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統計與可能性》三年級數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統計與可能性》三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統計與可能性》三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課本第71-74頁的內容。(獎牌給哪組)
知識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
2.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
1.讓學生通過討論“獎牌給哪組”,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
2.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了解平均數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備注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播放一段錄像:兩個小組在相同的時間內進行投籃比賽,最后老師把比賽的結果用簡單的統計圖表示出來,并提出思考:到底獎牌要分給哪一組?
2.學生討論并匯報。有的學生說,第一組投中的總數多,應該發給第一組;有的學生提出相反意見,因為第一組的人多,第二組的.人少,不公平。從而得出應該要看平均每個同學投中幾個球。
3.揭題。
二、探索新知。
1.讓學生嘗試解答。
2.生匯報。
第一種解法:分別用“總數÷人數”的方法,計算兩個小組平均每人投中籃球的個數。
第一小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5(個)
第二小組平均每人投中(6+5+6+7)÷4=6(個)
第二種解法: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
3.師小結:通過研究獎牌發給誰這道題,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如何計算平均數?
4.拓展:生活中,應用平均數解答的數學問題還有很多,誰能舉例?
三、鞏固練習:
1.做書本第72頁試一試。
本道題解題的關鍵是要分析前三天的銷售量與今天的進貨
量之間有什么聯系。根據前三天賣出冰糕的平均數來進貨的,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可以聯系氣溫的升高,可以聯系休息日等問題。
2.做書本第73頁練一練第一小題。
先讓學生嘗試解題,再匯報交流。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可以在統計表上直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個人調整
一、復習:
1.同學們,昨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如何解平均數的問題,誰來說說,如何計算平均數?
2.揭題: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平均數問題。
二、鞏固練習:
1.比一比,下面兩個小組的平均成績哪組更高?
下面是我班第一、二小組學生第一單元數學成績統計表
第一組:98、95、89、93、90
第二組:94、86、99、100、95、96
先請學生嘗試解答,教師講評,講評的側重點在于計算平均數時,總數與總人數要相對應。
2.做書本第73頁第2小題。
先讓學生解題,教師再講評:講評的側重點應在于求平均每個學校植樹多少課,應用四個學校的植樹總數÷四個學校;而求勝利小學平均每班植樹多少課,應用勝利小學的植樹總數÷班級總數。
3.做書本第73頁第3小題,教師講評。
4.第74頁第4小題,教師講評。
5.實踐活動:
(1)調查小組同學的身高,填寫統計表,并計算小組的平均身高。
(2)讓學生把報刊上找出與平均數有關的信息,在班級上匯報交流。
6.引導學生結合書本第74頁的數學故事,討論有危險嗎?
《統計與可能性》三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P92-93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對簡單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或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簡單判斷,并作出適當的解釋。
教學難點:在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認識。
教學理念:放手讓學生做實驗的主人。
教學設計: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學生們,我們來開展一次摸球比賽,好不好?每人輪流摸一次球,哪個隊摸到的白球次數多就取勝。
請出8名男同學和8名女同學分別組成男生隊和女生隊,我們來進行男女生對抗賽。(每次摸之前把球先攪動幾下。)
2、每隊拿一個袋子,袋子里裝著白球和黃球。
。猩牭拇永3白1黃,女生隊的袋子里34黃1白)
3.(比賽結束后)哪個隊獲勝?
4.(取出內袋)女生隊,你們有什么想說的?男生隊為什么會贏?
師:因為袋里的白球和黃球的個數不同時,摸到的可能性就有大有小了。
讓學生先估計。
學生實踐。
讓學生結果進行討論。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二、實踐探索,初步體驗
三、做做想想,深化認識
今天我們就要來研究這方面的內容。
。ò鍟n題:統計與可能性)
1.師生互動:
。1)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來摸球?
剛才在摸球比賽時大家是通過數的方法來得到他們摸球的結果,這次我們要用涂方格的方法來統計摸球的情況。
。2)請兩名同學上來摸球,老師進行統計。
2、學生小組操作(出示要求):
。1)在還沒摸之前,請大家猜一猜,白球會摸到幾次?黃球會摸到幾次?
。2)大家的猜測是否正確呢?下面請組長負責記錄,其他組員輪流摸球,看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完成后觀察統計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3、交流。
。ㄒ唬⿸佌襟w
1、做完了摸球游戲,下面我們要來玩拋正方體。
。1)請大家猜一猜,會出現什么結果?
。2)出示統計表,師簡要說明。
。3)分組活動,師巡視。
。4)展示交流,指著統計圖說說你們的結果,算出四個組的`合計數,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
。5)如果要讓“1”出現的次數更多,怎么辦?
學生看桌上的袋子里面裝了哪些球?
學生估計誰是勝者。
學生分組活動,師巡視。
學生展示統計結果,并進行小結。
說說從中發現了什么?
學生進行討論,如有必要安排實驗。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四、聯系實際,靈活運用
。ǘ┻B一連
1、過渡:剛才我們通過摸球,拋正方體,知道了當條件不同時,所產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下面請大家看一看,這些結果是怎樣產生的?
3、連一連,并說說為什么?
安排運動會:
。1)我們學校的喜事接連不斷,在前不久舉辦的江都市小學生田徑比賽重,我校的田徑隊獲得了全市第一名。這一切都離不開田徑隊平時的艱苦訓練。再過幾天,10月份我們學校舉辦學校田徑運動會,具體日子還沒定下來,你們認為選什么樣的日子比較好呢?
。2)在我們每組的桌上都有一份1994年到20xx年三月份的天氣情況,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準備選哪一天?為什么?
。3)交流
。4)小結:大家的選擇都很有道理,我會把它轉告給籃球比賽的負責人,我相信一定會采納大家的意見的!
學生活動
。1)在小正方體的2個面上寫“1”,2個面上寫“2”,2個面上寫“3”。
。2)把小正方體拋30次,用涂方格的方法記錄“1”、“2”、“3”朝上的次數。
讓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3)出示P93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小組合作,先進行討論選擇什么天氣的日期。
分工合作在已有的就日歷中尋找理想的日期。
每個小組推舉一名學生匯報結果。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五、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小結: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事件的發生都是有它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過在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根據一些條件,來預測可能性的大小
學生舉手發言,匯報本課的收獲。
教學理念:(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的內容是通過實驗讓學生初步體會有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引導學生積累判斷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經驗。在教學設計中注意了以下幾點:
1.放手讓學生做實驗的主人,通過實驗這一教學途徑來達成教學目的的。
2.突出了讓學生在數據收集整理的基礎上建立對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清晰體驗。
3.不能滿足于引導學生經歷實驗的過程,在經歷過程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對其中的數學思想和知識有所體驗和感受,并能還原于生活,運用于生活。
《統計與可能性》三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蘇教版數學第七冊p90—91。
教學目標:
1、經歷與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體會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經歷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做出簡單判斷,并做出適當解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一種有效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認識一些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教學難點: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紅球和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設計理念:課堂中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和方法的培養,讓學生學習“猜測—驗證—結論”這一學習方法。教學中比較重視學生在參與、操作活動的`過程中得出可能性相等的概念,促進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故事導入,復習舊知1、教師講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在地主巴依老爺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小氣的巴依不想付工資給阿凡提,于是想了個歪主意。對阿凡提說:“阿凡提,我這兒這兩張紙條讓你抽,分別寫著“付工資”和“不付工資”,如果你抽到哪一張,我們就按哪一張上寫的辦,你還是有一半機會的哦”。如果你是阿凡提,你會怎樣想?(引出“可能”)
2、復習“一定”“可能!
。1)出示裝有3個紅球的袋子,提問:如果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球的結果怎樣?(一定摸出是紅球)
。2)往口袋加入3個黃球,提問:如果從這樣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球的結果怎樣?
3、揭題:在我們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會發生,有些事情不一定會發生,只能說具有可能性,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可能性問題。(板書:可能性)學生說想法。(引出“可能”)學生回答。(一定摸出是紅球?赡苊鍪羌t球,可能摸出是黃球)二、活動體驗,感受過程1、摸球游戲
2、小結并揭示學法
1、摸球游戲
。1)猜測出示透明袋子:袋子里加入3個黃球,提問:如果遮住眼睛從這個口袋中每次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出以后再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紅球和黃球可能各摸多少次?學生自由猜測。
。2)驗證:這僅僅是我們的猜測,想知道自己猜測的對不對,我們可以怎么做?
游戲規則:
1、摸前先把袋中球攪一攪,然后轉過臉去從中任意摸一個,摸出后回頭看一看,給大家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顏色的球,把球再放入口袋中,按這樣,大家輪流摸,一共40次。
2、組長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
3、摸完后,組長填寫統計表,其他同學負責校對。
4、請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工。
怎樣用畫“正”的方法來記錄,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教師在黑板演示一下。
活動體驗:
。3)歸納小組匯報統計結果,教師在實物展示臺上填寫。紅球黃球合計紅球黃球次數提問:統計的結果和我們的猜測差不多嗎?我們將各小組結果進行比較,你有什么發現?如果繼續摸下去,摸到紅球的次數和黃球的次數會怎樣?
2、小結:說明從裝有3個紅球和3個黃球的袋子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也就是說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問:
。1)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記錄摸球的結果的?你覺得用畫“正”字的方法好不好?
。2)記錄之后我們又對數據作了怎樣的處理?可見我們用統計的方法來研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3)通過試驗和統計得到什么結論?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結:猜測————驗證————結論過渡:想不想用我們剛才的方法做第二個游戲?二、拋小正方體教師出示兩個面上都有1、2、3的小正方體。
游戲規則:
1、上拋小正方形,不宜太高,看落下時“1”“2”“3”朝上的次數,大家輪流拋,一共30次。
2、組長派一人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
3、拋完后,派一人填寫記錄表和統計表,其他同學負責校對。
各組匯報,學生上臺填入數字提問:仔細觀察統計表,統計的結果和你估計的差不多嗎?你發現了什么?教師:在每個數字個數相同的情況下,拋的次數越多,數字123朝上的次數越接近。這三種情況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學生自由猜測。教師把學生的猜想板書出來)學生回答(摸一摸驗證)
活動體驗:
學生分組試驗,填寫統計表,
《統計與可能性》三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九單元《統計和可能性》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學生能夠對一些問題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引導學生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夠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轉盤、紙杯、白球、黃球、紅球、盒子。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提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課間喜歡做游戲嗎?在游戲前怎樣決定誰先玩的呢?石頭、剪刀、布這三種手式哪種最厲害呢?想和老師比試比試嗎?如果老師和人們一起玩,你們認為有什么結果?學生發言(可能贏、可能輸、也可能平)師生共同班幾次,充分體驗。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研究有關可能性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實驗探索,學習新知
活動一:摸名片
1、學生制作自己的名片,注意寫清姓名、性別、屬相、班級、愛好、電話號碼。
2、學生自讀游戲規則(課件出示)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摸名片”游戲,游戲后各組組長做好記錄并統計結果。
4、集體交流:匯總每小組的實驗數據。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摸出屬牛的同學比較多,而摸出屬鼠的同學比較少呢?
5、結論:
有的小組屬?赡苄源,有的小組屬鼠可能性小。有的小組屬牛和屬鼠的'可能性一樣大。
6、這是為什么?可能性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小組討論。
7、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事情存在可能性的現象?
活動二:拋紙杯
1、猜想:
紙杯拋向空中落地時有幾種可能。學生獨立思考后回答。到底誰說得對呢?我們一起來做個試驗。
2、實驗:
每個人重復拋5次,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3、與同伴說一說,可能出現哪幾種結果并寫下來。
4、結論:
紙杯拋向空中落到地面后可能出現三種情況:杯口朝上、杯口朝下、躺在地面上。
活動三:摸球
1、出示盒子(里面兩個黃球,一個白球)
、偃我饷粋球,摸哪種顏色球的可能性大。
、诜纸M實驗加以證明。
、坌〗Y:任意摸一個球,有2種結果,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白球的可能性小。
2、再放入3個紅球,會出現哪種結果?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哪種球的可能性小,能摸出黑球嗎?
、賹嶒烌炞C。
、谛〗Y。
3、出示盒子(2個白球,2個黃球)
師:一次摸出兩個球,可能出現哪些結果?小組討論并填表。
4、擴展練習:
、偾皫滋炖蠋熢谝粋商場門口發現了這樣一種情況:一個人手里拿著一個布袋,布袋里紅、綠兩種玻璃球各5個,只需5角球就能玩一次,誰能在布袋里摸5次,摸5個紅球或5個綠球就獎勵5元錢,如果你在場你會不會去玩?為什么?
、趯W生模擬摸球游戲。
、坌〗Y:在布袋中能夠摸出5個紅球或5個綠球可能性非常小,這只是生活中最簡單的騙術,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形形色色的陷井,我們識破這些陷井的辦法就是學好科學知識,用知識武裝我們的頭腦。
三、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統計與可能性》三年級數學教案5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知道事情發展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能夠借助實驗,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并闡述自己的理由;初步體會統計的工具性。
3、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
教學重點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2、通過實驗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學難點
1、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2、結合情境,能對某些事件進行推理,知道其結果。
課時安排:2課時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簡單的統計圖、統計表及初步認識不確定現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幾,是進一步學習統計和計算可能性以及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的基礎。由于該單元的學習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要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進行學習,借助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逐步體會可能性是有的有小的。
本單元設有一個信息窗,呈現的是學生做名片和摸名片活動的情景,引發對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單元教學建議:
1、注重開展實踐活動,加強方法指導,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靈活運用教學資源。
運用好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建議教學課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教學重點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什么是名片?再什么情況下用名片?
生:名片就是一張卡片,上面寫著自己的名字、工作。
在第一次見面時使用、在交朋友時使用。
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卡片放在幾個信封里,然后分給每個小組,同學們按要求填寫名片。同學們添完名片后小組討論。
師:在制作的名片中發現了哪些規律?
學生會從性別、屬相、姓名等進行回答。例如:有幾個男的、幾個女的、有屬豬的、有屬鼠的。
二、新授
師:請同學們記好你們組各種屬相的人數,我們來做摸名片的游戲好嗎?
生:好。
師:游戲是這樣的:把你們組的名片合在一起,每人摸十次,一次摸一張,每次摸完后再返回,打亂順序再摸。猜猜看,摸到什么屬相的可能性大呢?
生1:摸到屬鼠的可能性大。因為我們組屬鼠的多。
生2:我猜摸到屬豬的可能性大,因為我們組屬豬的多。
為了讓同學們更清楚結果,教師先不回答,將名片發給各個小組,每個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去做這個游戲--摸名片。讓學生親歷知識探索的.過程,獲得直觀的感受。在摸的過程中,每摸一次讓學生作下記錄去探索其中的規律。
在做完游戲后集體討論其規律性,看一看是不是得到相同的結果,實際的結果與原來的猜測是否吻合。并引導學生用特定的詞語描述,如:“可能”“一定”“很少”“不可能”“偶爾”“經!钡。
有的同學會說摸到了幾次屬豬的,幾次屬鼠的,幾次男的,幾次女的等。讓學生自己在游戲中去發現摸到的可能性大小。師:從這個游戲中,大家體會到了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確實是有大小的。你能說
一些有關可能性的例子嗎?
同學們會舉一些例子,有的可能不近人意,教師可以給予提示,如:拋硬幣,猜拳,抽獎等。
三、課堂練習
1、教師事先準備好兩個盒子里面放好黃、白兩種顏色的球,數量相等,將全班學生分男、女兩組,雙方各派一代表上前摸球,摸到白球得1分,摸到黃球不得分,男同學給女同學記分,女同學給男同學記分,看誰的分數高。
師:摸到的球可能是什麼球?摸到什麼球的可能性更大?
學生根據問題有目的的進行探索游戲。
2、自主練習第6題。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一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統計與可能性》三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統計與可能性教學反思11-05
北京版六年級下冊《統計與可能性》數學教案03-26
北京版一年級下冊《統計和可能性》數學教案01-17
三年級數學教案:《可能性》06-02
數學教案-簡單的統計10-25
數學教案:統計復式折線統計圖04-15
【推薦】三年級數學教案《可能性》04-15
簡單的統計數學教案08-30
條形統計數學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