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里程表教案模板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里程表教案模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數學里程表教案模板1
教學目標:
1.弄清里程表中的信息與形成路程之間的`關系。
2.能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有關里程表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從里程表中獲取與行車路程有關的信息。
教學難點:
解決有關里程表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探究展示】
想一想,說一說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淘氣根據題意畫了一個圖,你看懂了嗎?與同伴說一說。
二、達標訓練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任務。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完成,教師適當點撥。
哪一天行駛的里程數最多?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覺得
這節課哪個組表現得最棒?
三年級數學里程表教案模板2
(一)導入新課,初步感知
師:你熟悉你同桌的臉嗎?請你觀察你同桌30秒,看看他的五官在分布上有什么特點?
生:
師反問:如果某人的五官不是這樣分布,而是雙眉在一側,雙眼在另一側,嘴和鼻子、耳朵隨意分布,你覺得這個人還好看嗎?為什么?
生:
師:(或師或生引出“對稱”一詞)對稱體現了一種美,這種美在我國的京劇臉譜中有著更加完美的表現,今天我就為大家準備了一組臉譜圖片,請你一邊欣賞一邊找出與眾不同的一
張來,并說明他為什么與眾不同?
(配《說唱臉譜》樂出示課件:幻燈片1)
生:6號臉譜與眾不同,因為左右不對稱。(可視機提示)
師:京劇中的畫臉譜就是運用了數學中的“對稱”知識,對稱分為中心對稱和軸對稱兩種,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軸對稱圖形。
(出示課件:幻燈片2)
(二)探究新知,經歷過程
1、師:看到這個標題你有哪些問題需要問?
(如果學生沒有問題則師提問:什么是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有什么特點等等)
2、師:帶著這些問題大家自學課本100101頁的知識,看看哪些問題你可以自己解決;哪些自己不能解決,不會的與本組的同學尋求合作完成;或者你又發現了哪些新的知識?
3、小組匯報結果與發現
(課件出示:幻燈片3)
、偃绻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
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谡酆鬯诘.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③正方形、長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和圓都是軸對稱圖形。④有的軸對稱圖形有不止一條對稱軸。)
4、師: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和什么是對稱軸,下面我們就來判斷下列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的并找出它的對稱軸。小組合作,組長記錄結果。
(出示課件:幻燈片4)
(如果有分歧即用自制圖形驗證)
5、師:我們知道了折痕所在的直線是對稱軸,那我們怎樣在圖形中表示呢?拿出自己的自制軸對稱圖形來畫一畫,畫之前我先告訴的大家對稱軸的表示方法:
板書演示:
師:畫完之后與別人交流一下,評價一下,看看意見是否一致?師生共同探討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有的軸對稱圖形對稱軸
并不是唯一的。
強化練習:P101做一做第2題(先完成的檢查后完成的)
(三)拓展延伸,遷移知識
1、師:我們今天學到了這么多有關對稱的知識你能夠出一道題
來考考大家嗎?或者設計一下今天的作業?
我這有兩道題你想試試嗎?
、偈褂脤W具三:畫出另一半
、诔鍪菊n件:幻燈片5
2、師:軸對稱這么有意思,你想不想進行一下藝術創作?師示
范剪紙步驟:折→畫→剪→展
(四) 總結欣賞,體驗美感
師:軸對稱現象不僅體現在數學中,他在自然界和生活中也處處存在,它的出現體現了一種對稱美,給我們以充實、勻稱的美感,那就讓我們伴著優美的旋律來欣賞大自然的杰作吧!
三年級數學里程表教案模板3
教學目標:
1.會看里程表,能從里程表中獲取數學信息。
2.對照路線圖,能解決求兩地之間路程的問題。
教學重點:
從里程表中獲取信息。
教學難點:
對照路線圖,解決求兩地之間路程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482-167+456863-(285+578)428+(547-398)
【探究展示】
下圖是“北京—西安”沿線各大站的火車里程表。
二、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任務。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完成,教師適當點撥。
三、達標訓練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覺得
三年級數學里程表教案模板4
教材分析:
可能性這一教學內容,教學中學生只是初步接觸,局限在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而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要求學生能夠用恰當的詞語如:可能、不可能、一定等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本課以學生熟悉的游戲活動來展開學習內容,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直觀感受到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并逐步豐富對可能性的體驗,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觀察和分析社會生活中的事物。
學情分析:
《課標》指出:數學教育要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要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注意結合學生熟悉的游戲、活動(如:摸球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親自實踐體驗,直觀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使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做既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又符合《課標》的要求,使學生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和動手實踐的`成功感,從而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對原有的知識要求不高,所以我認為對本班學生認知度來說并不難。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
2、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斷,并能簡單地說明理由。
3、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判斷不確定事件。
教學難點:
較好地判斷不確定性事件。
教學準備:
教具:裝有黃、白兩種顏色球的袋子。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
老師與學生共同玩猜拳,初步體會游戲中的可能性。
【三年級數學里程表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學里程表教案03-20
三年級數學里程表教案06-12
三年級數學上冊《里程表》教案11-17
數學三年級教案01-27
三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01-14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5-05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3-01
三年級關于數學的教案03-03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