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被壓扁的沙子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被壓扁的沙子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被壓扁的沙子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把握說明的內容,理清說明思路。
2、對比閱讀,比較分析每篇各自的說明對象和說明角度,培養學生善于多角度、多側面看問題的科學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把握說明的內容,理請說明思路。
2、對比閱讀,比較分析每篇各自的說明對象和說明角度。
教學難點
對比閱讀,比較分析每篇各自的說明對象和說明方法等,培養學生善于多角度、多側面看問題的科學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圖片,恐龍原是地球上的龐然大物,曾“統治”地球達一億七千萬年之久,但我們知道現在這種生物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滅絕的?可謂是眾說紛紜,至今仍然是科學的一個謎。今天我們來學習《被壓扁的沙子》,本文是破解此謎的一個觀點,看看能否讓人信服。
(一)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對于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科學界存在著哪兩種對立的說法?各自的依據是什么?
2.作者在本文中說明恐龍是怎樣滅絕的?
討論明確:
1.科學界對于恐龍在6500萬年遭遇滅頂之災,存在著的兩種對立的理論是:“撞擊說”和“火山說”。
“撞擊說”的依據:在一個6500萬年前形成的沉積物薄層中,發現了稀有金屬銥,它的`含量異常豐富。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由于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撞擊的結果。這種撞擊也許深入到了地殼內部,引起火山噴發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許多塵埃進入了平流層中,結果造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陽光無法抵達地球表面。這也許是導致包括所有恐龍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火山說”的依據: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噴發,那么也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巨大災難。
2.作者意在說明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
(二)探究學習
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在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中,作者為什么肯定“撞擊說”而否定“火山說”?
討論明確:
在作者看來,有論據驗證的理論才能成立。
作者對前蘇聯科學家的實驗研究成果進行了介紹:
、僖涣⒎接⒋绫粔罕獾纳匙颖纫涣⒎接⒋缙胀ǖ纳匙右氐枚。這種被壓扁的沙子因此被稱為斯石英。
、谒故⒌脑又g結合的極為致密,在通常條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數百萬年。
、墼谝恍┑胤揭呀洶l現了斯石英,而且有證據顯示這些地區曾經受到過巨大隕石的撞擊。
、茉谶M行過原子彈爆炸實驗的場地也發現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脹火球的巨大壓力形成的。
由以上兩例,作者認為斯石英也應該出現在壓力極高的地殼深處。
、莼鹕交顒拥貐^至今沒有發現過斯石英。作者認為,地殼深處的斯石英可以通過火山噴發被攜帶到地表。然而,噴發溫度極高,巖石會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攜帶而來的斯石英都被轉化為普通的二氧化硅。
由此作者斷定:斯石英出現的地方肯定發過撞擊。
、藜由峡茖W家又有新的發現:在巖層年齡為6500萬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的巖層中,檢驗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種原子排列。
就這樣,作者最后確認,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
2.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嗎?
討論明確:
作者以科學發現和科學實驗的成果為依據,層次清楚地說明了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撞擊的結果。
行文思路:先提出問題,然后作出假設,經過推理論證之后,作出結論。第二篇短文是提出兩個假設,通過論證否定了其中的一個。而前篇短文由一個問題提出另一個問題。
3.《恐龍無處不有》和《被壓扁的沙子》比較閱讀。
本文與前一篇文章有什么異同之處?(從說明內容、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進行比較)
a.說明內容:《恐龍無處不在》是從恐龍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來談大陸板塊的移動;《被壓扁的沙子》是從探尋恐龍滅絕的原因推斷地球可能曾受到撞擊。
b.說明順序:兩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邏輯順序,重在說明事理,科學發現→觀點產生→科學研究→印證觀點。這是一種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邏輯說明順序。
c.說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種說明方法。
首先都采用了舉例子:《恐龍無處不在》列舉“在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都發現有恐龍化石”,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舉“南極也有自己的恐龍、兩棲動物和其他在恐龍時代繁盛的植物和動物”說明南極不只有恐龍化石,還有別的!侗粔罕獾纳匙印分信e“斯石英與金剛石”,“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的巖石”證明斯石英是由撞擊產生的巨大壓力形成的,從而得出“恐龍的滅絕是撞擊造成的”。
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較:《恐龍無處不在》中將南極的恐龍的命運與其他大陸的恐龍進行比較。而《被壓扁的沙子》則是運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較方法來說明斯石英與普通沙子區別。
除此以外,還有“打比方”“列數字”“作詮釋”等說明方法的運用。
d.說明語言:準確簡練,淺顯易懂,幽默風趣。
(三)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三:提示這兩篇課文涉及到了哪些科學領域?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搜集有關恐龍的資料,豐富知識。
板書設計:
恐龍滅絕
撞擊說
沙子〈——————〉斯石英
被壓扁的沙子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把握本文有關恐龍滅絕的觀點
本文說明其觀點的行文順序及語言特點
。ǘ┠芰δ繕耍
善于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
。ㄈ┣楦心繕耍
1、科學需要合乎邏輯的分析、探索
2、廣泛閱讀科普文章,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文章所說明的事理,領會文章的說明順序
2、品味本文語言嚴密準確的特點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程序:
。ㄒ唬⿲胄抡n:
今天我們來共同探討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學幻想小說家、被公認為當今美國科幻小說家的泰斗的阿西莫夫所撰寫的一篇說明性文章《被壓扁的沙子》
文章的題目通常對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文的題目《被壓扁的沙子》,你猜想本文會寫些什么呢?大概會介紹類似沙子為什么被壓扁,或者被壓扁的沙子是什么樣的`之類的問題吧.
本文到底介紹什么科學知識,我們肯定能在文章里找到答案就請大家和我一起進入阿西莫夫書寫的科學世界吧!
(二)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對于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科學界存在著哪兩種對立的說法?各自的依據是什么?
2.作者在本文中的傾向是什么的?
討論明確:
1.科學界對于恐龍在6500萬年遭遇滅頂之災,存在著的兩種對立的理論是:“撞擊說”和“火山說”。
“撞擊說”的依據:在一個6500萬年前形成的沉積物薄層中,發現了稀有金屬銥,它的含量異常豐富。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由于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撞擊的結果。這種撞擊也許深入到了地殼內部,引起火山噴發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許多塵埃進入了平流層中,結果造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陽光無法抵達地球表面。這也許是導致包括所有恐龍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火山說”的依據: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噴發,那么也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巨大災難。
2.作者意在說明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
(三)探究學習
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在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中,作者為什么肯定“撞擊說”而否定“火山說”?
討論明確:
在作者看來,有論據驗證的理論才能成立。
作者對前蘇聯科學家的實驗研究成果進行了介紹:
、僖涣⒎接⒋绫粔罕獾纳匙颖纫涣⒎接⒋缙胀ǖ纳匙右氐枚。這種被壓扁的沙子因此被稱為斯石英。
、谒故⒌脑又g結合的極為致密,在通常條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數百萬年。
、墼谝恍┑胤揭呀洶l現了斯石英,而且有證據顯示這些地區曾經受到過巨大隕石的撞擊。
、茉谶M行過原子彈爆炸實驗的場地也發現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脹火球的巨大壓力形成的。
由以上兩例,作者認為斯石英也應該出現在壓力極高的地殼深處。
、莼鹕交顒拥貐^至今沒有發現過斯石英。作者認為,地殼深處的斯石英可以通過火山噴發被攜帶到地表。然而,噴發溫度極高,巖石會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攜帶而來的斯石英都被轉化為普通的二氧化硅。
由此作者斷定:斯石英出現的地方肯定發過撞擊。
、藜由峡茖W家又有新的發現:在巖層年齡為6500萬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的巖層中,檢驗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種原子排列。
就這樣,作者最后確認,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
2.你能把文章的思路理清楚嗎?
(展示PPT)
討論明確:
文章以科學發現和科學實驗的成果為依據,層次清楚地說明了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撞擊的結果。
先提出問題,然后作出假設,經過推理論證之后,作出結論。這種說明順序稱為邏輯順序。
。ㄋ模┣榫霸佻F
通過對文章的理解,組織同學們對恐龍滅絕的場景進行故事復述。
。ㄍ瑢W們分組討論,然后進行表演)
。ㄎ澹┱n堂拓展
。1)作者為什么要探明恐龍滅絕的原因?
。2)題目是《被壓扁的沙子》,內容卻是恐龍滅絕的原因,是否偏離主題?
。┱n堂小結
通過《被壓扁的沙子》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親密接觸了阿西莫夫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他用縝密的邏輯順序、準確嚴密的語言,使我們明白了恐龍滅絕的原因。相信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再次遇到類似文章時,能夠學以致用。
。ㄆ撸┎贾米鳂I:
完成課后練習2
【被壓扁的沙子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沙子的作文12-03
沙子定居作文03-18
堆沙子作文02-13
玩沙子作文08-24
沙子的自述作文12-15
沙子的合同05-15
沙子和膠水的力量02-24
絕望的沙子小學作文02-24
一粒沙子作文10-18
沙子運輸合同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