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物理教案>物理教案

    物理教案

    時間:2024-05-15 07:09:38 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物理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物理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物理教案

    物理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

      2.知道什么是電網和了解我國電網的大致分布。

      過程與方法:

      3.讓學生經歷閱讀、交流討論的過程,應用閱讀、交流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培養學生閱讀、交流討論的學習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4.知道我國既是電力生產的大國,已是電力消費的大國。在認識國家發展電力工業意義的同時,認識節約用電的意義。

      重點: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提升學生節約用電的意識

      難點:我國電網用交流供電,交流電的頻率和電壓

      教法:閱讀、交流與討論

      教具:

      教學過程:

      一、我國的電力工業

      1.我國電網建設成就顯著

      從農村電價大幅度下降到城網線損逐年降低,從百分之百國產化的靈寶換流站到翻山越嶺的貴廣直流輸電工程,從東北電網“大擾動”試驗到西北750千伏示范工程,在“十五”的五年時間里,我國的電網建設業績輝煌。

     。1)兩網改造圓滿收尾

      從“九五”末到“十五”初,為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快速增長,我國進行了大規模的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從1998年開始,共投資5000多億元,對269個城網和2500個農網進行改造。在廣袤的農村地區線損高、損耗大、電壓合格率低等問題,曾經讓農民飽嘗“高價電”的苦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具體措施,“十五”期間電網企業組織實施的兩期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共投入資金近2900億元,農村居民生活電價平均每千瓦時約降低0.23元,每年為農民減輕電費負擔約420億元,惠及全國1759個縣市27068個鄉鎮5.4萬個行政村2.2億農戶。

      在農村電網煥然一新的同時,城市電網也日益堅強。經過“十五”期間的改造和建設,目前,絕大部分城市都已形成了220千伏環網,220千伏變電站深入市區負荷中心。北京、上海、天津等特大城市已在城市外圍形成500千伏環狀或鏈狀網架。電表功率變大了,入戶線變粗了,各種大型家用電器不再成為擺設,城市居民用電量快速增長。

     。2)全國聯網初步形成

      20xx年7月,河南靈寶換流站投入運行,西北電網和華中電網實現聯網。這標志著我國主要電網實現了全國聯網。全國聯網是電力工業發展水平越高,電網規模就越大。20xx年,按照“十五”計劃的總體要求和西部大開發的號召,“西電東送、南北互供、全國聯網”的電網發展戰略確立。根據這一戰略,將以三峽電站為中心,建設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聯網和送電線路,三峽成為全國電網的中心。向東:20xx年12月三峽至常州–+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極l系統開始送電,20xx年三滬直流開工;向西:20xx年5月川電東送工程實現了川渝與華中聯網;向北:20xx年9月華中與華北聯網工程投產,南北互供通道初步打通;向南:20xx年5月,三(峽)廣(東)直流線路工程雙極投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我國電網建設在“十五”期間進入了空前的高速發展期。西電東送北、中、南三條線路均取得巨大進展。除以三峽為樞紐的中部通道外,南線通道:20xx年,貴州至廣東+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雙極建成送電,南方電網西電東送提前一年實現了新增1000萬千瓦的目標;北線通道:20xx年8月,西電東送北通道7個項目同時開工,20xx年已投產,新增向京津唐電網送電180萬千瓦.向河北電網送電120萬千瓦。伴隨電網建設高速發展的還有電網科技。直流輸電、電觸發和光觸發可控硅閥、可控串補、固定串補、高海拔緊湊型線路、超導電纜等大量的新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所建設的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輸變電工程——西北750千伏輸變電示范工程已于20xx年9月26日建成投運。另外,輸變電設備的國產化進程也在“十五”期間大大加快。以直流輸電技術為例,在最早建設的三常線工程中只有30%的國產化率,隨后的三廣線達到了50%,在三滬線工程中達到了?o%的`國產化率,到靈寶換流站工程和葛南直流二次系統改造工程已實現100%國產化!拔麟姈|送、南北互供、全國聯網”戰略的初步實現,有利于在更大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有利于電網調峰、錯峰以及水電、火電調劑.為戰勝從“十2E”中期出現的 “電荒”以及調整能源結構、促進電力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更為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競爭、規范有序的電力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三峽水電站

      三峽水電站裝機總容量1820萬千瓦,至三峽工程全部完成后,三峽電站年平均發電量將達846.8億千瓦時,主要供電華東、華中地區。小部分送川東。將為經濟發達、能源不足的華東、華中地區供應可靠、廉價、清潔的可再生能源。

      3.家庭節約用電的幾種方法

      對普通老百姓家庭,介紹以下節電方法,可供參考:要養成節電習慣,做到人走燈滅,避免“長明燈”;隨時關閉無用空轉的電器;使用國家推廣的節能電器;充分利用自然光等 等。要掌握各種家用電器的節電方法。外出時家電不要待機。每臺電器在待機狀態下都需耗電。

      二、小結:由學生概述本節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

      三、練習:

      四、布置作業:

    物理教案2

      課 題:碰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碰撞的特點,物體間相互作用時間短,而物體間相互作用力很大。

      2、理解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了解正碰、斜碰及廣義碰撞散射的概念。

      3、初步學會用動量守恒定律解決一維碰撞問題。

      重點:

      強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

      難點:

      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教學過程:

      1、碰撞的特點:

      物體間互相作用時間短,互相作用力很大。

      2、彈性碰撞:

      碰撞過程中,不僅動量守恒、機械能也守恒,碰撞前后系統動能之和不變

      3、非彈性碰撞

      碰撞過程中,僅動量守恒、機械能減少,碰撞后系統動能和小于碰撞前系統動能和,若系統結合成一個整體,則機械能損失最大。

      4、對心碰撞和非對心碰撞

      5、廣義碰撞散射

      6、例題

      例1、在氣墊導軌上,一個質量為600g的滑塊以15cm/s的速度與另一個質量為400g、速度為10cm/s方向相反的滑塊迎面相撞,碰撞后兩個滑塊并在一起,求碰撞后的`滑塊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例2、質量為m速度為υ的A球跟質量為3m靜止的B球發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彈性的,也可能是非彈性的,因此,碰撞后B球的速度允許有不同的值。請你論證:碰撞后B球的速度可能是以下值嗎?

     。1)0.6υ(2)0.4υ(3)0.2υ。

      7、小結:略

      8、學生作業P19 ③⑤

    物理教案3

      知識目標

      1、進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理解向心力公式,進一步明確勻速圓周運動的產生條件,掌握向心力公式的應用.

      能力目標

      1、培養在實際問題中分析向心力來源的能力.

      2、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明確提出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任何一個力或幾個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產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體所受的向心力,接著詳細介紹了火車轉彎和汽車過拱橋兩個常見的實際問題.后面又附有思考與討論,開拓學生的思維.

      教法建議

      1、培養學生分析向心力來源的能力,分析問題時,要首先引導學生對做周圍運動的物體進行受力情況分析,并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求出物體沿半徑方向受到的合外力,就是提供給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

      2、培養學生運用物體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例題的分析與討論(結合動畫或課件),引導學生從中領悟掌握運用向心力公式的思路和方法.即:

      第一:根據物體受力情況分析向心力的來源,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 .

      第二:運用向心力公式計算做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 .

      第三:由物體實際受到的力 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向心力 ,列出方程求解.

      3、可多舉一些實例讓學生分析.向心力可由重力、彈力、摩擦力等單獨提供,也可由它們的合力提供.

      4、在講述汽車過拱橋的問題時,汽車做的是變速圓周運動,對此要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向學生指出:在變速圓周運動中,物體在各位置受到的向心力分別產生了物體通過各位置的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公式仍是適用的.但要注意,對于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情況,只有在物體通過最高點和最低點時,向心力才是合外力.同時,還可以向學生指出:此問題中出現的汽車對橋面的壓力大于或小于車重的現象,是發生在圓周運動中的超重或失重現象.

      教學設計方案

      勻速圓周運動的.實例分析

      教學重點:分析向心力來源.

      教學難點:實際問題的處理方法.

      主要設計:

      一、討論向心力的來源:

      例如: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人造地球衛星);彈力提供向心力(繩系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勻速圓周運動);摩擦力力提供向心力(物價在轉盤上隨轉盤一起轉動);合力提供向心力(圓錐擺等).

      二、討論火車轉彎:

     。ㄒ唬┱故緢D片1:火車車輪有凸出的輪緣.

     。ǘ┱故菊n件1:外軌作用在火車輪緣上的力F是使火車必須轉彎的向心力.

     。ㄈ┱故菊n件2:外軌高于內軌時重力與支持力的合力是使火車轉彎的向心力.

     。ㄋ模┯懻摚簽槭裁崔D彎處的半徑和火車運行速度有條件限制?

      三、討論汽車過拱橋:

     。ㄒ唬┧伎迹浩囘^拱橋時,對橋面的壓力與重力誰大?

     。ǘ┱故菊n件3:汽車過拱橋在最高點的受力情況( 變 變)

     。ㄈ┱故菊n件4:汽車過凹形橋時低點時的受力情況( 變 變)

     。ㄋ模┛偨Y在圓周運動中的超重、失重情況.

      探究活動

      1、蕩秋千時,你對秋千底座的壓力大小恒定嗎?請你想辦法實際驗證一下,并解釋為什么?

      2、請觀察一下,建筑工地上用來砸實地面的“電動夯”工作時的情況:什么時候底座離開地面?什么時候砸向地面?為什么會出這樣的結果?

    物理教案4

      復習目標

      1.能說出力的概念、單位、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會畫力的示意圖。

      2.能闡明彈力的概念,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并知道其原理。

      3.知道重力概念、方向,能說出重力與質量的關系,記住G=mg。

      復習過程

      一、知識梳理,基礎鞏固

      1.自學指導:閱讀本章教材,完成“中考新突破”54、55頁“考點解讀”部分。(15分鐘)

      2.學生自學

      3.教師精講與點撥:(5分鐘)

      二、典型事例,抽取規律(25分鐘)

      考點一:力及其作用效果

      例1:用手拍桌子,手會感覺到疼,這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扁了,這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__________。

      練習1:在湖水中劃船時,使船前進的動力是:()

      A.槳對水的推力B.水直接對船的推力

      C.人對船的推力D.水對槳的推力

      考點二:彈力和彈簧測力計

      例2:一個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關于物體和地面受力情況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地面發生了形變

      B.地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物體發生了形變

      C.物體受到向上的彈力是因為地面發生了形變

      D.物體受到向上的彈力是因為物體發生了形變

      練習1:關于彈簧測力計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彈簧測力計是常見的測力計

      B.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D.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根據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考點三:重力:

      例3: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質量成__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體受到重力與___之比,約等于___N/kg.在要求不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甲、乙兩同學的質量之比是10:9,甲同學重為540N,乙同學重為_____N.

      練習1:重垂線是根據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來檢查墻壁________,木工常用它來檢查工作臺_______。

      練習2:如果沒有重力,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河水不再流動,再也看不見大瀑布B.人一跳起來就離開地球,再也回不來

      C.物體將失去質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進口里面

      三、課堂小結:

      課后反思

    物理教案5

      熱力學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教學 目標

     。1)知道熱力學第一定律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2)對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數學表達式有簡單認識

     。3)知道永動機是不可能的

      教學 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節由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引出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數學表達式,在此基礎上結合以往的知識總結出能量守恒定律,最后通過能量守恒定律闡述永動機是不可能的.

      分析二: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知,物體內能的改變量 ,運用此公式時,需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號:物體內能增加時, 為正,物體內能減少時, 為負;外界對物體做功時, 為正,物體對外界做功時, 為負;物體吸收熱量時, 為正,物體放出熱量.

      分析三:各種形式的能量在轉化和轉移過程中保持總量不變,無任何附加條件,而某種或幾種能的守恒是要有條件的(例如機械能守恒需要對于系統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

      教法建議

      建議一:在講完熱力學第一定律后,給出其表達式,為增進學生對其理解,最好能舉出實際例子,應用熱力學第一定律計算或解釋.

      建議二:在講能量守恒定律后,最好能用它對以往所學知識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要使學生認識到能量守恒定律是一個普遍的規律,熱力學第一定律是其一個具體表達形式.另外,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闡述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意義,可以簡單介紹一下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

      教學 設計示例

      教學 重點:熱力學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教學 難點:永動機

      一、熱力學第一定律

      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兩種:做功和熱傳遞.

      運用此公式時,需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號:物體內能增加時, 為正,物體內能減少時, 為負;外界對物體做功時, 為正,物體對外界做功時, 為負;物體吸收熱量時, 為正,物體放出熱量時, 為負.

      例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吸收熱量,其內能必增加

      B、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必增加

      C、物體吸收熱量,同時對外做功,其內能可能減少

      D、物體溫度不變,其內能也一定不變

      答案:C

      評析:在分析問題時,要求考慮比較周全,既要考慮到內能包括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又要考慮到改變內能也有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

      例題2:空氣壓縮機在一次壓縮中,空氣向外界傳遞的熱量2.0 ×10 5 J,同時空氣的內能增加了1.5 ×10 5 J. 這時空氣對外做了多少功?

      解: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 知

      1.5 ×10 5 J - 2.0 ×10 5 J = -0.5 ×10 5 J

      所以此過程中空氣對外做了0.5 ×10 5 J的功.

      二、能量守恒定律

      1、復習各種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別的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別的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其總量不變.(學生看書學習能量守恒定律內容).

      3、能量守恒定律的歷史意義.

      三、永動機

      永動機的原理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是不可能的.

      舉例說明幾種永動機模型

      四、作業

      探究活動

      題目:永動機

      組織:分組

      方案:收集有關永動機的材料,并運用所學知識說明永動機是不可能的

      評價:材料的豐富性

    物理教案6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前面所學的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知識,是流體在靜止狀態時有關壓強的一些現象規律,通過本節課學習,將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當流體流動時,流體的壓強還跟流速有關。主要內容有:通過實驗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的關系,分析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聯系實際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一些現象。

     。2)教法建議

      為了讓學生自然輕松地得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的研究課題,采用簡單吹紙片的實驗引入,通過同學們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現象,分析現象出現的共同點,自然進入探究的課題探究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在課堂中學生通過幾組探究實驗,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得出氣體結論后,在演示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把結論推向普遍。然后理解生活生產科技中的應用現象,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學習理念。

     。3)學情分析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是流體力學中的基本規律,在生活和科學技術中有許多應用,例如飛機的升力等。另外,由于升力和浮力有較多的共同點,便于學生比較二者的區別?傊,本節課的內容與浮力、液體壓強、大氣壓共同構成了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初步認識流體力學的一些基礎知識。

     。4)學法建議

      “流體壓強和流速”與生活實際聯系十分緊密,如飛機的升力、船吸現象、弧線球、帆船的動力和雨傘的設計等等,在傳統的課堂上不可能讓學生在一堂課內學習這么多知識。教師可以創設多問題情境,通過學生課后上網查找,優化知識形成的過程,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通過“課內—課外”、“個體—合作”的相結合,提高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鉆研的精神以及創造性思維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會用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簡單的物理現象。

     。2)了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手實驗、觀察,探究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2)通過實驗現象和對比,了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流體壓強與流速有關”的一些神奇的現象,并分析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領略到科學的奧妙,從而產生熱愛科學的情感,激發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重點: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是解釋生活中有關現象和飛機升力產生原因的基礎。

      難點:由于學生看不見氣體的流動,所以通過實驗現象,間接分析總結出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

      四、教學流程

     。ㄒ唬┬抡n引入

      提問:老師這里有一張紙條,如果我向它吹氣,會出現什么情況?(向上飄起)

      大家都能夠發現很多生活中相似的有趣現象,那我們現在想想這些現象的發生和原因有什么共同點呢?房門,衣服,地面的紙片會飛,龍卷風,它經過的時候房屋的屋頂會被吸走。公共汽車的時候,打開車窗,窗簾會往外面飛。騎自行車,有的時候帽子會被風給吹走。師:紙被你吹起來了,真奇怪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過類似的經歷或者現象嗎?

      師問:大家都能夠發現很多生活中相似的有趣現象,那我們現在想想這些現象的發生和原因有什么共同點呢?房門,衣服,地面的紙片會飛。

      生:都有空氣的流動。

      那么像這種具有流動性的氣體、液體統稱為流體(如水、空氣……)。(板書)

      我們在前面分別探究了不流動時的.液體和氣體內部的壓強,那么當這些流體流動時,其內部壓強又會有什么特點呢?流體的壓強又受什么因素影響呢?這是我們這節課主要要解決的問題。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板書)

      探究點一:(出現探究課題——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師:我們研究氣體壓強與流速有什么關系時,你會提出什么猜想呢?如何通過實驗的現象來驗證你大的猜想?請你根據需要選實驗器材,

      設計并進行實驗,對實驗的現象認真觀察,與同學進行交流論證,得出你的結論。

     。▽W生動手實驗,老師課堂指導,實驗的關鍵在于怎樣使流體流動起來)

      引導學生利用力學的知識儲備,嘗試解釋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并大膽進行猜想: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并且通過你選擇的實驗器材來進行探究。

      合作探究:

      實驗硬幣“跳高”比賽。

      引導學生找到最好的方法,讓硬幣跳得更高,并解釋跳起來的原因。

      實驗轉移乒乓球比賽。

      器材:兩只碗、一個乒乓球、吸管、漏斗。

      規則:兩只碗固定不動,不能直接用手拿,不能撥,讓乒乓球從一個碗轉移到另一個碗里,看哪一組方法多。

      實驗對著兩根燃燒的蠟燭中間吹。

     。▽W生做,老師巡視指導,并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道理。)

      分析得出:氣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小,流速越小壓強越大。

      問:放假了,我們想去北京旅游,選擇什么交通工具最快捷?

      對,飛機。停在跑道上的飛機能處于靜止狀態,但是當它逐漸滑行的時候就能慢慢的騰空而起了其中的奧秘是什么呢?

     。úシ棚w機起飛過程的視頻)

      結合flash課件講解飛機升力的產生。

      飛機的升力:由于機翼的形狀上凸下平,在空氣中運動時,流過機翼的上下表面的空氣流速不同而存在壓強差,產生了向上的升力。(板書)

      實際上飛機的產生,是源自于人類對鳥類的深入研究。鳥的翅膀跟機翼的形狀相似——上凸下平,這就是鳥類為什么能在天空自由翱翔的原因。

      你一定很佩服足球運動員踢出的香蕉球,為什么足球會在空中發生不可思議的拐彎呢?大家可以相互討論。

      師:罰“香蕉球”的時候,足球一邊向前飛行一邊不斷地旋轉,兩側空氣的流動速度不一樣,它們對足球所產生的壓強也不一樣,于是,足球在空氣壓力的作用下,被迫向空氣流速大的一側轉彎了。

      師: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步行在雨中,我們打傘。一陣大風吹來,雨傘會被向上吹起來。這是為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這個現象呢?

      不錯,我們知道液體和氣體都能產生壓強,那么在氣體中出現的現象液體是不是也會呢?

      引導探究點二: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提問:這個裝置是我們學過的什么?當里面的水不流動時,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

      里面的水發生流動,同學們猜一猜又會產生什么現象呢?

      引導學生利用連通器分析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得出結論。

      結論:在液體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板書)

      我們的每位同學表現得都很棒,想出了很多合理的方法達到了目的,并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了非常準確的解釋。

      觀看兩船相碰實驗(教師引導學生實驗后,小組內同學相互討論,分析原因。教師給予肯定并進行歸納分析。)

      事故的原因:兩船并列航行時,兩船之間的水相對船的流速大,壓強;兩船外側的水流速小,壓強大,產生向內的壓強差。

      告誡我們:為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船只航行時一定不要并列行使。

      學以致用:

      師:引導學生從尾翼板的形狀上分析它的作用。(學生作簡短討論后舉手回答,然后教師總結歸納。)有了這種裝置,坐在小汽車里肯定是非常平穩的、舒服的。

      有了這種裝置,坐在小汽車里肯定是非常平穩的、舒服的;疖嚧蠹乙欢ㄒ沧^吧,站在火車站的站臺上等車時,大家一定有所發現(大屏幕顯示)——黃色的安全線。

      師:大家一定知道這條線的作用是什么吧?

     。▽W生舉手回答)

      同學們回答的很好,而這條警戒線并不是與火車同時出現的,我們來了解一下“安全線”的由來:(大屏幕顯示)

      師:火車運動時,由于與空氣之間的摩擦,會帶動周圍的空氣一起向前運動。人與火車之間的空氣流速大,壓強;人外側的空氣流速小,壓強大,因而對人體產生朝向火車的壓強差。

      所以從此以后距站臺邊沿1m的位置畫了一條黃線來警告乘客:不要越過此線,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今天大家的表現都很積極,都很棒。

      告訴我們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ǘ┱n堂小結:

      1.流體:氣體和液體的統稱。

      2.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物理教案7

      教學目標

      a.會利用吸熱公式和放熱公式進行有關吸、放熱計算

      b.在條件足夠情況下會計算物質的比熱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首先通過例題,運用所學比熱概念,歸納總結出物體吸熱公式,然后再通過例題寫出放熱公式,加深學生對物質比熱的理解.

      分析二:本節內容突出體現對學生計算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

      教法建議

      建議一:我們可以先復習比熱的概念,然后提出若物體升高的溫度不止1℃怎么計算吸熱?若物質的質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計算吸熱?若升高的溫度不止1℃,同時物質的質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計算吸熱?由此引出課題,并運用例題1進行驗證.最后由吸熱引申到放熱情況的計算,引出例題2.

      建議二:在講完方法后,可以引導學生逆向思維:如何計算物體的比熱.并給出例題.

      教學設計示例課題

      教學重點

      會利用吸熱公式和放熱公式進行有關吸、放熱計算

      教學難點

      會利用吸熱公式和放熱公式進行有關吸、放熱計算

      教學方法

      講授

      一、復習比熱的知識

      二、物體吸熱的計算

      Q吸=cm(t-t0)

      例題1:把質量為2千克、溫度為30℃的鋁塊加熱到100℃,鋁塊吸收的熱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熱表,知道鋁的比熱,然后代入公式計算.

      過程見課本

      三、物體放熱的計算

      Q放=cm(t0-t)

      例題2:有一根燒紅的鐵釘,溫度是800℃,質量是1.5克,溫度降低到20℃時,放出的熱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熱表,知道鐵的比熱,然后代入公式計算.

      過程見課本

      四、比熱的計算

      例題3;某物質吸收4.2×104焦耳的熱量后,溫度升高5℃,則該物質的比熱為多少?已知該物質共2千克.

      解:已知m=2kg,Δt=5℃,

      Q=4.2×104J

      所以

      五、作業

      課本P27第7、8題

      提出問題:若物體升高的'溫度不止1℃怎么計算吸熱?若物質的質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計算吸熱?若升高的溫度不止1℃,同時物質的質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計算吸熱?

      引導學生解題

      指導學生

      引導學生

      學生回憶

      思考計算吸熱、放方法

      學生自己解題

      總結比熱的計算方法

      學生板書

      探究活動

      調查北方冬天有關取暖的問題,用所學知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

    物理教案8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于《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必修模一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五節《自由落體運動》的內容。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種具體情形。此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也學習了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方法,對本課的學習,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生活實際中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既有利于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探求規律的能力,還能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的教育。

      二、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理解是重力加速度,

     。2)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3)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輕重不同物體在真空中的下落過程,實際測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動,讓學生體會科學推理和科學實驗是揭示自然規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情感態度和世界觀

      感受前人(亞里士多德)崇尚科學、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培養學生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促進學生形成科學思想和正確的世界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不同物體自由下落有共同加速度g、做好實驗

      難點:斜面實驗設計的巧妙性、實驗過程中科學猜想、數學推導、合理外推的體現

      四、學情分析

      在前面的教學中,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對自由落體運動也有過思考,接觸過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和伽利略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但未曾接觸勻變速直線運動和理想實驗的概念。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分析法、實驗歸納法、講授法、討論法。

      六、課前準備

      1、牛頓管、抽氣機;

      2、10套:紙片、鐵架臺、鐵螺絲、鐵夾、鐵橫桿、紙帶夾、打點計時器(帶復寫紙片)、紙帶、重錘、海綿墊、接線板;長刻度尺。

    物理教案9

      識梳理知:

      1、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

      2、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因

      意義:

     。1)道德在社會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道德是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也是衡量個人素質水平的重要標尺。

     。3)道德對于個人的成長、人生事業的成敗、生活幸福的與否都具有重要作用。

     、儆兄谒茉焱昝赖娜烁

     、谟兄谂囵B堅強的意志品質

     、塾兄诮⒘己玫娜穗H關系

      必要性:

     、俟竦赖陆ㄔO作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

     、趯τ诎l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凼侵袊厣鐣髁x現代化建設的要求,也是歷史賦予當代青年的崇高責任莊嚴使命。

      3、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1)聯系:都是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

     。2)區別:

     、佼a生時間不同,道德自人類社會產生后就始終存在,法律是當人類社會進入階級社會后,隨著國家的出現而產生的

     、趯崿F方式不同,道德主要是通過個人良心、風俗習慣和社會_,通過教育、批評和自省等方式起作用:法律一經國家制定或認可,就由國家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憑借國家的權力強制施行

     、壅{節范圍不同,道德調節的范圍幾乎涉及人們所有社會關系和行為;而法律主要涉及哪些重要的、基本的社會關系和行為。

      4、德治與法治的關系

     。1)聯系:從國家的治理來說,法制與的知識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2)區別:

     、俜ㄖ埔苑傻男院蛷娭菩砸幏渡鐣蓡T的行為,德治則以道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

     、谖覈侨嗣癞敿易髦鞯纳鐣髁x國家,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道德同樣是以是否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評價善惡、榮辱的根本標準。我們必須把得知與法制緊密結合起來。

      5、如何加強道德建設

     。1)繼承優良傳統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華,具有無窮的感染力和永恒的生命力。中華傳統美德,凝結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

     。2)弘揚時代精神

     、俚赖碌倪M步,總是表現在為傳統道德精華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先進道德的發展,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融入新的時代精神,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

     、诘赖碌倪M步,總是在社會實踐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的,是不同歷史時期時代精神的結晶,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

     。3)博采眾長,為我所用

     、倮^承優良傳統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既要發展本民族的傳統美德,又要借鑒世界各國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文明成果

     、谠谌祟惿鐣l展的歷程中,世界各國、各民族創造力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很多各具特色的道德精華,值得我們汲取和繼承,有很多富有成效的道德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4)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6、我國公民基本的道德規范的內容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7、以為人們服務為核心

     。1)原因:

     、贋槿嗣穹⻊帐巧鐣髁x道德的本質特征,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于私有制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

     、谥挥幸詾槿嗣穹⻊諡楹诵,才能正確處理好各種復雜的利益關系。

      8、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1)基本內容:

     、賯人利益和國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相輔相成

     、诋攤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個人應當以大局為重,個人利益應當服從國家利益

     、蹐猿旨w主義,維護集體利益,要保障個人正當利益,使個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個人價值得以充分的實現。

     。2)原因:

     、僭谏鐣髁x社會里,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谏鐣髁x的政治、經濟關系,決定了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必須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3)措施:堅持集體主義的原則,尤其是要反對個人極端主義。

    物理教案10

      一、學習目標

      1、知道:質量的概念、國際單位、常用單位及換算,并理解質量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它不隨位置、溫度、狀態、形狀改變。

      2、知道:一個雞蛋的質量為50克(1兩),一把面的質量為1千克(1公斤),一個中學生的質量為50kg

      3.質量測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還有各類秤也是測質量的工具

      4、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5、學會合作,溝通與互助、互動

      重點4、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難點5.會用天平稱固體液體微小物體的質量

      導課:平時我們說:買2斤面,1斤糖,這就是說的質量的多少。大鐵塊比小鐵塊含的鐵多,這些都是說的質量。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質量及相關知識。

      二,自學質疑

      (一)自主看書,完成以下題目,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和問題

      1.質量

      (1)物體與物質的區別

      環顧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有各種各樣的東西,如:樓房、桌椅、汽車、輪船, 所有這些東西叫做物體。

      物體是由空氣、水、金屬、木頭 等材料構成的,這些材料叫做物質。因此我們通常說:由物質組成的實物叫物體。例如:桌子是物體,而桌子是木頭做的,木頭則稱之為物質。

      (2)質量是物體所含 的`多少

      (3)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質量不隨物體的 、 、 、 的改變而改變。例如:一塊冰由于溫度升高, 化成了水,它的形狀、狀態、體積都改變了,但它的質量 .又例如:一副杠鈴,無論是放在地球上還是帶到月球上,其質量并不隨地理位置的改變而質量 (變、不變。)

      2.質量的單位

      (1) 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 ,其它單位有 等。

      (2)不同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千進位)

      1噸 = 千克 1千克 = 克 1克 = 毫克

      1、(3)對質量的單位要形成具體的概念。如5分硬幣的質量約為2克,1個雞蛋的質量約為50克,成人的質量約為60千克等。一把面的質量為1千克(1公斤),一個中學生的質量為50kg

      4.質量的測量

      .質量測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還有各類秤也是測質量的工具

      (2)托盤天平的構造及工作原理

      托盤天平的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由左、右托盤、底座、橫梁(含平衡螺母)、分度盤、指針、標尺、游碼組成

      (3)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侔淹斜P天平放在 桌面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 處。

     、谡{節橫梁右端的 ,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郯驯粶y物放在 盤里,在 盤里加砝碼,按先大后小順序選擇適當砝碼,用 向右盤里增減砝碼并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平衡。

    物理教案11

      汽車奔馳,列車飛駛,艦船劈波斬浪,飛機凌空穿去,你知道它們 為什么能大展神威嗎?討論引入新課

      一、內燃機

      1、引出熱機的概念

      2、提出自學要求,在課本上畫出熱機的概念,熱機的種類,內燃機的概念,并說出生活中最常見的內燃機

      二、汽油機

      1、構造

      出示掛圖、提出問題:汽油機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汽油機的燃料是什么?

      出示汽油機模型,指出各部分的構造名稱

      板書:汽油機的構造

      2、工作原理

      出示自學提綱(1)什么是一個沖程(2)汽油機一個作循環包括幾個沖程(3)每個沖程是怎樣完成的(4)活塞是怎樣運動的(5)氣閥如何關閉的

      出示汽油機工作原理圖:模型演示工作工作原理

      板書:汽油機的工作原理

      3、能量轉化

      汽油機各沖程中,除做功沖程為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外,其余三個沖程都靠消耗機械能來完成。

      三、柴油機

      1、柴油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是怎樣的?與汽油機的相比,它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汽油機和柴油機的構造和工作過程,列表比較?

    物理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知道什么是杠桿及杠桿的五要素。

      2、理解杠桿的概念;能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

      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能力目標: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愛科學、愛動手,事實求實的學習態度。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課前準備:學生自制蠟燭蹺蹺板:長蠟燭1支,大號縫衣針1根,杯子2個,薄鐵皮(或塑料板)1塊,小碟2個。

      教具準備:杠桿和支架,鉤碼,尺,線,彈簧測力計。

      教學難點:動力臂和阻力臂的畫法。

      教學重點: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來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出示幻燈片1、2

      二、出示教學目標,明確學習目的,出示幻燈片3、4。

      三、展示收集的杠桿,出示幻燈片5、6,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

      四、分組討論:什么叫杠桿?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出示幻燈片7,杠桿的定義,學生齊讀。

      五、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展示撬石頭的幻燈片,讓學生觀察,說一說,什么叫支點?什么叫動力?什么叫阻力?。

      出示幻燈片8,教師歸納總結。講解什么是動力臂?什么是阻力臂?

      出示幻燈片9—12說明做圖過程。

      六、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你想探究的問題是XX。

      作出假設:你作出的假設是XXX。

      提示:

      杠桿要平衡:

      1、只與力的大小有關;

      2、只與力臂的大小有關;

      3、只與力的方向有關;

      4、只與力和力臂的乘積有關。

      制定計劃:

      根據小組確定的探究課題,制定探究計劃。

      討論和完善計劃:

      實施計劃:你可以參考下面的實驗裝置(出示幻燈片15)和實驗步驟(出示幻燈片17、18),讓學生分小組實驗。

      得出結論:

      你得出的數據是XX,填入設計的.表格中,結論是XX。

      展示學生的分析結果,并給以評價:

      總結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出示幻燈片17。

      板書:杠桿的平衡條件:

      六、趣味小實驗:自制蠟燭蹺蹺板

      目的:證實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設計:

      1、把蠟燭底端的蠟刮掉一些,讓它象頂端一樣露出燭芯。

      2、把縫衣針從蠟燭中部穿過,露出的針頭、針尾架在兩只杯子的邊緣上。

      3、用薄鐵皮(或塑料板)剪成兩個小人,用腿間的尖頭插立在蠟燭上,兩個小人的位置到縫衣針的距離相等。

      4、點燃蠟燭兩頭,就做成了一個蠟燭蹺蹺板。

      做出總結: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出示幻燈片18。

      七、比拼臺:出示幻燈片18(通過超鏈接和19—25相連),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答題,競賽。學生競爭選取題目,搶答題。目的:活躍課堂氣氛,鞏固課堂教學,并頒獎鼓勵。

      八、小結本節內容:出示幻燈片26。

      1、杠桿的定義。

      2、杠桿的五要素。

      3、杠桿的平衡條件。

      九、作業:。出示幻燈片27。

      課堂作業:課本193頁題目2、3

      板書設計:第一節杠桿

      一、杠桿

      1、定義:一跟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繞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

      2、杠桿的五要素:

     。1)支點O

     。2)動力F1

     。3)阻力F2

     。4)動力臂

     。5)阻力臂

      二、探究實驗

      三、杠桿的平衡條件

    物理教案13

      一、動量

      1、動量:運動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叫做動量.是矢量,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動量的合成與分解,按平行四邊形法則、三角形法則.是狀態量;通常說物體的動量是指運動物體某一時刻的動量,計算物體此時的動量應取這一時刻的瞬時速度。是相對量;物體的動量亦與參照物的選取有關,常情況下,指相對地面的動量。單位是kg

      2、動量和動能的區別和聯系

     、賱恿康拇笮∨c速度大小成正比,動能的大小與速度的大小平方成正比。即動量相同而質量不同的物體,其動能不同;動能相同而質量不同的物體其動量不同。

     、趧恿渴鞘噶,而動能是標量。因此,物體的動量變化時,其動能不一定變化;而物體的動能變化時,其動量一定變化。

     、垡騽恿渴鞘噶,故引起動量變化的原因也是矢量,即物體受到外力的沖量;動能是標量,引起動能變化的原因亦是標量,即外力對物體做功。

     、軇恿亢蛣幽芏寂c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兩者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了運動物體的特性,且二者大小間存在關系式:P2=2mEk

      3、動量的變化及其計算方法

      動量的`變化是指物體末態的動量減去初態的動量,是矢量,對應于某一過程(或某一段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其計算方法:

      (1)P=Pt一P0,主要計算P0、Pt在一條直線上的情況。

      (2)利用動量定理 P=Ft,通常用來解決P0、Pt;不在一條直線上或F為恒力的情況。

      二、沖量

      1、沖量:力和力的作用時間的乘積叫做該力的沖量.是矢量,如果在力的作用時間內,力的方向不變,則力的方向就是沖量的方向;沖量的合成與分解,按平行四邊形法則與三角形法則.沖量不僅由力的決定,還由力的作用時間決定。而力和時間都跟參照物的選擇無關,所以力的沖量也與參照物的選擇無關。單位是N

      2、沖量的計算方法

      (1)I=Ft.采用定義式直接計算、主要解決恒力的沖量計算問題。

      (2)利用動量定理 Ft=P.主要解決變力的沖量計算問題,但要注意上式中F為合外力(或某一方向上的合外力)。

      三、動量定理

      1、動量定理:物體受到合外力的沖量等于物體動量的變化.Ft=mv/一mv或 Ft=p/-p;該定理由牛頓第二定律推導出來:(質點m在短時間t內受合力為F合,合力的沖量是F合質點的初、未動量是 mv0、mvt,動量的變化量是P=(mv)=mvt-mv0.根據動量定理得:F合=(mv)/t)

      2.單位:牛秒與千克米/秒統一:l千克米/秒=1千克米/秒2秒=牛

      3.理解:(1)上式中F為研究對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內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2)動量定理中的沖量和動量都是矢量。定理的表達式為一矢量式,等號的兩邊不但大小相同,而且方向相同,在高中階段,動量定理的應用只限于一維的情況。這時可規定一個正方向,注意力和速度的正負,這樣就把大量運算轉化為代數運算。

      (3)動量定理的研究對象一般是單個質點。求變力的沖量時,可借助動量定理求,不可直接用沖量定義式.

      4.應用動量定理的思路:

      (1)明確研究對象和受力的時間(明確質量m和時間t);

      (2)分析對象受力和對象初、末速度(明確沖量I合,和初、未動量P0,Pt);

      (3)規定正方向,目的是將矢量運算轉化為代數運算;

      (4)根據動量定理列方程

      (5)解方程。

      四、動量定理應用的注意事項

      1.動量定理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物體或可看作單個物體的系統,當研究對象為物體系時,物體系的總動量的增量等于相應時間內物體系所受外力的合力的沖量,所謂物體系總動量的增量是指系統內各個的體動量變化量的矢量和。而物體系所受的合外力的沖量是把系統內各個物體所受的一切外力的沖量的矢量和。

      2.動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對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內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變力。當合外力為變力時F則是合外力對作用時間的平均值。

      3.動量定理公式中的(mv)是研究對象的動量的增量,是過程終態的動量減去過程始態的動量(要考慮方向),切不能顛倒始、終態的順序。

      4.動量定理公式中的等號表明合外力的沖量與研究對象的動量增量的數值相等,方向一致,單位相同。但考生不能認為合外力的沖量就是動量的增量,合外力的沖量是導致研究對象運動改變的外因,而動量的增量卻是研究對象受外部沖量作用后的必然結果。

      5.用動量定理解題,只能選取地球或相對地球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做參照物。忽視沖量和動量的方向性,造成I與P正負取值的混亂,或忽視動量的相對性,選取相對地球做變速運動的物體做參照物,是解題錯誤的常見情況。

    物理教案14

      教學內容:光的折射

      教學目的

      1. 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現象及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入射和折射角

      2. 知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其他介質中及光從水、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的折射情況

      3. 知道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 能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教學重點:

      1. 光的折射規律;

      2. 作光折射的光路圖。

      教學用具:

      光具盤、平行光源(調壓器不能放得太矮便于掌握)、玻璃水槽、水彩筆、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設備,實物展示臺、碗筷(每人1個)、水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實驗,好不好?請大家將準備好的碗放在桌面上,看著碗底,將水倒入碗中,碗的深度有什么變化?再將你桌上的筷子象我這樣斜插入盛水的碗中,注意從側面觀察筷子在水面處發生了什么變化?”

     、伲畬W生實驗

      盛了水的碗看上去變淺了,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變彎了。

      “這是為什么呢? 要弄清楚這些問題,就請大家和我一起來學習這一節課 ——《光的折射》!

      板書課題。

      二. 新授

      1. 光的折射現象

      “下面請同學們觀察兩個實驗!

      演示實驗一:光在空氣中傳播,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

      “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光在什么中傳播?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多媒體出示問題:光在什么中傳播?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學生回答。

      “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光從什么射入什么?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多媒體出示問題:光從什么射入什么?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學生回答。

      演示實驗二: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

      “再請同學們再注意觀察,光又從什么射入什么?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多媒體出示問題:光又從什么射入什么?其傳播方向是否發生變化?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通過這兩個實驗現象,說明光在同一種介質中傳播時,傳播方向不發生變化,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其傳播方向一般會怎樣?”

      學生回答。

      “對,會發生變化”

      “象這些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傳播方向發生變化的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學生看多媒體識記概念,教師板書:[1.光的折射現象:

      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其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規律

      “下面我們把剛才的折射現象畫在黑板上。

      我用一條直線表示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上面是空氣,下面是玻璃!

     、 把剛才光的折射現象在黑板上畫出光的折射光路圖;

      回顧入射光線、法線和入射角。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入射光線、法線和入射角!

      入射光線

      i 入射角

      空氣

      玻璃

      r 折射角

      折射光線

      從圖中介紹什么是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這一條從分界面射入玻璃的光線叫折射光線,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折射角,用r表示!

      利用多媒體強調:折射角是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這個折射光路圖中的折射角為多少度?請大家不要錯誤的認為是90度,因為折射角是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看圖中的折射角現在正逐漸減小,最后減小到了0度!

     、 演示實驗三: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

      “請同學們在光具盤上找出分界面、法線、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入射角和折射角!

      老師指出,學生確認。

      “下面讓我們進一步來觀察實驗一,思考屏幕上的問題!

      a.學生觀察入射角與折射角的大小關系。

      b.改變光從空氣射入玻璃中的`入射角的大小,再觀察折射角的變化和變化后的大小。

      c.垂直入射時,觀察光線方向是否改變

      學生思考下列問題(多媒體顯示):

      “a.入射光線、法線、折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是在法線的同側還是分居在它的兩側?

      b.折射光線是偏向還是偏離法線?入射角與折射角的大小關系是怎樣的?

      c.入射角增大后,折射角是否隨著增大?入射角減小后呢?

      d.當入射角改變后,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是否改變?折射光線向哪邊偏折?

      e.垂直入射時,光的傳播方向是否改變?”

     、 通過上述實驗現象回答。

      “大家觀察得非常仔細,也回答得非常正確。請一位同學把我們剛才回答的問題綜合一下,完成黑板上的填空!

      小黑板:

      [2.光的折射規律:

      光從空氣斜入水或其它介質中時,_______光線與______光線、_______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______;折射角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_______;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_________。(填“改變”或“不改變”)]

      教師揭示:“請一位同學大聲的把這段話讀一遍,這就是光的折射規律!

      學生識記:“請同學們再把光的折射規律讀一遍”

     、 學生猜想:(多媒體演示猜想的三種可能)

      “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這個光路圖是否正確?現在發揮同學們的聰明才智,請大家猜想一下:

      如果讓入射光線逆著原來折射光線的方向入射,現在的折射光線將怎樣射出?”

     、 演示實驗五:光從玻璃射入空氣中。

      “為了證實大家的猜想,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請一位同學用筆在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位置分別做上一個標記。

      現在我讓入射光線逆著原來折射光線的方向入射,請同學觀察現在折射光線的位置!

      提問:“你觀察到了什么?你猜對了嗎?請大家通過屏幕上的兩個光路圖對比,說明折射光路具有什么性質?”

      學生觀察現象并得出結論: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

      板書:[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

     、 小結光從玻璃或水中射入空氣的情況:

      “不知同學們注意沒有,我覺得剛才我們所學習的光的折射規律有點美中不足,它只總結了光空氣射入水、玻璃等其它介質中的情況,沒有介紹光從水中、玻璃等其它介質射入空氣的情況。下面我們結合實驗現象把它補充完整,光從水、玻璃等其它介質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偏離法線。

      學生自已小結,教師板書光路圖。

      學生回答。

     、 學生練習:

      “請同學們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完成下列光路圖!

      完成下列光路圖:

      空氣 空氣

      玻璃 玻璃

      多媒體演示畫圖過程。

      “首先通過入射點作一條垂直于界面的虛線即法線,因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線的方向應偏向法線!

      “同樣首先通過入射點作一條垂直于界面的虛線即法線,因為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線的方向應偏離法線!

      3. 光的折射規律的應用

     、 回到引入新課的實驗現象。

      “同學們,還記得上課前我們做的那個小實驗嗎?現在我們就利用剛才所學的知識來解釋碗變淺和筷子變彎的原因!

      多媒體演示:碗變淺的原因。

      “從碗底S點射向空氣的光線,在水面處發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偏離法線,眼晴逆著折射光線看去,覺得好像是從S1射來的,眼睛看到的是S點的虛像S1,S1在S的上方,所以看起來碗底升高,碗變淺了!

      “你明白了嗎?請你解釋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請學生回答。

      “哪么插入水中的筷子變彎又是怎樣一回事呢?”

      學生看演示并討論。

      學生回答:筷子變彎的原因。

     、 學生看書:看眼睛受騙這一框。

      “下面請同學們把眼睛受騙這一框自已看一下!

      板書:[3.眼睛受騙]

      “眼睛受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剛才我們所解釋的兩個例子是否屬于眼睛受騙現象?”

      學生回答。

      學生練習: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動手操作:如何看見桶底物體。

      “學習了眼睛受騙,我來考考你。我有一樣東西放在了這個桶里,你們看得見嗎?誰能用我們這一節課所學知識來讓大家都能看清我桶里的東西。不能移動我的桶和這個攝像頭!

      三. 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光的折射’,我們一起來回顧學習了哪些新知識!

      “我們首先認識了光的折射現象,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其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就叫光的折射!

      “然后我們通過實驗小結出了光的折射規律。光從……”

      “我們認識的光的折射現象都要遵守光的折射規律!

      四.作業

      見油印資料。

      訂正作業。

      五.結束

      “同學們,其實光的折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如:由于大氣層是不均勻的,早晨,當太陽還在地平線以下時,太陽發出的光在不均勻的大氣層中發生了折射,所以我們逆著折射光線看去,就看見了太陽升高了的虛像,好象太陽已經升起來了。又例如:夏天海面附近的溫度比高空低,空氣由于熱脹冷縮,上層的空氣就比海面附近的空氣稀疏,遠處物體反射的太陽光,在射向空氣的過程中發生折射,逐漸向地面彎曲,進入觀察者眼中,逆著光線方望去,就覺得海面上空的物體射來的一樣。這就是美麗的海市蜃樓現象。希望各位同學努力學習,改造自然,將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更加美麗!”

    物理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常識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

      能力目標:

      1.通過斜面小車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實驗分析,初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目標:

      1.通過科學史的簡介,對學生進行嚴謹的科學態度教育。

      2.通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給學生以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過回憶思考的形式提出問題:如果物體不受力,將會怎樣?通過小車在不同表面運動的演示實驗,使學生直觀的看到物體運動距離與阻力大小的關系,為講解伽利略的推理作準備。然后講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過推理得出的結論,再介紹迪卡兒對伽利略結論的補充,牛頓最后總結得出的牛頓第一定律。通過這些使學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許多人研究的基礎上的,正如牛頓所說:“如果說我所看的更遠一點,那是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最后指出牛頓第一定律不是實驗定律,而是用科學推理的方法概括出來的,定律是否正確要通過實踐來檢驗。給學生以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本節課的重點是揭示物體不受力時的運動規律,即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教法建議

      1.學生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困難在于從生活經驗中得到的一種被現象掩蓋了本質的錯誤觀念,認為物體的運動是力作用的結果。如推一個物體,它就動,不再推它時,它便靜止。為使學生擺脫這種錯誤觀念,首先要把運動和運動的變化區別開,樹立從靜到動和從動到靜都是“運動狀態改變”的概念,這是為了揭示力和運動的關系做的重要鋪墊。其次,通過實驗確立“力是改變運動狀態的原因”的概念。再通過推理建立“不受力運動狀態不變”的概念。

      2.通過圖9-1演示實驗的比較、分析、綜合、推理是本節課的核心,可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科學推理方法的教育。在此演示實驗中可通過設計不同的問題滲透研究方法。

      3.本節課可按著人類對知識的認識順序組織教學,讓學生體會規律的認識過程,對學生進行學史教育。從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伽利略的研究——笛卡爾的補充——牛頓的總結。

      教學反思:

      這一章的知識屬于動力學的知識,是研究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只有懂得了動力學的知識才能根據物體所受的力確定物體的位置、速度變化的規律,才能夠創造條件來控制物體的運動。牛頓三大運動定律作為動力學的核心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作為牛頓物理學的基石,首先對人類認識運動和力的關系作了歷史的回顧,著重介紹了伽利略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貢獻,而后講述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和物體慣性的概念。為后續的`牛頓運動定律的學習打下好的基礎。

      鑒于學生在初中對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及慣性的概念有所了解,所以這節課將重點放在伽利略如何想到理想斜面實驗的,給學生展現了伽利略理想實驗法的全過程,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教育。而對慣性更多的關注放在對決定慣性大小的因素——質量的探究上,與學生共同經歷了由現象探本質的過程,克服學生的一些錯誤認識,如速度大小不同慣性不同的認識。

      1、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一是不斷對學生進行物理學家科學探究精神及嚴謹的思維品質的教育。在講伽利略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時指出亞里士多德被稱為大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最博學的人”,而伽利略不迷信權威,敢于向權威挑戰,堅持真理,教育學生要學習這種敢于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精神。在講到牛頓總結了前人的理論得出牛頓第一定律時,介紹牛頓謙遜和勤奮的優良品質,牛頓認為“真理的大海在我面前,一點也沒有被發現!、“不花在研究上的時間都是損失”,正是這種謙遜和勤奮是牛頓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也是學生除了學習知識外最應該學習的精神品質。

      二是滲透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學生在初中已經知道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但對整個研究過程并不了解,在本節課這一過程再現在學生面前:先對生活實際進行仔細觀察,精心研究,得出自己的猜想,在進行真實的科學實驗——伽利略針和單擺實驗進行探究,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結合抽象思維得到理想斜面實驗,再經合理外推得到最終結論。這是一種重要的物理方法——理想實驗法,它標志著真正物理的開端。將這一研究過程在課堂上再現,使學生既對研究方法有全面的認識,又學到了一種新的思維方法——理想實驗法,對后續學習有很大的啟示。

      三是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及時調動學生思維,課堂探究意識濃。從伽利略如何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到牛頓總結出的牛頓第一定律的高明之處在于將兩個對立的概念——“慣性和力”統一在一句話中,從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到通過一張張圖片探究出慣性與質量的關系,無不是通過一個個的問題串鏈接,步步深入,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維的優良品質。

      四是利用更多的實例來說明理論,有充分的說明例證。這節課是一節理論課,為了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理論,課前查閱了大量資料,課堂用了較多的例證來說明。如用Flash課件模擬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加深理解;播放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的錄像得出理想實驗與真實科學實驗的區別;課堂演示伽利略針和單擺實驗使學生明確理想實驗不是憑空猜想,而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之上的合理想象;利用大量的圖片探究慣性與質量的關系;用兩輛車的實驗驗證探究結論的正確;用冰壺球運動及氣墊導軌實驗驗證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性;用扎氣球的錄像說明慣性是任何物體都具有的,錄像形象生動,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五是體現了物理來源于生活,最后又要回歸生活的思想。課堂中用了大量來源于生活的圖片探究慣性與質量的關系,特別是相撲運動員的圖片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最后又請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的慣性現象,理解慣性不能克服,只能將慣性的危害減小到最小。

      2、本節課存在的不足

      一是由于上公開課學生較緊張,課堂開始有些前欠活躍。

      二是由于給學生較多的生活例證和實驗,學生的課堂活動稍有欠缺。

      3、對再教的補充設計

      再教時,要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就感,都有所得,教學效果一定會更好。

      在平常教育教學中,必須具備全新的教育理念,認真學習新課改精神,使自己具有先進、科學的教育思想,將每節課按高標準要求,不斷創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對教學設計表現為:不思則無,深思則遠,遠思則寬。

    【物理教案】相關文章:

    《功率》物理教案08-24

    電流物理教案08-23

    《力》物理教案08-23

    初中物理教案03-22

    初中物理教案03-09

    質量物理教案08-29

    物理教案模板11-12

    物理教案《彈力》11-24

    物理教案《力》12-12

    電阻的串聯物理教案08-24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