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特級教案六年級數學模板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特級教案六年級數學模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特級教案六年級數學模板1
教學目標:
1.利用正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正比例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教學重點:
1、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課前預習
預習書19---21頁內容
1、填好書中所有的表格
2、理解粉色框中話的意義,體會正比例的兩個量有怎樣的關系?
3、把不理解的內容用筆作重點記號,待課上質疑解答
二、展示與交流
活動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一)情境一:
1、 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情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你的觀察,把數據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是否有關系?它們的變化分別有怎樣的規律?規律相同嗎?
說說從數據中發現了什么?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積一邊長的比是邊長,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說說你發現的規律。
(二)情境二: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為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說說你發現的規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一些人買一種蘋果,購買蘋果的質量和應付的錢數如下。
2、把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發現了什么規律?
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也就是單價)相同。
4、說說以上兩個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小結: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相同;應付的錢數隨購買蘋果的質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關系:
(1)時間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應增加,而且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們說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購買蘋果應付的錢數與質量有什么關系?
6、觀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個量隨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這兩個量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為什么?
師小結:
(1)正方形的周長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周長與邊長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
請你也試著說一說。
(2)正方形的'面積雖然也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但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個變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不成正比例。
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2、小明和爸爸的年齡變化情況如下:
小明的年齡/歲67891011
爸爸的年齡/歲3233
(1)把表填寫完整。
(2)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3)爸爸的年齡=小明的年齡+26。雖然小明歲數增加,爸爸歲數也增加,但是小明歲數與爸爸歲數的比值隨著時間發生變化,不是一個確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齡不成正比例。
與同桌交流,再集體匯報
在老師的小結中感受并總結正比例關系的特征
特級教案六年級數學模板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生活中有哪些變化的現象?這些現象可以用數學的方法表示嗎?
(學生已經完成“課前準備”,選擇幾個學生回答)
2、師: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發生變化。如:人的年齡、身高、體重在變,我國的人均收入、生產總值等等都在變化,象這樣的會變化的量,我們都稱為變量。
3、師:象這樣的例子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變化的量”。
設計意圖:學生預習后直接導入新課,加深對“變化的量”的認識,尋找生活中的量的認識,引起新課的學習積極性。本環節的課前準備是要學生獨立完成。
二、進行新課,掌握變量。
1、請獨立完成導學案的“學一學”。
2、師:小組交流剛才的自主學習的內容。并確定中心發言人。
3、小組進行自我展示。
(1)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表。
學生談群學體會:人的年齡和體重是相關聯的兩個量,人的體重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教師小結。我發現(體重)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設計意圖:課本呈現出第一幅情景圖,表格的形式讓學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年齡與體重的變化,能夠回答問題,發現年齡與體重的變化情況,小明的體重隨年齡的變化,學生先觀察然后回答問題。
(2)沙漠之舟
師: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的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較大的變化。(課件出示:出示駱駝體溫隨時間的變化統計圖。)
A、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B、一天中,駱駝體溫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C、一天中,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
D、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么關系?
E、每天駱駝的體溫總是怎樣變化的?
教學意圖:通過教學第二幅情景圖,認識有關沙漠之舟的基本知識,拓寬學生的課外知識面。讀懂統計圖,回答問題,通過問題,發現規律。這是本環節的教學目標,學生對于折線統計圖的認識已有基礎。
3、蟋蟀與氣溫的關系
A、出示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關系的情境圖。
B、你能用式子表示這個近似關系嗎?
生:氣溫h=t÷7+3。
C、理解式子中量的變化。
師:如果蟋蟀叫了7次,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發現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是怎樣變化的?
小結:通過舉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而變化,這些量就是變化的量。
教學意圖:這環節學生理解蟋蟀的叫聲用關系式表示,大多學生通過書上的文字提示,都可以完成關系式,個別不行的,就個別輔導。
三、課堂鞏固,加深理解。
1.說一說,一個量怎樣隨另一個量變化。
(1)一種故事書每本3元,買書的總價與書的本數。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長方形的長與寬。
2、小明到商店買練習簿,每本單價2元,購買的總數x(本)與總金額y(元)的關系式,可以表示為: 。
設計意圖:我在這一課的練習設計上,沒有太多的練習量,反而注重鞏固課本上的練習。由難到易,重質不重量,希望通過補充練習提高后進生的課堂參與度,幫助部分學生的梳理知識。
四、全課小結,談談收獲。
師:在生活中還有很多象這樣相關聯的兩個變量,一個量總是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誰還能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
特級教案六年級數學模板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目標,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存的變量。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目標,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存的變量。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課前預習
1、預習書18頁內容,嘗試回答書上的問題
2、找一找其中的變量,想一想它們之間有沒有關系?如果有,有怎樣的關系?
3、仔細看書,看看哪些關系能夠用式子表示?
二、課堂展示
活動一:觀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
觀察表中所反映的內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兩個量?觀察后請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發生變化?
3、說一說小明10周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小結:小明的體重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2—6歲和6---10歲是體重的增長高峰。說明這兩個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
4、體重一直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嗎?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體重和年齡是一組相關聯的量。體重的增長是隨著人的生長規律而確定的。
1、教育學生要合理飲食,適當控制自己的體重。
活動二: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的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較大的變化。
觀察書上統計圖:
1、圖中所反映的兩個變化的量是哪兩個?
2、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同桌兩人觀察并思考,得出結論后,記錄在書上,然后再在全班匯報說明。
3、一天中,駱駝的體溫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
5、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么關系?
6、 駱駝的體溫有什么變化變化的規律嗎?
活動三:某地的一位學生發現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有如下的近似關系。
1、 蟋蟀1分叫的次數除以7再加3,所得的結果與當時的氣溫值差不多。
2、 如果用 t 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數,你能用公式表示這個近似關系嗎?請你寫出這個關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你還發現生活中有哪兩個量之間具有變化的關系?它們之間是怎樣變化的?四人小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選派代表請舉例說明
4、 你還發現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中有哪些量之間具有變化的關系?
三、反饋與檢測
1、連一連,把相互變化的量連起來。
路程 正方形周長
邊長 購賣數量
總價 行駛時間
2、說一說,一個量怎樣隨另一個量變化。
(1)一種故事書每本3元,買書的總價與書的本數。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長方形的長與寬。
3、小明到商店買練習簿,每本單價2元,購買的總數x(本)與總金額y(元)的關系式,可以表示為:
四、全課小結:今天我們研究的兩個量都是相關聯的。它們之間在變化的時候都具有一定的關系。下一節課我們將深入研究具有相關聯的兩個量,在變化時有相同的變化特征,這樣的知識在數學上的應用。
特級教案六年級數學模板4
教學目標:
1、經歷正比例意義的建構過程,通過具體問題認識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實例,能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2、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發現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嘗試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提高分析比較、歸納概括、判斷推理能力,同時滲透初步的函數思想。
3、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并樂于與人交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出示蘋果、梨、橘子的圖片 問:起一個總的名稱是什么?
2. 出示:仿照第一題填空
(1)時間:3小時 20分 2小時45分
(2)總價:5元 ( ) ( )
(3)( ):6千克 800克 3噸350克
填后問:左邊的是什么?右邊對應的是什么?你還能舉出一種量和它對應的數嗎?
二、學習新課
(一)相關聯的量
教師做實驗,向彈簧稱上加鉤碼問:
(1) 這其中有哪兩種變化著的量?(2)彈簧長度為什么會變化?
指出:彈簧長度是隨著鉤碼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像這樣的兩種量我們把他們叫做相關聯的量。
追問:現在你知道什么叫相關聯的量了嗎?你能舉例說明嗎?
(二)學習成正比例的.量
1、出示19頁表格
觀察圖像,填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1) 表中有哪兩個相關聯的量?
(2) 正方形的周長是怎樣隨著邊長的變化而變化的?
(3) 正方形的面積是怎樣隨著邊長的變化而變化的?
(4)它們的變化規律相同嗎?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2、20頁第2題
3、正比例的意義
(1)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點?(兩種相關聯的量,比值一定)
師指出:這樣的兩種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他們的關系叫成正比例關系。
問:現在你知道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了嗎?自由說說 指生回答 閱讀課本
師板書關系式:y/x=k(一定)
(2) 那么,要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該看什么呢?
三、 鞏固提高:19頁說一說。
四、 全課小結
【特級教案六年級數學】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六年級數學教案06-05
小學數學教案六年級教案07-15
小學數學六年級的教案07-06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7-02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05-23
[精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0-24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6-14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經典]01-16
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8-30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經典)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