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手工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手工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手工教案1
活動設計背景
由于本班的幼兒都來自農村,他們的動手能力較差。為了激發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和操作能力,也為了培養幼兒對自然界中事物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熱愛自然、親近自然,保護動物,設計了本節手工課。
活動目標
1、掌握雙三角的折法。
2、發展幼兒手眼協調能力,能較均勻地將左右兩個角向同一方向折疊。
3、通過活動、教師示范、幼兒動手操作及游戲完成教學任務。
4、培養幼兒的審美觀和發展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5、培養幼兒對自然界中事物的好奇心。
6、培養幼兒熱愛自然、親近自然,保護動物。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雙三角的折法。
教學難點:
雙三角的折法和青蛙前后腿的折法。
活動準備
青蛙玩具、青蛙圖片,大范例一個,正方形紙若干,布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塊,青蛙跳音樂片段。
活動過程
1、啟發引導幼兒總結青蛙外形特點。
2、出示大范例,引導幼兒觀察范例中前后腿的折法。
3、教師分步示范折疊方法,重點講解雙三角的折法。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掌握重點,體驗成功感。
4、游戲《青蛙賽跑》
5、引導幼兒將“青蛙”放在“池塘里”小青蛙玩累了,它該到池塘里喝水,休息了。咱們把它們放到池塘里,讓它們休息。小朋友也要向青蛙一樣,該喝水,休息了。
6、喝水環節中,教師口頭幫助幼兒復習青蛙的折法,再引導幼兒進行講評。
7、活動自然結束。
8、課后活動:小朋友回家教父母折青蛙進行游戲,一方面復習,增進家庭親情。
教學反思
1、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參與。每個幼兒都能完成一件手工作品。
2、在教學活動中,幼兒之間相互合作,這樣培養了幼兒的團結協作精神。
3、在教學準備、幼兒動手操作方面等,我都考慮的非常周到,而就在最重要的講解示范的不夠清楚,多數小朋友都沒達到我所要的教學效果,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注意對方法的傳授,還要不斷的學習和探索創新,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實踐經驗,創做出更多更好的操作材料、創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給幼兒們恰如其分的指導,融入孩子當中并以幼兒的心態、興趣和目光去參與教育和開展活動。
4、本節課對動物的保護沒有進行說明,我會在下一節課上加以補充。
5、通過這節課使我了解到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是超乎我們大人所想象的,而且小朋友也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他們也會對手工課充滿興趣與好奇。
美術手工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探訪老街的歷史和文化
2、學習用不同的美術形式對老街進行記錄或描繪
3、在感受和表現老街的傳統風俗文化和歷史建筑的藝術創作體驗中,增進對地方傳統文化的關注、尊重及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用美術形式對傳統歷史文化進行記錄或者描述。
2、難點:運用不同的美術形式表現老街。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課前準備:(學生)常規繪畫工具、相機等材料
(教師)課件、常規繪畫工具、相機等材料
五、教學設計:
1、欣賞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歷史老街的風光。揭示課題《悠悠老街》
2、說說自己家鄉的老街的'歷史和故事
3、引導學生欣賞老街不同時間、不同季節的攝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風光。
4、引導學生欣賞老街上各種古老建筑的攝影作品,感受老街上歷史建筑的特色。
5、引導學生欣賞一組反映老街上保留著的傳統風俗的攝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傳統文化。
6、學習建議:課后和學生一起尋訪老街上的傳統風俗和歷史建筑。
美術手工教案3
一、活動名稱:
《手工染紗》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認真觀察,有目的注意及耐心細致的習慣,使其的意志力的發展得到幫助和成長。
2、在染沙的活動中,幼兒不僅能學習如何染沙,而且當美好的事物因自己的努力而誕生,我們也會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喜悅。
3、因為有自己參與而實現的一個目標的活動中能幫助孩子練就良好的自我效能認知。
三、活動準備:
1、活性染料黃色、紅色、綠色、藍色
2、紗布若干、一次性手套
3、水、盆、鹽、繩子4、音樂
四、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圍坐成一個半弧形
2、引用童話故事邊示范邊通過生動的語言進行講解和操作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故事:
"在另一個星球,有一塊白色的紗精靈,不知什么時候,他開始想讓自己有一件新的衣服,于是他決定離開家人獨自旅行并去找到那件她夢想中的衣服,于是有一天,一切準備繼續后他便出發了,他飛啊飛,飛啊飛,這時他看見了水精靈,他便問水精靈:"水精靈,水精靈,請問我怎么才能找到一件適合我的新衣服啊。"水精靈回答到,我是可以幫到你,不過我一個人的力量還不夠,你得去找白色的鹽精靈。"于是紗精靈又繼續飛啊飛飛啊飛,在不遠處他看到了正在散步的鹽精靈,便問:"鹽精靈,鹽精靈,怎么才能讓我穿到漂亮的新衣服?"鹽精靈說:"我倒是可以幫到你,不過,我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你還得找到染料精靈。"于是紗精靈又繼續飛啊飛飛啊飛,這時他看到了粉末狀,帶有顏色的的東西便問:"請問你是染料嗎?"染料微笑著點點頭說:"是啊。"紗精靈便問,我想換件彩色的衣服,你能幫幫我嗎?"紗精靈回答說:"當然可以啊。"就這樣鹽精靈跳進了水精靈的懷抱說,我可以幫你固色,使你的衣服長久保持漂亮,這時染料已跳進水里變成了漂亮的顏色。(需要一個人在教師講故事的時候調顏色操作):"紗精靈,快來我這吧,游一游很快你就會穿到新衣服嘍。"就這樣因為有水精靈、鹽精靈、染料精靈的幫助,紗精靈終于穿到了新衣服,就在這時他好開心,好想感謝他的朋友們,想跳只舞給他們看,可是,現在它濕噠噠的,所以他現在,只能暫時離開大家,等會和大家見面(一個人幫忙拿走紗布去晾曬)孩子們,你們知道嗎,紗精靈因為得到朋友的幫助穿到漂亮衣服的消息傳遍了整個精靈王國,導致那里的紗精靈們都想讓自己也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接下來我們就要一起為這些白紗穿上彩色的'衣服。
3、幼兒獨立操作、教師講解規則在劉老師請王老師老師發紗精靈之前,(有一個協助發紗的人)劉要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哦,那我要等所有的人安靜下來。
。1)(規則建構)每個人只需要給一個紗精靈穿一件你認為漂亮的衣服。
。2)如果你發現你選擇的那盆染料那有很多人,那一定要等待別人離開在去染,相信你們可以做到的對吧。
。3)盆里的染料和鹽水都喜歡在盆里,所以你們要保護好他們,別讓他們灑出來哦。
。4)染好以后就可以把你染好的紗精靈掛在我身后的這根繩上,等晾干在去拿自己染的那塊。
。5)好了,現在我們這里已分好了4組,大家可以去染嘍。
五、幼兒作品展示
教師和幼兒一起講評你喜歡哪副作品?為什么?你認為這塊漂亮的紗可以做什么?
六、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運用自己親手染織的紗布邀請客人老師共同參與《彩紗精靈舞會》體驗中國染織藝術給人帶來的快樂。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是一節手工制作活動—染紙,是利用吸水性較好的宣紙折疊后再蘸上顏料,然后滲透形成圖案。同時以游戲的口吻來調動幼兒學習的欲望,開始我請幼兒動手操作來發現白紙和宣紙的不同并復習幾種折法,在以變魔術的方式出示范例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因為染紙活動是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于是把紙的角或邊變成了嘴,像喝飲料一樣把有顏色的水吸在紙上,要求每張嘴喝的水的顏色都不一樣。這樣講解幼兒比較容易接受、理解,在操作時都能較好地掌握。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問題,特別是在最后展開時,可能是幼兒有些過于著急導致作品被扯壞。但是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對染紙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樹立了信心。教師始終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現,注意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創作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對幼兒進行了審美教育。
本節課我已經上過很多次了,但是每次上課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都有新的收獲,我想這就是老師的快樂。
美術手工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了解美術手工畫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3.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的耐心和細心。
二、教學內容
1.美術手工畫的基本概念
a.介紹美術手工畫的定義和特點
b.分類:水彩畫、油畫、素描、彩鉛畫等
2.美術手工畫的基本技巧
a.色彩運用:冷暖色、明暗對比
b.線條表現:粗細、輕重
c.素描技巧:明暗過渡、透視關系
3.美術手工畫的創作方法
a.觀察寫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寫生練習
b.模仿練習:模仿大師作品進行練習
c.自由創作:發揮想象力進行自由創作
三、教學過程
1.導入環節
a.通過展示一些著名美術手工畫作品,引發學生對美術手工畫的興趣。
b.介紹美術手工畫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讓學生對美術手工畫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2.學習環節
a.分別介紹各種美術手工畫的基本技巧,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美術手工畫的特點和應用方法。
b.給學生展示一些基本的繪畫技巧,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體會美術手工畫的魅力。
3.練習環節
a.讓學生通過觀察寫生和模仿練習,提高他們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
b.給學生一些題材,讓他們進行自由創作,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4. 總結環節
a.回顧今天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對美術手工畫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b.鼓勵學生多加練習,提高他們的美術手工畫水平。
四、教學評價
1.通過學生的觀察寫生和模仿練習,評價學生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
2.通過學生的自由創作,評價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3.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和繪畫作品,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繪畫水平。
五、教學反思
1.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愿意參與到美術手工畫的學習中。
2.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繪畫基本功,讓他們掌握一定的繪畫技巧。
3.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由創作,讓他們發揮想象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美術手工教案5
課題:
團包手工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利用皺紋紙團包的各種造型的作品,引導學生對立體造型藝術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學生根據想象、創造,將皺紋紙團包成各種簡單的外形,并嘗試將制作完成的皺紋紙團粘接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藝術品。
3、引導學生欣賞藝術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學生進行立體造型藝術設計制作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立體造型藝術的理解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剪刀、彩紙、膠水等
教師:彩紙邊料、團包范作、實物投影等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掌握構建原理。積極動腦,大膽想象,積極創作。
2、主動參與課堂創作,運用團和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體紙藝品。
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節
施教時間:
11月1日——11月2日
活動一:
激趣?體驗
1、同學們,在你們桌上有一包好吃的,摸一摸,你猜猜是什么?打開看一看,是不是你們猜到的?
一人拿一塊,看看你們拿到的糖果的形狀一樣嗎?都有什么形狀?
2、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上放一盤糖,學生回答糖的形狀(有圓柱形、長條形、錐形、圓形、正方形)
3、原來糖的形狀也有各種各樣的,現在你們可以把它吃掉。糖的味道怎樣?(很甜)在我們中國,吃糖就是祝愿我們的生活甜甜蜜蜜。
4、糖吃到肚子里了,但是現在我要同學們把剛才的糖果變回來。怎么辦?桌上有個小盒子,里面有些材料,開動腦筋,只要能恢復糖果原來的形狀就可以。
5、哇,糖果又變回來了!誰來介紹一下,你是怎樣變回糖果原來的樣子?
你是用什么團包的?(皺紋紙)
摸一摸,皺紋紙給你什么感覺?(很軟,有皺紋、色彩鮮艷……)
還有用什么團包的?(橡皮泥、玻璃球、積木……)
同學們可真聰明,團包不同的東西,就變回了糖果原來的樣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團包手工[出示課題]
活動二:觀察?感受
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食物是用團包的方法制作的?(包子、餃子、粽子、元宵……)
我也做了一些,你們來看一看[實物投影儀展示]
1、這是一籠屜什么?(包子)
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餐巾紙)
看看它是怎樣制做的?(用折的方法捏出了許多小褶皺)
熱氣騰騰的包子是什么餡的?(請一位同學打開)
2、[出示樹葉包]同樣是包子,它們的形狀一樣嗎?它是什么形狀的?(象樹葉形)
3、這一盤是什么?(餃子)
餃子的外形象元寶,里面可以包上許多有寓意的食物,比如棗、花生、糖等,象征著人們喜慶團圓、吉祥如意。
4、看,香噴噴的什么上桌了?(春卷)
老師最喜歡吃的炸春卷。是什么餡的?我們剪開來看一看。(教師剪開,露出里面的餡)
活動三、探究?解疑
1、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用團包的方法制做的,其他種類的物品可不可以用團包的方法制做呢?
[出示范作]我把它們放到每個小組中,同學們來討論一下,做的是什么?是怎樣制做的?
2、每組選一名同學把你們討論的結果說一說[實物投影儀展示]
。1)這是做的什么?(卷心菜)
是蔬菜類,它是怎樣制作的?(一層一層粘上的,葉脈是用白色的餐巾紙搓成條粘貼上去)
色彩呢?(葉子是綠色的,葉脈是白色的,和生活中的是一樣的)
。2)你們討論的是什么?(葡萄)
是水果類,這一串葡萄是怎樣制作的?(先用紫色的皺紋紙團起來,再一個一個粘貼上)
。3)這么可愛的小女孩,她的哪一部分是用團包方法制作的?(頭)她的辮子是怎樣做的?(用線繩一節一節扎起來)
小男孩呢?
。4)這是兩條什么?(毛毛蟲)
這兩條毛毛蟲一樣嗎?有什么區別?(一條是用乒乓球包在里面,一個一個粘起來的;一條是用皺紋紙包在里面,用線繩一節一節系起來的。)
我們剛才看到用團包的`方法可以做許多東西,有食物、蔬菜、水果、人物、動物,還可以在團包的基礎上進行繪畫和粘貼。
3、教師示范團包步驟:
看,老師這兒有一張三色紙,我把三種顏色拼在一起,猜一猜,我要做什么?
教師演示做金魚:身體里面包的是皺紋紙,魚眼睛用紙卷起來,尾巴捏幾下。
一條可愛的小魚游過來了,誰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
魚爸爸呢?看,它胖胖的身體是用什么做的?(泡沫球)[出示魚爸爸]
一家三口還少魚媽媽,魚媽媽有一雙漂亮的鼓眼睛,是用什么做的?(玻璃球),魚媽媽比較瘦,它的身體是用什么做的?(橡皮泥)。
小魚的一家玩得可開心了。同學們都知道金魚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眼睛鼓、大尾巴)對,老師就是抓住了金魚的特征,選擇了不同的材料來團包的。
活動四:創作?評析
1、現在,就請同學們也來創意團包手工?,有蔬菜、人物、動物、食物(教師在每組擺上桌牌)你喜歡做什么呢?同學們可以自由分組。
2、分好組后,小組同學討論一下,你們想做什么?
3、學生創作,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
4、每個小組找一名同學來展示你們的作品。
生自評、互評(做了什么?用什么顏色?是用什么團包的?象不象)
教師隨時點評。
活動五:拓展?延伸
團一團,包一包,許多東西變了樣!看,同學們團包出這么多小工藝品,每一件都獨具特色,老師非常喜歡。
團一團,包一包,這是什么?(風信子)如果我們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對著風信子說就會實現的。
看一看,這個風信子是用什么團包的?(布)
其實,生活中還有好多材料可以進行團包,風信子想對同學們說一句話:回家再試試吧!同學們再見!
札記:今天我打破慣例把全國優秀錄像課《團飽手工》的光盤片段放給他們看,學生感到很新奇,聽得比平凡事認真多了,以后可以嘗試這個方法。
第二節
施教時間:11月3日——11月5日
活動一:
觀察欣賞藝術家創作的各種立體雕塑的圖片和學生作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立體造型藝術,了解立體造型藝術基本的構造和原理。
討論:⒈說說他們給你什么印象?
、材隳芨鶕愕睦斫庹f說這些作品是怎樣做出來的?
活動二
、庇^察:師示范用皺紙包裝一棵蔬菜,說說用了那些方法做出來的(團、包、)
、矅L試:大膽想象、創造,試著用皺紙團包各種簡單的造型。
活動三
、蓖ㄟ^嘗試及再次觀察作品,小組討論:在制作是還要注意哪些要點?
歸納提示:
、趴梢圆捎萌、捏、彎、折等方法將皺紙“團”成各種形狀,再將皺紙在外面“包”一層將造型固定。
、浦谱鲿r要先觀察分析,抓住事物的外形特征。如老鼠的外形特征是耳朵大、嘴巴尖、尾巴細長。
、切枰珠_來做再粘貼時要注意:各個皺紙團包造型間的大小變化、粘貼接觸面的大小、整個立體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細部的刻畫。(師做適當的示范)
、灿螒颍罕纫槐,賽一賽,哪一組團包的造型最多,最美。
、硯熝不刂笇,及時表揚好的作品。
活動四:
、弊约涸u,把你的作品介紹給大家
、不ハ嘣u,誰的作品最有趣。
、衬阕钕矚g誰的作品,說出他作品的優點和你給他的建議。
延伸與拓展:
、奔w采用皺紙團包的方法與彩泥設計組合成一組立體造型的作品,展示在自己的班級內。
、矊W生用舊報紙制作團包的紙立體作品,在根據學生個人的喜好,用顏料涂上不同的顏色。
札記:
在做團包手工的過程中,一位學生提出:皺紋紙太容易碎了,我們就不能用一種做好后能夠長期保存的原料么?這個問題激起了大家的共鳴。經過大家的集思廣益和多次實驗,大家發現用白色的軟布包上棉花再用線一扎,做出的包子、餃子還真像;用桔黃色的布做的春卷、鍋貼也不錯。于是我鼓勵學生回家用布來做一頓“大餐”作為拓展作業。到了下一次,大家帶來的“美食”非常豐富,同時大家對這些可以當作玩具的作業非常喜歡。這也算是“讓藝術與生活碰撞出創造的火花”了吧。
美術手工教案6
目標:
1、用直線和圍圈的方法做成各種燈籠。
2、能大膽地想象并嘗試獨立設計燈籠的圖案。
準備:
1. 長方形色紙,長紙條。
2. 蠟筆,剪刀,漿糊。
過程:
1.出示各種各樣燈籠的圖片,幼兒展示自己帶來的玩具小燈籠。
提問: 圖片上的燈籠你都見到過嗎?有些什么顏色?燈籠外面的圖案是怎么樣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圖畫好像我們看的連環畫。有的上面寫字的,是讓你猜謎語的)什么時候人們會掛上燈籠?(國慶節,元宵節各種喜慶的節日)燈籠能用什么材料來做?(布,塑料,紙)
2、教師示范講解小燈籠的制作方法。
教師出示燈籠的范例。
看一看,老師的'小燈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紙)上面有些什么圖案?你們想不想自己做一個小燈籠呢? u 展示制作步驟。 u 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 先在紙上畫上你自己設計的圖案,注意把有圖案的一面對著自己。 剪的時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3) 探索除了這樣剪,你還能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討論交流。 展示幼兒作品。教師與幼兒一起布置,開一個小小燈展。
美術手工教案7
活動名稱:
《奇妙的圓》
年齡班:
大班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讓幼兒認識各種不同材質的圓。使幼兒在添畫過程中知道圓能變成各種有趣的東西。
技能目標:
幼兒可以學習各種剪、貼、畫、捏等各種手工技法,可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創作目標:
幼兒能運用不同技法和材質制作出不同造型的圓的模型。在顏色和造型上創新。
情感目標:
讓幼兒和幼兒之間學會相互合作幫助。
重難點:
幼兒能夠正確的在圓形上運用各種添加和畫法。
教學準備:
PPT、水彩筆、各種不同材質的圓形(熟雞蛋、紙筒、紙盤子)、各種顏色的卡紙、橡皮泥、剪紙工具、膠水
教學過程:
。ㄒ唬⿲氩糠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圖形寶寶,讓我們來看看是什么吧!
用PPT播放圖片:
幼兒回答:圓形寶寶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還知道有什么東西是圓的嗎?
幼兒回答:略
。ǘ┦痉吨v解
好了下面來和老師一起去看看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這是一個紙盤子,它是不是圓形呢,但是呢它現在是白白的我們可不可以讓它變一變。來看看它可以怎么變,咦,變成了一個娃娃的臉,它是怎么變的呢?對是畫的和粘的。
我們在看看下一個圓吧!
這是一個雞蛋,它是不是圓的呢!我們看看它可以變成什么樣子,看看小朋友還認識它。
小朋友們還認識它嗎,對是雞蛋,不過它變漂亮了,他們是怎么變的呢,他們是用橡皮泥和各種紙來裝飾的'。
我們在看看另一種圓在家里看見過嗎,現在我們看它變裝吧,這是一些圓形的紙筒,你們哇!變成各種可愛的娃娃了。他們是用各種顏色的紙剪出眼睛,頭發,鼻子等把它粘在紙筒上,然后就成了可愛的娃娃了。
。ㄈ┎贾米鳂I
好了現在呢小朋友們用老師帶的各種材料的圓來制作你喜歡的圓形寶寶,不過老師有要求哦,
1、可以2個小朋友合作一起商量制作,也可以自己單獨制作。
2、制作過程中不可以大聲說話和吵鬧。
3、不可以在別的小朋友的作品上制作。
4、可以自由選擇不同的制作方法,比如繪畫、剪紙、橡皮泥等方法。
。ㄋ模┭不刂笇
1、對能力好的幼兒在造型方面要求創新。
2、對能力中等的幼兒可以運用自己會的技法獨立完成作品。
3、對能力弱的幼兒手把手的指導他們完成最基本的上色、剪貼和造型制作。
。ㄎ澹┰u價小結
造型:造型美觀、好看,材料運用恰當。
色彩:顏色搭配好看,色彩鮮明,與作品顏色要求合適。
創意:作品制作大膽、有含義,構思新穎、有創造性。
構圖:構圖組合正確,構思與技巧達到意返天成、率真自然。
態度:態度認真,積極。
課程總結:
1、本節課可以讓幼兒在生活中細心地觀察不同事物的另一面。
2、可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展示幼兒作品,教師與幼兒共同欣賞。并從造型、色彩、創意、構圖、態度等方面評價幼兒作品。
4、幼兒與幼兒合作完成,可以讓他們養成一個相互合作的習慣。
美術手工教案8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突出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的設計案例入手,了解生活中的生肖聯想,理解生肖聯想的概念和方法,了解生肖造型的知識,利用生活用品進行聯想和創作。讓學生有具體的體驗,有共鳴,有需求,這樣他們才會有興趣參與本課的學習中。
教學目標:
1、了解設計藝術的多樣性,掌握聯想的技巧;
2、了解生肖造型的知識,利用生活用品進行聯想和創作;
3、感受藝術創作與生活密切相關,增強學生創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利用不同的材料展開聯想
2、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進行生肖聯想的創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
教學難點:
根據不同材料特點靈活運用,創作生肖造型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通過多幅“云”的造型展開聯想,激發學生興趣,引出課題《生肖的聯想》
在自然與生活中,我們往往于不經意間發現一些好玩兒又巧妙的現象,比如天上的白云像一群奔跑的羊,舊墻上的斑痕像一個形象。豈不知這種聯想也是創造。
2、引導學回憶十二生肖的造型特點(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并對十二生肖進行大膽、豐富的聯想。
3、各種材料的聯想,學生觀察思考,擴展思路:生活中還有哪些能夠讓我們產生生肖的聯想呢?
。1)水果蔬菜
試著用這些水果聯想十二生肖,看誰聯想的最多最好。
經常出現在我們菜籃子里的圓白菜是渾圓的球體,表面葉子有些松動,自然搭蓋在上面,使我們容易想象到豬的形象。把菜根部鉆兩個淺洞,左右各添加一顆葡萄珠,一個活靈活現的豬形象就出現了。
剝開的皮自然向兩側下垂后的造型,很像小狗的頭,妙趣橫生。
。2)天然材料
利用貝殼的天然紋理組合成的形象很想小羊,真稱得上是奇思妙想。
。3)手
人的手是靈活多變的,我們可以用手擺出不同的造型。手和公雞的聯想
。4)日常用品
我們想一想放在桌子上的'眼鏡能讓我們聯想到哪一個生肖。
。5)欣賞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4、學生動手練習:
讓學生根據自己準備的材料,一組動手做一些生肖的圖案,如果有的學生沒有準備,可以讓他們動手畫一個生肖的造型。同時老師在下面巡查,看看學生做的過程,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
5、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對優秀作品進行表揚,對較差的作品進行鼓勵。
美術手工教案9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彩紙撕出葉子裝扮大樹。
2、讓幼兒愿意與家長共同參與創作,體驗創作撕貼畫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在冬天觀察過周圍大樹的變化,知道冬天到了有的樹會落葉;會念兒歌《樹媽媽穿新衣》。
材料準備:白乳膠、棉簽、各色彩色紙條若干、材料框,以上材料一桌兩份。畫有樹干的畫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冬天到了,大樹媽媽有什么變化嗎?
小結:冬天來了,大樹媽媽的衣服都被風給吹掉了,她很傷心,你們愿意幫大樹媽媽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嗎?
2、引導幼兒學習撕貼的方法。
引導語:樹媽媽只剩一根光禿禿的樹干了,我們怎樣把它打扮得漂亮一點呢?
出示材料,邊念兒歌《樹媽媽穿新衣》邊示范撕貼的'方法。
3、幼兒自由撕貼樹葉。
引導幼兒回憶兒歌。
引導語:剛才老師把大樹媽媽裝扮了一下,你們還記得裝扮大樹媽媽的兒歌嗎?請你們也來裝扮大樹媽媽。要多撕貼一些樹葉,用很多漂亮的顏色裝扮大樹媽媽,大樹媽媽才會更漂亮。先將撕下的樹葉放在材料框里,然后再一起貼在大樹媽媽身上。
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撕貼,教師巡回指導。
4、師幼與家長共同欣賞撕貼的作品。
引導語:我們一起來看看裝扮以后的大樹媽媽,大樹媽媽非常感謝我們把她打扮得那么漂亮,夸我們的小手真能干,能撕出那么多漂亮的葉子。
缺少:活動延伸
建議增加:
1、區域活動:美工區提供樹的底圖或其他操作材料,供幼兒自選進行樹葉裝飾活動。
2、家園共育:請家長帶寶貝一起到公園觀察各種各樣的樹,引導幼兒朗誦兒歌,感受樹的變化。
樹媽媽穿新衣(兒歌)
小紙條,手中拿。長長尾巴手里藏,撕下頭來變樹葉。
撕呀撕,變呀變,左抹抹,右抹抹,樹葉打扮樹媽媽。
案例分析:
本班幼兒雖然對樹很熟悉,但沒有真正認真的觀察和了解過樹,老師設計的這次美術教學活動,先讓幼兒回憶樹的形狀,再讓他們觀察各種樹的形狀,感受樹形狀的不同。為下面的粘貼作基礎,最后在游戲版塊中完成作品。
平時,我們就帶孩子到戶外去觀察了樹木的樣子,看到漂亮的樹葉,孩子們都十分的開心,本次活動中,教師引導孩子先觀察了樹葉的形狀,顏色,然后讓孩子自己進行裝飾樹木、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發揮自己的動手及想象力,畫出了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樹葉、我們也將孩子的作品進行了展示,給予了孩子很大的鼓勵和信心,通過活動幼兒知道了樹的形狀,粘貼的方法,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美術手工教案10
一 教學背景:
江西省鉛山縣古鎮河口,江南四大名鎮之一。鉛山的林業,茶業等資源非常豐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日益發展,鉛山以毛竹為原材料的傳統工藝和現代工藝結合的加工業逐漸繁榮,尤以武夷山等地的竹編花籃等工藝品更是遠銷國內外,享有盛譽!拔逡弧逼陂g,本人帶領學生來到了竹制品工廠,讓學生先睹為快,大飽眼福,觀看了工藝品整個制作程序,并讓工藝品大師手把手教學生,親身體驗勞動的快樂;匦:,我們以紙代竹,進行竹籃的再度創作,學生的情緒空前高漲,有很強的創作欲望。
二 教學對象:
小學3——6年級學生
三 活動材料:
不同顏色的彩色卡紙3——4張,鉛筆,雙面膠,透明膠,美工刀,剪刀,60厘米長直尺,彩帶,貼紙等。
四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欣賞了解我國民間傳統的竹編藝術。
2 學習紙編作品的藝術表現手法。
3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民間藝術,熱愛勞動人民的真摯情感。
4 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勤于思考,善于創新,敢于創作的精神。
五 教學難,重點:
1 紙籃的編制方法,技巧和松緊等力度的掌握。
2 創作出造型獨特,色彩協調,有特色裝飾的個性作品。
六 教學過程
。ㄒ唬┬蕾p:
1 學生回憶工藝品竹籃制作的整個程序,并通過投影機播放伴有音樂的整個制作過程,讓學生進入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和積極性,讓學生產生好奇并萌發強烈的創作欲望。
2 我們以紙代竹能編制出那么漂亮的作品嗎?觀看過程中老師分析每個環節的要點和基本技能。播放結束后,讓學生討論并總結整個制作程序。
“破”竹—— 編制籃底——編制籃身——“鎖”口——制作提手——裝飾點綴
。ǘ┙梃b
1 裁紙帶(同傳統工藝中的“破”竹):把各種彩卡全部裁成2厘米寬的紙帶,以備編制用。 要求:紙帶要裁的均勻,平直。
。ㄈ┱故荆
老師展示自己精心創作的造型,風格,裝飾等不同的幾款作品。(學生驚訝,好奇,更有創作的欲望)
。ㄋ模┯懻、創作:
1:2——3人為一組進行討論并創作。
2:討論確定:籃子底部的長寬比例。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可設計正方形,長方形等不同比例的籃底,確定用紙帶的條數。
3 示范:
。1)老師作簡單的示范,教學生的編制技巧(上下交錯編制)。每兩根紙帶之間盡可能能編緊一些,這樣的作品更結實,細致,耐看。
。2)底部編制完后,用透明膠把四個角固定好,以免放手后紙帶變位,松散掉。 4 編制籃身(難點)
。1)老師講解要點:
A:用不同顏色的彩卡紙帶做成多個方形紙框(長寬比例和籃底的長寬一致)
B:按里外交錯編制方法把第一條紙框編下,此時,由底部過渡到籃身(由二維變成三維),有一些難度,教導學生別急躁,要耐心,要配合,注意發揮團隊的力量。
。1)學生討論:根據自己的作品要求,籃身需編制的.高度。
鼓勵學生:籃身編制了兩圈以上,造型初具規模,難題就迎刃而解,學生的自信心大增。
。ㄎ澹┗@口的制作(鎖口)
要求:美觀,牢固,造型獨特。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捎每,彩帶,貼紙,大頭貼等材料進行裝飾。
。┨崾值闹谱鳎
提手可線,面結合,可刻制一些圖案,可用其他材料纏繞等。學生根據有關資料,工藝品等大膽創新,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
。ㄆ撸┭不刂笇В
1 、多激烈學生,要善于配合,敢于發揮,勇于創新。
2、不足之處及時指出。
七 作品展示
把小組創作出來的作品全部放在展示臺,學生可根據自己的作品風格配一些裝飾品。如:籃子里放一些水果,花卉,千紙鶴,紙星星,玩具等,更加突出自己的作品風格。
八 教學隨筆:
這是一堂別開生面的手工制作課。學生運用現代化的材料,借鑒中國民間傳統的工業進行創作,大大提高了學生熱愛民間藝術的興趣,大大鼓舞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學生課根據有關資料等再度創作紙編鳥籠等手工作品。
美術手工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收集廢舊材料進行創作,在創造美的過程中樹立保護環境意識。
2.學習使用新手工工具——造型打花器的使用,并利用傳統剪紙對鞭炮進行裝飾。
3.體驗自己動手做的快樂,感受民族傳統節日的喜慶。
活動準備:
課件、彩色紙、造型打花器、各種薯片罐或衛生紙卷心、雙面膠、固體膠、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欣賞
1.展示各種煙花、鞭炮的圖片,讓學生欣賞、談感受。
2.欣賞有關春節的民俗圖案。
二、學習剪“春、喜、豐”字。
三、學習使用打花器,注意一組花與一組花的聯接。
四、制作步驟
1.根據薯片罐或衛生紙卷心圓柱面的長和高,裁取一紅色或黃色彩色紙做底,注意保留粘貼位置。選取一條寬約1.5厘米的色紙,用打花器打出帶狀紋飾,用雙面膠粘貼在底色紙的上下兩端。
2.設計制作中間的裝飾圖案,用剪紙方式制作出具有煙花、鞭炮特征的民俗剪紙紋式,并粘貼。
3.將制作裝飾完成的`底色紙,裝飾粘貼在薯片罐或衛生紙卷心的表面(注意平整)。
4.制作煙花、鞭炮的燃放線,在罐子頂端蓋子上扎一個孔,插上燃放線,制作完成(衛生紙卷心上下要做兩張圓紙片粘貼封口后再插上燃放線)。
五、拓展
想想看,還能用這些大大小小的薯片罐和衛生紙卷心做些什么呢?望遠鏡?小人偶?……
六、評價
能否運用民俗剪紙方式裝飾自己的作品,能否通過利用打花器的制作,使手工作品更新穎、更精致精巧,裝飾效果是否有創意、有特色?
美術手工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沙口上的漁船,觀察不同船的特點,培養幼兒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
2、運用了折、黏貼、畫的方法進行了船的創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美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準備:
折紙、固體膠、畫筆、白色的顏料、藍色卡紙
教學案例
環節一:談話引入,觀看圖片
。ㄒ唬┖诵睦砟睿
1、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的體驗。
2、運用幼兒能夠了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本土文化情感。
。ǘ┙逃呗裕
1、以談話話引入,吸引幼兒對“船”的向往。
2、通過欣賞“沙口的漁船”豐富幼兒對美的感知和理解。
(三)教育建議:
1、幼兒有了解或欣賞“水上漁船”前期經驗。
2、家園共育,和幼兒一起感受,“水上漁船”的美,指導幼兒觀察各種船的特征,鼓勵幼兒表達感受。
環節二:視頻演示制作過程。
。ㄒ唬┖诵睦砟睿河谜奂埖闹谱鞣绞奖憩F出自己的所見所想。
。ǘ┙逃呗裕
1、觀看視頻演示制作過程,引導幼兒嘗試創作,重視創作亮點。
2、親子合作,制作各種不同的船,開拓幼兒思維。
。ㄈ┙逃ㄗh:
1提供豐富、便于幼兒取放的材料、工具物品,支持幼兒自主手工活動。
2、在幼兒自主創作時,不做過多干預,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幫助。
環節三:活動延伸
。ㄒ唬┖诵睦砟
創造機會和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的創作。
。ǘ┙逃呗
欣賞用不同方法制作出船的作品,鼓勵幼兒用其他的方法把船展示出來。
。ㄈ┙逃ㄗh
1、激發幼兒想象,鼓勵幼兒的創新活動,共同分享活動中的樂趣。
2、家長與幼兒共同討論,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多種不同的方法、材料去創作。
美術手工教案13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折紙,知道步驟圖中直線、虛線的含義和操作方法。(重點)
2、能沿線折剪出公共、小轎車和大卡車,并為進行裝飾。(難點)
3、培養幼兒在折剪活動中整潔有序的操作習慣。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5、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折紙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會看簡單的步驟圖。
2、物質準備:課件、卡車和小轎車的范例4個、折剪步驟圖6張、幼兒操作使用的卡紙若干、黑色卡紙輪子若干、剪刀、膠棒、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創設“博覽會”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各種各樣的圖片并創設“博覽會”的情景,引導幼兒交流認識的公共、小轎車和大卡車。
提問:你見過什么?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作用?
小結:公共的車身像長方形,可以乘坐很多的客人。大卡車的車頭像梯形車身是長方形,可以運輸貨物。小轎車的車身上半部分像梯形,下半部分有的像長方形,有的像梯形,可以乘坐的客人比較少,一般是家用或者做出租車。
二、觀察“公共”步驟圖并自主操作,了解直線、虛線的含義和操作方法。
1、觀察“公共”步驟圖并自主操作,教師提示操作要求。
教師引導語:請小朋友們到加工坊認真看步驟圖,一步一步的完成,用剪刀時要注意安全,剪下的紙屑要及時放回到垃圾盤中。
2、展覽“公共”,了解直線、虛線的含義和操作方法。
提問:你的公共是怎么完成的?你是沿著什么線折和剪的?圖上的直線和虛線分別是什么意思?
小結:步驟圖上的虛線是折線,直線是需要用剪刀剪斷的意思。三、幼兒自選制作,能沿線折剪出公共、小轎車和大卡車并裝飾。
1、幼兒自由分組觀察并討論發現問題,師幼共同解決問題。
教師引導語:我們現在一共有三個加工坊,分別是卡車、轎車和公共,小朋友們可以自己選擇想要制作的,到相應的加工坊準備好。請小朋友和同伴一起觀察一下步驟圖,找找有什么看不懂得地方。
2、請同伴幫忙或播放制作步驟的視頻,解答幼兒的難題。
(1)請同伴幫忙解答。教師引導語:“有沒有小朋友可以幫他解答一下這個難題?
(2)播放視頻解答。并采用播放視頻形式提升幼兒經驗。教師引導語:“那我們請加工坊的師傅來為我們介紹一下吧!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分享幼兒的`作品,共同體驗成功的樂趣
提問:1、你喜歡哪一輛?為什么?
2、你在制作時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
鼓勵幼兒欣賞同伴和自己的作品,表達自己的想法,共同體驗成功的樂趣。
五、活動延伸
播放跑車、房車等不同造型的圖片,激發幼兒繼續活動的欲望。
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較好的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通過活動開始環節的情景導入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全體幼兒參與度高,學習氣氛活躍。整個活動遵循幼兒的主體性地位,鼓勵幼兒自主觀察、大膽制作在前,鼓勵幼兒總結,教師提升在后;顒又,在解決難點的環節,我引導幼兒先自主觀察步驟圖,大膽表達自己遇到的困難,然后同伴間互相解決,最終以播放視頻的方法提升幼兒經驗,解決了本節教育活動的難點,提高了幼兒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顒又形以诘谝槐橹谱骱鸵曨l中都提到了美術活動中的學習習慣要求。在分享環節時請幼兒介紹了解決困難的過程,抓住了這一教育契機,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讓幼兒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在延伸環節,播放了更多不同造型的圖片,引發幼兒繼續研究和制作的興趣。
整個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在導入環節,教師提供的圖片比較單一,限制了幼兒的思維,在制作過程中,要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引導能力弱的幼兒的培養,讓全體幼兒在本次教育活動中都能夠得到發展。
美術手工教案14
中班手工活動教案:紙杯花
班級:中班做課老師:任茵茵趙炳瑤 活動目標:
1、嘗試通過紙杯變形、涂色制作出紙杯花。
2、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并運用對比色或者漸進色均勻涂色。
3、體驗變形所帶來的快樂,并能耐心地進行涂色活動。
活動準備:
1、出示紙杯花范例,引導幼兒欣賞,引起興趣。
引導幼兒觀察紙杯花的材料:“看,這是什么?這朵花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
2、鼓勵幼兒探索紙杯花的制作方法。
。1)一次性紙杯怎么才能變成一朵美麗的花呢?
。2)請幼兒示范用剪刀把紙杯剪成花的過程:從杯口沿直線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從杯口沿直線剪到杯底,直到將杯身全部剪開,用手將剪開的長條狀花瓣向外打開即變成花。
3、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并運用對比色或漸進色均勻地涂色。
。1)回憶對比色和漸進色。
。2)探索不同的分割涂色方式。
除了把花心和花瓣分成兩半涂色,還可以怎么分,才能涂出不一樣的效果?
4、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及時反饋幼兒不同的分割涂色方法。
。1)幼兒沿直線見出花瓣。
。2)教師:可以選擇對比色,或漸進色進行涂色,涂色的時候要用力,要有耐心。
5、集體展示作品,教師小結。
將幼兒的制作的紙杯花串起來,變成一個個花串。懸掛起來。
中班手工教案:給娃娃做米粉
班級:中班做課老師:任茵茵趙炳瑤活動目標:
1、嘗試雙手撕紙做米粉,鍛煉手部肌肉。
2、初步嘗試按照提供的線條或輪廓大膽撕出米粉的配料。
3、感受雙手協調撕的動作,體驗撕紙做米粉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白紙、彩色紙(上面畫有若干蛋黃、蔬菜葉和肉片輪廓線、小盤子)人手1份。
2、逼真的米粉圖片和提前撕好的1盤紙米粉。
3、1個娃娃、娃娃哭聲音樂磁帶1盤和收音機1臺。
4、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教師抱著娃娃,播放娃娃哭的音樂。
教師:聽,娃娃怎么了?娃娃為什么哭?肚子餓了嗎?怎么辦呢?對了,我們給娃娃做好吃的米粉吧。
2、呈現逼真的米粉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米粉,了解米粉的特點。
。1)教師:米粉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米粉細細的、長長的)
。2) 教師:米粉是怎么做出來的?
展示提前撕好的一盤米粉。重點引導幼兒觀察雙手是怎樣協調撕米粉的,兩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從紙的.一端開始順著一個方向輪流的往下撕。
3、幼兒自由撕紙米粉,教師進行指導。
。1) 教師交代撕米粉的要求。
教師:今天娃娃肚子餓了,小朋友來撕做米粉喂娃娃好嗎?
教師再次提示幼兒雙手要協調撕米粉。(2) 幼兒撕米粉,教師注意觀察個別幼兒,指導幼兒完成作品。也可以和幼兒一起撕米粉。
4、教師示范撕配料的方法,指導幼兒撕毀配料。
教師:米粉做好了,還要加一些好吃的肉片、蔬菜和蛋黃哦!我們把桌上的彩紙分別按照輪廓線撕下,把它們都放在米粉里,既好看又好吃!
5、幼兒互相欣賞自己做的米粉,并嘗試喂娃娃米粉。
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撕米粉的,將自己的米粉喂娃娃吃。
中班美術活動:手工太陽花
班級:中班做課老師:任茵茵趙炳瑤 活動目標
1、 給紙杯涂色,鍛煉幼兒的涂色能力。
2、 按規律給紙杯剪“花瓣“,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 粘貼眼睛、嘴巴等器官,發展幼兒的審美能力。
4、 培養幼兒廢物利用的意識。
活動準備
紙杯、蠟筆、剪刀、膠棒若干,即可貼(眼睛、嘴巴若干) ,音樂磁帶《我是一朵小花》,“太陽花” 作品一幅 ,背景圖畫一幅。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請幼兒欣賞作品,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畫面內容:花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太陽花”,有紅的、有黃的、有白的、還有粉的。提問:花朵好看嗎?你們知道那么漂亮花朵是怎么做的嗎?
小結:我們要善于發現周圍許多廢物都有再利用的價值。
二、幼兒操作,教師講解示范。
1、 小朋友任意挑選自己喜歡的紙杯給它涂上顏色。
2、 在紙杯上剪出各種有規律的圖案。如:長條、尖條、圓條等。
3、 把剪好的紙杯放在桌上打開就變成一朵美麗的“太陽花”了。
4、 給紙杯花貼上眼睛和嘴巴就變成可愛的“太陽花娃娃”了。
美術手工教案15
中班美術手工活動《五彩石》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2、啟發幼兒在操作中發現美、創造美。
3、讓幼兒學會裝飾石子。
活動準備
1、區角活動中的各種石子
2、彩筆、錄音機、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幼兒,聽故事《五彩石》,導入課題。
二、基本部分:
1、與幼兒交談:“小朋友,故事聽完了,故事中有美麗的五彩石,你們愿不愿意擁有這樣美麗的五彩石,”(愿意),引起幼兒興趣“現在老師給你們畫石子,自己做一個《五彩石》”,好不好?(好)
2、現在先請小朋友們拿起你面前的小石子,看一看,它們長什么樣子?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它們像什么?我們應該怎樣來裝飾這些小石子呢?好,請看老師這里。
3、老師教幼兒畫石子的步驟:
(1)選一顆石子,先觀察外形,如:心形的可畫桃子、草莓、胡蘿卜等,橢圓形的可畫小雞頭、小貓頭、小孩頭等,有角有棱的石子可畫,小草、大樹、小房子等。
(2)觀察好之后,可作畫,用左手拿好石子,右手拿彩筆開始作畫,作畫時,必須把石子的全身都畫滿,不要只畫一畫,這樣不美觀。
(3)畫完后,要放在桌上晾干,不要把顏色給抹了。
4、幼兒獨立作畫,老師巡回指導,特別是能力差的.幼兒,老師要重復指導。
5、老師設計一個主題,如,現在是夏天就以《美麗的夏天》為主題,分別讓幼兒作畫,分工有序,如,有畫炎熱的太陽的,有畫夏天的水果的,有畫水中的荷花的,有畫大樹、小草、小花的,有畫小動物的等。
6、展示幼兒作品。
三、活動延伸:
把幼兒的獨立作品,放到區角中,用主題畫來裝飾自己的教室。
【美術手工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手工教案01-04
中班美術手工教案01-18
大班手工美術教案02-04
大班美術手工教案08-26
中班美術手工教案01-14
手工魚美術教案03-30
小學手工美術教案01-01
小學手工美術教案優秀11-08
大班美術《手工魚》教案01-24
美術手工教案(15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