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數學教案:《觀察物體》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案:《觀察物體》,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學教案:《觀察物體》1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教材第86--87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觀察,比較,能正確指出被觀察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正確辯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并能體會到站在不同的位置,同時觀察到的物體的面的個數是不同的。
2、在觀察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在判斷、辯認活動中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物體的面的個數不同。
教學設計: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一、觀察照片,談話引入。
1、談話引入
屏幕出示兩張分別從教室前后拍的照片,學生辯認,仔細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個教室,為什么照片會不一樣呢?
3、根據學生回答,引入本節課學習內容。
學生仔細觀察兩張照片。
回答問題。
二、觀察實物,指出實物的正面、側面、上面。
三、觀察圖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視圖
1、觀察圖書柜:
。1)把圖書柜放在講臺中間。
。2)提出觀察要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觀察時要坐端正,頭不能移動,把看到的樣子記在腦子里。
2、小組內交流:坐在自己位置上能看到圖書柜上幾個面?哪幾個面?
3、班內交流,全班評議。
4、觀察洗衣機和冰箱的圖片。
。1)仔細觀察圖片,判斷它們分別是洗衣機、冰箱的哪幾個面?
。2)小組內交流,介紹你觀察到的哪幾個面?
5、反思總結、加深體會
。1)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一些物體,想一想,我們是怎樣進行觀察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
1. 出示P86下面的兩幅圖。
2. 猜一猜,這兩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幾個面?為什么這么說?
3. 學生輪流在離開座位,觀察圖書柜,驗證自己的猜想。
學生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圖書柜。
把自己觀察到的在小組內交流。
班內交流。
學生觀察洗衣機和冰箱圖片。
小組交流,再班級交流。
班內交流
學生猜一猜是誰看到的?,輪流看一看,驗證猜想。
四、組織練習,深化理解。
五、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課后繼續觀察。
1、把文具盒放在桌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1)以小組為單位,先各自觀察,再組內交流。
。2)指名回答。
2、小組觀察正方體,長方體的模型,討論交流: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個面?什么位置能同時看到兩個面?什么位置能同時看到三個面?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說說正面、側面、上面各有什么顏色?
。1)擺一擺,再觀察,回答問題,用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一擺,再從它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看一看。
。2)出示“想想做做”第5題下面的`圖片,判斷看到的是哪一個圖形?
你還想知道些什么?請同學們課后再找一些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把你看到的結果和同學交流交流
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文具盒。
先小組交流,再班級交流。
學生觀察長方體、正方體模型。
回答提出的問題。
學生擺一擺。
回答問題。
學生課后觀察
教學設計說明:
1、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實際觀察活動,活動中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人人參與,指導學生不僅要仔細觀察,而且要注意觀察到了什么?從而提高觀察活動的有效性。
2、結合觀察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感受到視圖的形狀是隨著觀察角度而變化的。
三年級數學教案:《觀察物體》2
教學目標:
1、正確辨認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同時觀察到物體的兩個面或三個面,能正確辨認簡單的組合圖形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能根據從某一面看到的圖形,把物體擺出來。
2、通過不同題目的練習、講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自己獨立進行題目的練習。
難點: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進行直觀思考。
教學準備:
補充練習題。
教學過程:
口算:
80÷8= 93÷3= 9×800= 110×5
500×6= 31×2 62÷3= 48÷4=
學生練習,1分鐘完成。集體核對。
注意末尾的0別忘了添。
62÷3如何處理?復習商1不夠就商0的題型。
觀察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觀察一個物體最多能看到幾個面?應該站在什么位置?
站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個物體的一個面?
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一個物體的兩個面?
學生嘗試回答。
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如何確定長方體、正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補充:如果長方體、正方體相對的面的圖案相同,則這時長方體的下面的面是什么圖案?正方體的背面是什么圖案?
學生觀察并說說這樣判斷的理由。
下列的照片分別是誰拍的?連一連。
學生連線并說說這樣連的理由。
從側面看下列的三個物體,分別看到的是什么形狀?用線連一連。
注意題目的要求,是從哪個面看的?學生嘗試練習。
集體核對,指名回答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六、解決實際問題2小題(簡單的乘除法應用題。)
每本練習本8角,5元錢最多能買多少本練習本?
學生找重要信息,嘗試列式。指名板書(兩人),看看誰寫得準確而完整。
學生觀察、比較板書,注意答句。
一共有43個乒乓球,每8個裝一盒,最少要用多少個盒子?
學生讀題,自己獨立列式解答。指名兩人板書,看看誰完成得出色。
集體核對,注意答句。
比較:兩道題目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除法應用題,而且答案都有余數。
不同點:答句的處理,第1小題舍去余數,第2小題需要進1。
。哼@種題目的答句非常重要,是否要進1,就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判斷。
練習。
你覺得在觀察物體這一章節中,有哪些重要的知識點?
學生交流并自我對照。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補充練習
課前思考:
補充了一些之前所學的知識和這一單元觀察物體中的知識,讓學生在學習新知的同時,不斷鞏固以前所學的知識。在觀察物體的補充練習中,讓學生正確辨認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同時觀察到物體的兩個面或三個面,能正確辨認簡單的組合圖形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能根據從某一面看到的圖形,把物體擺出來。
課后反思:
由于這一單元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所以這一節復習課補充了之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在口算中注重正確率的基礎上還要強調做題速度。簡單的連乘問題,學生學習得也不錯。對于這一單元,要注意題目之間的比較,能深層次地挖掘題目中的重要知識點。學生對于一些直觀的題目都能完成得很好,理解比較到位置。從題目的處理來看,學生掌握本單元的`知識點還可以,但由于題目中抽象的成分不多,因此,沒有什么難度。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適當地在原來題目的基礎上擴充,一來增加題目的難度,二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這樣可以避免由題目簡單有帶來學生的驕傲情緒,反之,會讓學生充滿興趣。
課后反思:
這節課主要是練習與復習本單元的內容?谒悴糠窒鄬唵,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簡單的連乘實際問題,學生能自己分析題意,并正確的列式計算,也能夠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練習過程中還是要強調選擇正確的單位。對于本單元的內容,學生對比較直觀的問題掌握得很好,當遇到需要空間想象的問題時,學生的思維還是達不到要求,需要通過學具或畫圖的方式來輔助。但總體而言,這部分知識抽象的內容不多,所以學生掌握起來不是很費力。
課后反思:
本次練習中的口算部分主要是檢驗學生對于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以及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正確率,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而對于本單元涉及到的內容學生掌握的可以,但總體來說這一單元比較簡單,沒有很抽象的東西需要理解,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可能在真正的練習中需要借助相關的工具幫助自己解決問題,但靠學生自己的想象達不到解題的正確性。
三年級數學教案:《觀察物體》3
一、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二年級已學過的“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二年級學習時,以觀察簡單的實物為主,而本冊教材是以觀察較為抽象的立體圖形為主,并初步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物體的相對位置。
二、單元教學目標
1.在搭立體圖形和從多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經歷用正方體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進一步體驗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可能會有所不同。
3.能正確辨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立體形狀。
4.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方位詞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三、單元學習內容的前后聯系
【已學過的主要內容】
一年級下冊:辨認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二年級上冊: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本單元主要內容】
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由3-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后續學習的主要內容后續的相關內容】
四年級下冊: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用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難點:初步學會在方格紙上正確畫出從立體圖形的`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
五、單元評價要點
1、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2、能根據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能正確運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六、各小節教學目標及課時安排
本單元計劃課時數:6-7節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計劃
課時
授課
日期
備注
搭一搭
初步學會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由3-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1-2
9.20-9.21
練習三
進一步學會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由3-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1-2
9.22
練習課
查漏補缺
1
9.25
單元測試
1
9.29
測試情況
反饋
1
9.30
合計
6-7
三年級數學教案:《觀察物體》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體會圖形變換的意義,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3、在分組活動的過程中,與他人能夠合作交流。
二、教學重點:
加深對“對稱”的理解與掌握。
三、教學難點:
利用所學的知識完成活動內容,經歷從數學到生活的過程。
四、教具準備:
玩具汽車(不同方位的圖形)、一幅雪花圖案、水中小房子的'倒影簡筆畫、動畫圖片一組。
五、學具準備:
白紙、剪刀、彩筆、動物圖片一組
六、教學過程:
學生回憶:
我們都學過了哪些觀察物體的方法和對稱的知識?
學生自由談論,教師指明進行補充。明確所學的主要知識點:軸對稱、平面對稱、鏡面對稱
找準位置:
出示一輛汽車玩具和從“前、后、左、右、上”觀察到的圖形
出示表示方向的詞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
學生根據教師所出示的每一個形狀,選擇觀察的位置
同位兩人相互判斷對錯
個人操作:
1、“我會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圖案)
現在利用我們學過的對稱的有關知識,思考如何才能既簡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
課堂交流各自的方案。
2、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合適的圖形和形狀,自己設計、剪出一朵美麗的雪花。
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說出知識依據。
那么你還見過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這些內容?舉例說明
小組討論之后。再集體進行課堂評價
同位合作:
1、“我能畫”(出示一幅簡筆畫)
根據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們能夠畫出它在陸地上的樣子嗎?
2、學生同位合作完成
3、班級繪畫展評:
指明對不同的作品進行講評。那些地方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說明自己的理由。
小組探索:
1、“我能做”(出示一組不同的動畫圖片)
根據要求貼圖畫:
小貓的左手拿著一支筆。
小猴的右手里有一個桃子。
小狗左腳的鞋子有一個洞。
小豬的右邊有一把鑰匙。
學生根據要求,把每一個小動物的畫像補充完整。
2、小組之間相互評價。
指名讓學生自愿選擇小組成果進行評價,也可以對自己進行評價
快樂舞蹈:
播放一塊歡快的音樂,師生一起面對鏡子做舞蹈動作。
根據教師的口令,邊做邊觀察鏡子中的“你”是如何做的?
應該發出什么樣的口令,才能讓鏡子中的“你”聽從你的指揮?
課堂小結:
誰來說一說你這節課有哪些收獲?
你覺得你在這節課的表現如何?(小組之間說一說)
反思:
【三年級數學教案:《觀察物體》】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 《觀察物體》(精選15篇)03-12
數學教案 《觀察物體》(20篇)10-13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7-24
五年級數學教案《觀察物體》04-21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2-23
小學數學觀察物體教案01-30
蘇教版《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1-27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實用】07-07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觀察物體》05-07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精選32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