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教案>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

    時間:2025-02-27 10:40:40 二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1

      班級基本情況:

      這四個班的孩子在經過一年半的蘇教版數學學習后,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大部分學生數學計算速度較快,正確率高,上課能集中注意力,積極舉手發言,作業書寫很工整,學習風氣濃厚。但是在遇到思考難度較深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們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到體驗思維的樂趣、體驗成功所獲得的樂趣中去。但四個班都有小部分學生自控能力差,常在課堂上管不住自己,幾個同學不愿動筆做題。如(2)班的何偉、徐微微、劉薛玉等,(4)班的周李賢、馬少南、李佳等,這期的教育重點在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幾個學生:如(2)班的李琉揚、王喜龍、卞有龍(4)班的周國慶、張韻偉、唐帥帥等在學習上障礙非常大,常常跟不上教材安排的任務,計算的速度與正確率都不高,課堂作業也難以完成,需要老師多對他們加以輔導與關心,鼓勵他們加強學習的信心,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因材施教,讓這部分學生想學、愿學、樂學,在本期容入到班級的學習氛圍中。蘇教版教材的編排體系有一定的難度,但正因此使一部分樂學、好學的'孩子通過兩年的學習更加優秀。進入二年二期后,有一部分如楊一鳴、林偉龍、姜欣沂、張蕭燦、顧慧鵬等學生可嘗試進行奧數訓練,讓優者更優。由于存在著年齡的差異,存在學習環境的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維發展也就不一致,老師應盡最大的努力來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與進步。

      教材分析(含重、難點)

      一、教學內容

     。ㄒ唬⿺蹬c代數部分。知識與技能方面:?有余數的除法1000以內數的認識筆算加法、加法的估算與驗算,連加;筆算減法,減法的估算與驗算;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估算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整十數加整十數(和不超過100)及相應的減法;口算整十數乘一位數以及不需要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解決問題方面:?與有余數除法有關的實際問題倍的認識,“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簡單的實際問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簡單的實際問題用乘法和加(減)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

     。ǘ┛臻g與圖形部分。知識與技能方面:?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的認識,比較簡單的路線圖角的初步認識,直角、銳角與鈍角分米和毫米,簡單的度量,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簡單的長度測量。解決問題方面:?應用方位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或根據有關方位的描述確定物體所在的位置在現實生活中利用或設計簡單的路線圖根據需要選擇恰當的單位和適宜的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三)統計與概率部分。知識與技能方面:?用不同的標準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根據統計結果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和預測。解決問題方面:?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選擇適宜的角度、采用適當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并合理地解決問題。實踐活動測定方向(用東、南、西、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詞語描敘現實生活中物體間的位置關系)你能跳多遠(通過實驗和簡單的數據整理、分析,感受數據所蘊含的信息,體會數據的價值)。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2

      教材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1個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本冊教材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和上一冊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隨著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每一格代表2個單位或者多個單位。內容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應該比較感興趣。

      學情分析

      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強。由于年齡小,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多組織活動,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將所學到了理論進一步在生活中應用,從而達學以致用。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 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會用統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 使學生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積極的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三、聯系生活實際應用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培養學生通過估算選擇適合的解決策略,讓學生獲得“試商”的初步體驗。

      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讓學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通過估算優化平均分的過程。

      教具準備:圓片、小棒、表格1、表格2(每組1張),每桌一袋豆子

      一、分糖果

      (1)情境導入,引出問題

      師:小明的家里來了五位小朋友,他拿出20塊糖想分給他的小客人們,怎么分最公平呢?

      (由公平一詞,學生馬上就想到了要平均分)

      (2)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師:我們用5個小圓片代替5位同學,用20根小棒代替20塊糖果,先自己動手分一分,擺一擺。并把你分的過程記錄到表格里。

      (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活動情況,掌握學生的不同分法)

      師:填好表格的同學請你把你的表格貼到黑板上,如果你發現黑板上已經有和你同樣分法的表格就不用貼了,就在這種方法的下方,你用粉筆畫個對號就可以了。

      (為了方便學生觀察,老師要把貼在黑板上的表格放大)

      全班交流分的過程。

      師:請這張表格的作者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方法。交流的時候請說清楚:每一次拿出幾塊來分,每人分得幾塊。全部分完后,每人分得幾塊。

      其他和他方法一樣的同學,如果你認為他有沒說清楚的地方。你們可以補充。

      (在學生敘述理由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分的次數,讓學生感悟到,分的次數越少,解決問題就越快。)

      (3)過程小結,評價引導

      師:還是集體的智慧大呀!同學們想了這么多的方法幫助小明來分糖果,小明心里一定很高興。那么假如你就是小明,聽到大家給你介紹了這么多的方法,你想選擇哪一種呢?

      (如果有的學生選擇了不是自己剛才的分法,教師要追問:為什么小明沒選這種方法?)

      (學生在闡述選擇方法的同時,就再一次體會到不同方法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同時在交流中,學生原有的方法結構就發生了重組)

      師:剛才同學們分的過程不一樣,有的一次就分完了,有的分幾次才分完。但是,每一次分的時候,每一個小朋友分得的糖果都同樣多。最后分完了,分的結果卻是一樣的。更有同學想到了好辦法,用乘法口訣來幫助分,他們發現了新舊知識的聯系,真善于思考。

      二、分小棒

      (1)估計數量、口述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幫助了小明解決了分糖的問題,下面我請同學們幫老師整理小棒。

      老師左手里握著10根小棒,請大家再看我的右手里的小棒,請你估計一下,我的右手里大約有多少根小棒。

      (學生估計的答案可能在30到60之間)

      同學們能夠有根據的猜測,真好。如果把我右手里的`50根小棒平均

      裝到5個口袋里,怎么分?

      (數感好的學生可以很快知覺到5和50之間的關系)

      師:50根小棒平均裝到5個口袋里,每袋裝10根。那么老師現在只有4個口袋,要把50根小棒平均裝在4個口袋里該怎么分呢?

      請大家先估計一下,每袋大約可以分到多少根?

      (大部分學生可以估計到每人分到10根以上的小棒)

      (2)小組活動、提升能力

      把50根小棒平均分裝在4個口袋里。

      要求:1、先分工(記錄、發言、負責分、監督)

      2、討論后再分。邊分邊說分的過程,(第一次每人分幾根,用去幾根,還剩多少根,第二次每人幾根……)邊記錄。

      小組活動,師巡視。

      (3)匯報交流,改善方法

      說一說你們小組是怎樣分的?

      小組代表匯報分的過程和結果,引導學生對表格的觀察和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樣化。匯報時教師要相機追問,如為什么首次分你們就每人分十根……剩下的幾根,為什么不再分了呢?

      (通過教師的追問,引導學生去感受哪些方法更簡便,更合理,以促進學生反思)

      小結:我們在平均分的時候,有時能全部分完,有時還有剩余。

      師:如果讓你們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你們會怎么分?至少要分幾次才能分完呢?

      (學生再次分一分,可能會調整或改進原來分的策略,實現了學生的自我優化和重組)

      三、數學游戲

      1、讀37頁數學游戲的內容,然后交流游戲規則

      2、教師和一名學生合作,為學生提供游戲示范。

      3、同桌為一組,開始合作。每次操作都要說清一把抓了幾粒豆子,能平均分成幾份,得了幾分。

      四、總結延伸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課后操作:如果把100根小棒分給4個人,怎么分比較快。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拋硬幣、摸球等游戲活動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進一步體會有些事情可能發生,有些事情不可能發生,有些事情一定發生的。

      2、經歷猜測、實驗、驗證等探索活動過程,養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初步形成統計意識。

      3、通過對日常生活事件確定性的描述,提高學生對生活現象的分析和判斷力,激發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元硬幣、白、黃球若干等。

      學具準備:

      一元硬幣、摸球游戲工具

      教法學法:

      1、聯系生活,解決問題。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拋硬幣這一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從而形象地揭示數學源于生活,并與生活緊密聯系的道理。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知識經驗,以分組教學、合作交流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自主探索,自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3、尊重學生,和諧發展。今天的教育是關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以上新課程理念的基點便是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營造一種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課堂教學形式。

      教學教法:

      創境設疑——組織探究——啟發鞏固

      教學學法: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玩中學、學中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做好多好多的游戲,老師要求大家要會聽、會想、會玩,還要學會合作,做得到嗎?

      二、玩一玩

      游戲1:拋硬幣

      師:(出示一枚1元硬幣)大家看,這是一枚1元的硬幣,(將其放在投影上)這一面寫著1元,我們叫它正面,(翻面)這一面我們叫它反面,咱們做的第一個游戲就是拋硬幣。

      (板書:拋硬幣)

      師:猜猜看,我們要怎么玩?

      生:把硬幣在桌上一轉,再用手一按,看是哪面朝上。

      師:說得差不多,咱們的'玩法就是把硬幣往上一拋,猜它落地后哪面朝上。

      (二位學生上臺)

      師:你們的任務就是觀察硬幣落地后哪面朝上,并大聲給班上同學匯報,明白嗎?

      (生點頭)

      師:好了,老師要拋了,猜猜硬幣落地后哪面朝上?

      生:正面朝上。

      生:反面朝上。

      (師拋硬幣,臺上二學生觀察后給其他同學匯報)

      師:老師又要拋了,再猜猜哪面朝上,跟小組同學說說看。

      (生在小組內熱烈地猜。師拋硬幣,二生再次觀察匯報)

      師:誰愿意也來玩一玩?

      (一位學生拋硬幣,同桌猜,共進行3次)

      師:好了,我們不玩了,靜下來回憶一下,剛才拋了這么多次,你們看到的是什么情況呢?

      生:一會兒是正面,一會兒是反面。

      生:第一次是反面,后來又是正面、正面、反面、正面。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這樣的情況在數學上可以說硬幣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板書:可能也可能)

      師:誰能也像這樣說一說?

      生:硬幣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游戲2:摸球。

      師:(出示盒子)現在咱們來玩一個摸球的游戲?,這是什么?

      生:正方體紙盒。

      師:(搖一搖盒子)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嗎?

      生:球。

      師:(指盒上標簽)對,里面有三個白球和三個黃球,誰愿意上臺和老師一起玩?

      (生踴躍舉手,一位學生上臺)

      師:咱們兩人這樣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來的是什么顏色的球。

      (臺下同學聚精會神,饒有興趣地看。師動作夸張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樣子,摸出一個球捏在手上)

      生:-。

      (師展開手掌正好是-。臺下同學鼓起掌來,猜中了!第二次、第三次過程同上,猜中的學生鼓掌,沒猜中的有點失望)

      師:你們也想這樣摸一摸、猜一猜嗎?(出示布袋)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布袋,每個布袋里裝的都是3個白球和3個黃球。摸之前,我們首先得交代幾條游戲規則:第一,摸的時候眼睛——

      生:不能看。

      師:第二,每人連續摸4次,摸出來之前其他小組成員先猜摸出來的是什么顏色的球,在展示給大家看一看。摸出來以后放進去攪一攪,再摸第二次。(生積極地投入到摸球猜球的游戲中,師巡視并參與到各組的游戲中,直到各組游戲完畢)

      師:同學們摸了這么多次,也猜了這么多次,我想問問大家,1、你們每次都猜對了嗎?

      生:沒有。

      生:有時猜對,有是沒猜對。

      師:2、怎么這么多同學都沒有全猜對呢?是什么原因呀?小組內討論一下,想想是什么原因。

      (師巡視并參與討論。)

      生:球裝在袋子里,看不見。

      生:里面有白球和黃球,有時摸到的是白球卻猜成黃球,有時摸到黃球卻猜成白球。

      生:里面有黃球和白球,我們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黃球。

      師:可能從這個袋中摸到黑球嗎?

      生:不可能。

      師:可能從這個袋中摸到紅球嗎?

      生:不可能。

      師:可能從這個袋中摸到除白球和黃球以外其他顏色的球嗎?

      生:(頻頻搖頭)不可能,因為里面只有白球和黃球。

      師:同學們真聰明,因為袋中只有黃球和白球,所以呀,我們不可能從中摸到除黃球和白球以外其他顏色的球。

      (板書:不可能。)

      師:(出示另一個袋子)這里還有一個袋子,里面裝的也是6個球,誰愿意和老師再玩一個摸球游戲?

      (一位學生上臺)

      師:不過這次是你摸,老師猜,好嗎?

      (生摸出一個球,學剛才老師的樣子捏在手上。)

      師:白球。

      (生再摸,師再猜:白球。生又摸,師想都不想地猜:白球。)……

      (生紛紛舉起手來。)

      師:怎么了,你們想說什么?

      生:老師知道里面有什么球。

      生:里面都是白球。

      生:可能是一種巧合。

      師:很多同學都說對了,老師的確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顏色的球。(師打開袋子,拿出里面的6個白球,展示給學生。)

      生:(小聲嘀咕)里面裝的是6個白球,當然每次摸出來的都是白球了。

      師:里面裝的是6個白球,我摸出一個——

      生:肯定是白球。

      生:一定是白球。

      師:如果袋里裝的是6個黃球呢?

      生:摸出一個,一定是黃球。

      (師板書:一定。)

      三、擺一擺

      師:老師帶了一些很多乒乓球,大家看,這是白球,這是紅球,這里還有一個透明空袋子,現在我們玩的游戲就叫聽要求放球,愿意嗎?

      生:愿意。

      師:第一個要求就是在袋子里放8個球,摸一個,一定是黃球。

      (一位學生上臺數出8個黃球放進袋里,臺下學生給予了掌聲,表示認同。)

      師:第二個要求還是在袋里放8個球,摸一個,不可能是黃球。

      (一位學生上臺從拿了8個白球放進袋里,臺下學生有給予了掌聲表示認同。)

      師:第三個袋里仍然放8個球,摸一個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黃球。

      (一位學生上臺從兩種球中里各拿出4個放入袋里,臺下學生再次給予掌聲。)

      師: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可以放5個白球,3個黃球。

      生:可以放6個白球,2個黃球。

      生:可以放1個白球,7個。黃球……

      四、說一說

      師: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什么事情可能發生?

      生:可能發生地震。

      生:可能發生洪水災害。

      生:明天天氣可能更熱。

      師:那什么事情一定發生?

      生:人一定會老,頭發會白。

      生:地球一定在轉。

      師:什么事情不可能發生?

      生:公雞不可能下蛋。

      生: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出來!

      師:好了,同學們,咱們今天就把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小調查,回去問問爸爸媽媽,查查資料,看看生活中哪些事情可能發生,哪些事情一定發生,哪些事情不可能發生。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5

      教學內容:

      教材第68頁例6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學會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與按規律排列有關的問題。

      2.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的多樣化,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3.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的統一美,積累解決問題的`基本經驗。

      目標解析: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定位在學生已了解物體排列的簡單規律和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上的。通過動手操作、觀察,讓學生在發現規律,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感受多種方法內在的聯系,理解并掌握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與按規律排列有關的問題。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感受知識之間的普遍聯系,體會數學的統一美,也使學生積累了解決問題的基本經驗,感受余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一類按規律排列的有關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1.同學們算題老師猜。老師猜得都對嗎?你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嗎?

      2.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類問題。(板書課題)

      二、解疑合探

     。ㄒ唬┗仡櫼幝,提出問題。

      1.動手操作,擺小旗。

      2.發現規律,說小旗。

      這些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規律?說一說,接下來再擺第10面是什么顏色?第11面呢?第12面呢?

      3.提出問題,猜小旗。

      按照這樣的規律擺下去,第16面小旗應該是什么顏色?

     。ǘ┳灾魈骄,解決問題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可以在紙上畫一畫、寫一寫,把自己的方法表達清楚,再與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匯報交流,組織研討。

     。1)預設一:畫圖法

      第16面小旗應該是黃色的。

     。2)預設二:符號法

      黃紅紅 黃紅紅 黃紅紅 黃紅紅 黃紅紅 黃

      3 6 9 12 15

      第16面小旗應該是黃色的。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6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課本697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運用知識遷移的方式,發現并概括出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是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其算理,能將整百數在計數器上用每個數位上都有數字的形式表示出來。

      2.經歷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是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教學難點:

      用計數器幫助學生理解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是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信息窗2中的情境圖。

      今天啊,我們利用晚上的時間,一起到田野里去看一看,再認識一些新朋友。

      2.請大家仔細觀察,在這幅圖中我們可以收集到哪些數學信息?

     。1)貓頭鷹媽媽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2)貓頭鷹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3)貓頭鷹爸爸比貓頭鷹媽媽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貓頭鷹媽媽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1)怎么列式:205116= 為什么這樣列式?

     。2)小組內討論交流算法。并作好記錄。

     。3)交流算法

      方法一:估算

      把205看作200,把116看作100,205116約等于100。

      方法二:用計數器撥珠計算

      讓學生借助計數器撥一撥。先撥出205,接下來從個位減6,個位上只有5不夠減,應從十位退1當十,但這會兒十位上一顆珠子也沒有,該怎么辦呢?引導學生討論:從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從百位上退1作10,再從這個退下的10中退1到個位作10,這時十位上是9。明確因為加減法是相鄰數位之間發生進退關系,所以個位不夠只能向十位借,十位沒有再向百位借,從百位上借來的只能先回到十位,這時再從十位上借1回到個位。

      方法三:列豎式筆算

      提醒學生:注意驗算,要細心。

      2.比較這幾種算法進行優化。

      3.貓頭鷹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

      交流算法

      方法一:估算

      116接近100,所以300減116約等于200。

      方法二:用計數器算

      讓學生動手邊撥邊算,重點是個位上沒有珠子怎么辦?從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又該怎么辦?

      方法三:筆算

      四、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做自主練習第1題。筆算。

      比一比,看誰最細心,能夠全部計算正確。

      2.第2題,學生看圖理解題意后,獨立完成。

      3.第3題:豎式計算。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7

      詳細介紹:

      課題:幾百幾十的加減法(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幾百幾十加減幾十或幾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口算.

      2.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算理教學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拆數游戲.

     。1)把下面各數拆成整百和整十數

      360,480,520,790,210,630

     。2)把下面各數拆成整百和一百幾十的數

      360,720,270,450,840,980

      2.口答

     。1)320是由幾個百和幾個十組成的?

     。2)320是由幾個十組成的'?

     。3)32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

      3.口算

     。1)20+40+300=(2)300+400+20=

     。3)60-20+300=(4)300-200+60=

      二、學習新課.

      1.出示課題

      師說:這節課我們要學習幾百幾十的加減法,看誰積極動腦筋,依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這部分知識.(板書課題)

      2.學習例6

      出示例6320+40=

      師說:誰來給大家讀讀題?同時貼出直觀圖.

      師問:誰能看著直觀圖,想一想320加40等于多少?你能告訴老師你是怎么算出的嗎?(20加上40得60,300加上60得360)

      計算過程多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小聲說,同桌同學互相說)

      3.學習例7

      引出例7

      師說:320+40=360大家都會正確計算了,那360減40你們會算嗎?

      出示例7360-40=

      師問:360減40等于多少呢?你們是怎么算出的?(學生如說不出可看例6下的直觀圖.)(60減40得20,300加20得320)

      師問:這道題不是減法嗎?為什么300要加上20?

      4.比較

      師說:觀察例6、例7,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把幾百幾十的數拆成幾百和幾十,然后幾十加幾十或幾十減幾十,再與幾百合起來)

      5.練一練

      160+30=230+40=190-30=

      270-40=60+120=180-60=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訂正答案,說一說計算過程.

      6.學習例8

      師問:這道題誰知道得多少?你是怎樣算出來的?(300加上400得700,700加上20得720)

      師問:那720減去400怎樣算呢?

      出示:720-400=

      學生獨立說計算過程,教師在黑板上板演.

      7.比較

      師問:比較一下例8里面的兩道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把幾百幾十的數拆成幾百和幾十的數,然后幾百加幾百或幾百減幾百,再和幾十合起來)

      8.練一練

     。1)150+300=240+400=450-300=

      640-400=700+210=810-700=

     。2)410+50=770-600=280-60=

      630+200=300+370=490-80=

      9.小結

      師說: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幾百幾十的加減法,在計算時,先把幾百幾十的數拆成幾百和幾十的數,然后幾百和幾百加減,幾十和幾十加減,最后再合起來.下面我們要做一些練習,老師看看誰最認真,今天的知識學得最好.

      三、鞏固反饋.

      1.每張卡片上兩個數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140

      40

      350

      200

      440

      300

      560

      30

      650

      40

      360

      200

      6個小組比賽,把答案寫在反饋板上,看看哪組全對的同學多.

      2.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10+80=360-200=550-40=400+450=

      30+260=630-200=620-300=720+40=

      40+430=760-60=190+200=890-80=

      25+47=300+570=700-400=87-75=

      給相同的時間,看誰算的題對的多,誰獲得勝利,給予表揚,還可以模擬記者采訪:請問你有什么絕招可以算得又快又對?

      板書設計

      幾百幾十的加減法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8

      教學目標:

      1.觀察立體圖形(最多用4個正方體搭成),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從它的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

      2.通過觀察形狀不同的立體圖形,獲得這些立體圖形從正面觀察的形狀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經驗。

      3.初步經歷把空間圖形轉化為平面圖形的過程,發展空間觀念以及觀察、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想象、判斷觀察到畫面發生的相應變化,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想象、判斷觀察到畫面發生的相應變化,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教法:

      引導、觀察法

      教學學法: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準備:

      PPT,大小相同的正方體若干,較大的正方體4個(教師示范用),方格紙若干張,記號筆若干支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朋友

      展示課件

      師:下面是小黃人的三張照片,你能說說三張照片分別拍的是它的哪個面嗎?

      預設:生1:第一張照片拍的是小黃人的正面

      師:正面。板書“正面”“第二張呢”

      生:2:第二張拍的是小黃人的上面。

      師:上面。板書“上面”“最后一張呢”

      生3:側面。板書“側面”

      師:側面又分為“左側面”和生:“右側面”

      師:這個小黃人,從不同的方位去拍,拍到的形狀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有些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形狀會不一樣。

      2.展示課件

      師:這個正方形是徐老師觀察一個立體圖形,從正面所看到的形狀。大家猜一猜,這個立體圖形是什么?

      預設:生1:正方體;點正方形——變成正方體,正面一閃

      生2:長方體;點正方形——變成長方體,正面一閃

      生3:棱錐;點正方形——變成棱錐,正面一閃

      師:讓我們來看看你們猜對了嗎?點擊正方形,形成長方體;師:原來是長方體。

      師:同學們真聰明。這說明我們只從一個面去觀察物體能確定它的全貌嗎?

      生:不能

      師:所以我們今天一起學習從正面,上面,側面去觀察物體。板書“看一看”

      二、四年級北師大版下冊數學《看一看》教學設計探究新知,獲得經驗

      四年級北師大版下冊數學《看一看》教學設計四年級北師大版下冊數學《看一看》教學設計1.師:老師這里有三個正方體,擺成了這樣一個立體圖形。

      課件展示立體圖形

      師:請同學們搭出這個立體圖形

      師也搭出立體圖形

      (1)從正面觀察

      師:從正面看,你看到什么形狀?

      預設:生1:一個倒著的7

      師:倒著的7,左邊是一豎,右邊是一橫。那左邊豎著的是什么圖形?右邊的一橫著又是什么圖形呢?

      生1:左邊是2豎著的長方形,右邊是一個正方形。

      師:還有誰能說說你看到的形狀?

      生2:是一個不規則的圖形

      師:這個不規則的圖形是不是由我們熟悉的圖形組成的呀?“是”

      師:怎么組成的呢?

      生:下面是一個橫著的長方形,上面是一個正方形。

      師:還有誰能說一說?

      師:第一層是由2個正方形組成的長方形,第二層是一個正方形,放在左邊。

      (2)畫從正面看到的形狀

      師:請同學們拿出尺子和筆,在方格紙1上畫出從正面看到的形狀。

      師巡視,發現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師:同學們畫完了嗎?那觀察老師是怎么畫的。

      在黑板上的方格紙上用直尺和彩筆畫出從正面看到的形狀,

      師:先描繪出這個形狀的邊框,再在方格中畫平行的`斜線,

      師:請同學們對畫的不規范的地方進行訂正,進行組內交流。

      師:同學們畫完了嗎?(點PPT)播放課件

      師:我畫的和同學們一樣嗎?

      (3)從上面觀察

      師:現在從上面看,怎么看呢?誰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

      生上臺演示。走到正面,眼睛從立體圖形的上方,視線垂直向下看。

      師:觀察的姿勢真標準!你看到什么形狀?

      預設:生:看到由2個正方形橫著拼成的一個長方形。

      師:描述得真清楚。還有誰能像他一樣說一說。

      生:我看到一個長方形,由2個正方形橫著拼成的。

      師:從上面看上去是由2個正方形橫著拼成的一個長方形。

      師:老師有一個疑問:我是用三個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為什么從上面看只看到2個正方形,還有一個正方形去哪了?

      預設:生:上面的那個正方形把下面的那個正方形擋住了。

      師:原來如此,上面的這個正方形把下面的正方形給擋住了,所以只看到2個正方形。

      師:請同學們把你從上面看到的形狀畫在方格紙上,組內交流。

      師:來看看老師畫的。播放課件

      (4)從左側面看

      師:從左側面看,怎么看?

      指名學生演示:走到左邊,平視立體圖形

      師:觀察的姿勢真標準!你看到什么形狀?

      預設:生:看到一個由2個正方形豎著拼成的一個長方形!

      師:描述得非常清楚。誰還能像他一樣說說你從左側面看到的形狀?

      生:看到2個正方形豎著拼成的一個長方形。

      師:看上去是2個正方形豎著拼成的長方形。請同學們把你從左側面看到的形狀畫在方格紙上。然后組內交流,師巡視。

      師:同學們畫完了嗎?

      師:對比從上面和左側面看到的形狀,它們的形狀一樣嗎?

      預設:生:不一樣。

      師:有什么不一樣?

      預設:生:一個是橫著拼的,一個是豎著拼成的。師手比劃。

      師總結:說明從不同的方位去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一樣嗎?

      2.師:看來三個立體圖形難不倒大家,接下來我們把難度加大,用四個正方體搭成這樣一個立體圖形。課件展示

      師:請同學們搭出這樣一個立體圖形,獨立觀察,并把你從正面,上面和左側面看到的形狀畫在方格紙上。

      師巡視,師:同學們都完成了嗎?來看看老師觀察的結果。課件展示。

      三、鞏固練習,點撥升華

      1.師:其實4個正方體不僅可以搭成這樣一個立體圖形,還可以這么搭。

      課件展示。

      師:請同學們獨立想象,連一連。

      師:做完了嗎?誰來說說你怎么連的?

      師:同學們和他連的一樣嗎?

      2.師:同學們想象力非常強,那我們換一個方式:我搭你看

      課件展示:這些是已經搭好的立體圖形,想一想:哪些立體圖形從正面看到的是A?

      師:你怎么辨別的?

      哪些立體圖形從正面看到的是B?

      師:通過這個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師總結:從正面去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所看到的正面形狀可能完全相同。

      3.師:同學們真厲害!那我們小組合作試試。課件展示

      指名小組上臺展示。

      預設:有小組搭出棱與棱重合的情況。師:在小學階段,我們只研究至少有一個面重合的情況,但是你能想到棱與棱重合的情況,非常棒!

      4.拓展

      師:終于找出了符合要求的三種立體圖形了。同學們辛苦了,現在不用同學們動手搭,想一想,如果我不限制正方體的個數,能搭出多少種?

      四、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

      五、拓展活動

      小組合作:①小組任意搭出一個立體圖形,并且確定正面;②在方格紙上畫出從正面、上面、左側面看到的形狀。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第76頁例2,例3,“做一做”及練習十七第1、4題,倍的認識教案。

      【教學目標】

      1、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經歷“倍”的概念初步形成過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課件。

      師:今天的數學課,老師要介紹一位新朋友給同學們認識,它就是小狗菲菲,小學數學教案《倍的認識教案》這節課,我們的新朋友菲菲將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數學知識,同學們原意嗎?

      2、學生活動。

      師:上課前,老師請一些同學上來。

      師叫3名女同學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學站在第二排(3個3個地站在一起)。

      師:第一排有幾個女同學?(3個)第二排有幾個3?(2個3)

      生回答后,師引出課題:像這種情況,我們就說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道,學習“倍”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學例2)

      菲菲有三個好朋友,他們正在用小棒擺正方形,下面我們來看看他們擺的情況,用了多少根小棒。(課件演示例2中第一個小朋友,擺了一個正方形)

      學生觀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擺了一個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還可以說是幾個?

      生:一個4根。

      下面我們來看看另外兩個小朋友,他們擺圖形的時候用了幾個幾根。

      出示例2中另外兩個小朋友擺的兩個和三個正方形。

      學生觀察。

      學生說自己的發現。

      引導學生得出:2個4根,3個4根

     。ò鍟2個4根,3個4根)

      揭示倍的含義,指出第三個學生擺的小棒說:第三個同學擺了3個4根,3個4根也可以說成4的3倍。

      讓學生反復說幾遍。

     。2)鞏固“倍”的概念。

      判斷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幾倍?生解答時,師要求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3)教學例3。

     、俪鍪纠3,問:同學們會擺嗎?下面,同學們自己動手擺擺看。

     、谝蟮诙杏袔讉圖片,應怎樣列式?為什么?

     、坌〗Y:要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拍手游戲。

      師拍表示一倍的次數,生按要求有節奏地拍表示幾倍的次數。

      2、76頁“做一做”。

      3、78頁第1題。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呢?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10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活動體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并且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 知道哪是物體的正面,哪是物體的側面和上面,能正確辨認從上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 發展空間觀念、合作意識和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幾何模型各一個;各種幾何形體的實物。

      學具準備:

      小長方體、正方體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第三單元(板書:引導學生讀一讀)

      同學們可能會猜想:老師叫我們看什么呢?(讓學生猜一猜,激起興趣。)

      老師坐在小板凳上,分別請三位學生站在老師的正面、側面和高處拍照。

      在電腦上展示剛才拍的照片。

      生:這些都是老師嗎?為什么不一樣呢?

      師:同學們天天都在學校學習,肯定都離不開自己面前的課桌,老師也離不開講臺。今天,老師就請同學們來觀察這張講臺,看一看從不同角度觀察這張講臺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狀。

      小結:剛才我們用相機當成自己的眼睛讓同學們發現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所看到的畫面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看一看。

      二、觀察、交流(實踐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講臺。

     。1)師: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來觀察這張講臺,然后互相說說

      觀察到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再交換位置觀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2)學生活動。

      注意: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有序的觀察。如,可以先引導某個小組的學生站在一個角度觀察,再幫助他們調換位置,使其他小組的成員知道觀察的方法。

     。3)匯報交流。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講臺,F在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看到的講臺是什

      么樣子的?

      生:我站在左側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這里(指了指側面)

      師:哦?吹搅藘蓚面,這是左面。

      生:我站在講臺的前面,也看到了兩個面,是上面和前面。(讓學生指一指)

      生:我觀察到的講臺的形狀和某某同學是一樣的,只不過我是站在這邊(指了指右側面)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還有哪位同學是怎樣觀察的?

     。▽W生可以從一個角看到三個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個面,又或者在每個面前蹲下來,看到一個面。)

      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看到的面的個數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三、鞏固練習。

      1. 出示課本的觀察講臺圖。

      2. 說一說圖上的三個人可能分別看到講臺的哪幾個面?

      3. 想一想,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圖中的'三個人可能分別看到講臺的哪幾面?

      生:我先說圖上的老師。我認為老師可能看到講臺的上面和前面。

      生:我不同意。我覺得老師很高,他只能看到上面。

      生:笑笑看到桌子的上面和她前面的一面。(左面)

      生:淘氣是站在右角邊,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個面。

      師:為什么?

      生:我剛才在觀察物體時體會到的。如果不是站在桌子的一個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個面。

      小結:通過上述驗證活動引導學生發現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觀察長方體,一次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4. 連一連

     。1)按照剛才討論的結果,讓學生連書上的圖。

     。2)交流。(讓學生說說哪幅圖是誰看到的。)

      四、認一認

      1. 自己看書,認識長方體的上、側、正面。

      2. 交流、體會長方體的上、側、正面。

     。1)教師拿出一個長方體,分別指著上、側、正面,讓學生說說是哪個面?同時板書。

     。2)再將一個長方體不停地變換著擺,每次都讓學生指出上、側、正面,從而加深理

      解:一般朝上的那個面叫上面,對著觀察者的那面是正面,兩側的面稱側面,最后讓學

      生自己說說,只要意思說對即可。

     。3)拿出不同的長方體,讓學生說說它們的上、側、正面。

     。4)拿出一些長方體形狀的實物,讓學生指著說說它們上、側、正面在哪里?

      小結:通常我們把長方體或正方體朝上的一面稱為上面;面對自己的那一面稱為正面;兩側的面稱為側面。

      五、完成練一練

      1. 第一題。

     。1)引導學生審題,獨立完成,同桌交流。

     。2)反饋:說一說你的同桌對了沒有,如果錯了幫他糾正過來。

      2. 口算

      學生獨立計算,小組交流反饋。

      3. 連一連,說一說。

      4. 觀察一個物體,小組內說說他們的上、側、正面各是什么樣的?

      六、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七、作業

      回家觀察一個物體向家長說出你看到的面。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經驗。

      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3課。此前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對小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經驗!鞍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是本節課承上啟下的實踐活動,通過具體操作及與同伴交流,進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樣性、合理性;還要“把你分的過程在表中記錄下來”,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給小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經驗與策略。實際上,從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實踐活動中要獲得的是試商的經驗。

      〖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把30名學生分成6組,分別是兩個4人組,兩個5人組和兩個6人組。)活動一:介紹每組人數。(通過了解各小組的人數情況,復-均分的含義。)請小朋友介紹自己所在小組的人數,要求是:不能直接說出人數,但可以出一道與平均分有關的數學問題,讓大家算出你們小組的人數。

      根據每組小朋友介紹的情況,大家思考:今天我們班的分組是平均分嗎?為什么?如果平均分組,每一組有多少人?

      活動二:分20塊糖果。

      1.提出問題。

      展示一包糖果請小朋友觀察,猜猜有多少塊糖果。

      提出問題:如果把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塊?

      2.動手分一分。

      請小朋友用5個圓片代表5個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先想想你準備怎樣分?每次分幾塊?幾次分完?然后,動手分一分。

      在分的時候把你分的過程在表中記錄下來。(展示表格)橫著第一行表示5位小朋友,豎著第一列表示分的`次數,中間表示每次分的結果。

      (學生在分的時候,教師巡視輔導,請個別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在黑板上展示。)

      3.交流分糖果的方法。(既要體會分法的多樣性,更要體會平均分小數目的物品時應用乘法口訣的簡便性。)

      小朋友都分完后集體交流。先看黑板上展示的分法,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可以上臺展示自己的表格。對每一種分法,都要引導學生邊分邊估:每次分了多少塊糖果,還剩多少?幾次分完?

      發現一次就能分完20塊糖果的,請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要提倡和鼓勵學生把平均分與應用乘法口訣結合起來。

      活動三:分100塊糖果。(大數目的平均分)

      1.提出問題。

      “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幾塊”的問題解決了,如果糖果再多一些,小朋友還會分嗎?

      拿出一大包糖果,讓小朋友把它與20塊糖果進行對比,估計它有多少塊糖果。

      提出問題:如果把100塊糖果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多少塊?

      2.分組分一分。

      用100根小棒代表100塊糖果,這么多糖果怎樣分呢?第一次分幾塊呢?希望第一次分了之后,剩下的更少一些,便于更快地把糖果分完。因此小組首先要商量第一次分幾塊比較合適,再進行分工(有人負責分,有人記錄,有人檢查),最后再動手分,在表格中認真記錄分的過程。

      (教師巡視、參與小組活動,引導學生思考:第一次分幾根,要用去多少根,還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

      3.匯報小組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

      在各組匯報時,要關注是否有以下兩種有價值的分法。

      (1)第一次每人分10根,要追問他們的想法,給予鼓勵和肯定。(在夠分的情況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幾根,還剩幾根。如6人小組,第一次每人分10根,6個10就是60,還剩40根。

      (2)在一邊分一邊估算的過程中,用上乘法口訣的。

      對于6人小組的分法,還要著重引導思考:剩下的4根為什么不繼續分。

      4.小組討論。(給學生再次機會,調整或改進原來分的策略。)

      讓你們重新把100塊糖果平均分給本組的每一位同學,你們會怎么分?至少要分幾次才能分完呢?

      活動四:制定乘車方案。(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鼓勵學生發表各種乘車的意見。)

      有3種車:限乘4人,限乘6人,限乘11人,50位小朋友出去郊游,怎樣乘車比較合適?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12

      教學內容:

      人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3840頁: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與實際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來發現角,畫角,創造角。

      3、在小組合作中養成傾聽的習慣,培養口頭表達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上課前,將學生按作為分成5個小組,師在黑板右邊寫著:星級小組,及1、2、3、4、5字樣。接著說明星級小組評比方法。

      上課

      師(拿出一個五角星):同學們,喜歡這個嗎?

      生:喜歡。

      師:怎樣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課好,聽得認真的

      生:舉手積極

      師: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為它有五個角。

      師:誰上來找找?

      生上臺指五角星的五個角(點了一下角尖)。

      師:老師有個小小的問題要補充,剛才這個同學指得太快了,只指了個頭,應該還有什么?

      生:邊,2條邊。

      師:誰再來指?

      生上臺指(這次是將整個角捏。。

      師:看老師怎么指。(指點、邊)大家一起跟老師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師:張老師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個小組加一個五角星,現在你們是幾星級了?

      生:一星級。

      師:下面我們繼續學習,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幾個角?互相指一指。(后補充:看誰指得好)

      師(指名一學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樣?

      生指。

      師:同意的給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學生上臺指。

      師:找一個你自己最喜歡的角,輕輕壓它的頭,有什么感覺?

      生1:癢癢的。

      生2:有點痛。

      生3:尖尖的。(板書:尖尖的)

      師:再壓壓邊,有什么感覺?

      生1:滑。

      生2:溫柔。(課堂上出現一陣笑聲)

      生3:舒服。

      師:為什么會舒服?

      生:平平的。

      生:直直的。(板書:直直的)

      師:請大家在自己的身邊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師:請指出。

      生上臺指桌面上的4個角。

      師:對,這張長長的桌子有4個角。

      生2:這個鉛筆盒上有角。

      師(舉鉛筆盒):大家看看,這個頭是(生:圓圓的),所以(不是角)。

      生3:書(用手指)。

      師:書本有4個角。

      生4:門。

      師:上來指一指。

      生指教室門上的角(4個)。

      師:大家找的很好,老師這兒有幾張圖,看誰能找出角,把它指出來。(課件出示剪刀圖)

      生1指剪刀頭。

      師:同意嗎?(生不同意)誰來說說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條邊是彎彎的,不能算。

      師:回答的很好,給第二小組加一個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師:這個是角嗎?

      生:不是。

      師:到底這個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細找找。

      生3:指剪刀張開部分。(課件顯示找正確了)

      師:大家一起來做運動,描一描角。這個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來看這個(顯示插一根吸管的可樂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師:你也找對了嗎?對的給自己鼓勵一下。

      師:看看鐘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圖:一個鐘面。

      生指分針和時針的夾角。

      師:很好,我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三個角,F在我們把這些角的外衣脫掉,來仔細看看。(課件顯示3個角)

      師指第一個角:這個點叫什么?

      生:起點。

      生:頂點。

      生:點。

      師:(板書頂點)這兩條呢?

      生:邊。(師板書:邊)

      師:請同學們指這個角(第二個角)的頂點和2條邊。

      生指。

      師指第三個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樣。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是不是角,是的請露出你的笑臉,不是的用哭臉表示。

      逐個判斷:1、兩條邊沒連上的(離得較遠);

      2、正確的;

      3、一邊是曲線的。

      師:為什么不是?

      生:因為有一條邊是圓圓的。

      4、兩條邊沒連上的(離得較近);

      師:為什么不是?

      生:兩條邊沒有連住。

      師:沒有頂點了。

      5、正確的。(要求學生指出頂點和邊)

      師:剛才大家表現得很好,每個小組再加一個五角星,F在是幾星級了?還是二星級的別灰心,因為還有(生:機會)。

      師:這是老師畫的一個角。大家也想畫畫嗎》

      生畫角。師提醒不要用波浪線畫角,有的尺子的一條邊是波浪線的。

      很快有學生畫好了。

      師:畫好的,再好一個。

      生繼續畫,有的還沒畫好,有的2個都畫好了。

      師:畫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勢擺出來,讓老師一看就知道你已經畫好了。

      師:誰愿意把你畫的角展示給大家?

      生1上臺展示:畫了2個。

      師:你是怎么畫的?

      生1:先畫一條邊,再畫一個點

      師插:叫什么?

      生:頂點。

      生1:再畫一條邊。

      師:我知道了,他是先畫

      生2展示。

      師:你是怎么畫的?

      生2:先畫2條邊,再畫頂點。

      生3展示:畫了2個三角形。有學生嘆氣。

      師:為什么?他畫了2個三角形,其實他畫了幾個角呀?

      生:6個角。

      師問生3:你是不是描出來的?

      生3:是的。

      師: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師是怎么畫的?

      生:想。

      師邊畫邊說:先畫一個頂點,再畫一條邊有沒有和老師一樣畫的?(有幾個學生舉手)大家用老師這樣的方法再畫一個角。

      生畫,師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邊。

      師:畫角就到這兒。下面我們來做游戲。

      要求學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繩子,圖釘,長方形小紙片,小棒?梢宰杂蛇x擇。

      生做角。

      師:做好后將你的角展示給同學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學生開始展示。

      師展示一學生的角(用紙片和圖釘做的):你們看看,這個角會怎樣?

      生:會變形。

      師:對,可以變形,它的嘴巴可以張大,也可以縮小。(邊說邊演示)

      有一個學生說象:剪刀。

      師:做好的可以展示給聽課老師看看。

      師:我們今天學了什么?

      生:認識角。(師板書)

      評課意見:

      總體感覺:從這堂課的總體效果來說,我認為執教者已經樹立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課堂很活躍,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一、學生的動:

      1、葉圣陶先生倡導的六大解放,新課程提出的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都是為了讓學生動起來,在動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在動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這堂課的很多地方正體現了這一點:從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邊的角,到后來畫角、做角,學生動起來了,而且動的很充分,學的很充分,角的知識就這樣在學生的動中被消化、吸收。

      2、課堂的動態生成。這堂課上得很精彩,因為有很多學生的回答是動態的,非預設的,反映了學生的真實想法。下面我說一處亮點:在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時,老師問學生:壓邊有什么感覺?第一個學生回答是: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溫柔。這時課堂上還出現一陣笑聲。第三個學生回答的是:舒服。這三個回答雖然是學生的真實感受,但看似與正確答案無關。(當時我也很體上課教師擔心:該如何引導)很快,老師的一句為什么會感到舒服?就輕易的得到了平平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領,真實的體驗,是那么的自然無痕,讓聽課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二、學生的笑

      整堂課感覺學生學得很開心,笑聲陣陣,我認為主要原因又以下幾個:

      1、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師珍視學生的回答,創設了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敢于說出不同的、真實的感受。如在講角的概念時的那段精彩的引領。當學生的回答得到老師的肯定時,就有了開心的笑。

      2、知識不再是全靠教師的授給,而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體驗,不斷得到的成功體驗使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更樂于學習,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師觀念轉變了,對學生更尊重了,教師對于學生的表現更多的是肯定的評價、激勵,好象沒聽到錯、不好等話語,以前常說的失敗,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這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驕傲的笑聲。

      4、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星級評比從上課開始就進行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笑臉和哭臉展示學生的評價結果,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請學生用漂亮的姿勢展示出來這些都讓學生有了更多的笑。

      三、值得探討的5個問題。

      1、教學目標的確定:數學教學的目標是從三個維度來確定的。張老師制定的第三個目標是:在小組合作中養成傾聽的習慣,培養口頭表達的能力。但實際在課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學生交流的機會也挺少的。是否可以從此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方面去考慮。

      2、小組評價應有結果:雖然在黑板上已經展示了結果,但應在小結時對本次比賽進行總結、肯定,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好的延伸,這也關系到評價的完整性。

      3、角的呈現方式應多樣化。這堂課呈現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雖然在畫角時,教師提到過可以朝上、朝左,但強調得不夠,應該將角的形式多樣化的呈現給學生。

      4、這張長長的桌子有4個角。書本有4個角。這兩句話敘說不夠妥當。課后的做一做1是這樣描述的: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我們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應注意科學性。

      5、活動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顒咏钦故緯r不少學生還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學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師說的那些活動角的認識也應該讓展示的學生來說,從學生的表現來看,他們應該能說也能夠說完整的,而且這是下節課角的認識的知識基礎。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13

      單元教材分析:

      數學不僅是人們生活和勞動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學習數學還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后面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傳統的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這部分內容,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是本冊教材新增的內容之一,教材試圖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并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方法,并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內容結構如下:簡單的排列——最簡單的推理——簡單的推理

      單元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 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 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 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 數學廣角(一)

      教學內容:

      課本P9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找出最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幣。實物、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上一節數學活動課,你們喜歡嗎?

      出示課題:數學活動

      2、我們先來做一個拼圖游戲:小朋友每人的桌子上有三張圖,請你任選兩張拼一拼看看是什么?先和同桌說一說。

      3、交流反饋。用不同的圖可以拼出不一樣的效果,如果老師給你數字卡片,你能拼出什么數呢?

      二、動手操作,探索規律

      1、 用1和2兩張卡片擺數。

     。1)自己動手擺一擺,看一看誰最愛動腦筋,誰的小手最巧。

     。2)獨立動手擺,然后在班內說一說自己用這兩張卡片擺了那些數。展示大家看。

      2、用、1、2、3三張卡片擺數。

      教師激勵學生動腦擺一擺:從數字卡片中任選兩張卡片,你能組成什么數?可以與小組同學討論,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拿出卡片,自己動手擺一擺。

      引導學動腦,找規律去擺,我們比一比誰擺的數朵而不重復。

      3、學生擺完后,小組交流,組長把成員擺的數記下來,并總結擺數的方法。

      4、小組匯報。師生總結,指明學生說一說。

      三、小組合作,鞏固發展

     。1)三人做握手的游戲。每兩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幾次。

     。2)小組匯報,三人到臺上有規律的握手,得出結論。(3次)

      2、師:我這由三本練習本賣5角錢可以怎樣付錢。請同學們拿出你的人民幣,動手試一試。誰想來賣?

      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到臺上來賣。

      板書學生的方法。

      3、衣服搭配

      出示兩件不同的上衣和兩條不同的褲子圖:請看這里有幾種搭配方式?試一試。

      交流反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玩的有趣嗎?說說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激趣導入,讓學生在游戲中產生興趣,在活動中找到啟示。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操作活動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學習中應用。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用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課本P100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2、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具學具:

      動物圖片、語文、數學、自然等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游戲一:

      故事導入:森林王國要舉行運動會,入場時要組織一個花束隊,雞大嬸讓藍貓和非非準備一束花,雞大嬸說:“他們拿的分別是紅花和藍花!彼{貓說:“我拿的`不是紅花!彪u大嬸說:“請同學們猜一猜,藍貓和非非分別拿的是什么花?”

      今天有許多這樣的問題等著同學們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誰最愛動腦筋。

      二、游戲二:

     。1)出示例2的第一組圖讓學生注意觀察。

      讓學生猜一猜他們拿的是什么書?

      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小組活動

      4人一組,兩名同學分別拿語文數和數學書,其中一名同學說:“我拿的不是什么書!绷硗鈨擅瑢W比賽看誰猜得快。交換進行。

     。3)、同桌活動。

      拿出準備好的動物卡,又一名同學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學生猜,交換進行。

      三、游戲三:

      1、找三名同學配合,創設真實情景,根據例題做一做,讓學生猜一猜,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小組活動

      A、師 :把猜一猜的游戲規則說一說。4人一組輪流進行,每人至少猜一次。

      B、進行活動。教師不做任何規定,讓學生撇開思維,自己去猜。

      C、小組交流,向全班匯報活動過程。

      3、觀察比較例3和例2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4、 鞏固練習:師生一起做游戲。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上得真愉快,你們在游戲中都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故事導入新課等于抓住了兒童的天性,激起了他們玩的樂趣和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游戲活動,既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活動,一起在活動中探索新知。放手讓學生隨意玩,鼓勵他們玩出新意,教師捕捉創新的火花,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9~50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實際,通過現實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到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聯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激發探索規律的欲望,培養探索發現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具體事物中體驗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是有規律的。

      【教學準備】

      1.課件、題卡。

      2.課前準備:各小組用幾種顏色的花設計一個布置花臺的方案,可選一種或幾種顏色,讓學生自由發揮。

      3.回家收集爸爸或媽媽的年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五一”節快到了,為了增添節日的喜慶,小朋友設計了布置花臺的方案,現在就請各小組展示你們的設計,其他小朋友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小朋友的設計都挺棒,我們看得出來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規律。確實,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是很多的,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來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嗎?(板書:探索規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構

      1.教學例1

      教師:小朋友喜歡旅行嗎?假如“五一”到了,你和爸爸媽媽去旅游,從重慶出發,去大約300千米遠的成都。

      多媒體出示地圖,動畫演示出行的過程。

      再在電腦上出示:

      重慶到成都大約300千米

      已行路程(千米)100剩下路程(千米)

      教師:已行10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樣填?

      將教科書例1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100150250

      剩下路程(千米)200〖4100

      讓學生完成書上第66頁例1填表,可獨立填,也可討論合作填。

      學生展示自己填好的表格,并談一談自己的填法。

      教師:根據自己填寫的已行路程,你發現了什么?讓學生自由匯報自己的發現。

      學生1:行100千米,剩200千米;行150千米,剩150千米。

      學生2:已行的路程越少,剩下的路程越多。

      學生3:已行路程多50千米,剩下路程少50千米。

      教師:說得好,已行的路程不斷增多,剩下的路程就不斷減少。

      2.教學例2

      教師:小朋友旅行得真快,下面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笑話。

      小明今年8歲,小華今年9歲。小華對小明說:“我比你大!毙∶鞑环䴕獾卣f:“有什么了不起。我明年滿9歲,就和你一樣大,后年就比你大了!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他們說的實際上是有關年齡的`規律,下面我們探索年齡的規律。請小朋友將收集到的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年齡填在題卡上。今年5年后10年后()年后父(母)(歲)學生(歲)相差(歲)

     。1)讓學生分組討論,這個表格怎樣填,說說這樣填表的道理,展示填的結果。

     。2)觀察所填表格,你發現了什么?

      三、練習應用

     。1)剛才大家探索有關年齡的規律,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對手指的游戲。教科書第67頁課堂活動第1題。

     。2)教科書第68頁課堂活動第2題。

     。3)●○●●○●●●○●●●●()將圖填充完整后,串好可以送給最喜歡的、最要好的朋友。(蘊含情感教育)

     。4)玩一玩數學接龍游戲。

      可以小組或全班一起玩,例如第1個人說一個數2,后邊的人接著說比前一個多3的數。

      也可以由大數遞減為較小數。

      四、小結

      小朋友玩得開心嗎?“五一”長假小朋友會過得非?鞓。老師知道,今年5月1日是勞動節,明年5月1日小朋友會過什么節呢?小朋友,像這樣有規律的現象是很多的,只要大家認真觀察、思考,就能發現更多的規律。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15

      三位數加三位數(不進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三位數加兩、三位數(進位)得計算方法,能熟練筆算和在1000以內的三位數的.進位加法;

      2、繼續培養探索意識,問題意識和用數學方法解決現實問題地意識;

      3、在與他人交流解決問題地過程中,獲得成功地體驗,產生數學地積極情感。

      4、會用學過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5、在具體情景中培養靈活地解題思路。

      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進位加,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進位的三位數加兩、三位數。

      二、比一比,算一算

      1、學生獨立計算

      6+8 7+9 8+3 5+7

      60+80 70+90 80+30 50+70

      2、互相說說上下兩題的聯系。

      三、算算,填填

      加數45227350957688

      加數396727294650312

      和

      四、解決問題

      1、出示第6題掛圖

      (1)看圖,說說從圖上可以獲取哪些信息?

      (2)小兔從家到學校怎樣走比較近?先讓學生說說小兔家到學校有幾條路?每條路各是多少米?

      60+70=130(米) 50+90=140(米)

      50+70+80+100=300(米)

     。1)小猴呢?

      70+90=160(米) 80+100=180(米)

      70+50+60+70=250(米)

     。2)誰到學校路近一些?為什么?

      2、做第8題

      (1)先讓學生說說題中告訴我們什么?要求什么?

      (2)自做,集體訂正,說說想法。

      3、出示第9題掛圖

      (1)讓學生在圖上指一指每個小動物地家在哪里?互相說想法,再交流。

      (2)從小兔家到小猴家有1000米嗎? 為什么?

      你是怎樣想的? 板書: 520+420=940(米)

      從小貓家到小狗家有1000米遠嗎? 為什么?

      板書:460+480=940(米)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根據學生提問,教師相機板書問題。

      (4)學生自己列式解答這些問題,全班交流、講評。

      五、全課總結

      說說自己在本課中的收獲。小組內交流,派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教學板書:

      進位加

      小兔:

      60+70=130(米)

      70+90=160(米)

      50+90=140(米)

      小猴:

      80+100=180(米)

      50+70+80+100=300(米)

      70+50+60+70=250(米)

      5

    【小學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優秀教案07-01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05-18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7-05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7-05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7-05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07-05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3-11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熱】07-15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