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化學教案>初中化學元素教案

    初中化學元素教案

    時間:2025-03-03 13:33:30 化學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學元素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化學元素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化學元素教案

    初中化學元素教案1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元素知識的探究學習,聯系生活和地殼中元素含量,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培養歸納總結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學習,學會與人相處。通過對生活中一些物質所含元素的確定,養成更加關心社會,關心自然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

      【教學難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含義,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元素

      【導入新課】我們學過的有關元素的知識: 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發現100多種元素;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在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什么叫做元素呢?

      下面介紹幾種原子:

      總稱 質子數 中子數

      氧元素 氧原子 8 8

      氧原子 8 9

      氧原子 8 10

      總稱 質子數 中子數

      碳元素 碳原子 6 6

      碳原子 6 7

      碳原子 6 8

      碳元素和氧元素本質區別是什么?決定元素種類的是什么呢?

      一、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總稱

      【概念解析】不同元素的區別是質子數不同或者說: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

      【思考】元素和原子又是什么關系?如以下問題:

      1.水分子中含有 原子; 2. 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原子;

      水是由 組成。 二氧化碳是由 組成。

      3.氧氣分子中含有 原子;

      氧氣是由 組成。

      【分析】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而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既講種類又講個數。

      2.元素和原子的區別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總稱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區分 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沒有數量多少的意義 既講種類,又講個數,有數量多少的含義

      使用范圍 應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 應用與描述物質的微觀構成

      舉例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聯系

      元素 原子

      【推論】1.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電荷數即質子數,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的根本區別為核電荷數不同,但中子數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展示下列四項內容圖片)

      【分析】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幾種元素的順序為:氧、硅、鋁、鐵;

      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幾種元素的順序為氧、碳、氫、氮;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幾種元素的順序為:氧、氫、氯、鈉;

      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幾種元素的順序為:氮、氧。

      綜上所述,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含氟牙膏”“高鈣奶”“碘鹽”“富硒茶葉”“加鐵醬油”等用品里的氟、鈣、碘、鐵指的都是元素。

      【討論】在發生化學反應S + O2 點燃 SO2 中,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

      【結論】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原子的重組,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發生變化。

      【小結】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原子種類、元素種類均不變。

      二、分子、原子、元素、物質之間的關系

      【歸納】描述物質的幾種方法:

      1.有的純凈物由分子構成,有的純凈物由原子構成。

      2.純凈物都是由元素組成的。

      3.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

      【課堂練習】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元素 。

      2.物質的分類標準有很多,自擬兩個分類標準,將水、氫氣、氧氣、二氧化碳四種物質中的三種物質包括在標準內,而另一種物質不包括在標準內。

     。1)標準 常溫下是氣態的 ,包括的物質有 氫氣、氧氣、二氧化碳 ;

     。2)標準 組成物質中含有氧元素的 ,包括的物質有 水、氧氣、二氧化碳 。

      3.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 】

      A、原子質量不同 B、中子數不同

      C、質子數不同 D、核外電子數不同

      4.判斷正誤,并加以改正

     、俣趸蚍肿邮怯闪蛟睾脱踉亟M成的×

     、谒怯蓛蓚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奂訜嵫趸晒脱鯕,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

      5.有關二氧化硫(SO2)的敘述正確的是【 】

     、俣趸蚴怯闪蛟睾脱踉亟M成的;

     、诙趸蚴怯1個硫原子和2個氧原子組成的;③二氧化硫分子里含有1個硫元素和2個硫元素;④每個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個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

     、荻趸蚍肿佑闪蛟睾脱踉亟M成。

      請你與同學們交流討論:

      【基礎鞏固】6.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祥云”火炬,使用的燃料成份中含有液態丁烷,而丁烷燃燒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此推斷丁烷中一定含有元素是那些?

      丁烷 + 氧氣 水 + 二氧化碳

      一定有氫、碳, 氫、氧、碳

      7.某全麥餅干部分營養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

      “鐵、鎂、鋅、鈣”是指【 】

      營養成分 鐵 鎂 鋅 鈣

      含量

      ㎎/g

      4.5~5 90~

      100

      3~4 280~

      300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非金屬

      8.地殼里所含元素的質量分數居前四位的元素由低到高

      依次是【 】

      A 氧、硅、鋁、鐵 B 氧、硅、鐵、鋁

      C 鐵、鋁、硅、氧 D 鋁、鐵、硅、氧

      9.二氧化碳是由 和 組成的,共含有 元素;

      1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和 構成的,共含有 個原子,含有 種原子。

      10.博士倫隱形眼鏡洗液的主要成份是雙氧水(H2O2),下列雙氧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雙氧水由氧氣和氫氣組成 B.雙氧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C.雙氧水分子由氧分子和氫分子組成

      D雙氧水分子由二個氫元素二個氧元素組成

      11.中小學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的揮發性物質二氯化甲烷(CH2Cl2),吸入后會引起慢性中毒,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二氯甲烷由甲烷和氯氣組成 B 二氯甲烷由碳、氫、氯三種元素組成

      C 一個二氯甲烷分子中有一個氫氣分子和二個氯原子

      D 一個二氯甲烷分子由碳元素、氫元素和兩個氯元素構成

      1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B 一個氫分子中含兩個氫原子

      C 元素的種類由核電荷數(質子數)確定

      D 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組成的

      13.自編口訣,背誦課本P75 常見元素名稱及符號。

      K、 Na、H、 Ag F、 Cl、Br、 I Ca、Mg、 Ba、Zn、Cu

      鉀、鈉、 氫、 銀 氟、氯、溴、碘 鈣、鎂、 鋇 、鋅、銅

      Al、O、Fe He、Ne、Ar、 Kr、Xe

      鋁、氧、鐵 氦、氖、氬、 氪、 氙

      第二課時 元素符號 元素周期表

      【知識回顧】1.什么叫元素?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

      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元素 。

      3.從下列漢字表示元素名稱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規律?

      Au、Ag、Cu、Fe、 Sn H、O、 N、Br、 C、 S He、Ne、Ar

      金、 銀、銅、 鐵、 錫 氫、氧、氮、溴、 碳、硫 氦、氖、氬、

      以各種不同的部首偏旁的漢字給元素命名,比較形象,但書寫十分不便。

      一、元素符號 國際上統一用來表示元素的一種特定的化學符號。

      1.元素符號的書寫

     、儆梢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如H、C、S、P、K 等。

     、谟蓛蓚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字母要小寫(一大二。。Na、Mg、Ca、Zn、Si 等。

      2.元素的分類

      金屬元素:漢字偏旁為“钅”旁,汞除外。如: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等。

      非金屬元素:漢字偏旁為“氣”“氵”“石”表示其單質在通常狀況下存在的狀態。

      如氫、溴、碳等。

      稀有氣體元素:“氣”字頭包括氦、氖、氬、氪、氙、氡。

      3.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

      宏觀意義:①表示一種元素;

     、谟袝r還能表示一種物質如稀有氣體、金屬和固態非金屬。He:氦;

      Fe:鐵; C:碳。

      微觀意義: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注意】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了數字,就只有微觀的意義!

      【課堂練習】1.說出下列符號的意義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符號和數字表達含義

      5個氧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個銅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

      氮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個磷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符號中,能表示氫元素,又能表示氫原子的是【 】

      A. 2H B. H2 C. 2H2 D. H

      4.下列符號中,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還能表示這種物質的是【 】

      A. He B.2He C.O2 D.2O

      二、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共有七個橫行,每一個橫行叫做一個周期,共有七個周期。每一個縱行叫做一族。周期表中的18個縱行中,第8、9、10三個縱行組成一族,其余15個縱行,每一個縱行叫做一族,共有16個族。(橫是周期,縱是族)

      【元素周期表帶給我們的信息】

      1.

      2.原子序數 = 核電荷數 = 核內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3.每周期開頭是金屬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是非金屬元素,結尾的是稀有氣體元素。這說明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性質出現了周期性的變化。這種規律性的變化也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名稱的來源,它反映了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4.元素周期表的意義: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

     、贋閷ふ倚略靥峁┝死碚撘罁;

     、谟捎谠谥芷诒碇形恢迷娇拷脑匦再|越相似,可以啟發人們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區域尋找新物質(如農藥、催化劑、半導體材料等)。

      【課堂練習】5.正確認識相關事物的相同點于不同點,是學好化學的關鍵之一。我們可用下圖來表示事物的異同點。將兩種事物的共同點寫在兩個圓重疊的區域內,每種事物的不同點寫在相應圓重疊區域以外的部分。請參照下圖左側示例,另外確定一組化學事物填在右側的空格中。

      A分子B原子

      a在化學反應中可以再分 b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c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

      6.下列不能用來描述物質微觀構成的是【 】

      A 單質 B 原子 C 離子 D 元素

      7.右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從該圖獲取的信息中,

      正確的是【 】

      A.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52 B.該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C.該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為52%

      D.該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個電子

      【基礎鞏固】1.不同種元素的區別是【 】

      A.質子數不同 B.中子數不同

      C.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D.中子數與核外電子數之和不同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

      A.硅 B.鐵 C.鋁 D. 鈣

      3.寫出氮、氯、硫、磷、錳、銅、金的元素符號。

      4.寫出He 、F 、Si 、K、 Ag、 Hg 的元素的名稱。

      5.將下列寫錯的元素符號改正

      銅Cu______,;鋅ZN______; 銀AG______;氯cL______; 鈣cA______。

      【能力提高】1.不同元素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 】不同。

     。、中子數 B、質子數 C、核外電子數 D、相對原子質量

      2.生活中我們經常聽說這些名詞“加碘鹽”、“補鐵醬油”、“高鈣奶”,這里的碘鐵鈣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單質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二氧化碳由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

     。.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氣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一個碳元素和兩個氧元素組成的

     。.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4.如右圖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種元素,下列有關該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序數是13 B.它是非金屬元素

      C.它的質量是26.98g D.相對原子質量是13

      5、寫出下列符號表示的意義

     、 Cl 氯元素、一個氯原子 ②2Fe 兩個鐵原子 ③ nS n個硫原子

      【歷史回顧】1.思考:具有相同質子數的粒子是否一定屬于同種元素的原子?試舉例說明。

      不一定。例如質子數都為10的粒子有:Ne、H2O、NH3等。

      1、 試著用圖示表示出物質、元素、分子、原子間的關系,并舉例說明。

      1、 物質、元素、分子、原子間的關系:

      組成

      元素 物質

      同

      種 成 構

      原 構 成

      子 構成

      原子 分子

      例如,可以說:

      鐵是由鐵元素組成的

      鐵是由鐵原子構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的

    初中化學元素教案2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慌c作用

      《化學式與化合價》是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4的內容。本節課主要講述了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三部分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質化學式的寫法,這位過渡到本課題起到了鋪墊作用。為之后學習第五章《化學方程式》的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ǘ┙虒W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化學式的涵義;知道一些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能用化學是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并能利用化合價求化學式;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并能利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計算物質的組成;能看懂某些標簽或說明書上標示的物質成分和含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討論交流,活動探究,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化學,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感情。

     。ㄈ┙虒W重難點

      1、了解化學式,知道元素、原子團的化合價。

      2、用化學是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利用化合價求化學式。

      3、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并會應用解決問題。

      二、說學情

      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對元素的概念和物質的微觀構成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對數字的基本運算能力有一定的把握,這為化學式的有關知識學習打下了基礎。但學生在化學學科中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直觀方法指導學生學習。

      三、說教法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采用談話法與講解法。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面向全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不同難度的問題,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

      四、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節課內容,我將本節課的學法確定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

      由前面學過的一些物質的化學式引入:元素可以用元素符號來表示,那么我們前面學習的氧氣、二氧化碳這些由元素組成的各種單質和化合物怎樣來表示呢?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ǘ┬率

      1、化學式的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課本81頁相關內容,對于化學式的定義有一個初步認識。然后以H2O為例,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該化學式的意義,教師進行指導并及時指出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并講解,得出化學式的定義及其意義。

      講解結束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與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意義是否相同?為什么?并組織學生討論符號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義?在學生有初步認知的基礎上,我進行歸納總結: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與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意義不同,因為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含該元素的原子個數。

      在此基礎上,通過多媒體呈現練習題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過程中,學生會出現一些錯誤,針對這些錯誤我進行指導并歸納總結,從而引出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2、化學式的學習

      學生學習了化學式,為化學價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實驗測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組成,及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個數比,如不是這個數目之比,就不能形成穩定的化合物。在化學上,就用“化合價”來表示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引導學生看課本83頁表4—6“一些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針對表格提出問題引發學生討論,問題如下:

     。1)化合價有幾種?是哪幾種?(讓學生明白元素化合價有下負之分)

     。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顯多少價?氫元素通常顯幾價?金屬元素通常顯什么價?非金屬元素通常顯什么價?

     。3)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多少?

     。4)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多少?

      在此基礎上,組織兩個活動;顒右唬阂孕〗M為單位進行化合價記憶比賽,看誰記得多,記得準,評出“記憶之星”;活動二:讓學生編寫能幫助記憶的的化合價韻語、歌謠;顒咏Y束后,展示同學們的`化合價韻語、歌謠或快板。通過活動,可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及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在學習了一些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之后,應用化合價來推求實際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學式。通過學生小組討論練習的方式完成此部分知識的學習。練習如下: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的原則,已知氧元素為—2價,計算二氧化硫(SO2)中硫的化合價和三氧化二砷(As2O3)中砷元素的化合價。練習結束之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名稱,一般讀作某化某,如:NaCl讀作氯化鈉。有時還要讀出化學式中各種元素的原子個數,如:CO2讀作二氧化碳。

      3、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引導學生復習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了解相對分子質量跟相對原子質量一樣,也是相對質量。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引發學生討論,從而引出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相關內容。由于計算比較簡單,啟發學生自己學習,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糾正錯誤。

      在有關相對分子質量計算教學完成之后,可讓學生傳看幾種商品(如醫藥、化學試劑、洗滌劑、食品等)的標簽或說明書,教給學生如何查看它們的成分、含量或純度,并適當講解化學試劑按純度分級的情況。

    初中化學元素教案3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二氧化碳的性質》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學科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這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起到了鋪墊作用,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過量的二氧化碳會導致溫室效應,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卻又有廣泛、重要的用途,它可促進植物光合作用、作滅火劑,可制造化肥,在工農業生產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本節課的學習又為第七單元內容的展開打下了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ǘ┙虒W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學性質;聯系性質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及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思考,勇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知識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學會使用實驗方法獲取信息,并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總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觀點,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

     。ㄈ┙虒W重難點

      教學重點:從二氧化碳的探究實驗認識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并對探究的結果進行總結,落實知識,學會應用。

      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的化學反應原理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二、說學情

      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對氧氣性質有所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得到發展,這對學習二氧化碳有幫助。但是學生對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反應的生成物不易理解;學生的觀察能力不足,對實驗現象的觀察不全面;表達能力不足,對實驗現象的描述和現象的解釋可能會辭不達意;知識遷移運用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足。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直觀方法。

      三、說教法

     。ㄒ唬┙虒W方法

      1、實驗法。這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建構理念。我演示和學生實驗相結合,讓學生去實驗,去體驗,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去思考。

      2、談話法。在做實驗的同時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展開討論?梢允抢蠋熖岢鰡栴},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可以是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也可以是師生討論。

      3、講解法。在做實驗、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對重要知識點及難點進行講解。

     。ǘ┙虒W用具:大理石、稀鹽酸、醋酸、石灰水、膠頭滴管、試管、燒杯、水槽、集氣瓶、鐵皮架、玻片、塑料瓶、鐵架臺、紙袋、、蠟燭等。

      四、說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現代的教學,應以發現為重點,確實幫助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教會學生“如何思考,怎樣學習”。結合本節課的特點及所設計的教學方法,我力求指導學生掌握以下兩種學習方法:1、實驗探究法,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從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分組準備實驗,分組討論,使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

      我準備一瓶碳酸飲料,打開飲料瓶蓋,會有氣泡出現,讓學生觀察發生的現象。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1、氣泡里氣體的成分是什么?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如何應用這種氣體?聯系實際,用貼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課,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充滿興趣地學習。學生只有明確目標,才能學有方向、學有動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并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ǘ⿲嶒炋骄

      1、發現問題

      通過實例引出問題:20xx年文昌市錦山鎮有一戶人家為了清理庭院旁的一口很深的.枯井時,請來了兩位民工,結果在清理過程中,第一位民工進去后就不省人事;第二位見狀馬上進去,結果也不省人事;戶主見狀也進去,結果三人都死在井里。同學們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導致三人死亡?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并在小組內討論其可能原因。教師進行總結歸納:CO2不能供給呼吸,含量過大可以使人死亡,但人類要在地球上繼續生存下去,為什么又離不開CO2呢?

      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逐步讓學生養成看問題,不能單看表面,更重要的是學會分析問題的本質,幫助學生理解客觀事物的發展時量變到一定程度,可以引起質變的哲學道理。

      2、提出假設

      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內容為:根據碳酸飲料的氣泡及上述實例對二氧化碳的性質作出假設和推斷。

      3、實驗求證

      每個實驗組桌上都正立著一瓶預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碳,讓學生觀察二氧化碳的顏色、狀態、聞氣味并讓學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培養學生觀察并能準確描述實驗現象能力。補充說明:我們呼出的氣體,絕大部分燃料燃燒后產生的氣體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以此讓學生意識到化學知識隨處可遇,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內在動力。

      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密度比空氣大。參照下圖進行演示實驗,并提提問:倒入二氧化碳的紙袋一端向下傾斜,說明了什么?讓學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接著問學生,為什么在擁擠的人群里,蹲著比站著難受?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把化學知識引入實際生活,打開學生思路,培養學生觀察和應用知識能力。

      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能也不支持燃燒。教師進行演示實驗:點燃“階梯形”鐵皮架上的兩支小蠟燭,將鐵皮架放入燒杯中;從燒杯的一側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氣體。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不能也不支持燃燒。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溶解性。請學生參照書上114頁圖6—13,自己動手做一做。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

      學生分組實驗——實驗探究(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老師指導:往醋酸、鹽酸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它們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指導學生取剛才可樂瓶中液體少許于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觀察現象。(問題):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變紅呢?學生(猜想):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應生成的新物質?(設計實驗):根據自己的猜想,設計一個實驗來進行驗證。(討論交流):請各小組展示方案。(實驗探究):選擇學生有代表性的一組。從而讓學生得出結論——CO2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課件展示課本實驗6—6。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獲得結論,解釋交流”這一探究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若干組實驗,此時,絕大部分的學生會因實驗得出而興奮起來,掀起一個小高潮)。

      學生繼續分組實驗探究:將實驗7中變紅的溶液加熱。觀察現象:有氣泡產生,且溶液又變成紫色,說明碳酸不穩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養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能力以及書寫化學方程式能力。

      學生展示:每個實驗小組自己預先準備的兩瓶石灰水,其中一瓶敞口,一瓶密封保存。與學生一起討論完成提綱第4題,提出問題:敞口的石灰水上面有一層白色固體,這是什么物質?進行猜想:是不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發生反應?設計實驗:往澄清石灰水吹氣。觀察:石灰水變渾濁。學生得出結論——CO2與石灰水反應。CO2+Ca(OH)2==CaCO3↓+H2O。通過觀察、推理、加上學生的參與,一下子把課堂氣氛推到最高潮。

      4、得出結論

      由以上實驗,讓學生歸納總結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教師進行點評。

     。ㄈ┩卣箲

      讓學生利用所學性質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用課件展示,增大知識容量,縮短教學時間。這樣既能使學生懂得學習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際意義,又以新的形式鞏固了新課內容,加強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ㄋ模┱n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從而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掌握情況,及時強調、歸納、突出重點,設置課后思考(多媒體體現),將學生的探究欲望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ㄎ澹┎贾米鳂I

      1、課本119頁—120頁,第1題(①、②、④、⑥、⑦、⑨)

      第3、4、7、9題

      2、舉例說明生活中二氧化碳的用途

      六、說板書設計

      二氧化碳的性質

      1、不能也不支持燃燒

      2、溶于水

      3、與水發生反應

    【初中化學元素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化學說課教案_初中化學元素教案04-13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06-19

    初中地理教案02-23

    初中地理教案12-25

    體育初中教案03-19

    地理初中教案01-08

    初中音樂教案07-01

    初中地理教案(精)07-18

    (必備)初中地理教案07-23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