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案【優選】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音樂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音樂教案1
教材分析
《電子空間站》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材內容以電聲樂隊演奏的器樂曲《絲綢之路》、電子琴獨奏曲《西班牙斗牛舞》以及聲樂隊伴奏的歌曲《橄欖樹》為主,讓學生對電聲樂隊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音樂材料、音響,初步認識常見的電聲樂器及其音色特征。
2.感受與鑒賞電子琴、電聲樂隊所演奏的樂曲,擴大藝術視野。
3.體驗歌曲《橄欖樹》所表達的基本情感并學會演唱歌曲。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課前播放樂曲:電聲樂隊演奏的器樂曲《致愛麗絲》。
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為導入新課做好準備。
2.介紹電子音樂的發展。
師:現在是電子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設備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音樂創作和表演領域。那么,人們是如何運用這些電子設備制作電子音樂的?電子音樂又是如何發展的?上節課布置同學們回去查找資料,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說說查找的結果。
生1:大約在70年前,美國人約翰·凱奇利用電子管振蕩器和留聲機進行音樂創作。
生2:法國人皮埃爾利用磁帶錄音機通過改變磁帶速度、顛倒方向、隨機剪輯、多軌錄音等方法制作一種合成的音樂——具體音樂。
生3:德國人艾默爾特利用電子合成器制作電子音樂。
生4:隨著計算機的發明,人們又利用計算機制作電腦音樂。
師:同學們知道得真多,電子音樂就是這么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創作電子音樂的電聲樂器。
二、介紹電聲樂器。
多媒體顯示各種樂器的圖像和聲音并做相應的介紹。
電子琴:電子樂器。用電子元件來發聲,能模仿各種各樣的聲音,并帶有多種自動功能。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現代電子琴也能與電腦連接,將音樂和樂譜合二為一,既能打印出樂譜,也能自動演奏音樂。
電聲吉他:電子樂器,F代流行音樂中經常使用的撥弦樂器。
電聲貝司:電子樂器,F代流行音樂中經常使用的低音撥弦樂器。
爵士鼓:爵士鼓不是電聲樂器,但它是電聲樂隊中起重要作用的打擊樂器。加世紀初,由美國新奧爾良的一種黑人爵士音樂中用的鼓演變而來。
電子鼓:電子樂器。用電子技術來模仿各種鼓聲的打擊樂器。
這一層次通過多媒體介紹電聲樂器,讓學生對平時接觸較少的電聲吉他、電聲貝司、電子鼓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三、欣賞電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
師:在這些電聲樂器中,電子琴以它的豐富音色、變化多端的自動伴奏系統列居首位。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電子琴獨奏曲《西班牙斗牛舞》,在欣賞的同時,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四個問題。
多媒體顯示:
、俣放J悄囊粋國家獨特的民俗活動?
、谶@首樂曲表現了什么樣的斗牛場面?
、塾袔追N節奏型(伴奏音型)?
、芤羯韵覙愤是管樂為主?
師生一起完整欣賞電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聽的時候暗示學生邊聽邊拍節奏。
四、欣賞《絲綢之路》。
1.讓學生說說所了解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師: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猜一個謎語,看老師描述的是一條什么路——這條路是從我國陜西渭河流域開始,向西綿延數千里,聯結著歐、亞、非三大洲,是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增進友誼和文化交流的橋粱。
生:絲綢之路。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說說你所了解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學生回答略。)
這一層次通過學生講述張騫、玄奘等人的故事,將文學、藝術相結合,讓學生從學科滲透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識。
2.觀看絲綢之路的地理風貌。
師:我們來看一組絲綢之路的風光圖片。
教師播放絲綢之路的地理風貌片,有圖像,沒聲音。
師:看完這一組絲綢之路的風光后,假如你是一個作曲家,你準備用什么樣的音樂來表現它?
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用平時學到的知識為畫面配樂;同時,也能讓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生1:用樸實無華的旋律來表現它。
生2:用帶有濃厚中國情調的旋律來表現它。
生3:用舒緩柔美的旋律來表現它。
師:我們課本里面也有一段表現絲綢之路風光的主題音樂。請把課本翻到第44頁。大家先在下面小聲視唱一下。(教師巡回指導。)
3.視唱《絲綢之路:》主題曲。
師:現在老師完整彈一遍,同學們小聲地跟唱。
這里安排視唱是為了檢驗學生的音樂知識技能,同時也讓學生的視唱能力得到提高。
4.讓學生選擇音色、節奏、速度。
師:電子琴有很多種音色,老師試犖幾種,大家選擇一下,哪幾種最能體現《絲綢之路》的意境。學生回答略。 師:那你們準備用什么樣的速度來表現它?(學生回答略。)
師:電子琴也有很多種節奏,你們聽聽哪種節奏比較合適?(學生回答略。)
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到音樂配器方面來,難度較大。由于時間關系沒能讓學生親自動手,也是考慮到學生對電子琴功能不熟悉,如果班級有學生學過電子琴,可以考慮讓學生親自動手。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大家都當了一回配器大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日本電子音樂大師喜多郎如何為它配樂的。
5。欣賞電子合成器演奏的《絲綢之路》音樂。(有圖像,有聲音。)
五、學唱歌曲《橄欖樹》。
師:電聲樂隊既可獨立演奏各種各樣的樂曲,也常常為歌曲伴奏。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電聲樂隊伴奏的歌曲《橄欖樹》。
1.播放電聲樂隊伴奏的歌曲《橄欖樹》,有圖像,有聲音。
2.讓學生結合歌詞,說說樂曲所表達的基本情感。
3.學生跟唱歌曲。
4.完整地演唱歌曲。
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體驗歌曲所表達的基本情感并學會演唱歌曲。
六、歸納總結,布置作業。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電聲樂器及其音色特征,懂得它能使音樂色彩更加獨特,更加豐富。課后請同學們收集用電聲樂器演奏或伴奏的錄音資料。下節課帶來和同學們交流。
用作業的形式把課堂的知識延伸開來,可以激起學生學習電子音樂的興趣,進一步鞏固本堂課學過的知識。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以感受和鑒賞美為核心,從情感人手,介紹電聲音樂,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將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電子空間站》這一課音樂材料比較新,所以我設置課前曲《致愛麗絲》,營造了輕松愉快的氛圍,為導入新課做好準備。
整個教學活動設計,以學生的搜集、查閱資料、回答、實踐等活動為主線,教師給予引導。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回答問題,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出乎意料,讓我吃驚不小,也讓我感動了好久。另一方面通過教師的引導,本節課達到了讓學生初步認識常見電聲樂器及感受和鑒賞音樂的教學目標,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從這個角度說,這節課是成功的一節課。
但這節課中同樣也存在不足之處:由于是農村中學,學生在小學的音樂教育相對較薄弱且音樂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學生視唱不太理想,節奏感偏差,音樂知識、技能有待提高。
初中音樂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從樂曲的聽賞中體會作品的內涵與情感。
2.能大膽的參與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準確表達歌曲情感。
3.培養學生合唱合作精神與充滿愛心的情懷。
教學重點: 聽賞樂曲
教學難點: 談聽賞樂曲的'感覺與情感體驗
教學方法: 欣賞與實踐相結合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導入和授新
<1>舉反例導入]
師: 首先我們來聽賞一段音樂,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用心去感受。(播放音響)
。1) 談談聽賞后的感想。
。2) 你聯想到了什么?
2.交流聽賞感受 (讓學生暢所欲言)
3.老師激勵評價
師: 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音樂感受力很強,想象力也很豐富。樂曲的動物丹頂鶴瀕臨滅絕的邊緣,大學生因救援而獻出年輕的生命,由此我們聯想到保護動物—————保護環境—————保護人類—————人類需要真情。
<2>連接轉入
師: 為了減少戰爭,出現了許多國際組織來促進國與人類的和平。奧委會便是一個這樣的組織。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聽賞二十四屆奧運會的主題曲英文版<手拉手>。用行動來呼喚和平與真情。
老師富有表情的范唱。隨琴視唱一遍。 (難點節奏講解)齊唱與課堂形式
<三>課堂小結
師: 人間處處有真情,人間處處有真愛。讓我們在愛的祝福和期盼中來結束今天的這堂課。 (同學們齊唱<讓世界充滿愛>)
初中音樂教案3
課題:即興接龍游戲
年級: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的:1.通過即興接龍游戲,培養學生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鞏固已學的音樂知識,促其掌握并運用,音樂活動課教案。 2.提高學生聽辨八度以內單音的能力,聽記簡單節奏的能力和即興律動,即興歌表演能力。3.考查學生對音樂主題(以聲樂為主),樂匯熟練程度,對音樂的接受、反應能力是否敏捷。4.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知識、練技能,開發智力,發展創造力。5.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意識和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教具準備:錄音機,磁帶,紅綠燈卡片,唱名頭飾,兒歌卡片,節奏卡片,歌單,律動譜。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入場就座,師生問好,用談話式引入課題并板書,即興接龍游戲。
二。即興默唱接龍
教師出示一張正面畫著紅燈,背面畫著綠燈的卡片,學生看到紅燈就默唱,看到綠燈就接下去放聲唱。歌曲《小紅帽》。
附圖{圖}
四。即興節奏記譜接龍。
要求:教師念兒歌,學生聽后每人一小節或兩小節,把兒歌的節奏記錄下來。教師邊念兒歌邊出示卡片。
附圖{圖}
五。即興聽音接龍
指名8個學生分別扮演8個唱名,教師彈奏音階的上行或下行,或由8個唱名組成的簡短旋律,8個學生聽后很快按順序排列好。
六。即興唱歌接龍。
要求:①由教師開頭,每一個接唱者在五秒鐘內接唱出一句現成的`樂句。②后一個人接唱的第一個音必須是前一個人的最后一個音。③每一個人所接唱的樂句彼此不可重復出現。④接唱者音要準,節奏要穩,旋律要通順,以上違者被淘汰。
附圖{圖}
要求:每個小朋友按律動譜的節拍表演四個動作,一個樂句一個動作。這四個動作要連貫、流暢、符合節奏,每個同學所表演的動作和主題要避免重復,音樂論文《音樂活動課教案》。如:放學回家(收書、課本,背書包,排隊,與伙伴拉手趕回家);上學遲到(洗漱,吃飯,看表后趕快跑,遲到了喊報告);還有跳繩;拔河;打球等。指名上臺隨音樂表演。全班同學評議,誰表演的最精彩。
八。歌表演即興接龍
1.提問:我們已經學習過哪幾首新疆民歌:(《娃哈哈》、《我愛雪蓮花》)。
2.復習歌曲《我愛雪蓮花》(出示歌單)
3.誰能表演一下新疆舞的基本舞步和動作呢?(指名表演)
4.引導學生分析歌詞含義。
5.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動作(每組一個樂句或一段歌詞)。
6.以組為單位選送一個同學上臺進行即興歌表演接龍。
九。老師小結本堂課活動情況,肯定學生的成績,鼓勵為主。下課。
專家點評
此教案通過生動活潑的即興接龍游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聽音、聽節奏的能力和記憶力,以及對音樂的敏捷反應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即興歌表演能力;同時由于接龍游戲需要互助協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是一個一舉數得的好
初中音樂教案4
教學內容:青海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欣賞由《在那遙遠的地方》改編創作的流行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復習鞏固歌曲,引導學生了解正確的愛情觀。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風格,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懷。
2.過程與方法:采用聽唱與視唱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歌曲、樂曲所表達的情感,以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能力感知。引導學生對歌詞進行分析,利用“非音樂因素”加深學生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3.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用氣息支持的聲音完整、連貫地演唱歌曲,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教唱《在那遙遠的地方》。
教學難點:比較準確的音高、節奏,自信地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師生間相互問好師:
同學們下午好!生:老師好!
二、導入:
放映幻燈片,欣賞有關于青海的圖片。
三、新課教學。
1.出示歌譜,演唱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
2.歌譜教唱。
3.師:接下來,同學們聽老師演唱這首歌一遍,然后我們大家一起把這首歌的歌譜唱一遍,再把歌詞填進去來唱一遍。在演唱歌曲的時候,同學們要用抒情、歡快的聲音,準確的音高、節奏,自信地演唱歌(演唱歌曲)
4.分組表演。師:同學們唱的很不錯,接下來老師要請2個女同學來分別演唱這首歌曲的一、二段,在第三、四段的時候,兩個人再合起來唱,有沒有同學主動起來唱啊?(學生回答)
5.學生展示:師:xx同學,xx同學,請認真聽著老師的伴奏,把握住歌曲的節奏和速度,注意4/4拍的強弱規律。(學生表演。)
6.三、欣賞流行音樂《在那遙遠的地方》。
7.同學們,課后可以講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和改編后的流行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進行比較看看。好,現在下課。
課堂小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將我們民哥發揚光大。
初中音樂教案5
一、教學內容
聽《苗嶺的早晨》
二、教材分析
《苗嶺的早晨》是作曲家陳鋼于1975年根據同名口笛曲改變的。樂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繪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麗圖景,又以明快、熱烈的勞動節奏,表現苗族人民的愉悅心情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樂曲分三段。曲首以富有苗族音樂的“飛歌”旋律,一下子就把人們帶進了山巒起伏的苗家山寨。接著,小提琴以二胡的滑音、顫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表現布谷鳥婉轉清脆的歌唱和百鳥呼應的意境。
第二段,以明快、活潑的節奏,熱烈歡快的旋律,巧妙的調性轉換,與第一段音樂形成鮮明的對比。由小提琴和鋼琴輪流演奏主旋律,不時地插入模擬鳥兒鳴叫的簡單音調,表現出一個歡樂熱烈的場面。在伴奏一串刮奏之后,小提琴又在低音區奏出粗獷有力的音調,速度由慢漸快,此起彼伏、互相呼應,宛如芒筒低吟,蘆笙高歌,恰似青年男女旋舞于清水江畔,勞動號子回蕩在山野田間。高漲而富于情趣的音樂,贊美了苗家的勤勞,表現了苗族人民愉快的幸福生活。第三段是第一段音樂的緊縮再現。小提琴再次奏出“飛歌”的第一樂句,接著模擬鳥兒鳴叫的聲響,樂句越來越短,與第一段遙相互應,再次重現苗寨的秀麗景色。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聽賞《苗嶺的早晨》使學生充分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
2、初步認識西洋樂器中的弓弦樂器——小提琴。
3、體驗樂曲的情緒特點并能隨著音樂動一動。
4、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
5、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好習慣。
6、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四、教學重點
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
五、教學難點
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
六、教學具準備
1、地圖、錄象資料、多媒體、音響。
2、學生準備彩筆、白紙。
七、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導言(出示地圖)
師:小朋友們你們能在地圖上找到我們偉大的祖國嗎?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嗎?你能說出幾個民族的名稱嗎?并能在地圖上指出它們所在的位置嗎?
生1: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我知道的民族有新疆維吾爾族、藏族、傣族?(在說這些民族的時候,可對照地圖找一找這些民族在祖國的具體位置。這樣做,學生覺得直觀、親切、易接受,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師:你聽過這些民族的音樂嗎?你會唱這些民族的歌曲嗎?指名說一說。(學生若說不出,老師可以放一些學生熟知的歌曲如:《娃哈哈》、《愛我中華》、《北京的金山上》等,鼓勵學生隨音樂舞蹈、律動。)師對同學們的回答做一個小結,并揭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欣賞《苗嶺的早晨》
二、新課教學
1、師:我們班有小朋友認識或學習小提琴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小提琴嗎?(由于現在的孩子學習樂器的很多,所以此環節的教學可以發現人才,也同時可以讓孩子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
2、樂曲欣賞
。1)完整聽賞樂曲一遍。先自己體會樂曲的意境。
。2)師簡要介紹苗族的相關知識。
苗族是我們祖國56個民族組成大家庭中的一員。苗族聚居在我國的貴州、廣西、云南、湖南等地。他們有自己的獨特語言、音樂和服飾,有自己的傳統音樂歌舞節——蘆笙節。過節時,身著盛裝的苗族人民圍聚在山坡或廣場上,吹起了蘆笙,唱起了歡樂的歌,跳起了苗族舞蹈。我們剛剛聽到的音樂就是描寫苗嶺春晨以及苗族人民生活的樂曲。(這一節的教學,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苗族的了解。在沒有同學知道的情況下,老師再做講解,并配以相關的錄象資料片放給學生看。)
。3)再次聽賞樂曲《苗嶺的早晨》。
師:你能試著為樂曲分一分段嗎?當你覺得是一段的時候,你就舉手示意一下。
。4)分段帶學生欣賞。
欣賞第一段:師提出欣賞要求:把你聽到音樂后的感受,聯想到景象用線條、色彩或繪畫等方式描繪出來。指名說一說你對音樂的理解與想象,鼓勵學生用故事一樣的語言并讓他們配以音樂來敘述,同時讓學生展示自己創作的`其他表現音樂形象的作品。
教師加以評價并配樂講解(或請學生試著配樂描述):清晨,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苗嶺的早晨空氣格外的清新、寧靜。林中的鳥兒也醒了,它們自由盡情地歌唱著。苗嶺的早晨真美!
欣賞第二段:師:在美麗的苗寨生活的人們,這時會在干什么呢?音樂的速度有沒有變化?請同學們欣賞第二段。聽完后讓學生討論。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老師評價并做小結:好象是苗族人民在愉快的勞動,速度漸快。
師: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將剛才看的苗族短片配上《苗嶺的早晨》(第二段音樂),請同學們與苗族人民一起勞動、一起歡歌齊舞。
欣賞第三段:請學生仔細聽賞,聽完后問學生,有什么發現?
學生可能說:這一段好象聽過了;這好象和第一段有點像?
師:同學們說的都不錯,那么作曲家為什么要這樣寫呢?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一下。指名說一說。教師做簡要補充講解。
。ǚ侄温牭倪@一環節教學,盡量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音樂的美,去體會音樂的意境,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方式大膽地表現音樂的情緒。)
。5)整曲再聽:(用音樂配上畫面,媒體播放。)讓學生可以隨音樂舞蹈;可以繼續用線條、色彩、圖畫表示樂曲。
三、拓展教學
1、聽一段蘆笙演奏的樂曲。
2、聽一段小提琴演奏的樂曲。
。非家绦【,如果我們老師自己會演奏,現場演奏效果更加。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之情。)
四、全課總結
今天,同學們都有哪些收獲?你覺得音樂美嗎?你喜歡聽音樂嗎?(總結要和學生形成交流、互動。鼓勵學生說出各種收獲,如:我知道了我們國家還有一個苗族;我知道了苗族有個蘆笙節;我認識了蘆笙和小提琴這兩種樂器;我覺得音樂真好聽等等。學生有任何收獲,老師都要給予肯定和表揚。)
初中音樂教案6
教學內容:
歌曲《西風的話》
教學目標:
1.學唱《西風的話》,學習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歌唱秋天的美景。
2.通過學唱歌曲,認識到歌曲的主旨--珍惜時間,熱愛美好生活。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等。
教學方法:聽唱法、啟發式等。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
1.引入秋天美景圖片。
2.如果用綠色、紅色、金色、白色來形容四季,哪種顏色最適合秋天?請同學們說說關于秋天的主題詞:“秋收”、“秋高氣爽”、“收獲”、“火紅的楓葉”、“沉甸甸的稻谷”、“金色”等,那么美麗的秋天是誰給我們帶來的呢?當夏天南風飄然離我們而去,陣陣西風,帶來了秋天的信息,西風對我們說??。讓我們一起學習歌曲《西風
的話》。
三.學唱歌曲《西風的話》
1.初聽歌曲。在聽歌曲的時候請大家思考:歌曲的旋律是怎樣的?速度是怎樣的?(平緩級進,較慢)。
2.這么好聽的歌曲,作曲家是誰呢?介紹作曲家黃自:黃自(1904--1938)作曲家、音樂家。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人,曾赴美國學習,先后在歐伯林大學音樂學院及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習作曲、鋼琴。1929年歸國后,先后在上海滬江大學音樂系任教并兼任音樂教務主任,作品有:清唱劇《長恨歌》;合唱曲《抗敵歌》、《旗正飄飄》;愛國歌曲《熱血》、《九一八》;藝術歌曲《點絳唇》、《思鄉》、《玫瑰三愿》。著作有《和聲樂》、《西洋音樂史》等。其中《思鄉》、《長恨歌》、《抗敵歌》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3.朗讀歌詞,仔細領會歌詞,西風到底告訴我們什么?(珍惜時光,熱愛生活和對美好時光的憧憬)。這也是這首歌的主旨(中心思想)。簡練而生動地描寫了一年來小朋友的成長和節令景物的變化,點出了初秋的特征,饒有情趣。
4.聽師范唱。同位討論,這首歌曲節拍是多少拍?運用了什么節奏型?
5.教師簡單分析歌曲:這首歌為4/4拍,大調式,一段體。由四個樂句組成,這四個樂句都采用了相同的節奏:X X -- -- ︱ X - X - ︱ X X︱ X- - 0 ︱,但旋律的變化表現出不同的情緒對比。旋律流暢,在上下流動的級進中插
入音程大跳,變化有致,力度運用細膩恰當,使歌曲具有豐富的.表現力。由于使用擬人化的手法,將“西風”作為第一人稱“我”, “你們”代表“孩子”,唱起來倍感親切。
6.學唱歌曲:
1) 跟琴視唱歌譜。先找出歌曲的最高音、最低音。
2) 用“啊”隨琴唱旋律,并試著打節拍演唱。
3) 填詞唱歌曲,電子琴伴奏。
4)接龍唱練習。
5) 集體完整演唱歌曲。我們應該怎樣去演唱,來體現歌曲中的秋意呢?(注意:要字正腔圓,演唱“襖”、“高”、“蓬”、“紅”等字要使聲音飽滿,吐字清晰。)
6)邊聽邊唱,認真體會在演唱時,哪些地方可作漸強或漸弱的處理?分組討論,將歌曲的旋律線畫在課本上,說說注意歌曲的強弱變化有哪些好處?(使歌曲更好聽、更富有感情)
7) 嘗試用中等稍慢的速度演唱,體會歌曲的意境,注意將歌曲的強弱對比表現出來,輕柔、舒展的聲音演唱,找一位同學指揮集體演唱 。
四.教師小結。
五.課后拓展:說說本節課自己的收獲。
初中音樂教案7
教學目的:
1.要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讓學生獲得心理的滿足、情感的共鳴,陶冶他們的情操。
2.構建音樂“情感教學”模式,以教材為依托,把握情感核心,達到育人的目的。
重點、難點:
1、調動學生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動力。
2、通過情感教學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和完善的人格,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
教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問題:請問同學們平時都通過哪些手段和方法來欣賞音樂的?
。▽胝Z:在大家的記憶中我們平時一般通過觀看電視,vcd,dvd和聽收音機,錄音機,mp3 ,現在還有電腦來獲得對音樂的欣賞,今天老師要讓大家換一種方式來欣賞和感悟音樂,引出今天的課題—《讓我們用心感悟音樂》)——(展示課件)
(二)欣賞與實踐
1、介紹一位著名的聾啞舞蹈藝術家—邰麗華并觀看她的代表作品《千手觀音》——(展示課件)
通過認識這群特殊的人,使學生在為表演者優美的舞姿折服的同時,初步感悟音樂和感悟人生!ㄇ楦袖亯|)
2、在一個感人故事之后,馬上進入主題《感恩的心》
故事根概:
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來。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開始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著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因為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在她們貧窮的家里,一塊小小的年糕都是無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于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以為媽媽太累,睡著了。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是這時她發現,媽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恐懼,拉過媽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的手里還緊緊地拽著一塊年糕……她拼命地哭著,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么不閉上呢?她是因為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于是擦干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她就這樣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著,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于閉上……
。1)、先讓學生初步欣賞歌曲《感恩的`心》;(展示課件——教師范唱)
。2)、然后教師一邊教唱歌曲和一邊手語;(教師示范——學生試學)
。3)、讓全體學生起立和教師一起用手語演繹《感恩的心》
。ㄗ寣W生親身體驗感受、直觀感知,聽唱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形成藝術的審美施教法,實現教學目的 )
3、欣賞《天路》
愛,就是如此偉大也許身邊小小的細節你并未留心,但它無時無刻都陪伴在你身邊.珍惜自己身邊所擁有的,讓愛繼續伸展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展示課件)
4、 欣賞《天亮了》(展示課件)
再由韓紅的另一首歌《天亮了》講述又個讓人感動的故事,進一步讓學生獲得心理的滿足、情感的共鳴,陶冶他們的情操,引導學生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社會,以積極的姿態認真學習,面對人生。
(三) 課堂小結
教師展示本堂課的寄語:
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感謝父母、感謝師長、
感謝同學、感謝親朋!
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去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讓這世界永遠充滿著愛!
(四) 作業布置
1、給父母演唱《感恩的心》
2、主動做家務。
初中音樂教案8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樂曲《百鳥朝鳳》,體會傳統音樂風格,樹立對民間音樂的喜愛之情,弘揚民族音樂。
【過程與方法】
采用欣賞、互動、小組合作的方式,體會樂曲特點。
【知識與技能】
了解并說出《百鳥朝鳳》的相關內容;并能夠演唱樂曲的主旋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百鳥朝鳳》的相關內容,并能夠演唱樂曲的主旋律。
【難點】
通過樂曲音樂元素,分析樂曲的情感。
三、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ㄒ唬┬抡n導入
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導入,教師將傳統民族樂器嗩吶帶入課堂,并提問提問學生這是什么樂器?流行于哪些地區?由此順勢引入本節課的課題。
。ǘ┏醪礁兄
1、完整的播放一遍樂曲《百鳥朝鳳》,教師設置問題:這首樂曲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進行總結:給人氣勢龐大,卻又不失細膩的感覺。
2、請同學們根據課下收集的資料,對《百鳥朝鳳》這一作品進行簡單介紹,了解這首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創作者。
。ㄈ┨骄繉W習
1、教師彈琴帶領學生進行發聲練習,并提醒學生注意嗓音的保護,用圓潤、自然的聲音進行練聲。
2、教師彈唱主旋律片段,學生跟隨模仿。教師設置問題:傳統民族樂器嗩吶的音色有什么樣的特點?
3、教師順勢提問:這樣的音色特點對表現樂曲特征都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與影響?
4、學生集體演唱樂曲的主旋律片段。教師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演唱的準確,以及對旋律起伏較大的部分音準要準確,且注意嗓音的保護。之后,進行細節練習。
5、教師與學生共同再次聆聽樂曲,并提問學生:歌曲描述的場面是怎樣的'?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ㄋ模╈柟烫岣
教師播放鋼琴版的《百鳥朝鳳》,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來討論一下鋼琴版與嗩吶版的《百鳥朝鳳》感覺上有什么不同?哪一種更能突出民族風格?
。ㄎ澹┱n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樂曲《百鳥朝鳳》,了解了《百鳥朝鳳》的相關樂曲內容,感受了我國博大的民族音樂文化。老師希望各位同學下課后收集關于“嗩吶”的人物、地區以及音樂文化,下節課進行交流學習。
初中音樂教案9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表現少年兒童愛護環境、愛護地球、美化環境、美化地球、造福人類的歌曲;曲作者運用調性對比的手法將青少年兒童在思考問題、討論問題,最后得出結論這個意境刻畫出來,譜出歌曲。
歌曲主體部分為D大調、4/4拍、中速,由三部分組成。
學情分析
歌曲以環保為主題,對春的贊美,對綠的留戀,也是對祖國美好明天的祝愿。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歌曲,增強學生“熱愛祖國,愛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意識。
2、知識目標:
、倭私夂铣母拍罴昂铣.和諧與均衡
、诹私廪D調的初步知識(1=bB 轉1=D(前3=后1)),復習圓滑線、反復跳躍記號。
3、技能目標:初步會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出歌曲優美、抒情的情緒;并能夠用和諧均衡的聲音參與合唱。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合唱的概念及合唱的和諧與均衡;用和諧圓潤的聲音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歌曲的優美、抒情的情緒。
2、弱拍起節奏,休止符的處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老師給學生看幾張(關于空氣污染,森林被大量砍伐的畫面),同學們,你希望我們未來的地球是這個樣子?那么大自然的美景會給大家留下什么感想或感受呢?
2、引導學生討論回答其感受并導入新課《給未來一片綠色》。
(二)初聽歌曲,整體感知
1、完整聆聽歌曲。
2、師簡介歌曲創作背景、詞曲作者。
3、再次聆聽歌曲,感受體驗歌曲旋律、速度特點
速度:中速稍慢
旋律:流暢、抒情、婉轉
情緒:優美、抒情
演唱形式:領唱、二部合唱
(三)學唱歌曲,體驗感受歌曲
1、跟琴視唱歌曲,教師糾正。
2、學生演唱歌曲,進一步體驗歌曲。
(師教學生咬字吐字的正確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
3、用自己喜愛的演唱形式唱歌曲,找出個別學生領唱,其他齊唱;分小組演唱。
(四)總結延伸,培養興趣
1、聆聽美國搖滾巨星邁克爾.杰克遜的歌曲《拯救地球》進一步領悟保護環境關愛地球,熱愛大自然”這一人類主題。
2、再次完整演唱歌曲《給未來一片綠色》。
初中音樂教案10
教學目的:
1、通過歌曲《哦,林中那間小屋》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及對平凡而又高尚的造綠者的崇敬之情。
2、感受節奏重復和音程緊縮手法在這首歌曲中的運用。
3、學習用連貫圓潤的聲音演唱歌曲。
4、結合歌曲學習音符、附點音符。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演唱歌曲,用連貫流暢的聲音來表達。
2、結合歌曲學習音符、附點音符且掌握。
教具:鋼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組織上課
二、發聲練習
指導學生能正確的做發聲練習。喉嚨打開,氣息下沉,找到頭部共鳴。
三、音樂知識
一)音符的形狀和各部分名字。
二)音符的名稱、形狀與時值比例
全音符 4拍 二分音符 2拍
四分音符 1拍
八分音符 1/2拍
十六分音符 1/4拍
三)附點音符
在符頭右邊加上一個小圓點—附點,表示把原來的時值增長一半。如
附點音符的名稱、形狀與時值比例
附點二分音符 3拍 附點四分音符 3/2拍
附點八分音符 3/4拍
四、學習歌曲
一)導入新課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方,保護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已成為人類迫切的要求和愿望,歌曲《哦,林中那間小屋》以優美的旋律、樸素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敘述了兩代人前赴后繼造綠護林的故事,歌頌了那些默默無聞、甘于奉獻的護林工人,他們平凡的工作,崇高的精神境界,將被人們世代傳揚。
二)學唱歌譜
1)認識歌譜中的各音
請會唱的同學作示范,注意找出附點音并唱準。
2)全曲旋律常以低音sol為基點,向上作四度、五度、六度、七度的大跳進行,練習唱準大跳音程,由于起點音不變,因而難度不大。
3)認識“b”—降記號,表示把某音降低半音,它對同小節右邊相同音高的音起作用。
4)跟著鋼琴的伴奏,唱準歌譜,以樸實無華的口吻,訴說般的演唱,力求氣息連貫,二分音符的時值要唱足,高潮時力度有所加強,最后一音是高音,應用輕聲唱,要指導學生高位置發聲。
三)學唱歌詞 1)有感情的朗誦歌詞。2)跟鋼琴一句句的演唱。3)輕聲和琴哼哼 4)有感情的演唱。
五、表演
六、小結下課
進行曲
教材分析:進行曲是一種用步伐節奏寫成的聲樂曲或器樂曲。主要是軍隊中用來統一行進步伐、表現軍威、鼓舞士氣的隊列音樂。其節奏鮮明、曲調規整。聽起來雄壯有力而有行進感,為了配合行進時步伐一致的要求,常以偶數拍作周期性反復。進行曲按內容可分為軍隊進行曲、婚禮進行曲、葬禮進行曲等。為行進作伴奏的一般為二拍子。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音樂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通過體驗、比較,了解不同風格中外進行曲的主要特征;
3.知道進行曲在不同場合的作用;
4.通過欣賞《解放軍進行曲》,樹立學生民族自豪感、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了解進行曲在節奏、速度、情緒、節拍上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①了解進行曲的步伐節奏、速度、情緒、節拍上的主要特征。
、趯W會根據情緒給進行曲分段。教 具: CAI課件。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略。
二、進行曲的概念:
師:什么是進行曲?看錄像片段后再回答。生:
師:強弱輕重交替出現,速度為步行速度的節奏就是步伐節奏。媒體播放:進行曲是一種用步伐節奏寫成的聲樂曲或器樂曲。生:
師:步伐節奏是進行曲的最基本特征,下面我們通過兩首曲子,來體驗一下這種基本特征。
三、感受體驗
活動一:
由八位學生組成二組到講臺前表演。
、趯Ρ硌輰W生的要求:⑴跟隨音樂節奏在原地踏步,音樂不停踏步也不停;⑵盡最大能力表現音樂的情緒。
師:哪一首曲子讓你們感覺到踏步整齊一些?生:第二首。
師:第二首曲子是進行曲,具有步伐節奏特點。也是進行曲的最基本的特點。師:變換速度演唱進行曲的主題。生:進行曲已不像進行曲了。
師:如果一首樂曲沒有步伐節奏,這首曲子一般不是進行曲。下面我們再來研究進行曲的另外幾個特征。(播放樂曲)
師:剛才播放的樂曲是什么樣的拍子? 生:2/4拍子; 師:進行曲還有4/4拍子?。3/4拍子行不行? 師:(播放三拍子曲子,教師表演)。生:3/4拍子不適合行進步伐,不能用在進行曲中。
媒體:進行曲一般多為 偶數 拍子。生: 偶數。
師: 聽《解放軍進行曲》的樂曲片段,問表現的是怎樣的情
2 緒? 生: 師:同學們感受到的這首樂曲所表現的情緒是通過切分音節奏、附點音符節奏等較特殊節奏表現出來的:
、.2/4 1 1 3│5 5 6│ │ 5-│ ②.2/4 5 5│ 1 1│ 2 2∣ │
以上二種較特殊的節奏在進行曲中起什么作用? 師生一起對比體驗,去掉特殊節奏大家一起視唱。
師:是什么感覺? 生:變成另外一種情緒了。師:這些較特殊的節奏,融在進行曲中給人一種激昂向上的情緒。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進行曲都是表現這樣類似的情緒?當你在行走時,有沒有高興和快樂的時候?有沒有傷心和憂愁的時候?進行曲也可以表達這些情緒。
活動二: 要求: 身體跟隨音樂律動。
聽《婚禮進行曲》生:情緒:歡樂、幸福?。速度:稍快。節拍:2/4拍子。
聽《葬禮進行曲》 生:情緒:悲哀、悲傷?。速度:稍快。節拍:4/4拍子。
師:同樣是進行曲,為什么給大家的感覺不一樣呢?(引導學生回答)這是因為每首進行曲各自運用了不同速度、節奏,因而,在情緒上給人的感受就不一樣,塑造的音樂形象也就不一樣。我們通過樂曲情緒的不同,可以給樂曲分段。播放《德茨基進行曲》,要求:學生跟隨音樂情緒的變化律動。
師:說說樂曲可分為幾個部分?生:三個部分,結構:(A+B+A)。小結:師生共同歸納進行曲有哪些特點?
a 多為偶數拍子,節奏鮮明, 點音符節奏較多。
b 速度平穩,常用于隊列行進;在上具有豪邁雄壯、高昂的情緒和號召力。c 結構方正,常為三段體結構(A+B+A)中段較抒情,以取得前后的對比。(播放音樂)提問:下面幾首樂曲分別適合哪種場合?《結婚儀式》《 閱兵儀式 》《 婚禮進行曲》《 檢閱進行曲升國旗時 》《 軍隊進行曲》《 歡迎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
活動三:用打擊樂器體驗《拉德茨基軍進行曲》片斷。
老師指揮,顯示樂譜圖,一起演奏樂曲。
管樂隊: 又稱軍樂隊,由木管樂器(短笛、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等),銅管樂器(小號、短號、長號、中音號、圓號、低音號)及打擊樂(定音鼓、小鼓、大鼓、鈸等)組成。管樂隊具有聲音洪亮、氣勢雄壯的特點。
五. 欣賞由管樂隊演奏的《解放軍進行曲》,了解人民軍隊半個世紀以來的成長過程。結束語:略
童年的記憶
首先談話引入: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一個人生的歷程,這就是童年——少年——青年——老年,同學們已經經歷了童年時期,現在正值少年時期,今天我們一起作一個回憶:童年的時候你曾經喜歡哪些游戲?最難忘的事是什么?童年時候有夢想嗎?你的夢想是什么?這樣就勾起了大家對童年的回憶,同學們非常興奮,完全沉浸在童年的幸福生活中。
3 討論后,他讓大家聽《夢幻曲》和《捉迷藏》,讓學生在音樂中體會童年生活。然后提問:這兩首曲子速度一樣嗎?請你聯系歌名,說說他們各自表達了怎樣的情緒?孩子們在討論中結合歌曲,同時也聯系了實際發表了不同的看法,課堂氣氛也活躍了起來。有的.同學說,《捉迷藏》是一種快樂的游戲,小朋友你追我趕,所以他的旋律應該是歡快的,活潑的,而《夢幻曲》主要描述的是夢的意境,而做夢讓人感覺的是虛無飄渺,不著邊際的,是在睡夢中進行的,所以整個環境應該是柔和的,優美的 ?? 從這里可以看出,學生對樂曲的理解已經有所進步。
緊接著,他讓學生用線條描繪出《夢幻曲》旋律的起伏變化,有些學生有一定的難度,他就讓學生隨音高畫點,然后將這些點連線,直觀體會《捉迷藏》的旋律起伏變化。同時,讓學生觀看投影(捉迷藏)并欣賞音樂,閉上眼睛欣賞《夢幻曲》,幫助學生進一步感悟音樂的涵義。
最后,讓學生一起來做做游戲(捉迷藏的戲),一起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從活動中,游戲中重現童年情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更高了。輕松地掌握了教學內容。
反思與研究
二十一世紀是創造的時代,我們要培養創造型人才,要從小對學生進行高層次思維方法的開發。音樂是“大腦的體操”,在音樂教學中要培養發展學生的想象與聯想能力,特別是與之相關的非智力因素——熱情、毅力、信心,活潑開朗的個性。在音樂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求知的興奮感和成功感的結晶,是在教師的不斷引趣、啟發、聯系、創造、反饋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在欣賞課教學中,如果我們不拘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講解,鼓勵他們自由想象,沖破常規的思想意識,必將有利于他們理解歌曲,更有利于他們的個性發展。
那么,如何把欣賞課變得生動有趣呢? 1. 引導學生引起與主題有關的共鳴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除有必要了解學生心理學等理論知識外,實踐中也要走進他們的生活,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破解他們的心理密碼,吸取他們天天都在生長著的鮮活生動的聰明和智慧。在此課的教學中,通過提問,激起同學們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引導他們想象捉迷藏,從而,讓他們輕松地體會曲子的意境。
2. 感性與理性相結合,淡化知識性。
學生還不具備嚴密的邏輯思維,只局限在既懂又不懂,既合邏輯又不合邏輯的感性層面上!霸绞菍W生熟悉的就越容易被孩子們接受和喜愛!弊吭S婭老師說:“個人只要能從音樂欣賞中獲得積極的教益,無論這種教益是理性思考、情緒體驗、經驗或形象的聯想,對音響形成的贊嘆或迷戀,還是感官或機體的娛悅,都 4 應承認其是音樂欣賞的正當價值!蓖ㄟ^這節課的教學,學生主動、愉悅地參與欣賞,并初步了解其情緒和旋律走向,最后參與活動,使學生受益匪淺。
綜上所述:教學方式,重在讓學生主動參與和感受,愉悅地學習,潛移默化深入作品。以取得更大的進步。案例點評:
教師利用學生的親身經歷,吸引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音樂,幫助他們從整體上去感知音樂作品,去學習體驗音樂的情景,最后通過游戲,使他們與音樂融為一體,這是一節成功的音樂欣賞課。
初中音樂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小巫師》的欣賞與體驗,增強學習興趣,感受《小巫師》歡快、活潑的情緒,感受音樂的魔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利用通過故事分析音樂、通過音樂聯想故事兩種方式,加強把握準確音樂形象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
熟悉并能背唱作品的主題音樂,認識杜卡及其代表作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聆聽《小巫師》,感受小巫師活潑歡快的旋律,辨識主題,記住并哼出音樂的主題旋律。
【難點】
想象各主題所塑造的不同的音樂形象。
三、教學過程
(一)媒體導入
1.欣賞《哈利·波特》電影片段,并請學生介紹《哈利·波特》的故事梗概。
學生自由回答。
總結:《哈利·波特》描寫的是年輕的魔法師學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后六年的學習、生活和冒險的故事。魔法的世界是非常絢麗多彩的,今天我們也化身小巫師,乘著魔法掃帚前往魔法世界感受那片靜謐土地的奇妙與樂趣。
由此導入新課《小巫師》。
(二)感受體驗
1.初聽樂曲
并設問:這首樂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有什么樣的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魔法師的弟子》的音樂靈感來自歌德的童話詩篇,它以管弦樂詼諧曲的形式,在古典音樂嚴謹的架構下,引入風趣幽默的.元素,天真可愛,充滿魔力。
2.復聽樂曲
教師播放歌曲,學生聆聽,并思考:這首樂曲可以分為幾個主題?請學生結合教材中的圖片,發揮想象給每個主題起一個小標題。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咒語動機;掃帚主題;小巫師主題;尾聲。
(三)探究學習
1.教師播放咒語動機,并提問:作品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氛圍?
學生舉手回答。
教師總結:在這個神秘的古堡里住著一位法力高強的魔法師,有天,魔法師出去了,他的徒弟小巫師偷懶不想挑水,就念起了咒語,命令掃帚去取水。咒語響起我們仿佛沉浸在神奇,靜謐的魔法世界。
2.教師創設情境聆聽掃帚主題:被施了魔法的小掃帚,又做些什么事情?你們覺得小掃帚的性格又有怎樣的特點呢?
學生聆聽歌曲,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粗心的小巫師睡著了,頑皮可愛的小掃帚繼續挑水,水越來越多,在整個屋子里泛濫。
3.再次聆聽掃帚主題并提問:小掃帚主題出現了幾次?樂曲是如何表現小掃帚的頑皮可愛,它的主奏樂器又是什么?
學生聆聽歌曲后回答。(主題出現了三次,頓音記號的出現使樂曲活潑而富有彈性,表現了小掃帚頑皮可愛的性格特點,大管樂器也將小掃帚的性格凸顯的淋漓盡致)
4.教師帶領學生模唱掃帚主題感受魔法音樂的樂趣。
5.教師創設情境聆聽小巫師主題:而在這時候粗心的小巫師突然蘇醒了,看到他看見屋里已成水塘,這時候小徒弟的心情是怎么樣?如果你們是小巫師會做些什么事情呢?
學生討論后,自由回答。
聆聽歌曲之后,教師總結:小巫師睡醒了,他看見屋里已成水塘,心情特別的慌張,想趕快讓掃帚停下來?墒,他忘記了掃帚停止工作的咒語,他一急,就用斧子劈開了掃帚,但被劈開的掃帚變成更多的新掃帚,它們繼續挑水。
6.再次聆聽小巫師主題感受,用什么樂器描繪城堡中水漫金山的感覺。(小提琴以及鈸)
7.面對一團糟的場面,最后又是如何解決的呢?同學們可以自己為故事補充結尾。
學生自由闡述。
聆聽尾聲,教師總結:一山還有一山高銅管樂器吹奏出強烈的音響,暗示師父回來念起了咒語;樂曲最后用強有力的和弦結束,表現這場災難終于被制止。小巫師非常慚愧的低下了頭,而魔法師也嚴厲的懲罰了小巫師。
(四)鞏固提高
教師帶領學生觀看迪士尼版本的動畫片《小巫師》,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介紹作曲家:杜卡,法國作曲家、教育家、音樂評論家。代表作品除了《小巫師》外,還有印象主義歌劇《阿麗安娜與藍胡子》以及芭蕾舞劇《仙女》。
(五)小結作業
不同的樂器可以描繪不同的主題形象,魔法的世界是非常靜謐神奇的,同學們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用魔法來裝點自己的世界。
請同學們課后聆聽其他有關魔法的歌曲,對比聆聽一下,并和同桌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
四、板書設計
初中音樂教案1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對各少數民族歌舞的學習和研究,來更好的了解我國民族歌舞的音樂類型及風格特點。
2、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情懷,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3、擴大豐富學生的眼界及知識,廣泛積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斷提高自身表演的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民族歌舞的魅力,學會用歌聲和舞姿來表現。
教學難點:
學會幾種常見民族舞蹈的表演,掌握好每種舞蹈的風格特點。
教學過程:
一、聽賞感受
、旁凇稅畚抑腥A》的音樂伴奏聲中,師生音樂問好。
、评蠋熖釂柹瞎澱n布置的內容,了解學生完成情況,并導入本節課所要討論的課題。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聽到了大家非常喜愛和熟悉的歌曲《愛我中華》,大家知道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它獨特的音樂風格,老師課下給大家布置了一個任務,讓你們下去尋找搜集各民族歌舞的相關內容,不知道你們完成的怎樣?
生:我們都已順利完成任務。
師:你們都是通過那些渠道搜集得來的呢?
生甲:網上尋找。
生乙:電視音樂頻道學到的。
生丙:向知道民族音樂知識的人學習到的。
生。涸谝粝竦昙皶暾业降。
。ㄍㄟ^學生的回答,讓他們掌握搜集知識的多種途徑,有助于全方面的知識積累。)
師:我們本節課將來共同走進絢麗多彩的歌舞世界中,來領略體會多彩的民族歌舞魅力。
出示課題——
二、引導回答
師:民族歌舞產生并流行于民間,受民俗文化的制約,即興表演風格相對穩定,以自如為主要形式,不同地區,由于受生存環境、風俗環境、生活方式、民族性質、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等因素影響,在素質技巧和風格上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差異。下面,請大家將自己搜集到的民族歌舞知識向同學們進行一個展示吧!
生A:藏族是一個擁有400多萬人口的民族,在這片廣闊的區域中,藏族人民創造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同時也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舞蹈藝術。藏族民歌抑揚頓挫、合撤貼韻、悅耳動聽,唱時還伴以各種舞蹈,舞姿優美,節奏明快,其中踢踏舞、鍋莊舞、弦子舞最為廣泛流傳,其中在四川巴塘地區形成的弦子舞,就是以優美、柔顫,富有歌唱性著稱,藏族民間舞與本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顫”、“開”、“順”、“左”、“繞”是種類不同藏舞的共同特點,今天我們還為大家帶來了一段藏族弦子舞蹈《走進西藏》。
師:總結
生B:歌舞是傣族人表達情感不可缺少的方式,傣族人民喜愛和崇尚孔雀,把孔雀視為善良、智慧、美麗和吉祥、幸福的象征,在種類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們最喜歡、最熟悉的舞蹈之一,為傣族舞蹈伴奏的重要樂器是“象腳鼓”,傣族還有最為盛大的節日“潑水節”。
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了《金孔雀,輕輕跳》。
楊麗萍,云南大理白族人,著名舞蹈藝術家,從小酷愛舞蹈的她,沒有進過任何舞蹈學院學習,1971年從村寨進入西雙版納州歌舞團,1986年她創作表演的獨舞《雀之靈》一舉成名,多年來她出訪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進行藝術交流,相繼在新加坡、俄羅斯、美國、加拿大、臺灣、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專場舞蹈晚會,為世界展示云南、了解昆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師:總結。
生C: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形式豐富多彩,彝族人民十分善于唱歌,不僅以歌談情說愛、傳遞心聲,而且以歌敘述歷史、表達哀樂,訴說過去有苦歌,暢述今天美好生活有頌歌,喝酒有酒歌,打獵有獵歌,祭祖有祭歌,婚嫁有哭嫁歌,喪葬有哭喪歌,有時甚至到了隨處應答以歌代言的地步,彝族舞蹈源于遠古時代對狩獵、征戰、采集、放牧、農耕以及祭祀等的簡單模擬,自如性的舞蹈則重在舞步,功夫主要在腳上,,有踏、搓、跺、抬、跳等舞步,動作奔放,節奏跳躍強!旋律粗獷剛健,且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
下面我們為大家表演《幸福山歌》。
師:總結
生D:草原是歌的海洋,歌的故鄉,無論在遼闊廣茂的草原,浩瀚無垠的大漠,還是在富饒的農區鄉間,到處都飄揚著優美動聽的音樂之聲。象大家熟知的《牧歌》、《祝酒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都是以歌唱草原,贊美俊馬,熱愛生活,充滿對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為主要內容,蒙古民族具有民族聲樂的獨有風格,不論高吭嘹亮,還是低吟回蕩,都充分表現了蒙古族人民的質樸、爽朗、熱情、豪放的性格,蒙古族舞蹈渾厚、含蓄、舒展、豪邁、熱烈奔放、樸實剛健,自娛性很強。
下面請欣賞由我們組帶來的歌曲《牧歌》及舞蹈《草原上奔騰的小馬》片斷。
師:總結
生E:朝鮮族歌舞具有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特別是女性的舞姿,輕柔雅致,一舉手一投足,都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給人無限的美感,朝鮮族人民具有悠久而優美的民族文化藝術傳統,尤其是能歌善舞,節日或勞動之余,都喜歡用歌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朝鮮族歌曲具有旋律流暢、婉轉、明朗的特點,朝鮮族舞蹈優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裊娜、如仙鶴展翅,或剛勁跌宕、活潑瀟灑,反映了明朗激昂和細膩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
下面請大家欣賞我們帶來的歌曲《道拉基》。
師:總結
生F: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鄉”的美稱,新疆歌舞以動聽優美的音樂,絢麗多姿的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邊陲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情,他們的舞蹈藝術以含蓄、優美、沉穩見長,特別是姿態優美、舒展大方的女性舞蹈,以及剛健奔放的男性舞蹈,看后使人留連忘返。
下面請大家欣賞我們帶來的歌舞表演《青春舞曲》,
師:總結
三、綜合體驗
生甲:老師,這個新疆舞蹈跳的太棒了,能不能讓生F教給我們?
師:同學們你們想學嗎?
生(全體):想。
師:好,那就讓生F當我們的老師教給大家吧!
。ㄍ瑢W們在生F的指導下學會了新疆舞的五套基本動作,并讓大家為《青春舞曲》編排動作。通過這一環節來鍛煉同學的內在潛質及團結合作精神。
四、知識總結
師:我們今天一共接觸了六種常見的民族歌舞,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更好地熱愛我們的民族藝術,提高我們的表演能力。好了剩下的時間交給大家,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歌舞類型,來盡情地抒發情懷吧!
五、自我評價
通過這節課學習,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幾種常見的少數民族歌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潛能,體現了新課改強調的知識與娛樂并存。
初中音樂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在反復聆聽、歌唱《渴望春天》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
2、培養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3、讓學生初步了解有關作曲家生平等音樂與相關文化
4、能夠從以“春”為主題的古詩和歌曲中感受、體驗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樂于參與表現創造“春”的音樂活動。
二、教學重、難點
1、嘗試用聲音、速度、力度的變化表現贊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認識變音記號,學習臨時變化音的唱法。
三、課前準備:
欣賞《春天在哪里》,播放一些以春天為主題的歡快的音樂作品,創設情景,幫助學生從音樂風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經意間領略到春天的`詩意、暖意和別樣境界。課前創設適當的藝術環境,突出音樂藝術美的氛圍,為音樂課創造一種閑適、松弛的心情。
四、教學過程:
。ㄒ唬⿲
。ㄔ凇洞禾煸谀睦铩芬魳仿曋羞M入教室)
師:剛才播放的這段音樂大家應該非常的熟悉,能告訴我它的歌名嗎?
生:《春天在哪里》。
師:這首歌表現了什么?春天的歌,F在春天的腳步也慢慢走近我們的身邊,我想請同學們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詩、歌還有詞來描述一下春天。
師:同學們表現的非常的好,在這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內就說出了這么多關于春天的詩和歌,說明同學們對美麗的春天是多么的熱愛。
1、聆聽(渴望春天)
師:首先我請同學們來欣賞一首歌曲,聽完之后請你們談談你們在歌聲中感受到了什么?(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接讓學生欣賞優秀童聲合唱團的演唱錄音歌曲,使學生熟悉旋律,熟悉音樂,初步體會和感受音樂的意境。體會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
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萬物復蘇等。
師:剛才個別同學談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一定還在回味當中。你們能不能給這首歌來添一個歌名呢?
生:《渴望春天》
2、簡單介紹音樂大師——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時間和非凡的音樂天賦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創作
師:關于他你們了解多少呢,在課前我請同學們去查找了一些關于莫扎特的資料,我們一起來分享。
生:他是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師:同學們找了非常多的資料,現在我們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關莫扎特的東西。讓我們走進他的歌曲中,去領略一番。
3、復聽《渴望春天》
師:下面請再次欣賞《渴望春天》,邊聽邊思考以下問題:
A、歌曲的演唱形式: 1、男聲合唱 2、童聲合唱 3、女聲合唱
B、歌曲的情緒: 1、熱烈激動 2、明朗愉快 3、低沉憂郁
C、歌曲的拍號: 1、3/4 2、6/8 3、3/8
。淖邮怯蓛蓚三拍子組成的)
D、歌曲描述了什么樣的畫面?
。ǖ谝槐閹е鴨栴}聽音樂,邊聽邊寫下前三題的答案。第二遍跟著錄音小聲哼唱,最后一題同桌互答)
4、學唱歌曲
師: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不同的畫面,那么不知道用歌聲描繪出的畫面是不是也一樣的美呢?先聽老師把這首歌演唱一遍。聽完這后我想你們一定也很想來學唱這首歌。
。1) 師邊彈奏歌譜,生輕聲學唱,找出自己認為最難唱的一句。講解升號,裝飾音、休止符、不完全小節、連音線。
師:在這首歌曲中出現了很多的休止符,必須要注意休止。
。2) 生隨琴輕聲的用“啦”來模唱。
。3) 學唱歌詞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
師:這首歌的情緒是怎么樣的呢?那我們唱的又是怎么樣呢?跟磁帶中唱的情緒是一樣的嗎?
。ㄔ鰪娏藢W生對音樂作品情緒的體驗,并使學生了解到歌曲的詞、曲情緒應一致、和諧。)
5、歌曲創編:
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給歌曲進行創編。
6、課堂總結
師:你看今天春光明媚,空氣清新,現在真是個柳綠花紅、鶯歌燕舞的季節,那么現在就讓我們到大自然中感受一下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吧
初中音樂教案14
教學目的:感受樂曲《紅旗頌》的宏偉氣勢,體驗調性轉換和速度、力度、樂器音色等音樂要素在作品表現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重點:感受樂曲的氣勢,理解作品的內涵。
教具準備:錄音機、欣賞磁帶、鋼琴、投影主旋律譜、錄像機、電視機、《紅旗頌》演奏錄像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導言: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管弦樂曲《紅旗頌》(出示標題以及作者)
二。作者簡介:
呂其明,1930年出身于安徽,11歲參加新四軍文工團,曾得到老一輩音樂家的精心指點。解放后任上海電影樂團團長,從事音樂創造,先后為《鐵道游擊隊》、《南昌起義》等三十多部電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誰不說俺家鄉好》一直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流傳至今,久唱不衰。此外,還創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樂曲,《紅旗頌》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965年。
三。復習管弦樂隊知識:
師:管弦樂隊就是以管弦樂器為主的樂隊。你還記得有哪幾類樂器組成的?
生:弓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
四。欣賞樂曲
1.交談導入:
師:從標題看怎么理解《紅旗頌》?
生:歌頌“紅旗”。
師:歌頌的形式有詩歌、散文、歌曲,而單純用音樂歌頌紅旗的大家聽的不多,今天我們欣賞的就是用音樂的手段歌頌紅旗,用樂器的不同色彩烘托氣氛。當我們仰望五星紅旗時,自然就會想起一首莊嚴的歌,你能說出是什么歌嗎?
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哼出《國歌》的前奏)
2.初聽全曲,聽辯曲中熟悉的《國歌》音調:
(要求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用舉手的動作表示所聽到的`熟悉的音調。)
3.隨琴聲哼唱主題音樂,加深對這一頌歌音調的感受與理解。
(投影主旋律譜)
4.介紹樂曲結構,了解作品規格:
師:作品采用了帶再現的三部結構:A+B+A(板書)
5.分段賞析:(插入解說,感受氣勢,理解內涵)
、.A段:(第一段)
開始以小號奏出《國歌》音調為素材的雄壯宏偉的引子,經圓號反復,引出弓弦樂器演奏的歌頌紅旗的主題,這一主題在鋼琴的伴奏下,給人以光輝熱烈和莊嚴的深切感受,人們被音樂帶到幸福激蕩的回憶之中:!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門廣場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主題又一次轉調出現,轉調后的音樂色彩顯得更加明亮輝煌,仿佛是億萬人民歡騰熱烈的情景。優美深情的旋律,傾注了多少英雄兒女的熱血!
、.B段:(第二段)
連續的三連音,使節奏富于動力,節奏緊縮,速度加快,歌頌的主題變成豪邁的進行曲,使人們的腦海里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中國人民在紅旗指引下英勇戰斗,昂首闊步地奮勇向前,這進行曲的節奏正是我們時代前進的步伐。
、.A段:(第三段,再現部分)
樂隊合奏主題,又一次出現了我們熟悉的音調,音樂達到了高潮,以歌頌祖國,歌頌偉大的黨。讓我們高舉紅旗,奔向共產主義的明天。
6.引導學生用線條表示每段音樂的風格、節奏、速度:
(學生活動:可以四人小組討論,后一一展示并說說“為什么”)
7.復聽全曲(邊聽邊看《紅旗頌》演奏錄像)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了篇幅較長的管弦樂曲《紅旗頌》,熟悉了她的主題音樂,從中體會了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今后當我們再次聽到這首樂曲時,你一定會倍感親切。
初中音樂教案15
環球之旅(2)_歐洲漫游2
教學內容:
欣賞《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阿爾卑斯牧場》、《豐收之歌》、《瑪萊卡萊》、《弗拉門戈舞曲》、《瑪組卡》、《霍拉舞曲》、《蘇格蘭風笛》。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烏克蘭民歌《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瑞士民歌《阿爾卑斯牧場》、丹麥民歌《豐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瑪萊卡萊》、與西班牙《弗拉門戈舞曲》以及蘇格蘭風笛曲,體味歐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意蘊與不同的風土人情,培養青少年對不同文化尊重和熱愛的品格。
教學過程:
1、通過復習演唱上一節課《鄉村花園》,吧學生帶回歐洲音樂的氛圍中來,從主動演唱到主動聆聽,進入到較深層次的感受音樂。
2、聽賞歌曲《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
3、《阿爾卑斯牧場》。
。1)用提問與講解了解瑞士民族音樂以及阿爾卑斯風土人情。
。2)分析《阿爾卑斯牧場》的調式、調性、基本結構。
。3)采取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講述這首民歌的基本情緒。
4、《瑪萊卡萊》
。1)欣賞當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演唱的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帶(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樂會錄像帶或錄音帶),讓同學們談談聽后感。
。2)講述介紹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風景的小資料(圖片)。
。3)分析這首歌曲的旋律變化與歌詞情緒變化的內在聯系。
。4)結合欣賞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嘆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門歌舞
。1)欣賞一般弗拉門戈舞曲后觀賞舞蹈圖片(或教學幻燈片)。
。2)講述弗拉門戈音樂舞蹈的幾種類型。
6、媽祖卡
。1)欣賞肖邦的鋼琴曲——瑪祖卡。
。2)介紹著民音樂家波蘭“鋼琴詩人”肖邦及其作品。
。3)介紹瑪祖卡舞曲的音樂特點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聽霍拉舞曲的教學錄音帶。
。2)介紹羅馬尼亞民間舞——霍拉,以及羅馬尼亞民間音樂。
8、有關資料
。1)《瑪祖卡》
瑪祖卡是波蘭的兩種民間舞的瑪祖卡和用瑪祖爾(波蘭中部馬佐夫舍地區的一種流利、活潑、歡快、熱烈奔放的男女雙人舞曲)體裁寫的音樂作品流傳到法國后的`統稱,18世紀逐漸流行于歐洲各國。各國的宮廷舞蹈編導們根據波蘭瑪祖卡舞整理加工為舞會舞蹈和舞臺形式,其音樂節拍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為其特點,舞蹈以滑步、腳跟碰擊,男舞者單腿脆地,女舞者繞行和以雙人旋轉等為主。著名舞劇《萊蒙達》、《天鵝湖》,歌劇《億萬蘇薩寧》中都有瑪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樂體裁寫成多部傳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種羅馬尼亞民間舞蹈,跳霍拉舞是羅馬尼亞人在婚禮或節日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也是一種大眾化娛樂形式,音樂節奏明快,旋律優美,表現了巴爾干地區人民的開朗、歡樂、熱愛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開始,招著女子參加進來,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聯成一個圓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復進行,是圓圈逐漸逆時針旋轉;間或向中心聚攏,然后散開還原隊形,參加者可達數百人;往往可持續舞蹈數小時,直到盡興。
。3)《蘇格蘭風笛》
風笛是一種古老的簧管樂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歷史。相傳有羅馬人從亞洲傳入歐洲,從16世紀起,蘇格蘭人便將風笛與其它樂器和用,在多種場合表演。
【初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初中音樂教案05-10
初中音樂教案【經典】06-08
初中音樂教案07-01
初中音樂教案《小草》08-17
初中音樂教案[薦]04-23
初中音樂教案【必備】05-23
初中音樂教案[實用]05-24
【推薦】初中音樂教案05-27
【精】初中音樂教案11-27
【推薦】初中音樂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