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模板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較為復雜的人像比例、結構,提高對人物面部表情、頭部結構的認識,從而達到刻劃對象心理表情的高度,對日后進行創作有較好的幫助,并通過頭像的訓練,對事物有一個全面深刻的認識,也是素描教學的較高級階段。
教學重點:
對人物頭部結構及人物神態的刻劃。
教學難點:
對人物頭部解剖結構的表現。
教學方法:
講授與實踐指導相結合,直觀與討論相結合。
教材:《素描》劉虹編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ISBN 7—5621-1893-0
參考書目:
《現代素描肖像》 孫建平 著 天津美術出版社 ISBN 7-5315-0323-5/.0323
《伯里曼人體結構繪畫教學》 喬治.伯里曼 著 廣西美術出版社
ISBN 7-80674-065-1/.48
《素描基礎知識》 郭紹剛 著 嶺南美術出版社 8260.0718
《素描技法》馬玉如 陳達青 著 人民美術出版社 8027.7210
〈〈蘇聯列賓美術學院素描教程〉〉貝洛烏索夫.柯爾布.卡別依金 著 曹春生 譯
ISBN 7-5059-1262-3/.324
學時:6╳10
人物頭像素描
一、 人物頭像素描的意義
1、人物是素描研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很多專業畫家研究的對象。我們可以從很多大師那里找到他們畫的人像素描,并可見其所具有的藝術質量,那些充滿魅力的人像素描大多是創作畫中的設計稿,但是卻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2、研究素描頭像的作畫技法應對有關藝術問題進行廣泛的思考和研究,使之在提高技法的同時對藝術的思維、觀點進行培養和錘煉。這樣有利于在繪畫成長的過程中發育健全。研究人像素描應該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練習程序。
二、人物頭像寫生
1、深入研究素描頭像的一般規律
深入研究素描頭像的一般規律,從頭骨研究開始并借助頭骨及肌肉解剖知識以及面部細節的幫助,大致掌握不同角度俯仰透視時頭部的關系和表現方法。
2、掌握構圖的基本原理
在畫頭像時要掌握基本的構圖規律、原則,要看好紙的大小,而后開始定位、高低左右、中心線等輔助線的勾畫,再確定頭部的尺寸及比例和它的運動趨勢,然后輕輕的定位描畫。
3、頭像的畫法步驟
掌握畫素描頭像的方法和步驟,始終進行認真的觀察、細致的比較,堅持從全局出發,從大處入手刻畫,注意結構和比例關系。小的細節如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只用長短不一的直線表示則可。
確定臉部的大輪廓、體積特征和比例之后,標出明暗交界線的位置,要考慮面部的高點和低點,細部的加工要仔細研究形體。從各方面多角度觀察模特。找到對象的面部特征和心理表情,在逐漸加重暗部顏色的同時,更加清楚地畫出明暗面、中間色,并使色調從屬于整體并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細節。
畫素描的過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比例關系、構圖和模特的特征上,訓練學習習慣,從不同角度觀察模特兒,在任何時候都清楚頭部各個面在空間中的狀態,頭部骨骼和肌肉、在臉部不同表情狀態下其結構在細節上的相互聯系,明暗和色調以及對細部造型研究,所以這些都必須統一于一個整體,做到畫面在任何時候都具有完整性。
三、頭部造型結構
1、頭骨的結構:
頭骨是由呈球狀的腦顱骨、額骨、顴骨、眼眶凹穴,以及連接牙齒的上下頜骨所構成。
2、簡化頭部的形體的觀察方法:
頭部的體積,可以借助最簡單的立方體來理解,再進一步分析正面和側面是不同方向的兩個面。
3、頭部的動勢和透視:
找到頭部的中心線與眼、鼻、嘴三條平行線成直角相交,頭部傾斜時他們的關系不變。
四、頭部的標準比例和五官的位置
1、標準比例:發際到眉毛為上停,眉毛到鼻底為中停,鼻底到下巴為下停。
2、三停五眼:正面看臉部最寬處為五個眼睛的距離。
3、不同角度的透視變化。
五、臉部的表情
1、重視五官的造型特征和神態:
要熟悉他們的形體結構,理解五官由于臉部表情的變化而形成的變化。
2、眉、眼、鼻、嘴、耳:
深入觀察掌握結構,各角度的透視變化。
3、肌肉對表情所起的作用:
頭部骨骼決定頭的形狀,臉部肌肉決定臉部的表情,學好解剖知識掌握臉部肌肉收縮對表情的影響。
六、素描頭像的其他因素
1、頭、頸、胸的關系:
要簡單的理解成幾何形體,掌握解剖知識,及前后關系。
2、頭發的表現:
頭發的不同樣式,體現了人的各種身份和性格,表現時要注意大型和整體關系的把握,注意遠近虛實的刻畫。
3、頭部質感和色感的表達:
認真觀察每個人的不同的皮膚顏色和身份特征,年齡、性別等因素,依靠線條和明暗來刻畫對象。
4、背景和頭像的關系:
背景的刻畫是為了更好的突出頭像,起到烘托主題的作用。
七、素描頭像的技法及工具
1、結構素描和全因素素描:
結構素描主要指以線為主的素描。全因素素描是包含光影反映真實的素描,三大面、五大調子。
2、工具:鉛筆、碳筆、木炭條,
專業的素描紙、繪圖紙、宣紙、新聞紙等,畫板、畫架、橡皮、定畫液等。
八、素描頭像的三個階段
1、大體階段。,
先觀察,首先看對象的特征,主要任務是整體入手,安排構圖、定位置、確定結構輪廓用長短不一的'直線,要求動勢、頭、頸比例和基本型正確,畫出大的明暗交界線及投影位置。
2、 深入刻畫階段
深入刻畫,是進一步地刻畫對象,根據作業要求、時間長短來確定,刻畫的細致程度,以長期作業為例,要更加細致地調整外輪廓線和內部結構線,達到造型精確,更加仔細地觀察并牢記第一印象,理性的分析加上感性認識,表現對象的精神面貌及心理活動,做到畫面人物形象生動,但深入刻劃階段要求從整體出發,分清主次,著重刻劃和神態有關的部分(五官),所以,深入刻劃階段主要是正確處理局部和整體的關系的過程。
3、調整完成階段
調整階段,主要任務是上大色調和整體到局部,局部到整體的這樣過程,要多動腦,少動手,對畫面進行全面檢查,對畫面黑、白、灰的調整統一的過程,不要進行大的修改,以觀察概括和加強減弱等方法,突出主要五官刻劃,屏棄瑣碎的不必要的非本質的東西的描寫,努力做到使形象準確、鮮明、生動、做到畫面的完整和諧統一。
完成階段,畫到什么程度是一張素描頭像的完成呢?一張完整的作品,要求畫面色調統一,黑、白、灰安排合理,線條排列及輪廓線處理有虛實軟硬的變化,并盡力做到自己極限,錯的地方要及時修改,按步驟制作,要求到任何階段畫面需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一張完成的作品,跟人的個方面素質、修養密切相關,在一定時間里要多讀、多看大師的作品,從中吸收精華。
九、作業要求
1、長期作業:時間要把握好,嚴格的按步驟要求進行,多些理論的分析,完成在解剖、透視、三大面、五大調子、結構等方面全因素的寫實頭像。
2、短期作業:時間控制在四課時左右,要求造型準確,結構嚴謹,線條流暢,作業具備完整性和可觀賞性.
3、 時間安排: 短期作業:四—六課時一副
男、女青年頭像。
長期作業:十—十二課時一副
中、老年頭像。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培養熱愛版畫藝術的情感
2、了解版畫知識
教學重點及難點:
木版畫基本知識
電教、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投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木版畫
二、講授新課
1、版畫是繪畫的重要品類之一。它以板為媒介,畫家運用刀和筆以及其它工具,在不同材料的板面上進行刻畫,通過印刷可復印多份原作。后發展成獨立的藝術形式,即現代涵義的版畫創作。
2、版畫作品精煉、獨物,易于保存和收藏、傳播,深受人們喜愛。
3、版畫創作極為重視工具和材料的處理,不同板材、技法的處理,創作出的版畫風格也各有不同。
4、版畫的.種類
。1)木刻版畫
。2)銅版畫、石版畫
。3)紙版畫
5、木版畫
。1)木版畫知識
木版畫俗稱木刻,源于我國古代。雕版印刷書籍中的插圖,是版畫家族中最古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支。
木版畫,刀法剛勁有力,黑白相間的節奏,使作品極有力度。
。2)木版畫作品欣賞
A《風景》水印套色木刻
B《痛苦的呼號》黑白木刻
C《祖孫倆》黑白木刻
注意它們的黑白灰和點線面的分布和處理。
。3)學生制作
在較軟的木板上進行版畫作業。
教師指導
。4)作業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一、 組織教學
二、 導入課題以趣味性的實驗導入課題:
1、讓學生拖掉鞋子,腳底在水桶里沾上水,然后將腳低印在地板上。
2、 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腳印,想象著自己的腳印象什么。師指生點名回答。表揚有豐富想象力的學生。
3、小組討論,說出動物腳印的樣子。比一比哪一組說出最多種動物腳印的樣子。
4、出示課題——奇妙的腳印
三、 觀察了解各種動物的腳印,師生討論腳印的模樣
1、師具體逐個播放動物的腳印,請同學欣賞觀察并討論它們的造型特征、以及你所想象的其他形象。
2、欣賞課本第十四頁,讓學生了解一些動物的腳印并讓學生說出為什么其他的小朋友會有這樣的想法
3、師小結:
我們感受大千世界的美麗,就別忽略了他的每一件饋增,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腳印。這小小的腳印能為小朋友們帶來許許多多的想象力,我們可以從它的外形,特征來展開豐富的想象。
四、 探究如何將各種腳印展開奇妙的想象
引導學生于小組為單位討論:每個學生將它對某種動物的腳印有什么樣的想法說出來,然后經小組討論。
先考慮你對哪種動物的腳印比較熟悉,可以先從它的形狀打開思路。師提示學生展開思路,以腳印原來的形狀,如圓形,半圓形,不規則形等去展開想象。師將各種腳印擴大掛在黑板上供學生觀察。
五、想象與繪畫
1、引導學生獨立繪畫自己最喜歡的腳印,并將普通的腳印通過你的大膽與豐富的想象將它變成一副精美的圖畫
2、以小組為單位,布置一組腳印的世界。
3、完成作業的`手法可以多樣,但以繪畫和剪貼為主。
六、展示作業,總結評價
1、否有集體合作的精神。
2、是否能把自己想象腳印的造型與色彩,大膽的表現出來。
3、想象的腳印思路是否有創新,獨特。
4、是否能在完成作業的方法上有所創新。
七、 課題拓展
1、賞圖例,引導學生課后應用其他材料,如大的硬紙板來繪制你最喜歡的腳印。
2、教育學生平時要善于觀察生活中的小事,多動腦筋。
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生活情趣。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與探究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師給予指導。鼓勵學生要大膽創新。讓學生通過交流,提高自主審美感知能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學習領域: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法。
2、指導學生完成美術學習資料收集、標簽制作、分類編號、展示作品等整個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通過制作美術學習記錄袋的活動,感受美術設計工作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美術學習記錄袋的制作過程。
教學難點:如何制作能突出個性的美術學習記錄袋。
教具:美術學習記錄本的示范作業,以及教學示范演示的工具材料。
學具:學生搜集自己優秀的美術作業、各種作業評價,準備制作美術學習記錄袋的工具與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引導階段
教師展示一個原裝記錄袋,問有什么用途?(裝文件等)。再展示一個已裝飾好的美術記錄袋,與原裝記錄袋進行比較,有什么不同?(專門裝美術作品、特征鮮明)學生討論美術學習記錄袋的作用。
2、發展階段
提問學生如何設計制作一個美術學習記錄袋,打開一個美術學習記錄袋看看,學生展開討論,后教師總結制作過程、具體要求和方法。
1)、選擇自己滿意的`作業、或作業的照片。
2)、將作業按時間先后的順序,進行編號或分類。
3)、選用透明的塑料文件袋,作為我們美術學習記錄袋。
4)、制作標簽,注明姓名、班級、學號、建檔日期。
5)、收集自己的評語、同學的評語、老師的評語或者家長的評語。
6)、美術作業和各種評語按編號或分類,放進美術學習袋中。
第二課時
1我們上一節課已經了解了如何設計制作一個美術學習記錄袋.但如何設計制作一個具有“美術”學科特征或者體現你的個性化的特征的美術學習記錄袋呢?
欣賞一些具有個性化的特征的美術學習記錄袋,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師:畫面的設計形式?效果?表現方法?
3、布置作業:設計制作一個具有“美術”學科特征或者體現你的個性化的特征的美術學習記錄袋。
4、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組員討論,共同擬訂和完善各自的美術學習記錄袋設計方案,并補充一些學生互評工作。
學生分頭按設計方案進行標簽設計制作、選擇作品、分類編號、匯總作業等工作。
5、作業講評
作業完成后讓學生進行作品展示,開展互相評價、欣賞活動。
6、課后拓展
鼓勵學生積極設計制作其它學科的學習記錄袋,不斷提高美術的實際應用能力。
施教時間:
課后記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用橡皮泥來表現生活中的事物。
2、在創作過程中強調發揚團結合作的。
3、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橡皮泥制作方法及其運用。
2、學習橡皮泥的色彩搭配。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作品展示
老師出示“橡皮泥姐姐”作品,啟發、提問學生并導入新課——“有趣的彩泥”。
師:“這個小姐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橡皮泥做的!
2、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這個“小姐姐”是老師特意用豐富多彩的橡皮泥作的,老師把她請來,除了讓你們欣賞橡皮泥姐姐的美麗外,還有一個目的,是要看看你們對橡皮泥的制作知識掌握了多少,看看像橡皮泥姐姐這樣貼出來的畫美不美。她準備教一個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橡皮泥貼畫。待會橡皮泥姐姐還要評評獎,同學們,你們說好不好?
二、發展階段
1、欣賞范作
師:在我們學習制作橡皮泥貼畫前先來欣賞幾幅貼畫作品。
出示范作,并結合課本的范作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欣賞。讓學生了解橡皮泥貼畫的材料特點,從構圖、用色、造型、內容讓學生了解每幅畫的特色。
引導學生討論、發言使學生在討論觀察中發現橡皮泥貼畫的技法——壓、割、戳等多種手法,以及如何使用色彩搭配,讓橡皮泥貼畫更豐富美麗。
2、教師示范制作并講解貼畫制作的'步驟: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橡皮泥貼畫《小帆船》,并歸納出貼畫的步驟:
。1)橡皮泥貼畫的構圖設計(以向日葵為例,指出構圖要考慮到畫面安排、作品大小。)
。2)橡皮泥貼畫的色彩搭配。
。3)橡皮泥貼畫的造型設計。
三、布置學生作業
要求學生用橡皮泥貼畫形式做出一幅自己喜歡的作品。
四、教師巡回指導,主要提示橡皮泥的制作技巧和色彩搭配,并提醒、幫助學生充實作品的內容。
五、作業評比
教師組織學生和橡皮泥姐姐一起欣賞、作業,評評你覺得哪幅作品比較好?為什么?說說作品的優缺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六、教師
同學們這節課又學會了一種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做出了好多精美的橡皮泥作品,其實啊,橡皮泥的制作方法可不僅僅是這些,在平時你們可以自己動手制作去探索,你們就會覺得橡皮泥制作是一個非常精彩的世界。
七、收拾
布置學生收拾、教室衛生,美化環境。
教學后記:
低年級兒童對橡皮泥的制作充滿了興趣,所以準備工作做的很好。
在導入階段,我以一個橡皮泥小姐姐讓學生進行欣賞導入,并將它擬人化,貫穿整個課堂,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充滿了興趣。在新授階段,我示范做了一幅作品,這個過程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了橡皮泥制作畫面的過程,對他接下來創作有很大的幫助。
在今天的這節課上,學生的活動氣氛很高,教學目標和任務也都完成的很好。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大師作品及古琴樂曲,了解端午節與屈原的關聯,感受屈原的愛國精神與不屈的性格。
2、讓學生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制作,讓學生感受集體的力量時無窮的。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制作。
教具準備:
1.有關屈原的故事或圖片資料。
2.龍舟的圖片資料。
3.剪刀、彩色紙等手工工具。
學具準備:
剪刀、彩色紙等手工工具。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復備學生活動復備
1、織紀律,檢查學具。
2、聽一聽:
師:講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學生了解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讀一讀:
朗誦屈原的著名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加深屈原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同時也加深對端午節的深刻理解。
4、提出作業要求:
讓學生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制作。
5、老師示范制作一個大龍船的部件折法。
6、放背景音樂,學生制作大龍船部件,老師巡回指導。
7、集體完成大龍船拼接。
8、教師小結:展示學生完成的大龍船作品。
1、靜息。
2、聽一聽:
講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學生了解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讀一讀:
朗誦屈原的著名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4、學生認真聽老師布置作業要求。
5、跟老師學習折大龍船部件。
6、學生制作大龍船部件。
7、集體完成大龍船拼接。
8、展示作品。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課時:二課時
目標:
1、在上節課的基礎上,通過學習,使學生能綜合多種材料設計或制作“美麗的手提袋”。
2、欣賞作品,同時感受自己制作作品的美。
3、鼓勵學生大膽構思、充分發揮想象,能設計出各具特色的作品。
重點:學生能綜合多種材料設計或制作”美麗的手提袋”。
難點:能設計出各具特色的作品。
準備:教師:范圖、教師和學生作品、廢舊物品、剪刀、膠水等
學生:水彩筆、顏料、毛筆、水、調色盤、蠟筆、彩色鉛筆、廢舊物品、剪刀、膠水等。
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討論、欣賞
1、如果讓你設計”美麗的手提袋”,你該設計怎樣的?
2、你準備用什么材料來設計?
3、以組的形式進行交流并欣賞作品。
4、看完作品,你有新的想法嗎?
。1)用畫面表現的同學談談自己的想法,
。2)用手工表現的同學也談談自己的看法。
。3)以次相互得到啟發。
5、教師引導學生具體欣賞作品
(1)繪畫作品:
(a)構思新穎在什么地方?它應用了那些工具?效果如何?
(b)如果你要畫你還會應用那些工具?出現那些效果?
。2)手工作品:
(a)運用的材質是否合理?
(b)如果你做會用些什么材料?(學生例舉多例)
(c)此創作的新意何在?
三、學生作業
1、用你喜歡的方式,設計制作“美麗的手提袋”。它不一定僅僅是現實生活中的,還可以是想象中的。展開你們的想象吧!
四、巡回指導
1、全面觀察學生作業。
2、對個別學生進行初稿的輔導。
五、小結
1、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作一簡單介紹。
2、布置下一節課所帶工具。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
1、欣賞學生作品(一部分是現實的作品,一部分是想象的作品)
2、但這些作品都是用平面來表現的.,鼓勵學生用立體的手法來表現。
三、繼續上節課作業
1、完成你設計的“我設計的手提袋”,加進自己的想象。
2、表現的角度、方法、材料別具一格。
3、大膽展開想象,不拘泥。
四、巡回指導
1、小組間交流作品,指導一部分學生作業。
2、指導學生綜合各種工具表現,鼓勵學生制作出精彩的作品。
五、小結
1、展評學生作品。
2、自己說明創作意圖、評價自己或他人繪畫作品。
小學美術教案 篇8
教學內容:6、實物的聯想
教學目標:
1.選用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物品,運用豐富的聯想進行巧妙的設計,組合成新的形象,給人以無限的驚奇。
2.培養想象力、發明力以和觀察生活、裝飾美化生活的能力,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3.從不同的角度對現成物品進行大膽想象,爭取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4.學會觀察和選擇資料并加以巧妙利用。
教學重點、難點:
。、巧妙地選用各種物品和資料,利用自身的想象力和聯想力進行創作。
。、怎樣將各種物品和資料進行合理利用、巧妙組合,并使人一目了然,能給他人以啟發。
教學媒體:
課件、各種生活物品、廢舊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將舉行一次競賽,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超級變變變”。當然,在競賽之前,我們首先得學習一些新知識。
2、前一段時間,老師看了一個很有趣的展覽,其中有世界大師的作品,也有同齡小朋友的作品,它們都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你們想看嗎?(-----------)
3、課件出示實物聯想作品的圖片,引導同學欣賞,猜猜作品表示的是什么?
4、看了這么多有趣的作品,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作品是由什么組成的?(原來它們都是生活中真實的物品和廢舊資料經過聯想組合而成的。)
4、導入:實物的聯想
二、合作探究:
1、選擇對象,討論交流。
出示圖片,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這么多作品中你喜歡哪一個,分析使用了哪些資料,并大膽說出自身的感受。(你覺得作者的想法好不好,你有沒有更好的創意。)
2、嘗試創作
大家看了這么多,也談了自身好的想法,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請同學們拿出自身的文具盒,用自身的文具用品擺一擺,看看哪個同學的想法巧妙。(同學嘗試拼擺,做出很多有趣的作品)
3、作品簡評(自評、互評)
4、直觀演示,學習方法。
是呀!同學們的想法真豐富啊。用簡單的文具擺出這么多生動、有趣的作品。老師這里有一張圖。出示圖片“蝴蝶”,分析蝴蝶的特征,同學找一找身邊易于表示蝴蝶身體各部位特征的資料,拿到老師的講臺上,然后請一位同學協商老師進行拼擺,最后組合成蝴蝶。
3、歸納方法。
通過我們大家的'一起努力完成了這么漂亮的作品,同學們能不能說一說,我們是怎么把它做出來的。(同學自由發表意見)
歸納:媒體出示,分析---------找----------拼擺
三、創作:
1、 小組討論,拓展思維。
老師發現今天同學們帶了很多的資料,大家根據他們的外形、顏色,你想到了什么?準備把它變成什么?
2、 巧手組合,展示創作。
結合資料,聯想創作。
3、 展示效果,交流評價。
。、自評,講解作品的名稱、構思。
。、互評,講講組合是否科學、合理?其中哪一局部最吸引你?
小結:
今天同學們做的作品都很有趣、漂亮。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藝術大師羅丹說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有了發現便有了美。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要能處處發現美、發明美,來美化我們的生活。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教案01-07
小學美術教案[經典]06-07
小學的美術教案06-13
小學美術教案【經典】06-14
【經典】小學美術教案06-23
小學美術教案(經典)06-23
(經典)小學美術教案06-27
小學美術教案【精選】05-29
小學教案美術05-21
小學美術的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