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音樂教案>初中音樂教案>初中音樂欣賞課教案

    初中音樂欣賞課教案

    時間:2024-01-08 07:19:27 初中音樂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初中音樂欣賞課教案2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音樂欣賞課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初中音樂欣賞課教案2篇

    初中音樂欣賞課教案1

      教學目標:

      l、通過學唱歌曲《牧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個性和感情色彩,培養學生熱愛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2、通過介紹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學生了解律動與生活的聯系,從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創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馬頭琴的音色。

      教學重、難點:

      學唱歌曲使學生了解和認識蒙古族民歌的特點,擴大學生的視野,從而加深對音樂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學方法:

      采用直觀法和示范法引導學生體會歌曲的藝術風格,用啟發和創造式發揮想象力創編歌曲律動。

      教學準備:

      鋼琴、影碟。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欣賞

      播放樂曲《萬馬奔騰》引導學生回答:

      1、這首樂曲的情緒?感受到什么場面?(情緒熱烈,表現草原特有的壯觀場面)

      2、你知道這首曲子中獨特的.樂器音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嗎?(馬頭琴)

      3、這是哪個民族獨特的樂器?(蒙古族)

      4、你對這個民族有多少了解?

      5、請學生介紹馬頭琴的傳說,教師補充。

      二、導入新課

      馬頭琴音色柔和渾厚,獨具特色。演奏技術豐富,既可以為民歌、說唱音樂伴奏,也可以獨奏,它已成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樂器。蒙古族是一個世代以放牧狩獵為生的游牧民族。肥沃的草原、興盛的牧畜業,豐富的礦藏養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們常常用自己的歌聲贊美祖國,同時也贊美了家鄉,今天我們將一起領略草原人民帶給我們的無限美好情懷。

      三、學唱歌曲《牧歌》

      1、聽錄音感受歌曲,提示學生注意歌曲的情緒。聽后討論這首歌曲的情緒、意境、在我們面前展現一幅什么圖畫?

      2、教師小節:這首歌曲旋律起伏寬廣、曲調優美、節奏自由,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聽唱法和自學的方法學習曲譜。

      4、教師引導學生劃節拍掌握兩拍半的節奏,糾正錯誤。

      5、引導學生劃分樂句,總結蒙古族民歌的特點: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蒙古族民歌分為長調、短調。長調比較自由,舒緩;短調比較熱情、歡快,結構清晰。這首歌曲具有長調的特點。

      6、有感情演唱。

    初中音樂欣賞課教案2

      一、樂曲簡析:

      《十面埋伏》是一首的琵琶傳統大套武曲,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在垓下決戰,漢軍的劉邦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項羽的楚軍這個歷史故事。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音樂曲使學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產生年代、創作背景以及它應體現的情緒特征;

      2.使學生感受樂曲《十面埋伏》描繪古戰場上的壯烈情景。

      3.懂得用樂曲的速度、力度、節奏等要素去欣賞《十面埋伏》

      三、教學難點:

      根據速度、力度、節奏等要素去欣賞樂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樂曲表現的內容是本課的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熟悉樂曲(25分鐘)

      1.“上課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喜歡欣賞音樂嗎?為什么呢?”

      (音樂能抒發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2.“好,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到第21頁,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欣賞一首器樂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國傳統器樂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優秀代表作品。請同學們仔細聆聽,用心的體會,聽完之后談談你們的第一感覺。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7分鐘)

      4.首先我想提問的是這首樂曲是由何樂器演奏的呢?(琵琶)

      琵琶簡介:琵琶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一種彈撥樂器,相傳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琵琶的種類很多,但我們現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5.“我們聽了這首樂曲的第一感覺是什么呢?它給你的整體氣氛是什么呢?興奮?激動?還是緊張?

      《十面埋伏》是一首的大型琵琶曲,樂曲內容的壯麗輝煌,風格的雄偉奇特,在古典音樂中是罕見的。這首樂曲是根據公元前202年楚汗兩方在垓下(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進行決戰時,漢軍設下十面埋伏的陣法,從此徹底擊敗楚軍,迫使項羽自刎烏江這一歷史事實加以集中概括譜寫而成的。這首樂曲出色地運用音樂手段表現了戰爭場面的激烈雄壯,及當時刀光劍影、驚天動地的激烈場面,使人仿佛身臨其境。

      6.“下面我們結合音樂故事《楚漢相爭》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及它所運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樂曲《十面埋伏》,同時請一位同學上臺朗誦音樂故事“楚漢相爭”及“垓下歌”(把項羽在面臨失敗時的那種焦慮及兒女情長表現出來)。(7分鐘)

      “楚漢相爭”:垓下決戰是我國歷一次有名的戰役。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在風起云涌的農民起義猛烈打擊下,秦王朝宣告滅亡。此時,劉邦的漢軍和項羽的楚軍展開了逐鹿中原、爭霸天下的斗爭。到公元前202年,楚漢雙方已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戰爭,由于西楚霸王項羽驕矜、優柔寡斷而一再坐失良機,錯過消滅劉邦漢軍的機會,到該下決戰時,劉邦以三十萬的絕對優勢兵力包圍了十萬之眾。深夜,張良吹曉,兵士唱楚歌,使楚軍感到走投無路,迫使在烏江展開一場格斗,項羽因寡不敵眾而拔劍自刎,漢軍取得了輝煌勝利。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拓展練習(15分鐘)

      1.“我們這里有哪些同學見過兵馬俑呢?大家都知道秦兵馬俑的出現是世界的一大奇跡。它塑造了將軍、步兵、車兵等不同兵種的將士形象。有誰能告訴我“俑”的含義嗎?”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莊子稱之為“象人”。俑的質地以木質、陶質最常見,也有瓷、石或金屬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樂、士兵、儀仗等,并常附有鞍馬、牛車、庖廚用具和家畜等模型,還有鎮墓避邪的神物。)

      2.“我們已經聽了兩遍這首由琵琶演奏的器樂名曲,對它也基本有所了解,下面我想來做個小游戲,我想請幾位同學來模仿一下古戰場上勇士們英勇奮戰的畫面,也可以模仿書本上兵馬俑的造型!(分別請三位同學上臺模仿,讓同學作出點評。)

      (三)結束小結(1分鐘)

      “好,今天這節課我們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希望同學們回去仔細回想一下我們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好好消化一下,今天這節課就到這,下課!”

    【初中音樂欣賞課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音樂欣賞課教案10-14

    音樂教案-初中音樂欣賞課《金色的秋天》教案08-17

    音樂欣賞課教案01-13

    音樂教案-《瑤族舞曲》欣賞課教案08-17

    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07-30

    音樂教案-欣賞課《大海啊,故鄉》08-17

    音樂欣賞課教案(15篇)01-22

    音樂欣賞課教案(精選15篇)02-15

    音樂欣賞課教案14篇03-23

    幼兒園音樂欣賞課教案02-16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