫作品
。1)繪畫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戶、柱子的有規律的排列、園林別墅中花草的間隔栽培。
。2)二方連續紋樣作品中垂直線、水平線、斜線、曲線的重復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復調和。
。ǘ┬率冢
1、通過聽和看同學們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和相同的感受?
。ㄏ嗤c:都能感受到節奏。不同點:聽覺的節奏感較為強烈,繪畫作品的'節奏是一種形式感。)出示課題“美術的節奏”
2、生活中有發現的節奏嗎?這些節奏美嗎?為什么美?
3、節奏的運用和表現
。1)欣賞課本插圖:《自然界中的節奏》、《美術作品中的節奏》
小組討論:圖中分別給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歡哪一種的表現形式,為什么?
。2)師:生活中處處有節奏,表現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古今中外大師、畫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達自己的情感,創作出了一幅幅優秀的帶有節奏感的美術作品。
。3)師生通過投影儀用彩紙、瓶蓋等材進行擺設體驗不同的節奏感。請同學形容一下不同的節奏給人的感受。
三、學生創作,教師輔導:
四、課堂展評:
五、小結:
4.課題:變一變
美術教案 篇3
課題《 》課時各位領導 、老師們好!
我是天津市區 學校的 ,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為《 》,以下我向各位老師匯報我的說課內容。
針對本課教材我做了以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針對本課教材,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課,是 人(教、美)版 小學美術教材 年級第 冊第課,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哪些低段與本課相關的課程),這為過渡到本節課教學內容的學習起到(怎樣……)的鋪墊作用,同時為后面的(哪些高段的相關課程)教學內容打下(造型、設計或理論……)基礎。通過對教材的分析(說明教材的編寫目的是什么?學生能學到什么?培養了學生什么能力?本節內容是如何承接教材的承上啟下的作用的。)以更好地把握本課的重難點內容。
二、學情分析(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能接受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和認知水平等不同方面進行分析)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結合著本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制定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2.能力目標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四、說教學的重、難點(本著美術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確定了怎樣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和接受能力,針對和利用小學生形象思維發散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采取了創設情景、觀察欣賞、思考討論、延伸比較等方法進行本課教學,并運用多媒體課件 、掛圖展示、技能示范等多種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講解加上生動直觀的演示,提高學生的本課學習興趣。
基于本節課內容(…...)的特點,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教學方法:(現舉例說明)
。ㄒ唬┲庇^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ǘ┗顒犹骄糠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ㄈ┘w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ㄒ陨系睦觾H供參考,老師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教法進行評說。利用(…...)的有效教法,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課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深刻)
六、說學法
這節課讓學生(…...)主動探究,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作為引導者,疑點難點師生共同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或者(…...),感悟(…...)或者(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情和表現技巧。
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說明學法。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習能力等方面主要采取什么方法?(要寫清:如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教法和學法可以單獨說也可以融在教學流程里面說。
七、教學流程
為講清教材的重、難點,能夠達到本節課預設的教學目標,我會對本課的教學流程做了如下設計:(以下環節可以理論聯系實際,將教學教法與實踐操作,以及最后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寫清并講明)
。ㄒ唬┘で閷
低年級的美術教學要從孩子們的興趣入手,因此我在課的伊始就以視頻導入、(或者復習舊知、講故事、播放歌曲、范畫欣賞等)方法本課,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為后面的學習作了相應的鋪墊。
用了什么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或其他更有效的導入等,包括借助哪些輔助教學的課件也要說清楚。
。ǘ⿲嵺`發展
在這一部分中我采用了分析教材作品、教學示范、利用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等環節來解決教學中的重點。
1.讓學生們通過分析教材觀察、分析、體會等引導,加強學生(如:對整體畫面的把握、制作的理解、作品的感悟等)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播放視頻或者課件之前,(利用多媒體清晰的畫面讓學生欣賞大師和學生的作品,)我先提出問題質疑,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在觀察、分析、討論中了解(教師設計多媒體課件的意圖、宗旨,如:畫家作品內容與本課的聯系)
這一環節就是講授新課環節,將自己有效的教學方法說出來。如:使用了什么課件,什么方法以及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學習,如何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難點,從而使學生掌握了什么技能,培養了學生什么能力,達到了什么預期目標。這一環節可以分幾部分來講述。
(三) 拓展探索
1.在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使用不同的教法、學法培養學生的感悟力,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梢圆捎眯〗M形式的商討,交流,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激活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2.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下,豐富同學們的想象力,啟發靈感,張揚個性,體驗藝術想象帶來的樂趣。
3. 在這一環節,詳細說出教師如何在學生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發散和拓展學生思維的,如:( 讓學生了解了不同繪畫形式的涂色方法,鼓勵學生有個性的涂色。從而使畫面的效果更突出、更活潑。在繪畫過程中學生一般會出現的問題,我會及時請學生與學生之間研究、解決,解決不了的教師再給予引導和指導。鍛煉學生自我解決問題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說出課堂上的好方法、好學法。這一環節也可以分幾部分來講述
。ㄋ模┬蕾p評述
在這一環節中,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在展示作品中我鼓勵每一位學生的作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之后,再讓學生互評自評(如:誰的畫面最與眾不同?誰的畫面內容更突出?)爾后,教師在針對有創意、有個性的作品給予細致點評這樣讓學生知道在以后的繪畫中取長補短,如何使自己今后的作品更完美。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欣賞評述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寫出運用了什么評述方法達到評述本課教學內容接收良好的目的,鞏固知識,加深本課
重難點的認識同時,提高學生審美水平、提高學生欣賞評述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八、板書設計: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針對板書進行敘述),設計簡單明了,涵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板書設計要富有條理性、思路清晰,步驟明確,圖文并茂,說板書時候,盡量畫出板書的草圖,意圖說明板書設計的具體情況。
九、結束語:
針對本次說課做一個小的總結。(包括本課課標中,所含的目標教育,如:通過學生們對本課的學習,訓練了學生(對……)的觀察能力及培養了孩子們的(……)造型能力,為下一單元有關造型·表現領域中的《 》一課,做好知識的鋪墊)以上是我的預設教案,在實際教學中還會出現(??)的問題,我將針對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完善。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教師:學校: 姓名:
美術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造型游戲,讓學生了解塔的相關知識,并鼓勵學生用探究的思維方式,發現塔的特點,畫出記憶中的塔或設計出漂亮、新穎的塔,拓寬學生的創作領域,啟發學生,發揮學生的創造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了解不同地區塔的造型、材質、功用的特點。以繪畫的形式用線條表現塔的造型特點。
過程與方法:利用分析對比、游戲、討論等多種方法,在觀察體驗中了解塔在造型、材質上的不同特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了解塔知識的同時,對自己家鄉的塔有深入的了解,使學生產生熱愛家鄉、保護古跡、傳承文化的意識。在關注我國塔文化的同時,放眼世界,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塔,從而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塔的造型特點,學習用線條疏密、粗細、長短、曲直的變化表現塔的造型。
教學難點:
表現不同角度的塔,感受其雄偉的氣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件:“塔”這個字,詢問: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個字嗎?(學生回答)誰知道塔的含義呢?(學生思考并回答)你見過塔瑪?誰能說出自己知道的.塔的名字嘛?(學生回憶自己知道的塔)好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我們來一起對塔有個更深的知識,好不好?(好)那就聽老師的指揮,首先大家的坐姿要正確,那樣老師才會高興的與大家一起了解塔的知識。
二、新授
首先我們來欣賞幾幅塔的圖片。浙江杭州六和塔、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雷峰塔、潮州龍湫寶塔、德慶三元塔、會師塔、埃菲爾鐵塔、意大利比薩斜塔。
好,欣賞了那么多名塔,我們來具體認識認識幾個塔。中國宋代古塔,位于浙江杭州錢塘江畔月輪山上。某地舊有六和寺,塔因寺得名。塔高59.89米,平面呈八角形,外形十三層,內衛七層,塔內有階梯可達頂層。塔內行彌座上磚雕的飛仙、樂伎、海石榴、荷葉花、寶相花、鳳凰、獅子、麒麟、仙露以及回紋、云紋、如意等圖像,是研究南宋裝飾圖樣的可貴資料。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中國西南地著名佛塔。位于云南大理縣西北原崇圣寺前。三座塔作三角形排列。為密檐式空心磚塔,方形16層,高69.13米。塔身每層正面開券翕,內置石雕佛像,塔頂有銅制覆缽、相輪;為10層八角實心磚塔,共高42.19米。塔身表面涂有一層白色泥皮,雕有各式花紋,各層分別由券和、佛像、蓮花、瑞云、花瓶等雕刻作裝飾,兩塔頂各有三個銅質葫蘆。
鐵塔又名“開寶寺塔”,坐落在開封城東北愚鐵塔公園內,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鑲嵌,遠看酷似鐵色,故稱為“鐵塔”。鐵塔成等邊八角形,共十三層,高55.88米,底層每面闊為4.16米,向上逐層遞減。塔身遍砌花紋磚,上有飛天、麒麟、菩薩、樂伎、獅子等花紋圖案50余種,造型優美,神態生動,堪稱宋代磚雕藝術杰作。鐵塔以卓絕的建筑藝術聞名中外,其設計精巧,結構堅固,雖經地震、河患、狂風暴雨和人為的破壞,仍巍然屹立。
好的,現在我們觀看和認識了這么多的世界名塔,那老師現在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家:不知道大家是否愿意為老師解答呢?(愿意)歸納塔的結構?塔的建造材料有哪些?
大家趕快小組合作討論一下,每個小組給老師一個概括的答案,老師期待你們的答案,趕快行動起來吧。(小組同學來匯報)好的,那我們來搜一些資料,檢驗一下大家說的對不對?關于塔的用料結構和層數、平面形態,在我國歷史上也有不同的變化。首先,在用料結構上,一般有木塔、磚塔、石塔、磚石混合塔、鐵塔、銅塔、琉璃塔等類型,其中木塔發展最早,主要在東漢至南北朝時期;之后,磚、石塔相繼發展起來,主要在唐、宋、遼、金幾代;再后是多種塔形出現時期,用料結構有鐵、銅、琉璃、珍珠、象牙等。其次。是塔的層數和相輪的層數。一般而言,塔層多為奇數,即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十五、十七層等,而偶數層二、四、六、八、十……卻很少見。塔的平面形狀,主要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和圓形等類型,其中四方形多出現于唐代或唐代之前,到了宋、元則轉變為六角或八角形。塔形這種轉變,第一是增加了抗震的性能,第二十擴大了登塔眺覽的視野。
塔的造型分類:我國古塔的立面造型,答題可分樓閣式、密檐式、亭閣式、覆缽式、花塔式、金剛寶座式、過街塔式和寶匣印經式等八種。
塔的結構:地宮、基座、塔身、塔剎。
塔的材質:土塔、木塔、石塔。
三、創作
我們知道,一名優秀的設計師要知道了解的非常多,F在你已經距離一名設計師不遠了,你已經了解了這么多關于塔的知識,那么有沒有信心用畫筆創造一個雄偉的塔來展現給大家呢?(有)好,先畫什么,后畫很美,由部分到整體,怎樣讓塔更美觀,適當的裝飾,可以在什么上畫,用什么方法畫,彩色卡紙、圖畫紙上。
四、 拓展
組織學生進行評價:你喜歡哪一幅?為什么?或者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學生進行自評、互評,然后進行教師評價。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裝飾畫的基本特點及其模板的主要功能。應會: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利用電腦軟件多種模板組織畫面并搭配出自己滿意的色彩效果。
2、培養學生運用電腦繪畫的能力。
3、增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如何讓學生理解合理運用不同的模板組合畫面的重要性。
難點:在教學中如何克服電腦軟件每次只允許選中一個合適的模板進行著色和添加,從而對把握畫面的整體性產生的不利影響。
教學過程:
一、欣賞:教師拿來幾幅普通的繪畫作品和幾幅電腦美術作品請學生觀察一下。
提問:你能感覺出這些繪畫作品的差別嗎?這些漂亮的電腦繪畫作品是怎么畫出來的呢?
二、出示課題。
三、教授新課:
1、教師解釋:什么是模板?模板就是模型樣板的意思。在模板庫中以輪廓線的方式預制有各種幾何圖形、自然圖形、標志符號等。他們可以直接調出使用。
2、學生構思作品的內容。
教師:向學生提出要求:確定自己的創作內容,用剪影式的方法在電腦中或紙上勾畫出草稿。
3、相關技能技巧的學習。
教師:瀏覽并講解電腦美術軟件中各種模板的樣式、特色和使用方法。特別介紹模板造型的靈活運用。
4、感受和認識相關美術作品。
教師:介紹并欣賞拼貼畫、裝飾畫作品的特點,啟發學生大膽獨特的想象。(出示作品)
5、創作作品。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創意,運用學到的方法進行創作。
6、教學評價:分組或全班欣賞作品,鼓勵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評論作品,教師給以適當的`總結。
18、變垃圾為寶
教學目標:
1、利用生活中的廢舊垃圾物品,對其進行設計、包裝、再創造,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2、從動手制作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團隊合作的精神,明白變廢為寶的道理,感受和了解制作材料的形、色、質、量。
3、了解垃圾的污染,啟發學生如何來改善生活環境,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能根據制作要求選取種類廢品,關對廢品材料進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合理搭配使之成為一種垃圾處理的機器,并加入自己的奇思妙想來完成作品。
教學難點:
把握機器的的造型,合理選用材料,能處理好細節問題。
教具準備:
師:廢舊物品、范作、工具等。
生:廢舊物品、剪刀、雙面膠、彩紙、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2、提醒學生收集到的廢舊物品要洗干凈了再帶來,在制作時要注意工具的使用安全。
二、啟發導入新課
與學生聊聊關于垃圾的話題,主要是廢品回收。把學生的興趣拉到垃圾如何處理的路子上來。引起他們的興趣。
板書: 18、變垃圾為寶
三、講授新課:
1、師:說說垃圾的形成與垃圾帶給人們的影響。自然而然地把話題引到垃圾處理的問題上來。
2、出示教師范作,告訴學生你做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垃圾處理器,有些什么功能。讓學生想想還能不能改進一點,并把范作拆開,讓學生了解到是用些什么材料,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3、要求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物品,思考如何利用和選擇現有的材料完成一個功能先進的垃圾處理器。
4、讓學生說說哪些廢舊物品可以回收,能用在哪些地方。
回收廢紙,生產好紙;
回收廢金屬,制造飛機;
回收廢玻璃,再造玻璃;
回收廢塑料,回煉燃油;
回收廢電池,提取有用金屬。
5、說說分類回收的好處,要求學生設計創作的垃圾處理器也能分類回收物品。
6、布置作業:設計制作一個垃圾處理器。
7、音樂、教師巡回輔導。再次提醒學生使用工具的安全事項。
8、作業展示:集中展示,以講臺為展臺,把學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進行學生互評,大家互相欣賞,表揚優秀作品。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延伸:
談談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廢品的回收。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的教案07-17
《是美術》教案01-21
美術教案12-22
美術教案12-22
美術教案12-22
美術教案12-19
美術教案12-20
美術教案12-21
美術教案12-30
美術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