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教案(匯總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的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的教案1
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實驗中學 章福枝
一、內容與內容解析(一)內容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及解法
。ǘ﹥热萁馕
上節課學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知道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關概念及解法,本節課主要是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其解法,這是學習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教材通過一個實例入手,引出要解決的問題,必須同時滿足兩個不等式,讓學生經歷通過具體問題抽象出不等式組的過程,進而通過一元一次不等式來類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這些概念.學習不等式組時,我們可以類比方程組、方程組的解來理解不等式組、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概念.求不等式組的解集時,利用數軸很直觀,這是一種數與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不僅現在有用,今后我們還會有更深的體驗.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
二、目標及目標解析(一)目標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等概念.(2)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并會用數軸確定解集.(二)目標解析
達到目標(1)的標志是:學生能說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特征.
達到目標(2)的標志是:學生能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能在數軸上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并獲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步驟.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但是對于學生用數軸來表示不等式組的解集時還不夠熟練,理解還不夠深刻.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數軸上找公共部分,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
四、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岢鰡栴} 形成概念
問題:用每分鐘可抽30噸水的抽水機來抽污水管道里的積存污水,估計積存的污水超過1200噸而不足1500噸,那么將污水抽完所用的時間的范圍是什么? 設問(1):依據題意,你能得出幾個不等關系? 設問(2):設抽完污水所用的'時間還是范圍?
小組討論,交流意見,再獨立設未知數,列出所用的不等關系. 教師追問(1):類比方程組的概念,說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怎樣表示? 學生自學概念,說出表示方法.教師追問(2):類比方程組的解怎樣確定不等式組中x的取值范圍? 學生經過小組討論,老師點撥: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組x的取值范圍. 教師追問(3):怎樣解不等式,并用數軸表示解集? 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追問(4):通過數軸,怎樣得出不等式組的解集?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點評 教師追問(5):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什么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學生自學概念.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意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猜測、概括和自學能力.并且滲透類比思想,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以及其解集的概念,利用數軸的直觀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義.
。ǘ┙夥ㄌ接 步驟歸納 例1 解下列不等式組
學生嘗試獨立解不等式組,老師強調規范格式
設問1:當兩個不等式的解集沒有公共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設問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般步驟是什么?
學生總結歸納,老師適當補充,得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般步驟是:(1)求每個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數軸找出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3)寫出不等式組的解集.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方法和步驟.
。ㄈ⿷锰岣 深化認知
例2 x取那些整數值時,不等式5x+2>3(x-1)與
都成立?
設問1:不等式都成立表示什么意思? 小組討論
設問2:要求x取哪些整數值,要先解決什么問題? 學生先合作交流,再獨立解不等式組 設問3.怎樣取值?
學生在不等式組的解集范圍內,取整數值.老師強調即求不等式組的特殊解. 設計意圖:通過例2可以讓學生構建不等式組,并解出不等式組,同時根據解集求出不等式組的特殊解,這是對學生解不等式組的一次提高訓練.
。ㄋ模w納總結 反思提高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主要內容,并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般步驟?
。3)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一般規律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
。ㄎ澹┎贾米鳂I 課外反饋 教科書習題9.3第1,2,3題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作業,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對教學進度和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
數學的教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交集分類。初步了解兩集合相交部分所擺放的圖形,必須同時具有兩個集合圖形的特征。
2、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復習10以內數的圓圈減法。
活動準備:
1、教具:多媒體教具一套、錄音機、磁帶、兩個山洞圈(圖上有大標記和紅標記)
2、學具:人手一套磁性操作材料(兩個貼有標記的空心圈及幾個圖形)五角星胸飾,小組材料四份,復習材料(算式接龍,看圖編應用題,寫算式。)
活動過程:
一、看表演導入活動:
。ǔ鍪径嗝襟w)讓幼兒看表演《花兒找家》發現問題。
情節:兩個空心圈,一個是大花的家,一個是藍花的家,四朵花根據標記回了家,而一朵既是大的,又是藍的花說:“別吵了,別吵了,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兒了,小朋友你能告訴我嗎?”
二、學習交集分類:
1、引導幼兒觀察花的特征,知道大的藍花同時具有兩個家的特征。
2、小組討論,共同操作一份小組材料,為大的藍花找自己的家。
3、演示教具,將大花的家和藍花的家相交重疊一部分并配上音樂,使幼兒知道這個重疊部分是兩個家公共的地方,并能運用,加深理解。
4、把大的.藍花送進重疊部分,并貼上相應的標記。
5、演示教具分別拿掉相交相重疊部分大花家的弧線和藍花家的弧線,幫助幼兒驗證,同時具有兩個特征的花朵才能住在兩個家相交重疊的部分。
6、請幼兒共同完成小組操作材料,并選派一位幼兒把材料送上來,讓大家檢查。
三、小組活動:
演示教具:以小花瓣跟著音樂迎風飛舞,變成了各種形狀的形式,激發幼兒運用經驗的興趣。
1、讓幼兒從桌子上小黑板的反面找出操作材料,并講一講你的操作板上有哪些材料。
2、交待活動要求:
。1)邊講邊操作。
。2)請幼兒相互檢查作業,如果做好了,請從簍子里拿一個五角星夾在胸前,表示對自己的獎勵。
。3)新游戲做完了,可以去做復習作業(算式接龍、看圖編應用題、寫算式。)
四組分別按大標記和綠色標記、小標記和三角形標記、藍色標記和梯形標記、黃色標記和正方形標記進行交集分類。
四、活動評價
出示幼兒作業,讓幼兒說一說,你是怎樣按標記給圖形找家的。
五、游戲——看標記鉆山洞
幼兒拿著獎品五角星,看山洞上的標記,跟著音樂進行鉆山洞的游戲,老師重點檢查兩個重疊部分幼兒的游戲情況。
數學的教案3
【教案目的】
1、在活動中體驗不同方位,能根據要求尋找對應位置。
2、在活動中提高幼兒投擲的興趣,體驗游戲快樂。
【教案準備】
桌子若干、帳篷兩個、可以鉆的圓筒兩個、海洋球兩籃、圓形紅色即時貼若干。
【教案流程】
一、引出興趣
引出話題:你們知道解放軍嗎?我們來學習解放軍的本領,學做小士兵。
二、熱身游戲:望遠鏡
帶領幼兒做熱身游戲,以“望遠鏡”的形式引導幼兒以自身為中心表現上、下、后、
前的方位。
以“望遠鏡”的游戲形式,感知里、外的方位,同時熟悉周圍材料。
三、幼兒結合方位貼“小紅心”
教師出示“紅心”(紅色即時貼),介紹游戲方法:打敵人時一定要瞄得準,所以練習時就要瞄準“小紅心”,小紅心貼在哪,炮彈就要打在哪。
教師和幼兒一起商量貼紅心的位置:
我們把小紅心貼在哪?
除了上面還有其他地方嗎?(互動時,可以請幼兒用手指出方位)
小結:桌子的上面、下面;帳篷的里面、外面;山洞的里面、外面都可以貼紅心。
教師和幼兒一起貼紅心,并說說紅心貼的位置。
四、幼兒在投擲運動中感知方位
教師出示海洋球,幼兒開展投擲游戲
教師在幼兒游戲時,引導個別幼兒說說炮彈打在什么地方。
教師引導幼兒將散落在地上的海洋球撿回籃子里。
引導提問:桌子下面都看過了嗎?帳篷里面還有嗎?
本節活動是結合方位來開展的帶有游戲性的'一個活動,還和一個戶外的體育活動結合起來,整個活動進行下來,看得出孩子們是對這個游戲的情境特別感興趣,也有可能是在戶外的關系,活動中老師預設目標與實際開展中存在一定的問題,請老師們根據本次活動,結合以下話題,談談自己的想法。
討論話題:
1、本次活動有何特點與值得借鑒之處?
2、活動中老師預設目標與實際開展中存在什么問題?
數學的教案4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梯形的面積。(板書:梯形的面積)
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屬于空間與圖形這塊領域,它是學生已經認識了梯形、知道了梯形的特征、會畫梯形的高,并經歷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已有了轉化思想的基礎,有了剪、割、拼等一定的教學活動的經驗,形成了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材首先呈現梯形小轎車車窗玻璃的面積這樣一個生活實例引入梯形面積計算的需要,然后通過學生動手試驗探索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但是要求又有所提高不再給出具體的方法,而是要求學生用學過的方法去推導梯形面積計算方法。運用轉化成已學過圖形的方法,教材呈現三種方法:兩個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把一個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把一個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的轉化方法。意圖是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索梯形的面積。
我的定位:
1、提供學生學習材料,推導過程
2、基于對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進一步滲透教學的轉化思想,以后出現的新問題,就基于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轉化來解決問題。
3、在經歷推導過程轉化的思想得出梯形面積計算方法,并用梯形面積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活動中經歷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靈活運用方法解決相關問題
2、 在經歷多種活動的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進一步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推理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上好一節課,抓住重難點是關鍵,結合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制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學生發現梯形與已知圖形的聯系,自主探究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難點是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教學過程
基于上述分析,依據新課程理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框架:
第一環節:基于對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喚起回憶前面我們已經一起研究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還記得是用什么學習方法嗎?誰來說說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是怎么推導出來的?(邊說邊課件演示推導過程)
推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我們都用到了轉化的方法,把要研究的圖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系,進而推導出面積計算的公式。比如:平行四邊形是通過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三角形是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方法。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直觀地再現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推導過程,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同時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為學習新知識的遷移做好準備。
第二環節:直接揭示課題,引發學生猜想,展開探究活動
1、(出示梯形)如果是梯形,那它的面積計算方法又是什么呢,猜想一下會跟什么圖形有關?你想怎樣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猜想驗證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大膽猜想,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自主探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你剛剛的猜想是否正確呢,用學具袋里的梯形動手拼一拼或剪一剪,驗證你的猜想。 學具袋里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一般梯形、兩個相同的直角梯形,等腰梯要提醒學生的是用“轉化—聯系—推導出公式”這樣的順序。
3、 匯報拼擺的方法,指名說說你是怎么拼擺的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方法一、選擇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學生邊操作邊講解: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一半就是這個梯形的面積。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合成平行四邊形的邊,梯形的高和平行四邊形的高一樣的,所以,梯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底 ×高÷2=(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選擇一個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
把一個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高÷2+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
方法三:把一個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
方法四:把梯形剪成上下兩個部分,然后和在一起
對于方法二和方法三涉及到乘法運算定律、性質和等式變形,學生的推導會有困難,教學中鼓勵學生推導方法多樣化,了解一下,能接受就可以了。重點放在講解第一種方法的推導過程。
最后推導歸納出: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并引導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5、應用公式,學生獨立完成我國三峽水電站大壩的橫截面的面積計算
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親自去體驗,并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探索發現、推導出新知,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討,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發散,體現新的教育理念。
第三環節: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1、基本練習:完成課本89頁的做一做,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一輛汽車側面兩塊玻璃是梯形的,分別求出它們的面積。
2、找到合適的條件,求出梯形的面積(課本90頁第三題)
3、解決實際問題
靠墻邊圍成一個花壇,圍花壇的籬笆長46米,求這個花壇的面積。
練習的設計,把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既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又有綜合性的練習,既鞏固了新知又對知識的應用得到拓展,更好地運用公式計算梯形面積,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進而體會數學的價值,同時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四環節:總結全課,反思體會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說說自己有哪些收貨
這個環節再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回憶整個過程,更清楚地認識到這節課我到底學了什么,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學習的樂趣。
總之,本節課從情境導入,以實踐操作為切入點,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極大的推動作用。在教學中,讓學生想一想、拼一拼、剪一剪等一系列數學活動,為概括新概念、總結新方法打下基礎。
五、板書設計
1、拼擺的方法:
兩個完全相同的一般梯形和直角梯形,
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
梯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底 ×高÷2=
。ㄉ系祝碌祝粮摺2
梯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2=長×寬÷2=
。ㄉ系祝碌祝粮摺2
2、剪一剪的方法:
梯形的面積=
。ㄉ系祝碌祝粮摺2
用字母表示: S=(a+b)×h÷2
梯形的面積=上底×高÷2+下底×高÷2=
。ㄉ系祝碌祝粮摺2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數學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掌握5的組成基礎上,理解湊數的含義。
2、能聽口述應用題,在算盤上復習4以內的加減混合運算,并能完整說出算式。
3、在游戲和操作中練習看數撥珠,看珠報數。
活動準備:
1、蘋果圖及標記圖,數卡1、2、3、4、5若干。
2、每人一張分合卡、一支記號筆、5個動物玩具。
3、四位數的電話號碼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數卡5,今天數字5也到幼兒園來了,它說要到算盤上找到它的珠寶寶,你知道是哪顆珠寶寶嗎?幼兒回答,教師小結;哦,原來上珠寶寶就是5呀,那一顆下珠是幾呀?三顆下珠呢?現在我們知道了,下珠寶寶1、2、3、4都比5小,現在數字5要來考考小朋友了,請你把5分成兩份,看看誰的方法又多又準確。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并指導幼兒將分成結果記錄在分合卡上。
2、出示蘋果圖,問:圖中有什么?一共有幾個蘋果?這些蘋果全部都一樣嗎?啟發幼兒按特征標記記錄,并讀一讀分成結果。幼兒將自己的分成結果和蘋果圖中的結果對比,看看誰的方法又多又準確,且沒有重復的,給予獎勵。
3、觀察并說出分號下面2排數字是怎么排列的?(一排是順數,一排是倒數)剛剛我們把5分成了幾組不同的數字朋友,現在我們把這些數字朋友合起來,再來讀一讀。(教師將分合卡倒放。并邊讀邊寫上相應的數字。我們就說合起來是5的兩個數互為湊數,即1的湊數是4,4的湊數是1,2的湊數是3,3的'湊數是2,
4、誰來了。(教師邊說邊在畫板上畫上一個小兔的頭像,老師現在是小兔的左耳,小朋友們是右耳,教師邊在左耳上寫1,嘴里邊說:我說1,幼兒接說:我說4,1的湊數就是4,換2、3、4同上。)
5、小兔子要邀請幾個好朋友來家里做客,可他來不及一個一個去家里請了,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呢?幼兒想辦法。對,打電話吧!瞧這是誰的電話號碼呀,請幼兒一起讀讀這個號碼上的數字,這個號碼在算盤上怎么表示呢?(提醒幼兒撥6、7、8、9、等幾個數字時要用合撥),你知道這個號碼中哪兩個數字是湊數朋友嗎?那小烏龜的號碼呢?小貓的呢?小狗的呢?……
6、我們請算盤寶寶和我們一起來動動腦子吧!聽老師口述應用題,幼兒在算盤上用珠寶寶表現并完整地說出算式。例如小刺猬背了3個大蘋果,吃掉了2個,媽媽又給了它3個,現在小刺猬一共有幾個蘋果?幼兒邊撥珠,邊說出答案。重復完整的算式3 – 2 3 = 4教師舉例3""6道題,幼兒練習。
7、幼兒玩游戲《
湊數朋友找找》。幼兒自選1""4的珠卡或數卡一張夾在胸前,在《找朋友》的音樂聲中游戲2遍,結束活動。
數學的教案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千米和質量單位噸,牢記單位之間的進率。
2、能聯系生活,理解生活中處處存在這些數學知識。
4、培養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聯系生活,說出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過程
一、復習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
1、復習長度單位:
。1)讓學生說一說你認識了哪幾個長度單位。
。2)舉例子說一說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長度。
2、復習質量單位
。1)讓學生說一說你認識了哪幾個質量單位。
。2)舉例子說一說1克、1千克、1噸有多重?
二、聯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數學
。ㄒ唬┳詫W課本第一十四頁的內容
1、學生看書第十四頁的內容。
2、各學習小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師:請各小組代表匯報你們組發現了什么?
生:我們組發現一輛汽車限載重量8噸,……。
。ǘ⿲W生匯報社會調查情況
師:請同學們匯報這兩天來你通過什么方法,發現生活里存在我們學過的長度和質量知識。
生1:我爸開摩托車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時40千米,我家到學校的路程大約是2千米。
三、全課總結
數學的教案7
活動目標:
1、認識相鄰數,探索三個相鄰數之間的關系。
2、感受10以內的自然數例中三者之間的等差關系(及多1和少1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教學圖卡組(數字卡若干)
3、房子圖10副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呈現已有經驗。
。1)教師提問:你們知道什么是鄰居嗎?你們旁邊的兩個小朋友就是你的鄰居,請小朋友們說說你旁邊的鄰居是誰好嗎?(幼兒互相說)
。2)引導幼兒認識相鄰數。
教師:小朋友們有鄰居,數字寶寶也有鄰居呢,教師出示房子和數字圖卡請小朋友來給數字寶寶搬家,并找鄰居。幼兒操作,教師記錄。
2、探索相鄰數之間的等差關系。
。1)請你仔細看一看,鄰居和中間的一個數有什么關系?
。2)前面的比中間的數要怎么樣?后面的呢?
教師小結: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秘密,就是前一個數比中間的。,是它的小鄰居,后面的一個數比中間的大1,是它的大鄰居,前后兩個數就是中間這個數的相鄰數。
3、實際操作,讓幼兒運用新經驗位數字(3、5、7、)找鄰居。
。1)教師提問:請你小朋友為3、5、7、這些數字寶寶找小鄰居和大鄰居。
。2)分組討論,(引導幼兒同伴交流)
4、拓展:為相鄰數找共同的鄰居。
。1)教師出示兩張數卡提問:誰是5的.鄰居,又是7的鄰居呢?
。2)幼兒操作,舉卡回答。
教師小結:
6是他們的共同鄰居。它是5的大鄰居,7的小鄰居。
5、操作幼兒用書,并完成練習。
。1)引導幼兒填空。
教師:是相鄰數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請在空白框里寫上數字使它們成為好朋友。
。2)幼兒互相交流操作結果。
數學的教案8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寫出相應的合成式。
2、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大骰子兩個;小骰子,筆,記錄紙,五角星若干。
活動流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東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們一起來看看骰子由幾個面組成?每個面上的圓點都一樣嗎?(每人一個)
二玩骰子
1、老師拿出一個大骰子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怎么看的?
2、老師把兩個大骰子一起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多少點?(是把兩個骰面上的圓點合在一起數出來)
3、老師示范寫出合成式。并告訴幼兒幾和幾合在一起是多少。
4、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象剛才老師一樣擲骰子并寫出合成式
5、老師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兒進行操作,老師巡回指導。(操作要求:兩個人一組,其中一個小朋友把兩個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輕輕的.擲在桌子上,請另一個小朋友寫出合成式。擲骰子的小朋友檢查他寫得是否正確,正確的話就獎一顆五角星。然后換一個人擲骰子,繼續操作。)
6、請小朋友把他們的記錄紙拿上來,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看看誰獎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戲:擲骰抱團
老師擲大骰子,小朋友根據骰面上的點數幾個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數學的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會服裝可以分為上衣和褲子,食品可以分為水果和蔬菜。
2、學習根據物體特征來設計分類標志記錄分類,并學會設計操作記錄表。
3、愿意在操作活動中動手動腦,感受數學的樂趣。
活動準備:
準備分別畫有上衣、褲子、水果、蔬菜的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學習將物體按類擺放并設計標志記錄分類。
以幫忙整理超市的游戲引出分類的要求:"老師有一個朋友新開了一家超市,可是她太忙了沒時間整理,你們看,都有哪一些東西呢?""你們愿意幫她整理一下超市將這些東西分成兩堆嗎?"教師引導幼兒將物品按相同的特征分成兩類。
幼兒操作后與教師共同檢查是否按類擺放。
以給超市分區域的游戲來邀請幼兒設計標志:"如果要將這些分好了的商品放進超市,我們應該分別將它們放在哪些區域呢?""你們愿意幫老師來為這兩個區域設計你喜歡的標志嗎?"教師展示分類結果。
教師小結:剛剛我們將這些商品分成了服裝和食品,并且分別給它們設計了一個自己喜歡的標志。
2、學習將分類后的物品再次按類擺放并設計標志記錄分類。
"老師還想請小朋友將每個區域里的.物品按不同的特點再分成兩堆。分好后,請大家給你們分好的商品分別設計一個你們喜歡的標志。想一想,怎樣才能讓來超市的客人一眼就看出來她想買的商品在哪里。"幼兒操作,教師去每一組進行指導。
教師展示分類結果。
教師小結:現在我們已經將這些商品分得很清楚了,我們將服裝區的商品分成了上衣和褲子兩堆,食品區的商品分成了水果和蔬菜兩堆。并且已經給它們都設計好了自己喜歡的標志。
3、學習設計操作記錄表來展示自己的記錄。
"現在我們已經將這些商品分好了,現在請大家想一想怎樣通過你們剛剛設計的標志來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來你是怎樣將這些商品分好的。"幼兒操作,教師進行指導。
4、展示幼兒的記錄單,集體討論,引導幼兒對各組的記錄單進行討論,看看這些記錄單是否能讓別人清楚地知道是怎樣對商品進行分類的。
5、根據記錄單引導幼兒回憶,今天我們做了一件什么事,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幫助幼兒體會層級分類。
數學的教案10
活動設計背景
本學期,大班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數的分合和10以內數的加減了,針對孩子們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情況,我將數學內容的學習融入故事、圖片、游戲等活動中,希望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完成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
1、熟練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算式,加深認識加減法間的關系。
2、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幼兒能正確、迅速地口算10以內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
3、逐步培養幼兒數學思考能力,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自主學會10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幅
2、小鴨子、小魚、蘋果、小花等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游戲:教師帶領幼兒做手指游戲,引入話題
師:剛才我們變了很多小動物出來,今天小動物們都來森林里玩了,看,哪些小動物來了…
2、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背景圖內容
二、教師出示背景圖
1、引導幼兒看圖回答問題
池塘里先游來了5只小鴨子,又來了2只小鴨子,現在,池塘里一共有幾只小鴨子?
2、啟發幼兒說出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
3、請幼兒口頭說出算式。
4、老師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兒齊聲讀算式。
5、提問:如果池塘里先游來2只小鴨子,后游來5只小鴨子,應該怎樣說出算式?
6、請幼兒說出相關的算式
三、教師創設情境并提問
1、師:池塘里的7只小鴨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現在池塘里有幾只小鴨子了?
2、指定幼兒回答并說出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
3、請幼兒口頭說出算式。
4、老師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兒齊聲讀算式。
四、以相同方式請幼兒看圖說出相關算式
師:天空中有6只小鳥,又飛來了兩只,一共有幾只了?
請幼兒討論并回答。
師:大樹上有10個蘋果,被小鳥捉走了兩個,還剩幾個?
以相同方式請部分幼兒說出算式
五、活動結束:
游戲——郵遞員
請幼兒以“送信”的方式大聲說出信封上的數學算式,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鞏固10以內的加減法。
數學的教案11
教學目的:
1.初步感知5以內數與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2.發展比較、概括能力。
教學準備:
動物頭飾:貓、狗、豬、熊、兔子;黑板畫;點子卡片每人一套。
教學過程:
1.導入活動:拍手游戲,用動作感知數的實際意義,如看點子卡片拍手,邊拍手邊數數,最后說出點數。幼兒還可根據點子的數量模仿拍幾下皮球的動作,邊拍邊數,并說出總數。
2.小動物去商店買氣球,它們都買幾只呀?(請幼兒扮演商店售貨員,幼兒戴頭飾扮演小動物買氣球。5以內數字自由說)在黑板上擺出來小動物買的氣球,讓小朋友數,"每個動物各有幾個氣球?
看顏色,說一說,幾里面有幾個1?
3.看黑板畫,數一數,小動物一樣多嗎?誰多,誰少?怎樣才能一樣多?(添畫少的小動物,觀察誰比誰多1?誰比誰少1?教師講完,幼兒動手畫)4.運用聽覺感知數,比比誰的耳朵靈。如老師請個別幼兒學動物叫聲(數量是5以內),其他幼兒回答:"是哪種小動物的叫聲?共叫了幾聲?"5.游戲《乒乓球》結束活動。
課下延伸:
點子卡片練習,添畫小動物。
認識粗細活動要求: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簽、蠟筆和水彩筆)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為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為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為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簽、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1.請幼兒用自己盒內的東西穿木珠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現什么了?(牙簽、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
2.尋找原即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小棒、牙簽細,蠟筆粗)
3.小結:原來東西有粗和細之分。
二、比較粗細
1、出示小棒師:
剛才我們玩了穿木珠的游戲,有的東西穿進去了,而有的東西沒有穿進,那么小棒剛剛穿進了,它是粗的還是細的?
(1)若回答細的,則出示牙簽,讓幼兒比較
(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那么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2.得出結論:
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
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師:你們盒子里的東西有粗有細,那么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
幼兒操作任意排
2.提問(
1)你是怎么排的?(從粗一細,從細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來的?
3、師生共同小結
(1)先找出最細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2)從盒中先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二,反復運用這個方法依次排隊
4、請幼兒采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數學的教案12
設計思路:
一、活動素材分析
本次活動主要借助物品不同的擺放特點,有的散開著排列、有的向不同方向有序排列、有的重疊排列、有的部分遮擋排列,還有的將商品藏在了盒子里,通過數一數這些與孩子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物品,鍛煉孩子的數數能力。
二、幼兒經驗:
根據這一問題,我設計了一份層次性的區角材料,投入使用后,觀察了幼兒游戲情況。我發現,幼兒數數時的.方法、速度、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異同。在觀察了幼兒的經驗水平之后,我開展本次探索活動,想幫助孩子了解數正確的方法,從而積累更多的經驗。
三、環節分析
環節一,接數引題,直奔主題,引起孩子們對數數的興趣。
環節二,運用圖片,讓幼兒直觀的觀察進行記錄,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環節三,遷移生活之中,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積累的經驗和方法,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再次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機。
內容和要求:
仔細觀察材料,嘗試借助材料發現可以數正確的方法,體驗數數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點:
仔細觀察材料,嘗試借助材料發現可以數正確的方法。
活動難點:
體驗數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記錄紙、筆、ppt
活動過程:
一、數數導入(了解孩子原有的數數經驗)
提問:你最多能數到幾?那我來說一個數字,請你們接著往下數三(四)個數。
。ㄌ嵝延變喊匆髷禂,不多也不少。)
二、游戲“趣味數數”(發現正確的數數方法)
1、看圖數數,討論結果
。1)幫助幼兒明確要求
提問:數一數房子有幾幢?樹有幾棵?兔子有幾只?花兒有幾朵?
。2)幼兒數數并記錄
。3)討論結果
房子有幾幢?樹有幾棵?你數到的兔子有幾只?
小結:原來,要數對兔子是有方法的,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前到后的數,觀察要仔細。
看看花有幾朵?
小結:要把東西數正確,除了要按照順序數以外,還要聽清楚要求。
2、看記錄單,領會要求
。1)出示記錄單,幫助幼兒明確要求
教師:條是什么意思?數一數帶魚有幾條?蛋有幾只?數數餅干有幾種?
。2)幼兒數數并做記錄
。3)統計并討論結果
帶魚是幾條?你剛剛數帶魚什么地方?
小結:要把一堆東西數清楚,要數特征非常明顯
數學的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深化對周長意義的理解,了解與掌握獲取圖形周長信息的方法與技能技巧。
2.在操作實踐、合作交流和探究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與合作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學具:學生每4人一組,每組準備:
、俨示4根、易拉罐4個;
、诿咳3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各4根;
、勖咳12個邊長3厘米的正方形;
、苣举|米尺1根;
、菔峙烈粔K。
教具:
、俣嗝襟w課件;
、谶呴L1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易拉罐各一個;
、鬯膫圖形。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什么是周長,并且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以周長是多少為主題邊動手擺玩學具,邊思考學習。(板書:周長是多少)
二、實踐探索
1. 圍一圍 量一量
、 測量易拉罐的.周長
這是一個易拉罐,這是它的底面,它的底面周長是多少呢?有什么辦法知道它?請大家利用學具動手動腦想辦法測出它。
這個易拉罐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知道的?請到前面演示看一看。
電腦演示其它測量方法。
、 測量蘑菇狀泡沫板的周長
請各小組取出蘑菇狀泡沫板,它的周長是多少呢?請小組合作,測出它的周長。
它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知道的?請到前面演示看一看。
利用圍一圍,量一量的方法,能夠測出一些圖形的周長。(板書:圍 量)
、 討論P68“圍一圍”
屏顯:主題圖
數學的教案1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序數,知道數字還可以表示物體的位置。
2、愿意在理解的基礎上大膽、清楚地進行講述。
活動準備:
1、一幢7層樓的房子
2、1——7的數字卡
3、7個動物(大象、鴨子、小狗、小貓、老鼠、公雞、兔子)
活動過程:
1、復習7以內的數量。
師:“熊貓老師開始上課了,看看它又哪些學生?共有幾個學生?我們一起數一數?(數字7)”
2、引導幼兒幫助動物排隊,初步感知理解序數的意義。
“熊貓老師要帶它的動物朋友出去做游戲了,它要求小動物排著一條整齊的隊伍出去,我們來幫助它們排隊,好嗎?(出示小紅旗),排隊要有個要求,要從紅旗這里排,從左往右一個一個排在紅線上。
。1)你們真棒,很快就幫小動物們排好了隊。
。2)排在第一個的是誰?誰排在第三個?大象排在第幾個?
3、給動物找序號,理解數字還可以表示動物的位置。
。1)為了讓熊貓老師能一看就知道誰排在第幾個?你們能幫它想個好辦法嗎?
。2)老師這里有一些數字牌,分別是幾?數字1發給誰,為什么?那數字2呢?大象那應該放數字幾呢?表示大象排在第幾個。
。3)現在有了這些數字牌,熊貓老師能一眼就看出誰排在第幾個了,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4)小結:原來這個數字不僅可以表示有幾個動物,還可以表示小動物排的位置呢。
4、引導幼兒幫動物找房子,從縱向來學習序數。
。1)玩好游戲,小動物們要回家了,這里有一幢房子,小動物們就住在這里,我們來幫助小動物,把它們送回家。
。2)大象由于身體比較笨重,所以它住在第一層里,誰來把大象送回家。小狗住在第二層;住在第七層的時小老鼠……
。3)小結:原來數樓層的時候,我們是從下往上數的,數字還可以表示樓層呢?
5、玩排隊游戲,鞏固對序數的理解。
。1)請8個幼兒排成一排,先想一想從左往右自己排在第幾個?然后根據老師的.口令做相應的動作。如請第七個幼兒拍兩下頭。
。2)相同的隊伍,從右往左玩排隊游戲。
。3)小結:原來排隊的方向不同了,你們排的位置也就不同了,原來熙熙排在第五個,現在方向換了,她的位置就不同了,現在排在第四個了。
6、幫熊貓老師貼上車廂的數字。
。1)第二天,熊貓老師要帶動物學生坐上小火車去秋游了,為了讓熊貓老師能一眼看出小動物分別坐在第幾節車廂,請你幫助熊貓老師把數字貼在相應的車廂上,并說一說,xx動物坐在第幾節車廂。
。2)幼兒操作
。3)請你去給客人老師看一看,你做對了沒有,并告訴客人老師,小動物分別住在第幾節車廂里。
數學的教案15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成為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過程與方法
能綜合運用有理數及其加法,減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并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能從交流中獲益.
學習過程
----------前置準備
計算
、8﹢(-3)+(-5)
、0.95+(-1.8)+(-0.2)-2.65
、7.25-2(13)-27.75+(-7(23)
、3.5-(-(12)+(52)-0.25
自主學習
看書思考p72-----73如何表示水位的高低變化.
1水位的高低與“+”“-”的關系是什么?
2感受如何把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
水位變化轉化為加減混合運算
3認識折線統計圖的構造及意義
------合作交流
-----學生發表見解
、僭谒槐硎局姓龜.負數的意義是什么?
、谇笾苣┑乃坏姆椒ㄊ鞘裁?
、壅f說折線統計圖的特征,你如何畫折線統計圖?
---------歸納總結
師生共進
1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體驗數學轉化的思想和方法.
2.符號的處理方法.
----------例題解析
小明的`爸爸買了一種股票,每股8元.下表紀錄了在一周內股票的漲跌情況.
則該股票本周中最高價格為____元
星期一
二
三
四
五
漲跌0.20.35-0.15-0.40.5
----------課下訓練
1.-(13)-(-3(12))+(-2(14))-(+5(16))
2.-|-(12)+|-(13)|-|-0|-(-(14))-(-19)
3.若摩托車廠T本周計劃能生產450輛摩托車.由于工人實行輪休,每次上班人數不一定相等.實行每日生產量與計劃量相比情況如下表(增加的輛數為正,減少的輛數為負)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增減數-5+7-3+4+10-9-25
、俑鶕o錄可知,本周三生產了___輛.本周總生產量與計劃輛數對比增減數為___輛.產量最多的一天比產量最少的一天多生產了___輛.
、谟谜劬統計圖表示本周七天的生產情況
【數學的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的教案01-02
數學的教案07-15
小學數學數學教案01-07
小學數學數學教案【經典】03-05
數學復習教案01-27
【熱門】數學的教案01-31
數學的教案【薦】02-01
【精】數學的教案02-01
數學比的意義教案02-10
《數學廣角》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