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4篇[精選](實用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讓三個同學扮演句號、感嘆號、問號,介紹三種標點符號的形狀特點,再各說一句話,表示自己扮演的標點應表達的語氣。
感嘆號:同學們,我是感嘆號。(手指頭飾)這就是我的形狀,小棒槌下加個點兒。我的感情最強烈,文章里誰也沒有我重要!
問號:(一副沉思狀)我的形狀像只小耳朵,大家叫我小問號。當你寫了一個小小的問題,我馬上跟在句子的尾巴上。要是沒有我來發問,怎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句號:我是小圓圈--句號。當你寫完一句話,就得把我放在句子末尾的右下角。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沒有了我,話就是說個沒完沒了。
2。自讀句子,體會句子的不同語氣。
3。組內讀句子,比比誰讀得好。
4。說出發現。說說每組兩個句子的意思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5。游戲強化。每組派兩個人參加比賽,倆人背對背,師指句子,一人讀,另一個人寫出標點,大家用掌聲鼓勵獲勝小組。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是利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識字。要求認識的十個生字"財、欄、抖、喉、嚨、拌、攪、榜、饅、租",除"嚨、攪"外,都和已學過的漢字有相同的聲旁,其中六組字音完全相同。它們作為形聲字。形旁有表義作用,聲旁有表音作用。所以對于已有一定獨立識字能力、會用換偏旁識字法識字的二年級學生來講,認識這些生字不算困難。
教學時,要放手讓學生獨立識字,使其嘗到獨立識字取得成功的快樂?梢龑W生一組一組地多讀幾遍,邊讀邊新舊對比,體會構字規律,認識生字。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在小組內講自己是怎么認記這些生字的。這樣可以使學生都有展示交流的機會,提高識字效果。最后可設計游戲鞏固認字,增加趣味性,檢查認字效果。比如,"找朋友"(用偏旁和部件拼字)、"送信"(給部件加偏旁成新字)。2、"我會連"是詞語搭配的練習。
所列詞語學生都學過。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自己讀一讀,連一連。再指名讀,糾正錯誤。之后根據學生的情況可安排以下練習。
1)。展示本單元學習中搜集積累的這兩種類型的短語。并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積累運用。
2)。擴展練習。打開( ) 茂密的( ) ( )的烏云辨別( ) 滿天的( ) ( )的空氣尋找( ) 清新的( ) ( )的枝葉
3、"讀讀背背"中給出一首《節氣歌》,四行詩歌包含了一年二十四個節氣。
節氣對于學生來講很生疏,教學應重在激發學生了解節氣等自然知識的'興趣,通過讀使學生對節氣的初步的認識就可以了,不要強求記住具體有哪些節氣、各在什么時間等?上仁熳x《節氣歌》,說說自己已經知道的節氣,再讀讀后面的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讓學生對比起來探究,看看每一行中都講了哪些節氣。還可在課外翻看掛歷,具體了解二十四節氣分別在哪一月的哪一天。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目標:這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根據本單元"熱愛自然,了解自然"的專題而安排的。通過此次口語交際活動,既可以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又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機會在交際的過程當中還能使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動物趣事,從而激發學生了解動物的興趣和親近動物、愛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感知動物的奇妙
1。教師引用書中的第一段話導入。
2。播放"動物世界"的光碟,讓學生隨錄像去感受動物世界的奧秘。
3。交流看后的體會。
二、師生交際。
1、交流互動我們身邊有哪些動物?(空中飛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2、你了解哪種動物的習性?和哪些動物之間發生過有趣的事?講給小朋友聽好嗎?
三、組內交際。
1、生生互動選定自己比較了解的動物,在小組內談談動物的生活習性。
2、同學講時要用心聽,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隨時提問,講的同學要給予說明,其他同學也可以補充。
四、全班交流。
大家補充組內推選代表講給全班同學聽,大家提問和補充。五、由說到寫,實現遷移。
小朋友都想來講講,可是時間有限,把要說的內容寫下來,大家互相傳閱。既可以寫動物可愛的樣子,有趣的生活習性,也可以寫你與這個動物之間發生的有趣的事。如果這幾方面你都想寫,更好。
五、寫后再說,互相促進
傳閱寫話內容,相互交流,聽同學的意見,再修改。六、展示臺
引導學生展示學習、了解到的自然知識。在本組學習的過程當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搜集、準備展示的內容。為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參與展示,要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各組再推選代表在全班展示。還可以把展示的圖片、文字資料等分類貼于"展示臺"專欄上,供小朋友在課上、課下互相學習、交流、這個活動可定期組織開展,既可以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展示過程當中鍛煉交際能力;既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又有利于使學生養成細心觀察、了解自然的習慣。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簡說】
互相協助,不應成為一句口號。在他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
本課中的林園園,舍不得把自身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協助他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同學看到林園園的缺乏,又要讓同學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小朋友。
【教學目標】
。、認識“術、鉛”等9個生字,會寫“由、術”等10個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仔細體會人物的語言,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
【教學重點】
弄明白李麗和林園園的四次對話的意思。
【教學流程】
一、啟發導入
出示一片畫好的藍色的樹葉。
提問:看到這片樹葉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有的可能問:怎么會是藍色的樹葉?還有的更驚奇地問:真有意思,我從來沒見過藍色的樹葉,怎么會是藍色的?)
對呀?樹葉怎么會是藍色的?(教師邊說邊把藍色的樹葉粘在黑板上)。那我們就一起學習19課《藍色的樹葉》,一起讀讀題目。
二、初讀課文
。、課件出示自讀要求。
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喜歡讀的段落多讀幾遍;同桌合作,讀一讀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
。、匯報交流:
、 指名讀喜歡的段落,檢查自學效果。
、 課件演示摘蘋果游戲,識記生字:
術、鉛、惹、吐、桌、盒、注、削、皺
、 課件演示青蛙過河游戲,讀詞語:
皺眉、借鉛筆、趴在、削鉛筆、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愛、臉紅
三、細讀課文
。、課件出示李麗沒畫完的畫,問:“這幅圖還缺什么呢?”(樹還沒有涂上顏色)
從這幅圖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麗要向林園園借綠鉛筆的`原因)
齊讀第1自然段。
。、讀講第2、3、4自然段:
、 用筆劃出李麗和林園園的四次對話。
、 指導讀對話局部,理解詞語:
課件出示A李麗小聲對林園園說:“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林園園吞吞吐吐地說:“我還沒畫完呢!
重點理解“小聲說”、“吞吞吐吐”“沒畫完”等詞語。
課件出示B李麗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園園畫畫。等到都畫完了,李麗說:“現在可以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了嗎?”園園說:“我怕你把筆尖弄斷了!崩铥愓f:“我小心一點兒!
理解“只好”。這個詞是說李麗沒有別的方法可想。她已經把房子、小山畫好了,只等畫樹。沒有綠鉛筆,沒法畫,所以只好等林園園把畫畫完,才又一次向林園園借。
“我怕你把筆尖弄斷了!边@是林園園的心里話,她擔心李麗使綠鉛筆時會把筆尖弄斷,實在有點舍不得借。
課件出示C林園園從盒子里拿出綠鉛筆,說:“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畫,不要畫得太多!绷謭@園講了三個“不要”,總是擔心李麗弄壞,或者使用得太費,舍不得借。聽了林園園的話,李麗連忙說:“我只畫樹葉和小草!
理解三個“不要”和“連忙”“只畫”。 (“連忙”和“只畫”,是講李麗一心想借用綠鉛筆,既然林園園肯借給她綠鉛筆,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園園的要求)
課件出示D林園園皺著眉頭,說:“還畫小草嗎?太多了!”這是林園園聽到李麗說要畫小草,覺得太費綠鉛筆了,所以林園園說:“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準畫樹葉。
。ㄗx好對話是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點,李麗說的三句話分別要用請求、商量、誠實的語氣來讀;林圓圓的四句話分別要讀出矛盾、擔心、吝嗇、不樂意的語氣。在逐句指導后,再組織同學把林園園和李麗的對話分角色有表情地讀,根據課件演示配音讀等。)
。、讀講第5段:
課件出示課文段落,指名讀后,提出考慮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使同學理解林園園已經認識到自身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協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詞語。
課件演示從林園園的神情聯想“此時,她在想些什么?”,從而使同學受到思想教育。
。、讀完課文后,你覺得林園園和李麗是兩個怎樣的小朋友?(注意不能將林圓圓當成批判對象。)
四、書寫指導
。、認真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關鍵筆畫。
。、教師范寫(請同學幫老師找缺乏),同學臨寫,組內互相展示,說說你有什么話要提醒你的伙伴。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材簡說
本文正如它的題目,講述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環境優美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人們靠著手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的嚴重的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本文呼吁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因此,“言簡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點。比如,通篇課文沒有一處譴責人們濫砍亂伐樹木的行為,但在讀完課文之后,讀者會油然而生一種對人們錯誤行為的惋惜和譴責。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為建設和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學習難點是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二、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等詞語,摘抄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4、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教學建議
1、如果有條件,教師在課前組織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與森林的破壞情況、植物與水土流失、植物與環境保護等相關知識。
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9個,讀音難點主要有“澈、湛”(翹舌音)、“湛、棟”(前者為前鼻音,后者為后鼻音)。注意不要將“湛”讀成“shèn”,將“裸”讀成“guǒ”?梢园才艑W生互相交流識字方法,教師作有針對性的指導,并利用多種方法加強識字的鞏固。比如,可以運用增加或者減少偏旁的辦法認記生字,“包+口——咆”、“牛+利——犁”、“木+東——棟”。要求會寫的生字如:“森、蔥、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應該協調!笆[”的中間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補”不是“示補”;“黎”的上部右邊的不能寫成多一撇的“勿”;同樣是“木”這個部件,在“森、棟、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提醒學生注意,很多獨體字作偏旁時具體形狀要發生改變,如“蔥”中的“心”、“砍”中的“石”等。
3、本篇課文語言淺顯、樸實,可以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初讀課文的要求有以下幾點: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學之間的合作,掃清文字的障礙,將書讀正確、流利;二是在讀書過程中思考,那個“美麗的小村莊”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在學生的自主閱讀基礎上,針對上述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懊利惖男〈迩f”變化的過程很清楚:最開始那是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接著人們開始砍樹蓋房、造犁,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后來,樹木大量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最后,大雨之后,河水暴漲,小村莊為水卷走,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學生在歸納出小村莊的變遷過程之后,可以根據這個變遷過程逐步領會其變遷的原因: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使環境遭到極大破壞是小村莊消失的直接原因。說“過度地”砍伐樹木,要結合小村莊的變遷過程來了解:這個“過度”,是逐漸地顯示出來的,最開始的時候,人們并未認識到這一點,“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只“裸露”幾片土地,是不會造成“村毀人亡”的后果的;正是由于人們最開始時并未認識到過度砍伐樹木的危害,于是接著又“一年年、一代代”砍伐,“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砍伐的樹木不斷增多,造成砍伐的“過度”。但是,人們仍未認識到這一點,直到樹木變得異常稀少,村莊為洪水卷走為止。小村莊消失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們沒有環保的意識,貪圖眼前利益,致使村莊最后消失。它具有非,F實的意義,對我們今天的生態環境建設有著特別的警示作用。這一點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繼續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領會和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
“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边@里的兩個“誰”值得特別注意,“誰”不作為疑問代詞,是“任指”,表示沒有例外,兩個“誰”字連用,表明這里的人們沒有任何的約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樹非常隨便,因此,森林被破壞也就順理成章了,森林遭到過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個前提——沒有人管!傲唷弊,從字面上與“拿、帶”一致,但為什么不可以換成后兩者呢?這個“拎”字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非常隨意的心態,它把人們那種把砍樹沒當作一回事的心態淋漓盡致地勾畫了出來。表達這種隨意心態的還有“一棵一棵”,這“一棵一棵”表示的不確定數目,既然是不確定,就突出了人們沒有將砍樹當作一回事。
“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俺霈F”和“裸露”,表明小村莊周圍的環境開始發生變化了,這是向著環境惡化開始的第一步,如果人們沒有注意的話,環境的破壞將無法避免。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這句里有兩個“不斷”,它們表明了對森林的破壞還在繼續。最后的省略號意味深長,它雖然省掉了文字的說明,但是比文字的說明更有韻味——對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這里的兩個“不斷”和一個省略號,動態地、含蓄地表明了“過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边@里連用了三個“變成”,構成了排比句,它非常強烈地體現了人們對森林的破壞!斑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個句子表面上描述了人們“利用”樹木的一種方式——用樹木作柴燒,但卻深刻地表達出了對人們的錯誤行為的一種遺憾和譴責,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是多么低效的一種利用方式,又是多么輕易的一種破壞方式呀!
“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边@句話,也是一種對當時情況的實實在在的說明,但是其中的一個“還”字,卻表達出了一種較為勉強的味道(試著去掉“還”字,意味大不相同),實際上是對人們行為的否定。
“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薄芭叵北緛碇敢矮F的吼聲,這里用來形容河流的波濤聲,它生動地反映了在失去樹林的保護之后,洪水是多么的肆虐,突出了人們亂砍濫伐樹木的嚴重后果。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边@里的“一切”,指的是人們通過砍伐樹木所獲得的所有的物品!笆裁础,這里不是用來提問,而是用以“任指”隨便的一個什么東西、物品。一個可以概括任意一件事物的詞語“什么”的運用,突出亂砍濫伐樹木所引發的慘重后果,同時也襯托出災害的無情,人類如果不珍惜熱愛自然,自然會對人類進行殘酷的懲罰。這句話含義深刻,發生在小村莊身上的故事也非常耐人尋味,因此,本文最后學習伙伴吐了一個泡泡“我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角度,闡述自己的想法:可以譴責人們的錯誤行為,可以表達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對人們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議等等。
文中三處提到了“鋒利的斧頭”,它是有用意的!颁h利的斧頭”代表著人們對樹木森林的無情的、殘酷的破壞、短視的利用,甚至可以說是那些無知的人們的一種象征!颁h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破壞的殘酷、無情。
上述的含義深刻的詞句,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思考。教材當中通過學習伙伴的泡泡作了相應的提示,試圖通過舉例的形式引起學生的注意。比如,一個學習伙伴說“我知道‘大雨沒喘氣兒’的意思”,這里的“大雨沒喘氣兒”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說明了大雨連續不斷、幾天沒停。
在領會了上述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那些關鍵詞句的表達效果。比如,“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讀到“誰家、拎起、一棵一棵”時,語氣要略微舒緩、加重。
4、課后安排交流閱讀感受的題目,通過這個題目了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程度,以及是否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作了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關于小村莊發生的變化比較容易交流,但發生變化的原因則會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教師還可以在這兩個問題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請學生提出如何保住小村莊的建議。
體會、積累語言的題目,有較大的自由空間。學生可以在例句的基礎之上,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自主抄寫、體會、積累。在“找出意思深刻的句子”,學生抄寫之后,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說出每一個句子深刻意思。以便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愛護森林、增強環保意識的重要性。除了意思深刻的句子之外,還可以積累運用得得體、恰當、優美的詞語或者片段。
這篇課文是有關人類居住環境的生態維護與建設的文章,學生在學完之后,可以緊密聯系本組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學生了解自己周邊的環境狀況,比如,動植物有無增減,這種增減對環境的影響,這種變化的原因;周圍有無新的建筑和工廠,它們對環境有何影響;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狀況,它們對動植物、大氣和水等的污染;政府和個人對上述污染或者環境破壞所采取的應對措施等等。
5、本文課后安排了綜合性學習提示,意在提醒學生在開展了一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之后,對材料、成果進行整理,為后面的交流和展示做好準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里交流是如何開展活動的,然后請學生將收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具體的材料不同,整理的方式和呈現的方式也不一樣?梢韵葘⒎从惩磺闆r的材料歸為一組,比如動物、植物、空氣、水、光、噪音、工廠污染等等;然后就反映同一種情況的材料按其所屬性質分類,比如可以分成文字、圖片、聲像、圖表等等;最后考慮同一種情況中的不同材料如何搭配,以便將其整合起來,對自己的調查結果進行綜合的說明,比如,給圖片配上相應的文字說明。上述工作做完后,要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探究它們所反映的問題,可以參考如下的角度:第一,調查時間、地點、人數、調查方式和所受污染的種類、程度;第二,借助手頭整理之后的材料,對所受的污染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第三,根據整理之后的材料,為有關部門或者個人提供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現代多媒體手段,對自己的或小組的調查成果進行整理,以便交流和展示。材料整理的形式不必強求一致,要鼓勵學生采用富有創意的、多樣的形式,以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其學習中的自主、探究意識。
四、參考資料
犁耕翻土壤的農機具。中國春秋時代就有用牛為動力的畜力犁,由犁轅和裝在其前下方的鏵式犁體等構成,F代機引犁由工作部件、犁架、調節機構、牽引或懸掛裝置等組成。按工作部件分鏵式犁、圓盤犁、驅動型耕作機等。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指導學習用學過的方法識字。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秋天的美麗,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體會詩歌的音韻美,練習對對子。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課時:1.5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熱身: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里有一則謎語,請仔細聽:一邊綠,一邊紅。紅的怕水,綠的怕蟲。(打一字)真厲害!一下子就猜出來啦!
一、導入新課
指導寫“秋”字:剛才我們猜出了字謎是秋,現在請同學們舉起小手跟老師一起來寫“秋”字。
【“秋”字是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在導入環節插入,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落實了課堂寫字的要求,可謂“一舉兩得”!
二、指導看圖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圖畫: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都畫了哪些景物呢?
2.觀察圖畫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可以從近到遠,從下到上,或者從遠到近,從上到下,F在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3.相機認讀詞語:魚蝦肥、瓜果香、秋收忙、田野翻金浪、楓葉紅、大雁排成行
(師:★我們先來看看離我們最近的,誰在干什么?仔細觀察魚網里的魚,讀“魚蝦肥”!锝又鴣砜从疫,地上堆滿了剛采摘回來的瓜果,都有些什么?這些果子好不好吃?讀“瓜果香”!锝酉聛砦覀兛纯瓷赃h點的田野里,農民正在干什么?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農民不僅要捕魚蝦,要采摘瓜果,還要收割稻子,真忙啊!讀“秋收忙”!锬銈冊倏,田野里的稻子是什么顏色的?遠遠望去,黃澄澄的一片,在微風吹拂下,多像金色的波浪在翻滾!讀“田野翻金浪”!铿F在,我們抬頭往上看,楓樹的葉子變紅了;鸺t的楓葉多美啊!讀“楓葉紅”★再看蔚藍的天空中,有一群大雁正排著整齊的隊伍,它們要飛到哪兒去呢?讀“大雁排成行”)
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這些詞語吧!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插圖資源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語教材中插圖有著畫龍點睛、輔助襯托等重要作用,具有極大的“潛質”。 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的直觀性、形象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其觀察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在此環節,讓學生充分觀察插圖,既落實了識字、讀詞的任務,又能提前化解教學難點,還滲透了看圖寫話的技巧訓練,可謂一舉多得!
三、初讀課文
過渡: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和這幅圖畫有關。這是一首優美的小詩,詩的題目就叫《秋天到》(板書課題)
1.請打天課文,聽老師范讀課文。再自由輕聲地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生字詞,認讀
我們先來讀讀本課要學的生字,你發現了什么?(前鼻音,后鼻音)請你們再讀一讀,注意讀準前鼻音和后鼻音。強調多音字“轉”。
3.齊讀課文
【本課生字絕大多數是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的,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也是有意在滲透韻腳的押韻知識。而生字的識記過程較簡單,意在反復朗讀課文過程中學習生字!
四、學習課文
1.讀完課文,你知道哪幾個月是秋天嗎?
過渡:秋天的景色很美麗,每個月的景色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先來看看八月的秋天有什么特點。
2.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一小節。你讀懂了什么內容?
(2)理解秋天天氣涼的特點:用換詞法,把“涼”換成“冷”,讓學生說說行不行,為什么?
認識“蟋蟀”(圖片,叫聲)讀讀這個句子,讀出喜愛之情。(把“把歌唱”三個字讀得重一些,就能讀出喜愛之情了。)
(3)體會對偶:請仔細觀察畫線的句子,你發現了什么?(是呀,這里面藏著對子呢!)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秋天到了,天氣變涼爽了,還有蟋蟀在唱歌,你們高興嗎?那你覺得在朗讀時,怎樣才能讀出高興的心情呢?(讀出節奏、重音、有感情)那就請你高興地讀一讀吧!)
3.學習第二小節
過渡:八月的秋天是涼爽的,那么九月的.秋天又是怎樣的呢?
(1)指名讀第二小節。九月的秋天有什么特點?(秋收忙)(是呀!九月,絕大多數的農作物都成熟了!九月,也是農民伯伯最忙碌的時節。)
(2)秋天,都有哪些農作物收獲了?(魚蝦、瓜果、稻子)指名理解“田野翻金浪”的意思。你知道,除了這些,還有哪些農作物也在秋天成熟了?(出示幻燈圖片)
(3)指導朗讀
秋天,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請你帶著喜悅的心情,讀一讀。(注意讀出停頓、節奏、重音)
(引導:此時此刻,你就是農民的孩子,看到池塘里的魚蝦長得那么肥,果園里的瓜果正飄著清香,你的心情怎樣?你正站在田間地頭,微風吹過,金色的麥浪淹沒了你,你的感受怎樣?請你帶著這樣的感情讀!)
4.學習第三小節
過渡:十月的秋天又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
(1)指名讀
(2)理解“寒霜降”(出示日歷)
(引:同學們,寒霜降其實是秋天的兩個節氣。這是十月的日歷,老師用紅色圓圈起來的就是。其實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寒露和霜降是秋天的最后兩個節氣,表示此時已經是深秋了,也越來越低了。)
(3)十月已經進入深秋了,這時候的景色也是非常美麗的。都有哪些景物?(楓葉紅、菊花黃,大雁)大雁排著整齊的隊伍要去哪兒?(了解南北溫差)
(4)指導朗讀:你們看,秋天里楓葉是火紅的,菊花是金黃的,大雁是黑色的……色彩多么明麗!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種美表現出來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和理解是互為因果的。讀為理解服務,理解反過來有助于讀。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受知識、閱歷的限制,對于朗讀的技巧需要教師的點撥。在教學中,老師通過范讀,通過具體的指導(節奏、停頓、重音、感情等),使學生提高朗讀能力!
五、總結提升
1.有感情朗讀全文。
2.找一找課文中藏著哪些對子。
3.試背課文。
4.練習:語文天地P4第3大題(靈活機動處理,若時間來不及就不做)
【“練習對對子”是本課的一個教學目標,在學習第一小節感受對子的基礎上,又在此處提出讓學生找應該不難。這樣不僅有個梯度,又讓學生有個提升。背誦課文也是本課的學習要點。在充分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再給學生一些提示,學生絕大部分都能當堂背誦!
六、布置作業
1.把詩歌背給家長聽
2.學背《二十四節氣歌》
【此處布置學背二十四節氣歌,是在學習第三小節的基礎上提出的,既然前面已經提到節氣,引起學生的興趣,此時不防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或在家長的幫助下了解二十四節氣。這也是培養搜集資料能力的一個方法!
板書設計:
秋天到
八月 涼爽
九月 豐收
十月 美麗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背誦課文:
(1)齊背課文。
(2)指名分小節匯報背。師生評議。
二、自主識字
1.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
2.交流匯報。
三、指導書寫
四、擴詞練習
請學生充分練說。
五、作業:畫一畫秋天。
【教學總結】
本課采用兒歌的形式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秋景圖。全文共有三個小節,分別寫出了秋天的涼爽、豐收、美麗。
教學本課,我運用了示范朗讀、引導點撥、聯系生活等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感受秋天的特點。
教學第一小節,我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說說春夏秋冬各有什么氣候特點,然后把秋天和冬天、夏天進行比較,總結出秋天不冷不熱的特點,學生也跟著很好地理解了“涼爽”該詞的詞義。接著通過男女生賽讀的形式讓生大膽地用朗讀表現出涼爽的'感覺。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
師:男生們讀得真涼快啊!爽!你們是秋的使者嗎?(男生們臉上笑意盈盈,得意洋洋)
師:女生們是不是有些過于害羞了,讀起來有點像夏末,還帶著些悶熱呢,再讀一次吧,趕快把秋姑娘叫出來!(女生們會心一笑,抖擻精神再讀一遍)
教學第二小節,通過讓引導聯系生活經驗說說秋天成熟的水果和莊稼,點撥學生想象自己是農民伯伯正在忙著收獲果實,說說自己心情會如何(激動、高興、喜悅、驕傲……),師生共同小結,接著讓學生帶著這些感情去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充分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學第三小節,我運用想象感受、顏色比較、動作呈現三種形式,抓住“寒霜”、“紅”、“黃”、“翻金浪”四個關鍵字眼理解秋天的美麗。
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教學我還是挺滿意的,相信孩子們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也收獲了很多快樂吧!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03-28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02-11
語文教案02-13
語文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