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教案通用(10篇)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學習生字
二、教學目的
1. 初步學會3個生字,認識7個字。
2. 朗讀課文,了解詩中所寫的鵝的特點,產生對鵝的喜愛之情,初步產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 背誦課文。
4. 指導書寫“紅”、“毛”,能正確規范地書寫。
三、教學重點
學習朗讀課文,了解詩中所寫的鵝的特點,產生對鵝的喜愛之情,初步產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年你們幾歲了?6、7歲了能做許多事了,老師給你們猜個謎語好不好?
頭戴一頂紅帽子,
身穿一件白袍子,
腳蹬一雙紅鞋子,
唱著歌兒伸脖子。(打一動物:鵝)
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有一個叫駱賓王的小朋友,當時他只有7歲,有一天,他去池邊戲水,有人指著池中的鵝讓他作詩,他出口作出了下面這首詩。因此人們夸贊他是“神童”。 (板書:鵝。)
(二)新授課
1. 初讀古詩,記住生字音。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讀準字音。
(2)出示卡片,讀準音,掃清讀文障礙。白毛、紅掌、鵝、曲項、浮、撥、清波。
(3)自讀課文,檢查生字讀音。
2.讀懂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全詩,學看注釋,說說出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只什么樣的鵝?(自由發言)
(板書:曲項 白毛、紅掌、從上倒下的.觀察)
(2)鵝唱歌時是什么樣的?
、僦该x第1句。告訴學生前面兩行是第1句。鵝叫的時候脖子是什么樣子的?
、趲熓:“項”在這里指的是脖子?纯磮D,說說“曲”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曲是彎的意思)“曲項”呢?(彎著脖子)“歌”是什么意思?(把鵝叫形容在唱歌)
、壅n件欣賞:鵝叫的時候是彎著脖子,仰著頭,高聲地叫。這個樣子你喜歡嗎?小作者也非常喜歡,他是怎么用他的詩表達的呢?(連續地說出三個“鵝”字來)
、芫毩暲首x,注意停頓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葸@兩句寫出了鵝叫時的樣子,那么它游水時又是什么樣呢?
(3)輕聲讀第2句。
、僦该f說鵝游水時的樣子
白毛/浮綠水,(鵝的羽毛潔白,它浮在綠水上面,多美啊)
紅掌/撥清波。(紅色的腳掌輕輕地劃動著清澈、碧綠的池水)
、谙胂螽嬅
、壅n件欣賞:加以體會
、芫毩暲首x,邊讀邊想象。
(4)朗讀全詩,體會出這首詩的意境
提問:這首古詩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呢?(先說鵝的脖子彎曲著朝天叫的樣子,然后說鵝的全身潔白的羽毛,最后說鵝的紅色的腳掌撥水的樣子。)
小結:觀察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定順序,寫的時候也要按順序寫。
3.朗讀全詩,練習背誦。
(1)想象詩句構成的美麗的圖畫。
(2)配樂朗讀,練習背誦。
4.指導書寫:
(1)(課件演示)說說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找特殊筆畫。
(2)書空筆順,練習描紅
(3)展示學生的作業,互相說說修改意見
(三)鞏固:朗讀全詩,背誦
(四)小結:這首詩前兩行寫出鵝叫時的樣子,后兩行講了鵝在游水時美麗的外形,你們喜歡詩中的這只鵝嗎?讓我們一起讀出這種喜愛之情吧。(全班齊讀)
(五)板書設計
11.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叫時的樣子
白毛/浮綠水, 外形
紅掌/撥清波。游水動作。
(六)作業
1.朗讀、背誦古詩。
2.回家問問家長說說其它動物是怎么游的。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一次狀物的習作訓練。教材的第1部分是本次習作的.訓練要求:“從幾個方面”、“有條理”、“比較具體”地介紹一件小物品。第2部分是習作指導:提出選材范圍,說明什么是小物品;指出可以從哪些方面寫;怎樣一部分一部分有順序地寫。第3部分是一篇習作舉例。
【教學目標 】
。、培養學生喜愛小物品的情趣。
。、能從幾個方面有條理地介紹一件小物品。
。、學會對反映事物特點的材料要寫得具體些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共2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錄音機1臺,磁帶1盒,投影機1臺,“小花鹿”投影片1張。每位學生準備自己喜愛的小物品1件。
。、教學過程
、怕犝f揭題。
、俾犝n文錄音《我的“小花鹿”》說一說“小花鹿”指的是什么?
、诮沂菊n題。
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寫寫自己喜愛的一件小物品。板書課題。
、谱寣W生將各自準備的一件小物品擺放在課桌上。
、俪閱枌W生,你準備的小物品是什么?為什么你喜歡這個小物品?
、谥笇W生給所帶的小物品分類。
學習用品有哪些?全班一共帶來了幾件?(讓學生舉起小物品。)
生活用品有哪些?全班一共帶來了幾件?(讓學生舉起小物品。)
玩具有哪些?全班一共帶來了幾件?讓學生舉起小物品。
還有別的小物品嗎?指導學生說出屬于別的哪一類的。
、沁M一步認識自己所帶的小物品。
拿幾個學生所帶的小物品放在講臺上,教師取其中一只。
這一只小物品是什么形狀的?有哪幾個部分?是什么顏色的?這個小物品有什么用途?
、葘W習習作舉例《我的“小花鹿”》。
、俪鍪尽靶』埂蓖队。
說一說“小花鹿”各部分的名稱、顏色以及其它特點。
、趯W習課文第二段。
讀課文第二段。
。、圓圓的腦袋上長著什么?請用鉛筆劃出來。(有小耳朵、眼睛、小嘴)
小耳朵是什么顏色的?
為什么說仿佛在傾聽周圍的動靜?
出示講臺桌上的一件小物品,說一說某一部位特點,結合這一特點用“仿佛”一詞說一句話。
讀寫腦袋的三個句子。
。、這一段還寫了“小花鹿”身上的什么特點?身上的`顏色和耳朵的顏色有什么區別?
為什么說又小又短的尾巴顯出一副調皮的樣子?
。、小結全段主要內容。
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真的很討人喜歡嗎?
還可以從哪些方面看出作者很喜歡“小花鹿”?體會最后兩句話的意思?
。、小結全段寫作方法。
、圻@篇習作舉例除了寫“小花鹿”的這些特征外,還寫了什么?
第1段寫了“我”有一個儲蓄罐“小花鹿”。
第3段介紹了這個儲蓄罐的用途。
、苤笇Я谐鰧懽魈峋V。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生習作
。、教學過程
、帕曌髑罢勗,提高寫作興趣。
、茖W生習作,教師巡回指導。
、菍Σ糠謱W生習作進行初評。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神話故事,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敘述具體而生動,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是學生喜愛的一篇課文。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詞語。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情感目標:讀懂課文,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培養想象力,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語。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內容,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課前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盤古開天地》。
齊讀課題:誰開天地?盤古干什么?
二、出示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正確認讀“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語。
三、出示自學指導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邊讀邊想象。
2.課文中有不少像“隆隆的雷聲”“茂盛的花草樹木”這樣的詞語,請你找出來,用波浪線畫出來。
3.找出課文的中心句,用橫線畫出來。
四、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學。
五、展示交流。
1.認讀詞語。
宇宙黑暗上升下降
氣息四肢混沌肌膚
遼闊逐漸緩緩茂盛
血液創造滋潤奔流不息
說一說:你能用上“創造”,說出課文里的內容嗎?
引出“創造宇宙”,板書。
盤古是怎么創造世界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
六、研讀課文,討論答疑。
1.讀課文一二自然段,了解故事的開始。
教師范讀,學生想象。
說一說你的感受。
2.學生齊讀一二自然段。
他看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理解:掄起,猛劈
做動作。
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
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你有什么發現?
反義詞,近義詞。
小結:盤古開天辟地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快速瀏覽,用一個詞語概括。
板書:頂天立地
理解,誦讀: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默讀,找出中心句。板書:身化萬物
。2.想象讀后面的句子。理解用詞要準確生動,積累優美的詞語
。3.說話訓練:盤古的()變成了()的(
5.總結全文。
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七、布置作業。展開想象,續寫盤古身體變化成萬物。
板書設計:
盤古開天地
開天辟地
創造宇宙頂天立地
身化萬物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感受沈從文散文的基本特點。
3、試著比較《桃花源記》與《桃源與沅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沈從文散文的特點。
2、從寫作方法角度來比較閱讀《桃花源記》與《桃源與沅州》。
【課時安排】
1課時。
【媒體準備】
多媒體設備。
【預習要求】
1、搜集資料:了解陶淵明生平,收集與“桃源”有關的詩詞名句。
2、課外選讀沈從文的一些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úシ攀Y大為《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引發學生對桃花、桃源的暇思。)
本單元第二篇課文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作品描繪的是一片什么樣的凈土樂土?(學生回答)歷史學和社會學的常識告訴我們,作品中的這種理想社會在現實中并不存在,而桃源這個地方卻是真真切切的。當地的山水風物,在當地人看來,可能不值一提,而外鄉人讀來可能口角余香。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沈從文先生筆下的《桃源與沅州》,看看是否在作者的筆下,還殘存著陶淵明作品中的流風遺韻?
二、整體感知:
。ㄒ唬┳髌泛妥髡吆喗椋
沈從文(1902-1988),京派小說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煥,出生于荒僻神秘的湘西鳳凰縣,有苗漢土民族的血統。14歲高小畢業后入伍,看盡人世黑暗而產生厭惡心理。接觸新文學后,他于1923年尋至北京,欲入大學而不成,窘困中開始用“休蕓蕓”這一筆名進行創作。至三十年代起他開始用小說構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邊城》、《長河》等。他以“鄉下人”的主體視角審視當時城鄉對峙的現狀,批判現代文明在進入中國的過程中所顯露出的丑陋,這種與新文學主將們相悖反的觀念大大豐富了現代小說的表現范圍。
沈從文一生創作的結集約有80多部,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個。早期的小說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愛》等,基本主題已見端倪,但城鄉兩條線索尚不清晰。30年代后,他的創作顯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說有《龍朱》、《八駿圖》、《黑鳳集》等,中長篇《阿麗思中國游記》、《邊城》、《長河》,散文《從文自傳》、《記丁玲》、《湘西散記》、《湘西》,文論《廢郵存底》及續集、《燭虛》、《云南看云集》等。
從作品到理論,沈從文后來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鄉村生命形式的美麗,以及與它的對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結構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本于自然、回歸自然的哲學!跋嫖鳌彼艽淼慕】、完善的人性,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創作要負載的內容。
。ǘz查預習:
1、落實生字詞聽說:結合“詞語手冊”的內容當堂解釋、掌握。
2、概括文章大意。請學生復述,補充,教師點評。
三、課文研討:
1、沈從文把桃源當時的玉器、雞蛋、茶葉等土特產介紹得有聲有色,是如何來刻畫的呢?
——明確:寫實手法。
2、文中是如何寫桃源伐子的?
——寫了船工,寫他們的生活習慣等……
3、文中出現了幾類生活在沅水一帶的人?他們身上有各具有什么特點?作者想借由寫人表現什么?
——表現人性,表現對湘西人們的贊美,對湘西民風的謳歌……
4、為何要在選文的末段講述城門上的那一片觸目黑色的來歷?在這個故事中,姓唐的青年扮演的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明確:一個犧牲者。算得上是一個敢于反抗壓迫的進步青年。體現民族的自愛自尊自強,在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下有其價值和作用,而他最終壯烈犧牲,折射出了作者在民族自強不息背后隱藏的悲劇意識。
四、拓展探究:
1、討論:有人說,在沈從文的筆下,常常能看到“以‘悲憫者’的摯愛,憂患民生疾苦”。例如:桃源伐子上的小水手,隨時面臨葬身激流的危險,即使死了,大不了顧主為死者,燒幾百錢而已。對此,你如何理解?
明確:湘西地方的蠻荒落后,人民精神的日漸墮落,生活的苦痛,水手的危難,等等,作者并不僅僅為此憤懣不平,而是引導讀者由現實社會的憂患去感受生命是處于怎樣的時代壓制之下,讓讀者與自己一起,從歷史的角度探究這種人生和生存狀態的險惡。
2、湘西散文是敘事的,意境化的敘事,作者描述湘西的山山水水,自然風物使其具有“畫”的文化品格。文中哪一處表現最為明顯?
明確:第六小節。司馬長風說,“沈從文以屈原來加濃沅江風物的重量和華貴,同時又以沅江的蘭芷來襯托屈原的風概和文采,使人物和山川,芳草與詩心,歷史和現代,交溶在一起吐露芬芳!边@種追求和境界注定了沈從文具備了大家風范。
五、比較閱讀:
《桃花源記》中有幾句:“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苯o我們描繪出了一片,隔世斷塵的好去處。但凡讀書人也罷,俗人也好,大多尋思著如此過把神癮,揮霍大把的時間和閑愁,沉迷于游山玩水,消志在閑情逸致中,然后謂之雅事。莫非如此?究竟是悠哉亦或清淡,更或是寂寞使然?請同學們來比較一下兩篇散文。
1、主旨:
《桃花源記》表達了陶淵明向往和平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反映了人民厭惡戰爭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憧憬、對和平與與世無爭的意境和黑暗社會的鮮明對比!短一ㄔ从洝肥亲髡卟粷M現實的一種精神寄托!短以磁c沅州》中沈從文則是弘揚鄉村人生和人性的美和善。人民的淳樸,人民對勞動的重視,這些美好精神,值得歌頌。
2、寫作方法:
《桃花源記》:文言散文,敘事;《桃源與沅州》:現代文。
。1)帶有“野性”的個性語言表達方式
作品中出現的一些“土腔”,民俗化語言的滲透讓文中水手們“相互辱罵祖宗”、“各種古怪希奇字眼兒……長大時再用它來辱罵旁人”。這樣寫人物,真實、自然、質樸、親切、傳神。
。2)借助典型的意象。
專載各類客人的“桃源劃子”,船身輕,速度快,又不會出事,在平潭中游刃有余,注定了是沅水流域的交通利器。桃源的`小船,本可以作為引人進入“桃源洞”大同世界的象征性器物來認識,但在這里沈從文揭力渲染的卻是小船的作用。在大的沅水體系中,小船像一只過河的卒子,小與弱只是表象,當它容于水的體系中,含而化之,它卻是水中最安全無事的在水中游刃有余的王子,其中的哲學人生之道是值得玩味的。
。3)傳統傳記的敘事方式: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沈從文在描繪沅水船只的過程中,時有對產生于沅水河畔的時尚名人進行穿插式的介紹,實踐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物”的傳統傳記敘事方式。采用典型的方式介紹最早見于記載的桃源伐子上的屈原,還采用對比的方式把為反抗壓迫壯烈犧牲的姓唐的學生與終日混日子的本地人進行了對比。
六、課后延伸:
1、下面請同學們介紹自己收集的關于“桃源”的詩句:
夢幻中的桃源,似乎永遠與桃花源聯為一體。那是一個古老的傳說,那是一個人間仙境,那也是一個理想的“烏托邦”。一直以來,桃源有古代詩人的吟詠,有近代文人的描繪。陶淵明筆下的桃源,是一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避世之地,是一個“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世外桃源。陶淵明陶醉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風光里,那種悠然自得自然令世人向往。繼陶潛樂于此地躬耕、寫下奇文之后,不乏文人墨客來桃源壯游尋覓,留下了難以計數的歌詠篇什,如:
李白的《桃源》詩是這樣描摹桃源的:“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驅雞犬入桃花。至今不出煙溪口,萬古潺湲一水斜。露濕煙濃草色新,一番流水滿溪春?蓱z漁父重來日,只見桃花不見人!
被譽為草圣的張旭所寫的那首五絕:“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世稱陽明先生的王守仁的那首《桃源洞》:“桃源在何許?西峰最深處。不用問漁人,沿溪踏花去!
2、交流與“桃源”有關的訊息:
現實中的桃源,不僅因桃花源而名聞遐爾,也借助歌唱家的演唱而傳遍了大江南北。蔣大為那首聲情并茂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引發多少人的遐想,激勵著多少邊防戰士“駐守在風雪的邊疆”。一曲《春暖桃花源》,醉迷了無數聽眾,牽動了無數游客!叭麓猴L,十里桃花,涓涓溪流,石板小路。幽徑里撒滿了桃花瓣,碧波中飄蕩著那打魚船;山也翠,水也藍,桃花源里住一夜,多活那個二十年,誰不羨慕武陵人住在那個畫中間!”著名自由撰稿人、鄉土作家石煌遠先生的《夢入桃花源》,那美妙的歌詞,清新的畫面,豐富的想象,深邃的意境,真使人如癡如醉。
3、桃源對聯欣賞:
卅六洞別有一天:淵明記,輞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漁耶、樵耶、隱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
五百年問今何世?鹿亡秦,蛇興漢,鼎爭魏,瓜分晉,頌者、謳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附〕賞析參考資料
【注釋】[三十六洞]道家所稱的“三十六洞天”。[淵明記]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輞川行]王維《桃源行》詩。唐代詩人王維,有別墅在蘭田輞川。行:詩的一種體裁。[太白序]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也有人說指《奉餞十七翁州四翁尋桃源洞記》。[昌黎歌]韓愈《桃園圖》詩。韓愈嘗以昌黎自謂,世稱韓昌黎。[五百年]從秦至東晉太元中,歷五百余年。[鹿亡秦]《漢書·蒯通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盵蛇興漢]《史記·高祖本紀》載:漢高祖劉邦曾在豐田澤中斬白蛇。[鼎爭魏]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立,最后魏國統一中國。[瓜分晉]西晉被匈奴所滅,東晉偏安一隅而存,時有許多小國,瓜分晉朝土地,總稱十六國。南朝宋鮑照《蕪城賦》:“出入三代,五百余載,竟瓜剖而豆分!盵嘔者]嘔心瀝血地感到傷心的人。[桃花源]在湖南省桃源縣西南。后人將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想象之地附會于此,此處便成為我國的名勝之一。
【鑒賞】這副對聯以“卅六洞別有一天”總領上聯,創造了一個變幻莫測,虛無縹緲的神奇境界。三十六洞本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此處用來形容桃花源,使桃花源內美妙、和平寧靜、自由的生活畫面躍然紙上。接著作者借陶淵明、王維、李白、韓愈四位著名的文壇詩人,以詩文贊美桃源的事實,表達了作者對桃源理想社會的向往和追求。歷史上在桃源參觀游覽、吟詩作文者數不勝數。作者之所以選擇這四位詩人的重要原因,是四人經歷相仿,都是懷才不遇,屢遭挫折。他們既想“入仕”為朝廷所用,又因理想不能實現而寄情山水;既愿為國盡忠,又不滿黑暗的社會現實。矛盾的心理使他們尤其向往那個與世無爭、人人勞動、自食其力的幸福社會。共同的經歷和理想使他們像漁人、樵客、隱士、神仙一樣依戀著山水,共為“名山知己”。在表達方式上,作者借用前代詩人軼聞逸事,融入作者的自我感嘆,較之直書桃源社會更能撥動讀者的心弦。
如果說上聯作者極贊桃源仙境,突出其美好的話,那么下聯作者則控訴戰亂的現實,突出其黑暗!拔灏倌陠柦窈问馈,切《桃花源記》中桃源人對武陵漁人的問語,增加了桃源的真實感!奥雇銮、蛇興漢、鼎爭魏、瓜分晉”十二個字,展現了一幅幅歷史畫卷。在五六百年的時間里,經過了秦、漢、魏、晉四個朝代,每個朝代的興衰更迭,無不伴隨著連綿不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勝者笑,敗者悲,無辜的人們則只有哭泣,真是可悲可嘆啊。這更進一步襯托了桃源的美好,揭露了權貴爭相傾軋、爾虞我詐的社會現狀,反映了人民追求光明,追求自由的強烈愿望。最后作者以擬人的手法,借“桃花”之口說出了自己對現實社會失望和嘲笑的思想感情。
此聯雖較長,但層次分明,對比強烈。上下聯各用首句引領下文,按照時間順序一氣哈成,感情起伏有致,對仗工整。全聯用典貼切,每個分句有典故,但不顯僻澀,不見堆砌,不僅滿足了對聯字少意深的要求,而且表達了更深的意境。
七、教學小結
1、學生就《桃花源記》和《桃源與沅州》的主題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2、教師總結。
八、布置作業:
1、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
2、課外閱讀沈從文的《邊城》或《湘西散記》,完成一次閱讀筆記(500字左右)。
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異國的田園風光。
3.揣摩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并摘抄下來。
導題
荷蘭以郁金香、風車、牧場和運河而聞名天下。同學們,你們了解荷蘭嗎?(2—3名同學交流有關荷蘭的圖片或資料)
的確,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讓我們隨作者一同走進這優美、恬靜的地方吧!
讀文
1.邊看插圖,邊讀導讀。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說說“牧場之國”給你留下了一個什么樣的印象?
3.默讀課文,重點讀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為什么這都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畫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與全文是什么關系?這樣寫有什么的好處?作者為什么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交流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書。
品味
1.帶著你個人的感受讀一讀你喜歡的部分。
2.試著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積累
抄寫你最喜歡的詞句,并試著背一背。
運用
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寫一句話。
3.找一篇優美的文章讀給爸爸、媽媽聽。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清、晴、睛、蟲、情、請、衛、兵”8個生字;會認“蛙、保、護、害、做、莊、稼”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通過學習課文,了解形聲字的特點,并能嘗試利用形聲字的特點幫助識記漢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和寫字的能力。
4、教育學生愛護小動物,保護益蟲。
二、教學重點:
通過讀兒歌學習生字,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發現構字規律。
四、教學過程:
。ㄒ唬┘と
1、猜謎語。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ǘ┳x好兒歌。字到詞,再到句。
1、師范讀。
2、學生小聲、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拼幾遍。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評議、正音。
4、圈出生字,再讀。
5、讀詞語,抽查。
6、初讀兒歌,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ㄈ┤谇橛诰,深讀。
1、指名讀兒歌,想想兒歌共有幾句話。
2、指名讀第一句,其他同學閉眼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
3、師梳理。
4、女生讀第一句,讀出青蛙的可愛。
5、播放青蛙捉害蟲的FLASH。
6、教育學生保護小青蛙
7、男孩子讀第二句,讀出男子漢氣概。
8、和著音樂,讀全文。
。ㄋ模┳灾靼l現,體會形聲字的特點。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識記5個形聲字。
2、根據生字畫相應的'簡筆畫。
3、小游戲: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
4、講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5、識記字型,指導書寫。
6、范寫“睛”。
7、生描紅并書寫。
8、展示、評價。
。ㄎ澹┳鳂I
今天我們學習了漢字中的最大一個家族,形聲字,一定要記住它們的特點。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二已經學過的生字里面,找找有哪些是形聲字,做上你喜歡的記號,下節課說給老師聽。
語文教案 篇7
素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用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征。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和準確表達的能力。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4、 心理素質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大膽發言,說真話的良好心理品質。
教學難點:
準確地說明事物。
教學重點:
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學生分析:本.教案是公開課上教師與陌生的學生力求一節課完成《蘇州園林》一文的教學設計,要求學生預習解決生字詞。由于教師與學生互不了解,又有許多聽課和評課老師,因此緊扣教學目標設計了組織教學環節,力求調節好學生情緒、激活學生思維。
全堂課的設計,教師把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學習范例、自主表達作為第一要素。力求讓師生忘記公開課的功利目標和壓力,自然的、真實的展示自己學習、探究知識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激趣
同學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學習,我這人哪,自以為是很有個性的,但我很想知道我在你們的眼里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告訴我好嗎?請注意:特點就是我區別于其他人的獨特之處。(讓學生自由的發言,教師適當評點,真誠地肯定找出老師特點(包括缺點)的發言。鼓勵學生說真話,說獨特的感受。)
正如同學們所說,老師不完美,也說不上漂亮,可我很快樂,因為我是獨一無二的,我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也一樣。同學們能找出老師的特征,可以說我們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已完成了一半。因為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就是用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征。
二、學生自己尋找蘇州園林的特征并進行說明
1、 請大家觀看介紹蘇州園林的影片,說說自己總的印象。
。▽W生一般會說出蘇州園林很美,老師追問究竟美在何處。引導學生抓蘇州園林的特征。板書代表性的答案。)
2、 定格一個畫面,讓學生鑒賞品位,理解蘇州園林從整體到局部的美,指導學生有層次的鑒賞和說明(板書代表性的答案)。
三、探究課文是怎樣概括蘇州園林特征的,體會課文說明語言的準確
1、 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的葉圣陶先生曾寫過一篇藝術性很強的說明文來介紹蘇州園林,我們來讀一讀看他是怎樣概括蘇州園林的特點的。 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找出文中概括蘇州園林總特征的句子。
。鞔_: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2、 討論作者從那些角度來說明這幅畫的完美的。
。鞔_:作者指出蘇州園林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進景遠景的層次,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
3、 比較先前板書的學生答案,思考并討論作者說明順序的清晰和說明語言的準確,指出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
。ㄖ笇W生理解說明順序的由總到分,由整體到局部,由主到次。)
4、 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語言的特點,找出文中還有哪些語句體現了準確性。思考,除了準確以外,這篇說明文語言還有什么特點。明確其語言的優美典雅。
四、拓展
有這樣如畫的園林,的確不愧人間天堂之美譽。其實,我們的祖國本就是一幅宏偉絢麗的畫卷,咱們的家鄉綿陽,不正是其中精美的一筆嗎?
1、看綿陽人民公園和富樂山公園的圖片,學生按自己的喜好分兩組,討論、概括自己所選公園的特點,比一比哪一個公園更好。
2、教師點評:同學們唇槍舌戰,互不相讓,真是難分難解。咱們請聽課老師來評判勝負好不好?大家假設老師們是外來游客,請你當當小導游向他們推薦自己所選的公園,給大家4分鐘的時間寫解說詞,每個組選出一名學生代表導游。哪個小組最后吸引的游客最多,哪個小組得勝。當然,如果有游客投訴宣傳不實,有欺騙旅游者的語言,那個小組就取消比賽資格了。老師們,投訴請到我這兒,"3·15"到了, 我一定為消費者主持公道。學生寫解說詞。
3、選出的學生代表模擬導游。聽課老師以掌聲熱烈程度評判勝負。
4、教師點評比賽結果,結束本課。
語文教案 篇8
整個教學活動突出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五個一”。
一、創設氛圍貫穿一個情境。
全課始終圍繞著“到大森林里的動物王國去玩,了解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這一情境而展開。課的開始,教師戴上動物頭飾,讓學生形象地感知到我們與動物關系非常密切,渲染了課堂氣氛。隨后,教師用親切的語言,形象的畫面把學生的思緒、情感帶入了動物過冬的神秘世界。學生帶著想知道動物是怎樣過冬的欲望,積極主動地到課文中找答案,很自然地投入到對課文的學習之中。學生了解了課內知識后,教師又用“動物王國中還有很多動物呢,斑馬阿姨只記錄了幾個動物的過冬方法,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朋友的過冬方法嗎?”這樣的語言,把學生的視野又帶入了課外更廣闊的動物世界。此時,學生仿佛置身于動物的王國里,隨后,學生興致極高地模仿著各種動物進行對話交流。教學情境的創設,目的'在于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是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學提出的重要內容之一。整個教學過程貫穿一個情境,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始終感到這不是在嚴肅的課堂里學習,而是在充滿樂趣的動物王國里暢游。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了愉悅的情感。
二、能力訓練突出一條主線。
這條主線就是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本課內容非常淺顯,動物過冬的方法都是通過小動物間對話交談的方式交待的,學生只要通過讀書就能獲得這方面的知識。這類科普知識的小文章,很容易上成自然常識課,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掌握動物過冬的方法這一知識點上。語文課的重要任務是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新課程改革把口語交際訓練作為低年級語言訓練的一個重點。為此,姬老師把本課教學重點定位在口語交際的訓練上。這項訓練分兩個環節進行。第一個環節是課內訓練——基本訓練。組織學生先按照原文想象動物說話時的神態、表情,模仿動物進行朗讀的訓練。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再在小組內分工合作,分角色進
行口語交際訓練。學生基本掌握了本課口語交際訓練的基本要求(有禮貌交談,說清楚要表達的內容——動物過冬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進入第二個環節課外訓練——提高訓練。在這一環節,首先組織學生拓展交流各種小動物的過冬方法,然后,讓學生遵循課文中小動物對話的框架,自己組織語言說清某一小動物的過冬方法,隨后,同桌間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課內外知識兩個訓練環節的安排,遵循了學生能力形成由低到高的規律,體現了能力培養的漸進性。
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基本掌握了口語交際的方法,并具有了進行簡單口語交際的能力。
三、促進發展留有一定的空間。
《標準》在前言的基礎理念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教學建議”中又重申:“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边@就明確了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體現了語文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標準》思想的指導下,姬老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多處給學生留有發展的空間。
1、教學內容開放。教學不局限于教材內容,適當補充教材中沒有而生活中學生知道的一些動物過冬的知識,以此來豐富教學內容,拓展課外知識。
2、思維空間開放。學生在想象課文中小動物說話時的神態、表情、聲音、動作方面,不受任何限制與約束,大膽地去想象、去創造。在拓展課外訓練方面,學生的想象空間更加開放,在不違背動物過冬方法這一客觀事實的前提下,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所想去說,按自己的創意去表現,按自己的優勢去發揮。
3、拓展知識空間開放。在拓展不同動物過冬方法這一知識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搜集資料,了解不同動物過冬的方法。課上給學生提供展示知識的空間。
4、評價標準開放。教師堅持以評價促發展的原則對學生活動進行評價,特別是對口語交際訓練過程的評價,體現了評價標準的多樣性。師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評價,以鼓勵性評價為主,注重張揚個性,對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出眾的學生給予肯定和表揚,鼓勵學生敢于追求與眾不同,敢于標新立異。
四、學習方式體現一種結合。
即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結合。在課內知識學習、能力訓練與課外知識拓展、能力提高訓練兩個環節中,都是在學生自主學習個體活動的基礎上,帶著自學自練的收獲,再在小組內或同桌間進行分工訓練、合作交流。這種學習方式的結合,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面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五、人文教育滲透一種思想。
教學中,無論是教師與學生談話時的語氣、表情、聲調,還是學生模仿動物對話時的合作、演練,都滲透了尊重別人、文明處事、禮貌交談的思想教育,給學生以人文思想的啟蒙教育。
總之,這節課較好地體現了新的教學思想,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是在游戲中歡暢,在情趣中漫談,在快樂中體驗,在自主中思考,在合作中演練,在參與中發展。教師的角色是參與游戲,引導訓練,駕馭課堂,服務學生。
語文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知能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培養學生朗讀、理解能力。
3區別飄和漂的不同用法。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在讀中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體會朋友之間應該和睦相處,多原諒他人的錯誤的做人道理。
情意目標:
學習主人公相互關心,相互諒解的美好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積累詞匯;提高閱讀能力。
三、教學思路:
本文是個跟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小故事,通過故事是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和人之間要多諒解他人,和睦相處。我采取情境教學法,讓孩子讀故事,講故事,在朗讀明白道理,感悟語言文字的方法來學習。
四、課前準備:
掛圖、自制課件:電子卡片、練習。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授課時間
星期二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直接導入。
。ㄒ驗閷W生對這類課文比較感興趣,課前會很樂意去預習,那么,課堂上就沒有必要再賣關子了。直接檢查朗讀和生字詞語的認讀情況。)
1打開課件,自己認讀詞語卡片。
2指名讀一讀。讀出一個,獎勵一個動畫蘋果。
3自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誰和誰之間的什么事。
4分段指名讀、齊讀。正音。
二創設情境,理解故事。
1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電腦出現一座山,理解山腳、山頂小河從山上流下的`情景。貼圖,理解人物所處位置。讀課文,體會小熊和松鼠的友誼。讀出樂壞了飄呀飄等句子的情感。
2情境引讀,老師讀過渡段,怎么回事呢?學生接讀故事。指導讀出句子的語氣。
3讀完故事,你想說什么?想到了什么?
4選一段讀給大家聽。比一比,誰讀得好。
三總結鞏固,再次認讀生字。
四作業:
1識記生字詞語。
2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語。
1認讀電子生字卡片。
2組詞。
二基本功訓練。
1區別飄、漂。
2讀一讀飄呀飄漂呀漂,學說()呀()的詞語和句子。
三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寫生字。
1重點指導祝、福兩個字地結構。
2練習在田字格中寫。
3作業展覽,比一比誰寫得好。
板書設計
松鼠(山頂)風箏
紙船
小熊
。ㄉ侥_)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離、枯、榮、野、燒、盡”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教師手拿一棵小草提問:這是什么?你們知道它有什么特點嗎?你對什么季節的草最感興趣?為什么呢?(學生可結合查找資料。)
2.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寫的古詩《草》,看看詩中寫了小草的什么特點?
二、范讀課文,學生領會。
聽準讀音和速度。想一想老師是怎么讀的,注意停頓和重音。
三、自讀課文,指導朗讀,初步感知課文。
1.借助拼音自己讀課文。
2.指名讀(1)注意兩個“一”的讀法,前一個“一”讀yí,后一個“一”讀y@(2)注意糾正錯音。(3)注意讀出節奏。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知詩的意境。
先出現生長著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再出現草葉枯黃的秋景,在烈烈勁風中,野火燎原。
最后,展現春回大地,小草鉆出灰燼,一派勃勃生機的畫面。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
離離:形容野草茂盛的樣子。
歲:年。
盡:完。
生:生長。
榮:茂盛。
4.質疑問難,深入理解詩句。
提問: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為什么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呢,
議答: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燒不掉的,所以來年春天,草還會重新長出來,從而體會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為什么要寫草呢?
議答:白居易贊賞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告訴人們要學習草頑強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學生邊想象詩意,邊練習背誦。
五、自學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內交流。
3.指導書寫。
原:半包圍結構,“廠”字里面是“白”,“小”上下結構。
歲:上下結構,由“山”“夕”上下構成。
火:獨體字,注意筆順。
吹:左右結構。
又:獨體字,兩筆寫成。
六、板書設計
1 草
教案點評:
古詩《草》,課文概述了野草的特點,贊頌了草頑強的生命力。教師以草的實物引入,自然親切,學生容易理解。教學中利用現代教學媒體,突出生字學習和背誦課文的教學重點,同時,通過質疑、解疑加深學生對古詩句的理解。板書設計簡潔明了。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03-28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寫作教案11-20
語文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