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

    時間:2025-04-05 07:03:48 二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1

      一、復習內容:數學第四冊教材P122第15、題;P126第14、題,P127第15、16、題。

      二、復習目標:

      1、了解統計的意義。使學生能夠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能有規律的畫出圖形。

      三、復習要點:

     。ㄒ唬⿵土暯y計。

      1、養學生的'合作實踐能力。

     。ń處熖崆岸觳贾脤W生收集本班同學跳繩的數據,填寫P122第15、題。)

      2、表中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你能出提出問題,自己解決。

      3、完成教材P127第15、題。

     。ǘ⿵土曊乙幝。

      1、圖形規律:這個學期我們學校的找規律跟我們前面學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學生說一說,

      3、你覺得我們這個學期找規律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4、數字規律

      從圖形中找規律的方法能不能用在其他地方?

      (學生回顧后說)

      5、完成總復習練習

      全課(略)

      四、學生置疑: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2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3、114頁總復習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加深對表內除法、有余數除法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

      2.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提高混合運算的計算能力。

      3.經歷整理過程,構建表內除法、有余數除法間的知識體系,培養思維能力。

      4.在解決問題中感受除法和混合運算的價值,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

      目標解析:

      在問題中經歷表內除法、有余數除法的整理過程,更有利于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鞏固計算的方法;在對比中明辨混合運算的順序,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1.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鞏固有余數除法試商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余數為什么要小于除數。

      2.鞏固同級、不同級及帶小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深化對運算及其之間關系的理解,提高計算的能力。

      教學難點: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整理除法相關知識,逐步學會整理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揭示課題

      (一)游戲活動:

      教師選12個小朋友上臺。

      1.分組。

      讓其他同學給他們分分組,要求每組人數同樣多,且每組不止1人。

      (可以每組2人,分成6個組;可以每組3人,分4個組;可以每組4人,分3個組,可以每組6人,分2個組。)

      2.搶答。

      分好組后,開始搶答游戲。

      ( 課件依次演示:)

      七八( ) ( )三十 ( )八十一 四八( ) 54÷9=( ) 35÷( )=7 ( )÷8=9 ( )÷2=5

      (二)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復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形式,既引導學生復習已學的知識,即除法的意義和乘法口訣,從而揭示課題,又調動學生參與復習的積極性,提高復習的效率。

      二、回顧梳理,構建聯系

      (一)復習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

      1.課件出示:

      (1)16枝鉛筆,裝在4個盒子里,平均每盒裝多少只?

      (2)16枝鉛筆,每8枝裝一盒,需要幾個盒子?

      (3)16枝鉛筆,裝在7個盒子里,平均每盒裝幾枝?還剩幾枝?

      2.學生分析后列式并計算。

      3.學生匯報

      (1)三道題如何列式,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計算時用什么乘法口訣?

      (3)第三題余數是多少?余數與除數有什么關系?

      4.學生自主提問。你還能提出什么除法問題?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裝一盒,至少需要幾個盒子?

      5.說一說:表內除法與有余數除法的異同。

      6.練一練:

      (1)出示習題:如果每枝鉛筆8角,小英帶了6元錢,她最多能買幾枝?還剩多少錢?(列式并用豎式計算)。

      (2)匯報交流,并說說用豎式計算的注意事項。

      (3)比較: 60 ÷8=6(枝)……12(角) 60 ÷8=7(枝)…… 4(角)。

      讓學生通過對比,明白第一種錯誤的原因,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為12角里面還有1個8角,還能買一枝鉛筆。)從而進一步理解為什么余數一定要小于除數。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將表內除法和有余數的除法串在一起,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經歷知識的整理過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進一步提高計算的能力。

      (二)復習混合運算。

      1.課件出示: 128-64+36 6+18÷3 48÷8×6 8×(36-29) 64-40÷8。

      (1)說一說:先請學生說說這些混合運算的.順序。

      (2)分一分:讓學生將這些算式按運算順序進行分類。

      如:第一類: 128-64+36 48÷8×6。

      第二類: 64-40÷8 6+18÷3。

      第三類: 8×(36-29)。

      (3)根據分類結果分別計算。并讓學生自己嘗試舉出類似的例子。

      2.練一練:

      (1)課件出示: 18-6÷3 (18-6)÷3 18÷6×3 18-6×3。

      (2)學生計算。

      (3)匯報交流計算方法:先看運算順序,然后計算。

      設計意圖:混合運算的重點是先看運算順序,因此在復習前出示三類不同的混合運算讓學生說運算順序再分類,既突出運算順序的重要性,又給學生復習混合運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礎上,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進一步提高混合運算的計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一)基礎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題。

      結合直觀圖鞏固對除法及有余數除法意義的理解,溝通兩者間的關系。

      2.完成練習二十二第2題。

      鞏固除法豎式計算的方法,強化試商的技能。

      3.完成練習二十二第3題。

      以說出“先算什么,再計算”的方式,突出對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鞏固,同時培養認真審題的能力。

      (二)實踐應用。

      1.40個圖形如下排列:……第34個圖形是( ),40個圖形中有( )個。

      2.小晨準備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頁的圖書,第一天看了12頁,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幾頁?

      設計意圖:本環節復習題的選擇突出了不同層次,由簡單鞏固到實際應用,不僅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還充分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暢談收獲,總結提升

      談話:通過本節課的復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學會了哪些方法?還有哪些疑問?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3

      教學內容:

      課本第100~l0l頁期末復習第10~15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掌握常見的平面圖形、量長度、觀察物體和確定位置等基礎知識,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空間與圖形的復習。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空間與圖形的復習

      1.完成期末復習第10題。

      (1)出示圖。

      提問:這幅圖中有幾種顏色?這幾種顏色是按什么來分類的?

      (2)說一說:你是怎樣知道它是幾邊形的?

      (3)觀察:這些圖形是怎樣排列的?

      (4)按一定的順序、顏色可以將這幾種圖形組合成一個漂亮的圖

      案,小朋友們下課也可以試一試。

      2.完成期末復習第11題.

      (1)出示一只玩具熊,請處在4個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學們說說自己看到的玩具熊的樣子。

      提問:為什么同是一個玩具熊,但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2)獨立完成期末復習第11題。

      三、量長度的復習

      1.在日常生活中長度單位有什么用處?

      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

      請分別比劃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長。

      提問: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復習第12題。

      3.完成期末復習第13題。

      (1)出示圖,請學生估計每條邊的`長各有幾厘米。

      (2)再請學生用直尺量一量。

      注意:用尺量要注意方法.

      四、時分秒的復習

      1.時間單位有哪些?(板書)

      提問:l時等于多少分?

      說說川、時、1分鐘、1秒大約有多長?

      2.在鐘面上有幾大格、幾小格?長針、短針、又細又長的針分別叫什么?

      3.完成期末復習第14題。

      (1)學生填寫。

      (2)集體訂正,特別注意第3幅、第4幅鐘面。

      五、統計的復習

      出示期末復習第15題圖。

      1.提問:左面是什么?右面呢?藍色的球在紅球的什么方位?

      (即在東面、西面、北面還是南面)橘色的球又在紅球的什么方位?

      2.提問:中間這幅圖是由哪些物體架構而成的?

      3.根據所學的知識把它們的個數數出來,完成統計圖。

      4.提問:你看到這幅統計圖,能想到什么,

      2.補充合適的單位。

      一棵大樹大約高12()

      一枝鋼筆長17()

      一張床長約2(),寬約150()

      小明身高140()

      小軍一天在校時間大約是6()

      小強早上8()到學校,上體育課跑60米大約需要13()

      3.畫一畫.

      (1)畫一根比1厘米長3厘米的線段.

      (2)畫一根比5厘米短2厘米的線段.

      (3)2厘米的3倍的線段有多長,請你畫一畫。

      拓展訓練:

      在()里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1、小學生每天睡覺9()。

      2、小明跑100米用了18()。

      3、學生中午吃飯用了約20()。

      4、看一場電影大約用了2().

      5、1節動畫片大約30()。

      6、一節數學課40(),課間休息10(),再加上()分就是1小時。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4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及本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為復習內容

      二、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

     。1)引導學生進一步鞏固萬以內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先乘除,后加減”,以及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

     。3)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難點:

     。1)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性。

     。2)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加深理解,并融會貫通。

     。3)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關鍵:

     。1)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要重視學生的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針對性地輔導,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所有學生都能樹立自信心,有進一步發展。

      三、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本學期所學的知識,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發展初步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課時劃分:

      4課時

      五、教學進度:

      第17~19周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5

      教學內容:

      書第81頁、例1、例2,練習六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探索、直觀演示,使學生會用5分5分數的方法來讀、寫某些比較特殊的時間。

      2、使學生知道1時=60分。

      3、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重點難點:

      使學生知道1時=60分,會用5分5分數的方法來讀、寫某些比較特殊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說一說圖上畫的是什么?鐘表上表示的時間是多少?引導學生利用“幾時半”的認識,根據時針的位置在8和9之間粗略地說出是8時多。

      2、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說說哪些情況下要用到時間?

      二、引導操作,探究新知(一)認識鐘面刻度。

      1、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鐘表上的刻度,說出一共有多少個大格,每一個大格里有多少小格,每個大格的刻度所對應的數表示什么?教師對學生說明:時針轉過一大格1小時,分針轉1小格是1分鐘。

      2、讓學生觀察分針從刻度12轉到刻度1,一共轉過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刻度1可以表示幾分?學生填寫書上鐘面上每一個大格的刻度分別表示多少分。

      3、學生觀察操作:分針轉一周,共轉過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鐘。

      4、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鐘面上每個大格的刻度作為時針的單位時是幾時,作為分針的單位時又是多少分。

      5、學生交流、總結。

      (二)用5分5分數的方法來讀、寫某些比較特殊的時間。

      1、出示時間是9時5分的`鐘面。讓學生說說鐘面上時間是幾時幾分,是怎么看的?根據學生回答板書“9時5分”,并讓學生說說如果用電子表的表示法應如何表示(9:05),向學生說明:如果分鐘數不到10,在分鐘數的前面要寫0。

      2、出示時間是6時25分的鐘面。讓學生說說鐘面上時間是幾時幾分,是怎么看的?讓學生用兩種時間表示法表示。

      3、學生小組討論應如何讀出鐘面上的時間。

      小結歸納:要讀出一個時間,要根據時針和分針的位置來共同確定?梢韵瓤磿r針指在哪兩個數之間,確定是幾時多,再看分針指向哪兒,根據每一大格的刻度對應多少分來確定是幾時幾分。還可以先根據分針位置確定是多少分,再根據時針來確定是幾時幾分。

      (三)認識時與分的關系。

      1、出示三幅圖,表示時針與分針的動態關系。讓學生觀察這三幅圖的變化,使學生看到時針與分針轉動范圍(即陰影部分)的對比和關系。

      2、學生撥一撥:從12時到12時半。學生觀察時刻12時30分,讓學生用5分5分數的方法讀出是幾時幾分。

      3、思考:為什么12時半和12時30分是一回事?

      使學生明白在幾時半時,時針轉過的是一大格的一半(半小時),而分針轉過的是整個鐘面的一半(分針指向刻度6,即30分)。

      4、學生撥一撥:從12時半到1時。同時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分別是怎么轉的。

      5、討論:時針轉一大格(走1小時),分針轉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1時等于幾分。

      6、小結:1時=60分。

      7、做一做第1題。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五第1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每幅圖中的學生在做什么,讀出時間是幾時幾分,再用兩種方法記錄下時間。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做這些事情時大概是幾時幾分,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和自己生活的聯系。

      四、撥一撥,讀一讀

      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撥一撥,讀一讀”的游戲。

      五、課堂小結

      說說你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數數活動,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2、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百以內的數,知道10個10是100。

      3、通過選擇合適的數數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設計思路:

      1、體現數與生活密切聯系,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認識數。課前安排小調查,課中利用生活中常見物品分類、數數等,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

      2、促進學生主動、個性化地學習。數數中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或自認為最快的方法進行,對于方法不作統一要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老師今天第一次給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課,先給大家來個自我介紹吧!我姓吳,今年34歲,身高155厘米,體重46千克,家住東山大道138號,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車。我平時喜歡聽歌,這不剛買了個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們能象老師這樣說一句帶有數字的話嗎?(指名說一說)

      看來生活中的數字可真多,你們會數數嗎?誰能從1數到20?(指名數)

      誰能接著往下數?(數字接龍數到100)

      除了一個一個地數到100,誰還有其它的數法?(指名2個2個地、5個5個地、10個10個地數到100)

      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100以內的數。

      板書課題:100以內數的.認識

      二、數100以內的數

      課件演示主題圖:春天來了,草原上來了許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學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對不對呢,我們還是來數數看吧!(學生翻看書上的主題圖數一數)

      匯報一下你們數得結果吧!(100只)100可比我們以前學的數多得多呢,你們是怎么數的呢?(學生匯報)

      課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個十。教師邊演示學生邊數:1個十、2個十、3個十……9個十、10個十)

      10個十是多少呢?(學生齊答100)

      教師板書:10個十是100

      學生學著老師的樣子在書上畫圈再數一遍。

      三、學生操作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小物品,數出100個來,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個,比一比誰數得又快又準。

      學生匯報自己是怎樣數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數的組成

      老師在黑板上擺小棒,學生觀察,并說說一共擺了多少根。

      師:誰能說說老師是怎么擺的呢?(先擺了2個十根,再1根1根地擺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呢?

      師:你們能照老師的樣擺一擺嗎?

      老師說一個數學生擺出來,并說說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五、鞏固練習

      完成課后相應的習題。

      六、游戲

      數字接龍:老師報一個數字,學生接著數出它后面的5個數或前面的5個數來。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7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掌握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能力目標:在復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復習重點

      用有余數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三、教學過程

     。ㄒ唬⿵土晝热

      1、有余數除法各部分的名稱及聯系

      總結:余數要比除數小。

      2、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1)豎式計算

      43÷747÷934÷6

     。2)計算有余數除法時應注意哪些?

     。ǘ┗A練習

      1、計算有余數除法時,()必須比()小。

      2、在36÷7=5……1中,被除數是36,除數是()商是(),余數是()。

      3、有17個羽毛球平均分給5個班,每班分得()個,還剩()個。

      4、在□÷7=□……□中,余數最大是()。

      5、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ǎ4<30()×5<32()×7<46()×9<42

     。ㄈ┩卣咕毩

      1、有16個放木塊。

     。1)擺5個過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最多用()個放木塊,還剩()個放木塊。

     。2)每個長方體用3個放木塊,最多可以擺()個長方體,還剩下()個放木塊。

      2、有86個蘑菇,平均放在9個小筐里,每個小筐放幾個?還剩幾個蘑菇?

      3、小猴子爬桿,一秒鐘能爬2米,桿長15米,小猴子7分鐘能爬到桿頂嗎?

      4、有26千克豆油,每個油桶裝4千克油,這些油至少需要多少個油桶?

      5、媽媽買來30個扣子,每件衣服釘7個,最多可以釘幾件衣服?

     。ㄋ模┨岣呔毩

      1、大汽車:每次可以運5噸牛肉

      小汽車:每次可以運3噸牛肉

     。1)有13噸牛肉,怎樣派車最合理?

     。2)有14噸牛肉,怎樣派車最合理?

      2、32塊餅干,每個小朋友分5塊,還余2塊,共發給幾個小朋友?

      3、在()÷()=5……7中,當除數最小時,被除數是多少?

      4、請算出第22個圖形和第48個圖形分別是什么?

      ☆△△□□○☆△△□□○……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8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復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復習共分為5個部分: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表內乘法;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觀察物體;統計。第八單元的數學廣角的內容屬于擴展學生數學思維的,只要學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總復習中沒有單獨安排相應內容的復習。

      總復習的編排注意突出本學期的教學目標,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在復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同時注意計算與解決問題相結合,達到通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來鞏固計算熟練程度的作用。

      單元教學目標: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單元課時安排:4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筆算加法和減法的復習

      教學內容:

      課本P102、10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復習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法、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筆算的方法;實際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礎知識

      1、問:筆算加法和減法時我們應注意什么?

      2、學生小組內交流。

      3、全班反饋,歸納小結。

      4、鞏固練習,第105頁第1題。(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筆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二、發展練習

      1、完成105頁第2題。并抽幾題指名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2、完成第4題:先估算再筆算。

      先估算并說說估算的方法;再筆算。教師多面向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多給予他們輔導和機會,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3、□里能填幾。(補充練習題)

      5□75754□

      +□6-3□-3□+25

      7□4□3□6□

      先讓學生獨立做一做,學生能填出幾種就幾種,都應予以肯定。

      [設計意圖]: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發展練習,讓學生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在體驗學習成功的同時發展思維的靈敏性,培養學習的自信心。

      三、實際應用

      1、完成107頁第10題。

      學生先獨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繩:

      小明

      小紅

      小東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幾下?

     。2)、小明和小紅一共跳了幾下?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并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五、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加減混合所表示的意義,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2、過程與方法:同學經歷從實際情境中籠統出加減混合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地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在學習活動中,經歷觀察、比較、籠統和概括等思維過程,發展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使同學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培養同學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加減混合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協助同學理解加減混合式題的.意義和計算順序,正確計算。

      2、教學難點:理解加減混合式題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分組進行比賽,激發學習積極性。

      (二)創設情境

      1、復習: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10-1-6=

      指生回答。

      9-3-4你是怎么算的?(生回答:)

      4+3+2你是怎么算的?(生回答:)

      連加連減題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答:都是先算前兩數,然后用得數再和第三個數進行計算。(也就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課件出示)師:這里有四只丑小鴨,每只丑小鴨身上都帶著一道題,只要同學們把這些題解決了,丑小鴨們就會變成美麗的天鵝。誰來幫幫它們?

      2、新課引入。

      師:丑小鴨們變成了美麗的天鵝,它們飛呀飛呀,飛到一個美麗的湖邊,它們紛紛落入湖中盡情地嬉戲著。

      (三)探究新知

      1、學習例1。

      (1)教師電腦演示:(湖面上有4只天鵝,又飛來了3只天鵝。)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的問題。

      師:那應該怎樣列式?板書:4+3

      (2)教師操作屏幕,重現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了3只,再飛走2只的場面。

      師:看到這一情景,誰能完整地來說一說,并提出問題呢?

      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了3只,再飛走了2只,現在還有幾只?我們該怎么列式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寫上-2,把算式寫完整并讀算式。

     、钦l能再讀一讀這道題,對照圖畫來說一說4+3-2所表示的意義。(指名說)

     、扔^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剛學過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能給它取一個名字嗎?(學生自由發言。)

     、梢稣n題: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板書:加減混合。)學生齊讀課題。

      2、類比探究算法。

     、拍敲4+3-2該怎么計算呢?

     、賹W生同桌討論,互說計算過程。

     、趯W生匯報。師板書:4+3-2并標明計算順序。

      (先算4+3得7,再算7-2得5。)

     、劢處熜〗Y。(板書得數“5”。)

      3、學習例2。

      電腦演示例2:湖中4只天鵝,先飛走2只,又飛來3只。

      師:美麗的小湖上,天鵝又發生了新變化你能把圖意說給大家聽嗎?

     、艑W生說圖意。

     、颇隳芴岢鍪裁磫栴}?

     、钦l來列式?(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确瓡囍嬎4-2+3。

     、山涣鲄R報計算過程。

      生:先算4-2得2,再算2+3得5。

      師:為什么先算4-2?計算第二步時是哪兩個數相加?

      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在算式中標明注出計算的順序。

      4、師生共同小結:加減混合計算順序。(從左到右)

      (四)反饋練習

      1、完成第75頁做一做。(課件出示圖畫)

     、耪f圖意,并提出數學問題。

     、屏惺接嬎。

     、钦f說算式7-3+4=8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2、游戲:小青蛙找家。(練習十二第2題)

     、虐帻R唱《小青蛙找家》每組選派一名代表戴上頭飾,幫小青蛙找家。

     、品纸M讀算式,并說出計算順序。

     、菍W生進行熱愛大自然,保護益蟲的教育。

      3、解密大行動。

     、弄毩⑼瓿捎嬎憧ㄉ系10道式題。

     、朴螒蛞巹t:任選一題算出得數,如果這個得數是下方這5個密碼中的一個的話,你們組可相應獲得兩顆星星。

     、钦埻瑢W說出得數,并說出計算過程。給說中密碼的那組加星星。

      4、小結比賽結果。

      (五)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小結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

      (六)布置作業。

      1、把課本第75頁說給爸爸媽媽聽。

      2、算一算

      1+6-2= 6-5+8= 9-6+5=

      4-3+9= 6+4-5= 4+2+4=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10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2、113頁綜合練習題。

      教學目標:

      對乘法、除法的認識以及對混合運算的鞏固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到生活中,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對乘法、除法的認識以及對混合運算的鞏固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

      教學難點:

      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到生活中,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回顧整理我們復習了乘除法等知識,知道了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從中發現了一些規律,這節課,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學的最好,題做的又對又快。

      二、小組合作

      1、生活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知識?說給大家聽

      2、同位互相說說(學生獨立完成,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三、交流匯報。

      1、請同位互相背乘法口訣。

      2、分組練習

      引導學生4人一組(一名學生出題,其他學生計算,說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綜合練習。

      出示第1題。引導學生先看懂圖意,再進行列式計算

      出示第2題。(練一練,進行填數的`練習,互相說說知道什么,要求什么。再進行填數

      出示第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畫面,互相說說,再列式計算。并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做

      出示第4題(是一道口算題練習)或活動前線說明活動規則和要求,輪流出示表示得數的數字卡片,反復練習,達到正確、熟練的目的。

      出示第5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畫面,互相說說,再列式計算。并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做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表現得很好,能正確計算,還能提出數學問題,同學間能互相合作完成練習。數學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們細心觀察,生活中處處有你們喜歡的東西,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數學。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2、通過人人參與口算方法的指導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推理歸納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3、通過分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主動探索知識的精神。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班來了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掛圖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他們想和同學們比一比,看誰聰明。有信心戰勝喜羊羊和灰太狼嗎?

      2、那同學們可要做好準備,看看它們出了哪些什么的問題:

      我們先來看第一關:小小神算手。

      同學們真的很聰明哦,闖過了喜羊羊的第一關。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關:小小玩具店。

      五一期間,喜羊羊的玩具店開張了,懶羊羊也來到了玩具店,想買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出示玩具)可是懶羊羊在買玩具時卻遇到了問題。(出示喜羊羊說的話,生自由讀一讀)你們能不能幫助他?那么該怎樣列式呢?(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算式)

      二、合作探討,解決問題

      1、這道題你會算嗎?應該怎樣算呢?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給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大家可以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分組討論,師參與討論)

      2、匯報交流算法。

      3、同學們真聰明,也非常的有愛心,用自己的學具幫助懶羊羊解決了問題,自己還學會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真不簡單。

      4、鞏固練習:書本練習十第1題

      57-3= 99-6= 89-7=

      65-4= 48-5= 26-2=

      5、美羊羊也遇到了難題,你們還愿意幫助她嗎?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說算式師板書算式)

      6、這道題怎樣計算呢?在小組里討論一下。

      7、匯報交流算法。

      8、練習:(書本練習十二第2題)

      30-10= 50-20= 76-40=

      38-10= 57-20= 95-70=

      三、加強對比,理解算法

      1、小結:剛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懶羊羊遇到的問題,大家比較一下,35-2=33,35-20=15這兩題一樣嗎?(生:不一樣。)它們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都是把35分解成30和5,減一位數從個位上減,減整十數從十位上減。)

      2、小結:這就是我們這堂課要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

      3、鞏固練習:

      四、游戲練習,鞏固新知

      1、同學們你們真的很聰明,那就請同學們用所學的知識幫助老師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好嗎?

      前兩天,我去逛書店,看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歡的書,價格是26元,可是我只帶了10元錢,同學們知道我遇到什么難題了嗎?誰能幫我解決這個難題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謝謝你,明天我就再帶上16元錢去買這本書。

      你們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不但戰勝了喜羊羊,而且還幫老師解決了問題,真是令人佩服!

      2、玩“爬樓梯奪智慧星”的游戲。

      教師任選兩組學生進行比賽,根據口令同時接力做題,先做完的小組拔智慧星。

      (先選出一名學生當主裁判,其余學生當副裁判,然后請參加比賽的兩組同學做好準備,按要求進行比賽。最后由主裁判帶著大家集體訂正,評議)

      五、分享收獲,感受快樂

      這節課你們表現的這么出色,學得又都很認真,肯定有不少收獲吧!能把你的收獲說給大家聽聽嗎?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通過練習,鞏固整十、整百數的加減的口算及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

      3、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減、除加、除減混合運算題的運算順序,并能熟練地進行計算。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乘加、乘減、除加、除減混合運算題的運算順序,并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運用計算相關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復習要點:加減混合運算,角的知識等。

      1、復習角的知識:

      回憶學過哪些角?

      什么是銳角、直角、鈍角?

      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獨立完成第八題

      校對

      2、怎樣買袋子合適?

      弄清題意

      獨立填寫

      組織交流補評:

      3、復習加法完成第10題

      獨立完成,

      同桌互相交流

      4、獨立作業

      復習三位數加減法,完成第7題。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13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復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復習共分為七部分: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的加、減法,克和千克,圖形與變換,解決問題,統計。本學期所學的“找規律”內容,目的是開括學生的思路,不作為基本要求。因此,在總復習中沒有單獨安排學習,只是在練習中帶著練習。編排注意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在復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如把數概念、計算和解決問題分別集中起來復習。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學期分散學習的各部分知識,培養學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要求: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 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單元教學重點:

      本單元的重點是復習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以及根據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單元教學難點:

      難點是使學生能夠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正確選擇解決方法。對同一問題的解決方法不止一種,不要求學生都掌握,只要學生用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解答。

      單元課時安排: 4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 表內除法的復習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年—月—日 星期--

      課本第119頁表內除法,練習二十四第1、2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更加明確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要用除法解決問題。在復習除法計算時,可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計算一道除法題,然后再進行鞏固練習。從而更好地掌握表內除法。

      教學重點、難點:

      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內容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教學準備:

      小黑板,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回顧引入:

      1、引導學生回顧本期已學知識?茨夸浵嗷フf說,要求學生全班交流。概括分為七部分: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克和千克,圖形的變換,統計。

      2、我們今天來復習表內除法。板書:表內除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親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談中自然引入了課題。

      二、復習整理:

      1、說說下面各題你是怎樣算的?(小黑板)

      32÷4 81÷9 15÷5

      24÷6 42÷7 40÷8

      24÷3 14÷2

      先獨立做在課本上,再說一說怎么樣算的。

      2、針對剛才學生容易錯的內容,用聽算的方法,選拓展練習中的題進行訓練。

      在草稿本上聽算練習。

      3、復習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可以用除法解決。(可掛圖出示,小組討論后學生口答)

      出示掛圖:教材第119頁的第1題。(如果沒有掛圖可讓學生看書)

      想一想: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可以用除法解決。小組討論交流后,口答。

      4、引導學生進行變式練習。

      在○填上“<”“>”“=”。引導學生正確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筆試一試復習表內除法,并同時找找學生的問題,了解學情。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除法知識來解決。

      三、教學效果測評:

      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頁第1、2題。

      巡視、評改。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四的第1、2題,同桌檢查。

      【設計意圖】:鞏固知識及時查漏補缺。

      四、拓展性學習:

      1、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49÷7= 2×4=

      45÷5= 56÷8= 63÷7= 8÷2=

      2、看圖,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并計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萬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法、減法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年—月—日 星期--

      課本第119、120頁第3~8題,萬以內數的認識和萬以內數的加法、減法的復習,及相應的練習。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14

      課題: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總課時:

      6課時。

      本課時:第1課時

      教學內容:

      課本第104——105頁期末復習第1—4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估算、筆算。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進行估算。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筆算方法的復習

      1、完成期束復習第1題。

     。1)完成第一組:43+25、43+28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說說筆算過程。

      比較:這兩題在筆算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師小結。

     。2)完成第二組:86—54、86—58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說說筆算過程。

      比較:這兩題在筆算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師小結。

     。3)完成第三組:75+6 75 — 6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

      比較:進位加、遇位減在筆算時要注意些什么,

      2、通過剛才的計算、比較,你認為筆算加法、減法時要注意些什么?

      師小結。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期末復習第2題。

     。1)出示題目要求,學生進行估算。

     。2)說說自己的估算結果、方法。

     。3)分組筆算驗證,指名板演。

     。4)師小結。

      2、完成期末復習第4題。

     。1)3分鐘內完成,了解按時完成的.情況。

     。2)針對錯誤及時糾正。

      3、完成期末復習第4題。

     。1)學生讀題,估計鴨、鵝的只數。

     。2)學生列式解答。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我們進一步了解了筆算加、減法應注意的問題。

      課堂練習

      1、口算。

      87—30= 14—8=85—40= 64—60=

      92—8=87+8=80—3=23+70=

      62—4= 65+90=46+40= 39+2=

      42+8=56—7=39+8=53—8=

      8+56=7+26=81— 5=53+8=

      2、用豎式計算;

      7+28=77 35= 48十37=

      58+32= 69 27= 73—8=

      拓展訓練

      如果明明給軍軍3張郵票,那么兩人的郵票就同樣多了。原來軍軍比明明少幾張郵票?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15

      教學內容:教材第113~115頁總復習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回顧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能辨認軸對稱圖形,正確區分平移與對稱現象。

      2.在操作中,體會對稱、平移及旋轉運動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美,培養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經歷數據收集、記錄、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鞏固用統計表呈現數據的方法,體會調查所得數據的作用,培養初步的數據分析觀念。

      目標解析:

      本課是總復習的第三課時,在學生對圖形的運動和數據收集整理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對相關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因此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不僅在于復習鞏固已有的知識,更側重于溝通知識間的聯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

      教學重點:

      1.體會對稱、平移及旋轉運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能正確辨認。

      2.鞏固用統計表呈現數據的方法,體會調查所得數據的作用。 教學難點: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及數據分析觀念。

      教學準備:課件、剪刀,手工紙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圖形的運動

      (一)回顧整理,梳理知識。

      1.關于圖形的運動,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分別是怎樣運動的?

      2.動手剪一個對稱圖形,并指出它的對稱軸。

      3.利用手中的圖形做平移和旋轉運動,體會區別。

      (二)動手操作,溝通聯系。

      1.猜一猜、想一想

      (1)出示: 猜一猜:按照畫的痕跡去剪,打開后是什么呢?

      (2)出示: 想一想:這個圖形是怎樣剪出來?先怎樣折,再怎樣剪?

      (3)你會做風車嗎?(讓學生先說一說,再出示制作步驟)

      2.剪一剪、做一做

      小組四人合作,組長自己設計一個圖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選其中一種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組內交流。

      3.說一說,描一描

      (1)在你剪的圖案中,有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有,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并用彩筆描出它的對稱軸。

      (2)全班匯報,復習對稱。(實物展臺展示學生不同作品)。

      4.找一找,比一比

      上面的活動中,你能找出平移、旋轉現象嗎? (小花圖既可以看成是軸對稱圖形,也可以看成圖形的平移;笑臉圖既可以看成是軸對稱圖形又可以看成圖形的旋轉;風車則是物體的旋轉現象等。)

      (三)聯系生活,完善認知。

      1. 出示:

      2.上面的活動中,你能找出平移和旋轉現象嗎?

      3.找出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平移和對稱現象,并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回顧和復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平移和對稱現象,發現平移和旋轉的不同之處,溝通其與對稱之間的聯系,最后走進生活,尋找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溝通圖形的變換與生活中的物體運動的關系,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二、復習數據收集整理

      過渡:同學們,剛才你們有的在生活中找到對稱現象,有的找到了平移現象,還有的`找到了旋轉現象,以你們記錄的第一條為準做一項調查。

      (一)收集整理數據

      可以怎樣收集全班同學的數據?(舉手、畫正字等)

      (二)記錄分析數據

      1.根據上面調查的結果設計統計表,記錄數據。

      現象 對稱 平移 旋轉 人數。

      2.分析數據

      (1)從統計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通過這次調查,你有什么感受?

      (3)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設計意圖:結合第一部分內容讓學生統計本班學生在生活中找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一方面復習鞏固了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知識,另一方面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統計與生活息息相關,體會調查所得數據的作用,培養初步的數據分析觀念。

      三、鞏固拓展

      1.教材第117頁練習二十二的第9題。鞏固復習軸對稱圖形的知識。

      2.教材第117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0題。 鞏固復習旋轉現象。

      3.教材第118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1題。 鞏固數據收集整理。

      設計意圖:通過鞏固練習,讓學生在觀察、判斷以及整理分析等數學活動中,進一步鞏固圖形的運動與數據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識,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

      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1.通過今天的復習,你的收獲是什么?

      2.小小設計師(機動)。

      要求:

     、佼嫵鲆粋你最喜歡的基本圖形。

     、诟鶕惝嫷幕緢D形,運用平移、旋轉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

     、鄹勒f一說你是怎樣設計的。

     、芗w交流,展示自己設計的圖案說說設計過程。(實物投影)

      設計意圖:復習后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回顧和反思,在交流收獲中自我評價。同時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自己設計創造美麗的圖案,在創造中感受圖形的變換之美,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意識。

    【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總復習教案04-16

    二年級下冊數學《總復習》教案01-08

    小學二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02-11

    二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案06-20

    二年級數學教案:下冊總復習06-06

    二年級下冊數學《總復習》教案(薦)06-25

    二年級下冊數學總復習教案(精選10篇)07-31

    【集合】二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案06-22

    二年級數學上冊總復習教案(精選13篇)12-20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