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2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西師版第四冊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際操作中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際操作中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多媒體、硬幣、學生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km、m、dm、mm,下面請同學們用所學的長度單位猜一猜我們班某某同學的身高是多少?有這么多不同的意見,往往我們估計的與實際測量出的有差距,現在我們來量一量他的身高,量時注意0對準腳底,尺子拉直,另一端對準頭頂,另一端所對的刻度就是他的身高,但是我們量出的是125cm多,哪到底多多少呢?也就用cm作為長度單位測量有時得不到準確的結果,這就需要一個比cm還小的單位來測量――mm,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新課教學:
1、觀察直尺(課件)。
。1)、下面請小朋友們看看直尺上1cm中間有些什么?
。2)、下面請同學們找一找直尺有哪些長度單位?
師: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師:示1毫米,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
。3)、接下來請你們數一數0-1厘米、0-2厘米中間分別有多少個1毫米。
師:誰愿意來數?
生1:0-1厘米中有10個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0-2厘米中有20個1毫米,2厘米=20毫米。
生、……
。4)、介紹字母表示毫米。
師:千米是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師:國際上規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寫成1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寫成1cm=10mm。(板書)
嘗試:你能用字母表示1毫米、3毫米、25毫米、43毫米嗎?
生獨立嘗試,請生在黑板表示
2、實踐活動,感受1毫米的長度。
。1)、昨天老師叫你們帶了1分的硬幣,下面請小朋友們量量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多少毫米?
方法:尺子上的0對準硬幣的一面,另一端對準硬幣的另一面。
生匯報:
。2)、手勢表示1毫米約有多長?
學生分別用手表示1cm、1dm、1m大約有多長。哪么請同學們用手勢表示1毫米約有多長?
師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硬幣,然后抽出硬幣,指出兩指間的縫隙就是1毫米。你們多練習兩遍,體驗1毫米的長度。
。3)、想一想: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厚度是1毫米?
。4)、找一找:在尺子上找一找50MM、65MM
師:示課件。尺子0-5CM是5CM也是50MM,0至6cm與7cm的中間位置是65MM,0-10CM是100MM。
3、操作,用毫米作單位測量。
。1)、認一認
做P82第5題。
。2)、量一量。拿出你鉛筆量量是多少毫米?
生量,0對準鉛筆的一端,另一端所對的刻度就是的鉛筆的長度。
量好了就把結果記在本子上,舉手來說說你量的是什么?多少MM?
4、探究相鄰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課件)
議議: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小組討論交流,后匯報:
示課件
通過整理,引導學生探究,除KM和M間的進率是1000外,其它相鄰兩個長度單位的進率是10。
三、開放測量:
找一找周圍較短的物體量一量是多少毫米
四、課堂總結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2】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毫米、分米的認識08-16
數學教案-《毫米、分米的認識》08-16
數學教案-《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08-16
數學教案-毫米和分米的認識08-16
毫米、分米的認識08-16
毫米,分米的認識08-16
《毫米、分米的認識》08-16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08-28
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