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

    五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3-11-17 15:49:01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優)五年級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五年級數學教案

    五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和整數加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計算方法的正確運用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師生活動備注

      一、回憶復習

      二、基本練習

      三、提高練習

      四、課后延伸

      五、布置作業自己復習上節課所學習內容47頁的例1和48頁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題: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頁“”練一練“”的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中的信息說說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問題,再讓學生根據問題合理選擇信息并列式計算。

      3、用豎式計算

      7.5-3.180.51-0.374-0.82

      5.26-4.7513-3.98.04-7.4

      每個同學選做兩題,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確率,做得全對的同學予以鼓勵。

      4、練習八的第3題

      可以結合線段圖讓學生說說對前3個問題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還可以自己補充問題:問學生你還想到了什么?

      1、“小小診所”:練習八的第4題

      先找出錯在哪里,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

      你能把正確的結果算出來嗎?

      學生練習,集體訂正。

      2、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八的第六題,讓學生從問題出發去思考該用什么方法去做。

      練習八的第九題,解決前三個問題后,還可以結合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出:“這一天中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問題,以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練習八的第十題: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前兩個問題,并要求說說每題的思考過程,再讓學生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進行解答。

      練習八的思考題

      可以先根據“5.1減去一個兩位小數得2.76”,算出作為減數的兩個小數應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確的結果。

      練習八的第五題

      初步向學生滲透綜合法的思想。

      把學生典型的錯誤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共同糾正。

      初步向學生滲透分析法的解決問題的思想。

      課后感受

      授課日期月日

    五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P9例8、P10練一練,P11-12練習二第6~8題

      教學目標:

      1. 能準確找出問題中相等關系的量,根據其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2. 使學生學會應用等式的性質解兩步解的方程。

      3. 滲透轉化思想,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

      4. 注重聯系生活實際,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熟練找出問題中相等關系的量,根據其數量關系列出方程并應用等式的性質解兩步解的方程。

      教學難點:

      滲透轉化思想,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找出下列關鍵句中的數量關系

      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2倍

      足球的個數比籃球多35個

      鴿子的只數相當于麻雀的5倍多9只

      語文書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數學書的本數

      2. 應用等式的性質說說解方程的過程

      4x = 56 x+15 = 30 x÷9 = 23

      x - 98 = 100 5 x – 6 = 9

      你覺得這個方程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辦法解方程?

      二、新授教學

      1. 學習例8

      師出示題目,說說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生自由說再指名校對)你有什么解題方法?

      列方程解答的步驟是怎樣的?(先找出數量關系,再設未知量為x,列出方程,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你們想自己先試試看嗎?(生嘗試練習,兩生板演后反饋)

      解:設小雁塔的高度為x米。

      2x-22=64(數量關系: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大雁塔的高度)

      2x-22+22=64+22(等式的性質)

      2x =86

      x=86÷2

      x=43

      這樣就做完了嗎?(還要檢驗)

      如何檢驗?(先自己檢驗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檢驗)

      注意:要將x的值代入題目中檢驗才比較準確。

      答:小雁塔高43米。

      2.在解方程的過程中還有什么不理解的?有沒有其它想法?(為什么不利用等式的性質先將左右兩邊都÷2,這樣做行不行?為什么?)引導同學們理解這里將2x看作一個整體的未知數來解。先求出2x的值是多少,再求出x的值是多少,要兩步解。

      揭題:兩步解的方程

      3.從讀題后找出數量關系到列方程、解方程、檢驗,你覺得哪里很關鍵,哪里還有些困難?

      三、專項練習

      1.根據關鍵句說說數量關系

      杭州灣大橋比香港青馬大橋的'16倍還多0.8千米

      梨樹比桃樹的3倍多15棵

      放養的鳊魚比鯽魚的4倍少80尾

      獵豹比貓最快時速的2倍還多20千米

      故宮比天安門廣場的2倍少8公頃

      一個駝鳥蛋長比一只蜂鳥體長的3倍還多1厘米

      2.練習二第6題

      在括號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獨立完成后校對。

      3.練習二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4.練習二第8題

      生獨立完成,兩生板演后校對。

      四、總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知識?在腦子里回憶一下解兩步方程的過程,再同桌互相交流解題的注意點。

      五、作業

      補充習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教材第27~28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求商,使學生感受到循環小數的特點,從而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了解循環

      小數的簡便記法。

      2、理解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擴展數的范圍。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判斷商是否為循環小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請注意聽下面的聲音。

      師:同學們,如果老師一直播放下去會怎么樣?

      生:永遠放不完。

      隨學生的回答板書:放不完。

      師:同學們說得好,那么為什么會放不完呢?

      生:因為都是不斷重復那幾句話。

      板書:不斷重復

      師:我們生活當中有這樣的現象嗎

      生:有啊,白天到黑夜,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星期一到星期天,一年十二個月等等

      師:說得非常好,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現象我們就叫它循環。那么在我們的數學王國中有沒有這樣的循環現象呢。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新的朋友—循環小數。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27頁王鵬賽跑的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圖意后,列出算式400÷75。

      師: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這個算式,看計算過程中你能發現什么?

      生:可能發現。

      1、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

      2、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

      師:那同學們知道為什么商的小數部分不斷重復3嗎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黑板上寫出計算過程,邊寫邊說)繼續除看看,無論除到哪一位,當余數重復出現時,商就要重復出現;商是隨余數重復出現才重復出現的。

      師:后面還有很多個3,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表示商呢?我們這時就可以用個省略符號表示它了。下面同學們再試著再列豎式算一道題目,看跟這道有什么區別。

      生:商是從小數點第二位開始出現的,并且重復出現兩個數字。

      二,認識循環小數

     。ǔ鍪菊n件,像這樣的數叫做循環小數)

      引出循環小數的定義。(在黑板上板出還可以這樣簡寫)

      師:請同學們計算再15÷16和1.5÷7。

      學生計算后,問:從中你發現什么?

      生:15÷16=0.9375,1.5÷7=0.2142857?

      師:像這樣兩個數相除,如果得不到整數商,所得的商可能會有兩種情況,你知道是哪兩種情況嗎?

      引導學生說出一種是繼續除下去能夠除盡,像15÷16一樣;另一種情況是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像1.5÷7一樣。

      師:能夠除盡的`商的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我們把它叫做有限小數;永遠也除不完的商的小數部分是無限的,我們把它叫做無限小數。循環小數的小數位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生:無限的。

      師:所以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

      四、課堂練習

      五、課堂小結

    五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提升學生對圓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學生介紹已經知道的圓的知識,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圓心、半徑、直徑。

      揭示課堂--圓的(再次)認識。

      二、圓的再次認識。

     、备惺馨霃經Q定圓的大小。

     、虐匆螽媹A。

      出示練習十七第2題。

      自己畫;媒體出示畫圓的方法;仿照畫法規范畫圓,提醒學生們在圓中標出半徑或直徑。

     、瓶焖佼媹A。

      出示練習十七第3題。

      同桌比較圓的大;量出兩個圓的半徑分別是多少,同桌交流。

     、钱嬜畲蟮膱A,

      出示練習十七第4題。

      在正方形內快速畫圓;同桌比較圓的大小,合作量一量圓的半徑;畫一個最大的圓,交流半徑是20毫米的理由;想一想,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教師在“半徑”兩字的右側板書:決定圓的大。

     、壤脭祿容^圓的大。ò嗉壗涣鳎。

      出示練習十七第5題。

     、哺惺軋A心決定圓的位置。

     、欧植匠鍪揪毩暿叩6題。

      指名回答問題。

     、仆勒f說填填第⑵問,班級交流移動的方法。

     、仟毩⑼瓿傻冖菃,指名學生在屏幕上指出圓心的位置。

     、葐柎鸬冖葐。教師在圓心右側板書:決定圓的位置。

     、掣惺苤睆绞菆A內最長的線段。

     、懦鍪揪毩暿叩7題。

     、仆篮献魍瓿。

     、前嗉壗涣髂愕陌l現:直徑是圓內最長的線段;圖中量直徑的方法和道理。

     、葱蕾p生活中的圓。

     、抛匀滑F象中的圓。

     、乒に嚻泛徒ㄖ镏械膱A。

     、沁\動現象中的圓。

      三、總結全課,布置作業。

     、趴窗鍟,總結全課。

     、撇贾米鳂I。

      在圓內畫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五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小數化成分數、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遷移類推能力及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概括的思維品質,滲透轉化的思想。

      〔教學過程〕

      本節課共分四個環節進行。

      1.復習舊知。

      (1)口算。

      (2)用小數和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訂正時,結合這道題說說小數的意義。

      (3)0.9里面有9個(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4)0.07里面有7個(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5)0.013里面有13個(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6)4.27表示( )又( )分之( )。

      [訂正:(3)十、十分之九;(4)百、百分之七;(5)千、千分之十三;(6)四、百分之二十七]

      (7)口答: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教師小結:前面我們復習了有關小數和分數的一些知識,為了便于比較和計算,常常要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把小數化成分數,今天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板書課題: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2.學習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教師談話:剛才我們復習了小數的意義,小數表示的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實際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因此,小數可以直接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

      (1)出示例1:把0.9、0.03、1.21、0.425化成分數。

      可指名回答:先說說每個小數表示的意義,再化成分數。

      (2)歸納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小數化分數的簡便方法,可讓學生討論得出。

      小數化分數,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后面寫幾個零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化成分數后,能約分的要約分。

      (3)反饋練習。

      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全班動筆完成,指定學生寫在投影片上)

      0.7 6.13 0.08 0.65 1.075

      3.學習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教師提問:你們能根據小數的意義,把這些分數直接化成小數嗎?可讓學生互相說說,再指名回答。

      教師提問:你能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這些分數化成小數嗎?學生討論后,指名回答:

      (2)歸納方法。

      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分數的分母的.特點,說說它們化成小數的方法。得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化小數,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1后面有幾個零,就在分子中從最后一位起向左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3)反饋練習。

      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全班動筆完成,指名讓學生寫在投影片上)

      [訂正:0.1 0.73 2.09 0.601 14.7 5.83]

      訂正時,可再讓學生說說方法,并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指導。

      位小數。)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分數的分母的特點。(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數)提問:這些分數怎樣化成小數呢?聯系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想一想。學生討論后,試做。然后指名回答。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方法,強調要求保留三位小數,就要除到小數點后面的第四位,再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數,用“≈”表示。

      (5)歸納方法。

      引導學生觀察這組分數分母的特點,說說它們化小數的方法。討論后,得出:

      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數化小數,要用分母除分子;除不盡時,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

      (6)反饋練習。

      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的,保留三位小數。)

      4.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看書,質疑,解疑。

      (2)鞏固練習。

     、侔严旅娴男祷煞謹。(全班動筆完成。)

      0.5 0.8 1.07 0.85 7.25

     、诎严旅婷總小數和與其相等的分數用線連起來。

      訂正時,說說方法,可以把小數化成分數,也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再進行比較。

     、郯严旅娴姆謹祷尚。

      [訂正:0.5、0.25、0.75、0.2、0.4、0.6、0.8、0.125、0.05、0.04。]

      訂正后,教師說明這是常用的“分小”互化的數據,要牢記。并給出時間,讓學生記一記。

      5.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注意強調分數與小數互化時,除不盡的,一般要除到小數點后面的第四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三位小數,并用“≈”表示。同時指出進行帶分數、帶小數互化時,不要丟掉整數部分

    五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進一步計算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容積),并能熟練解答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

      能熟練解答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備 注

      一、計算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長

      16米

      2.4分米

      60厘米

      寬

      8米

      0.2分米

      50厘米

      高

      6米

      1.5分米

      20厘米

      表面積

      體積

      棱長

      28厘米

      1.2米

      0.8分米

      表面積

      體積

      二、解答實際問題

      1、一個長方體木箱,長8分米,寬6分米,高4.5分米。如果在它的外表涂上油漆(底面不涂),涂的面積有讀書平方分米?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0.25千克,漆這個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千克?

      2、把一塊棱長是0.4米的立方體鋼,鍛造成橫截面面積是0.08平方米的長方體鋼,鍛造成的鋼有多長?

      3、用8個棱長是3厘米的立方體積木,搭成大立方體。求搭成的大立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4、一個長方體的汽油桶,廠分米,寬3.2分米,高6分米。如果1升汽油重0.74千克,這個油桶可以裝汽油多少千克?

      5、一個立方體油箱,容積是216立方分米。把這一箱油倒入另一個長8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體油箱內,油深多少分米?

      6、一個長方體形狀的水池,長60米,寬30米,池內原來水深1.5米。如果用水泵向外排水,每分排水2.5立方米,要求在15小時內把水池中的水排完,可能嗎?

     。1)學生獨立完成

     。2)小組交流

     。3)反饋,說解題思路。

      三、思考題

      想一想,議一議:怎樣求出土豆的體積?

      四、

      課后反思:

      在教學時,教師要多創造機會讓學生探索比如可以拿一個大土豆,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怎樣求出土豆的體積?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想出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有的'同學說,把土豆煮熟后,擠壓成一個長方體,就可求出它的體積;有的同學說,從大土豆切出一個1立方厘米的小土豆,測出它的重量,根據大土豆和小土豆重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可以求出大土豆的體積;有的同學說,把土豆放在長方體水槽里,水上升的體積,就是土豆的體積。

    五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方程的意義,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區別以及解簡易方程的一般步驟。

      2.能根據題目給出的信息設定未知數,列出簡單方程并求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解方程的依據、步驟和書寫格式。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間的聯系及區別。

      一、課題講解

      1.方程的定義和意義

     。1)出示簡易天平,將天平、砝碼擺在講臺上,這是一臺天平,它是用來稱物品

      78=234

      x-8=513-8=5

      x÷6=742÷6=7

     。8)師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等式,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俜匠淌遣皇且环N等式?(是等式。)

     、诜匠膛c一般的.等式相同嗎?你發現方程有什么特點?

     、壅l能說一說什么是方程?先指名讓學生說,然后師歸納總結。

      明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9)練習鞏固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2.解簡易方程

     。1)再次強調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100+x=250是方程,x=150是方程的解。求未知數的過程就是解方程。師:回答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2)指名回答,這兩個概念有什么區別?(師講解:方程的解指的是一個數,它表示未知數等于的多少時使方程中等號的左右兩邊相等。例如,當x=80時,20+x=100的等號左右兩邊相等。而方程的解是指求出這個未知數的演算過程。我們以前做過的一些求未知數的題目,實際上就是解方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過程中的一部分,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3)出示例題:

     、倌隳芨鶕䦂D中給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樣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當于什么數?

     、诟鶕膭t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x應該怎么求?

     、劢夥匠痰牟襟E和書寫格式是怎樣的?

      師講解:首先要寫“解”字,然后根據四則運算之間各部分的關系及運算定律進行思考;

      x+3=9,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去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所以x=9-3,x=6。運算的“根據”可以不寫,每個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號要對齊。求出x的值后,還要進行檢驗,以判斷它是不是原方程的解。

      接著,師一邊板書,一邊指出檢驗的方法及書寫格式。并且強調,以后解方程時,要求檢驗的,要寫出檢驗過程;沒有要求檢驗的,要進行口頭檢驗,要養成口頭檢驗的習慣。

     。4)解方程3x=18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學生解方程的過程、書寫格式及檢驗的過程是否符合規定,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師再次強調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以及驗算過程。

     。5)完成例題

     、俑鶕䦂D中給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樣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當于什么數?

     、诟鶕膭t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x應該怎么求?

     、劢夥匠痰牟襟E和書寫格式是怎樣的?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板演整個解題過程。著重強調思考過程以及書寫格式。學生自學例題4。

      二、體驗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ǚ匠痰囊饬x和解簡易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知道了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先要看它是不是等式,再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數。解方程時,先耍弄清x在算式中相當于什么數,再根據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求出方程的解。書寫時,要注意先寫“解”字,上、下行的等號要對齊,注意不能連等。)

    五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密鋪現象,初步理解密鋪的含義,知道什么是平面圖形的密鋪;通過拼擺各種圖形,探索密鋪的特點,認識一些可以密鋪的平面圖形。

      2.在探究多邊形密鋪條件的過程中提升學生觀察、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能運用幾種圖形進行簡單的密鋪設計。

      3.通過欣賞密鋪圖案和設計簡單的密鋪,經歷欣賞數學美、創造數學美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享受由美帶來的愉悅。

      教學重點:

      掌握密鋪的特點、知道哪些圖形可以進行密鋪。

      教學難點:

      理解密鋪的特點,能進行簡單的密鋪設計。

      教學準備:

      1.交互式電子白板及課件

      2.圓、正三角形、正五邊形、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和七巧板等學具。

      教學過程:

      一、認識密鋪

      1.找一找:出示下列照片,在上面找一找學過的平面圖形。

      2.質疑:生活中有沒有看到只用圓形地磚鋪地的畫面?這是什么原因呢?

      3.小結:無論什么形狀的圖形,如果能像上面這樣既無空隙,又不重疊地鋪在平面上,這種鋪法就叫密鋪。

      4.從上面三幅圖中,你發現哪些圖形能密鋪?

      二、體會密鋪

     。ㄒ唬┮环N平面圖形的密鋪。

      1.下面幾種圖形也能密鋪嗎?

      哪些圖形能密鋪,哪些圖形不能密鋪呢?讓學生先猜一猜,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

      2.學生操作驗證。

      3.匯報結果、展示交流。

     。1)收集用正五邊形鋪的資源,進行互動交流。

     。2)展示學生用平行四邊形鋪的資源,組織交流。

     。3)學生同桌交流:判斷等邊三角形和等腰梯形能密鋪的想法。

      4.歸納小結。

     、偎急嬉话愕娜切魏吞菪慰刹豢梢悦茕。

     、趦煞N平面圖形的'密鋪。

     。1)談話過渡。

     。2)出示七巧板,從七巧板中選出兩種不同的圖形密鋪一個平面。

      想一想:你準備選哪兩種圖形?你為什么這么選?

      做一做:用七巧板中的兩種不同的圖形進行密鋪。

     。3)操作要求:

      品一品:小組成員相互欣賞和介紹各自的作品。

      3.學生作品欣賞與交流。

      四、欣賞與設計密鋪

      1.結合媒體演示,了解密鋪的歷史及發展:古往今來很多科學家和藝術家都在研究密鋪。

      2.學生談感想。

      3.小小設計師學生在方格紙上用不同的兩種圖形進行密鋪的設計。

    五年級數學教案9

      課題:第五單元:用字母表示數的應用(1)第課時總序第個教案

      課型:新授編寫時間:年月日執行時間:年月日

      教學內容:教材P58例4及練習十三第1、2、4、9第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數。

      2.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向學生滲透符號化思想。

      過程與方法:經歷用字母表示數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掌握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感受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能熟練地用字母表示簡單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應用題的意圖和解題思路。

      教學方法:設置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練習。在練習中體驗、交流、感悟。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告訴同學們一個秘密,再過幾天老師的生日就要到了。同學們,你們覺得老師有多大了?

      學生發言,猜一猜老師的年齡。

      師:你們已經猜了老師的年齡,現在,讓我來猜猜大家的年齡吧。(11歲)老師告訴你一條重要的信息。(出示老師比同學大22歲)你們說我幾歲了?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歲數:11歲老師的歲數:11+22)

      二、探究新知

     。ㄒ唬┯煤凶帜傅氖阶颖硎炯訙p關系。

      1.師:現在讓我們進入時空隧道,回憶過去,展望未來。

      想一想,當同學們1歲時,老師幾歲?你是怎么知道的.?

      當同學們2歲時,老師幾歲?你是怎么想的?

      2.師:還可以說下去嗎?想想當你幾歲時,老師幾歲,用一個算式表示。在紙上寫寫看。(一生板演)

      3.師:感覺怎樣?還能寫出更多的算式嗎?能把你寫的算式跟同學們交流一下嗎?

      學生發言,說說自己的算式與感想。

      師:看來,像這樣的式子還能寫很多。咦,那你能用一個式子就把同學們的歲數、老師的歲數和兩個歲數之間的關系簡單明了地表示出來嗎?

      4.學生先獨立嘗試,然后四人小組交流。

      5.匯報、交流、評價。

      師:這么多算式,你最欣賞哪一個?說說理由是什么。

      6.優化。AA+22表示什么?還表示什么?

      7.預設:BB+22XX+22這三個式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A、B、X都是表示不確定的數,A+22B+22X+22不僅表示老師的年齡,還表示老師比同學大22歲這個關系)

      8.師:這些算式真的可以表示老師任何一年的年齡嗎?讓我們來試試。

      9.想一想,當A=1時,表示同學幾歲,老師幾歲?

      當A=33時,表示同學幾歲,老師幾歲?

      10.師:這些算式既表示出了老師和學生歲數之間的關系,又表示出了老師的歲數。那么,當老師a歲時,同學們幾歲?

      11.師:用a表示自己的歲數,那么你最喜歡的人的歲數怎么表示?試試看。(解讀一下自己寫的式子)

     。ǘ┙虒W教材第58頁例4。

      1.出示教材第58頁例4。

      2.通過閱讀例4可知:一共有果汁1200g,倒了3小杯,每小杯的容量用xg表示,還剩下多少克?

      一小杯的容量是xg,那3小杯的容量是3xg,還剩下多少克呢?

      列出式子:1200-3x。(學生齊答,教師板書)

      3當x等于200時,還剩下:1200-3×200=600(克)。

      4.x最大可以是多少?

      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得出結論后派出代表做課堂匯報。

      已知總量是1200g,倒完3小杯后,還有剩余,那意味著1200-3x會大于o,得出結論x小于400。(板書)

      5.想一想: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數?

      學生思考,小組交流,指名學生回答。

      6.提問:解決上面的例題需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總量和已使用的量的關系,理解題目的意思,才能正確列出算式。

      7.你還能根據題目的信息提出哪些問題?小組交流一下,收集問題并解答。

      學生獨立思考,并進行小組合作。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58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匯報結果,最后集體訂正。

      (1)120+loa。

      (2)把a=25代入120+loa中,得120+10×25=370(kg)。所以當a=25時,商店一共有370kg蘋果。

      2.完成教材第58頁“做一做”的第2題。

      先由學生獨立解決,再指名回答,最后集體訂正。

      (1)96-12b。

      (2)把b=5代入到96-12b中,得96-12×5=36(噸),所以當b等于5時,倉庫里剩下的貨物有3b噸。

      (3)這里的b可以表示1,2,3,4,5,6,7,8。

      3.完成教材第60頁練習十三第1題

      學生理解題意,再獨立完成,并在小組中交流檢查。

      4.完成教材第61頁練習十三第9題。

      (1)指名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引導學生區分“離開重慶有多遠”和“到宜昌還有多元”。

      (2)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全班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作業:教材第60頁練習十三第2、4題。

      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數的應用

      學生的歲數:11歲老師的歲數:11+22

      1200-3x

      1200-3x會大于o,得出結論x小于400。

      當x等于200時,還剩下:1200-3×200=600(克)。

      批注

    五年級數學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經歷探索小數四則計算法則方法的過程,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小數四則計算及混合運算;主動參與探索和發現規律的活動,提高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和數量關系的能力,增強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簡單問題的意識。

     。2)使學生通過對平面圖形的觀察和簡單變換等活動,經歷探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掌握有關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較大的土地面積單位,并初步形成相應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初步體會用復式統計表和復式條形統計圖描述數據信息,并能進行相應的比較、分析。通過開展實際調查活動,進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增強統計觀念。

      2、數學思考:

     。1)結合認數進一步發展數感。

     。2)結合面積的測量和計算發展空間觀念。

     。3)結合面積公式和簡單周期現象中規律的教學進一步發展符號感。

     。4)結合統計表(圖)的認識發展統計觀念。

     。5)結合有關教學內容發展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

     。1)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面積計算的問題、簡單統計的問題、小數四則運算的問題以及簡單周期現象的問題。

     。2)能在現實情境中主動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3)能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

      4、情感與態度:

     。1)經歷探索數學知識與規律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價值。

     。2)聯系現實素材學數學,聯系現實生活用數學,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3)通過閱讀“你知道嗎”等內容,了解有關數學知識的背景,體會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不斷拓展視野、增強創新意識。

      二、教材簡析:

      1、數與代數領域(第1、3、4、5、6、8單元)

      本冊教科書教學負數的初步認識、小數的意義、性質、和運算,這些內容涉及學生認識數范圍的擴展。有利于鞏固和加深學過的整數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并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同時也能為系統地學習分數只是做好準備。

      2、空間與圖形領域(第2、7單元)

      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面積概念,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又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奠定了基礎。通過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能進一步深化對面積概念的理解,促進對幾種基本圖形特征的認識。本冊教材安排教學公頃和平方千米,既能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面積單位,也有利于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更多的實際問題。

      3、統計與概率領域(第9單元)

      本冊教科書安排教學復式統計表和復式條形統計圖。復式統計表、圖的容量大,能同時呈現更多的數據信息。教學復式統計表、圖以后,學生就能對一些稍復雜的實際生活現象與問題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

      4、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面積是多少校園的綠化面積了解周圍的家庭)

     。1)更加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應用。

     。2)更加重視實際應用。

      本冊教材還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了十幾則“你知道嗎”和8到思考題,目的在于增加數學內容的彈性,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生的.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上得到盡可能多的發展。

      三、課時安排:

      1、認識負數3課時

      2、多邊形面積計算9課時

      3、認識小數8課時

      4、小數加法和減法7課時

      5、找規律2課時

      6、小數乘法和除法(一)8課時

      7、公頃和平方千米2課時

      8、小數乘法和除法(二)14課時

      9、統計7課時

      10、整理和復習5課時

      改進教法提高質量的設想:

      1、適當加強口算的練習。

      2、合理安排,提高應用題教學的質量。

      3、加強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

      4、通過直觀和操作教學概念和法則。

      5、加強對學生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本班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兩班共有學生75人,學生基礎較好。但是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具有強烈的學習愿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主動的完成學習任務,但是習慣非常的差,其中孟天舒、李賀、昝耀祖、孟四維等男同學,腦子非常的聰明,但學習習慣較差。

      五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 學 內 容

      一

      認識負數③ 面積是多少① 機動①

      二

      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② 三角形面積計算② 梯形面積計算①

      三

      梯形面積計算① 整理復習③ 機動①

      四

      校園的綠化面積① 小數的意義和讀寫② 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②

      五

      國慶節放假

      六

      用“萬”“億”作單位的小數表示大數目求小數的近似數②整理復習②機動

      七

      小數加、減法③加法運算律的推廣和用計算器計算①機動①

      八

      加法運算律的推廣和用計算器計算①整理復習②機動②

      九

      找規律②機動①解決問題的策略②

      十

      解決問題的策略①機動①小數乘整數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①

      十一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②小數乘法和除法(一)整理復習①期中復習、檢測

      十二

      期中質量檢測分析小數乘法和除法(一)整理復習③

      十三

      公頃和平方千米②機動①小數乘小數②

      十四

      積的近似值及整數乘法運算律的推廣③一個數除以小數②

      十五

      一個數除以小數②機動①商的近似值②

      十六

      小數乘法和除法(二)整理復習③機動②

      十七

      復式統計表②復式條形統計圖②機動①

      十八

      整理復習②了解周圍的家庭①機動②

      十九

      整理與復習⑤

      二十

      期末復習

      二十一

      期末檢測

    五年級數學教案11

      設計說明

      1.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教學沒有固定的形式,一節課如何開頭也沒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學對象不同、教學內容不同,開頭也不會相同。本節課直接拿出計算器,開門見山,明確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是用計算器探索規律,使學生在新課開始就明確了學習目標,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2.注重開展自主學習。

      別人說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學生親手操作演示的東西,由于有切身實踐,往往體會深刻,有助于激發悟性,增強思維力度。緣于上述原因,在每個板塊的活動中,都積極為學生主動嘗試、交流、討論等創造條件,為學生探索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交流中發展思維,提高學習能力。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交流、總結、應用的過程,層層深入,讓學生感受到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樂趣,這樣才會使課堂生動有趣。此外還重視方法的總結,在學生會用規律寫商后,讓學生回顧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過程,并試著總結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計算器

      學生準備:計算器

      教學過程

      ⊙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今天的新課,我們請來了一位特別的“朋友”(計算器),有了它,我們的計算既快捷又準確,它還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就是幫助我們發現規律。接下來我們就利用計算器一起來探索數學中的奧秘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接導入,通過利用計算器的好處,讓學生帶著“特殊功能”這個疑問進入新課。

      ⊙合作探究,總結規律

      1.建立猜想。

      出示例9中的前兩題:1÷11 2÷11

      (1)使用計算器。

      先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出1÷11的結果。

      (2)根據結果猜想。

      師: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已經得出1÷11=0.0909…,如果在這道除法算式中,除數11不變,被除數乘2,得到的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學生提出猜想:0.0909…×2=0.1818…,因為除數11不變,被除數1擴大到了原來的2倍,得到的商也應該擴大到原來的'2倍。

      2.驗證猜想。

      (1)讓學生用計算器算出2÷11的商,驗證猜想。

      (2)引導學生舉例進一步驗證猜想。

      猜想:

     、偕淌茄h小數;

     、2÷11的結果是1÷11的結果的2倍……

      出示3÷11、4÷11、5÷11,不計算,用發現的規律直接寫出這幾題的商,并用計算器驗證。

      3.總結規律,運用規律。

      (1)觀察各商的特點,尋找規律。

      師: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還發現了什么規律?

      預設:

      生1:除數不變,被除數與第一題相比分別擴大到原來的2~5倍,商與第一題相比也相應地擴大到原來的2~5倍。

      生2:商都是循環小數,整數部分都為0。

      生3:循環節都是被除數的9倍。

      (2)運用規律。

      請學生根據探究出的規律寫出例9中后四題的商。

      4.總結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方法。

      用計算器計算

    五年級數學教案12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逐步制定統一規則,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由具體的座位圖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圖的過程,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2、學情分析

      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創設現實情境,增加學生參與、體驗的機會,讓其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體驗創建數對的過程,掌握數對的書寫形式,會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難點:

      觀察者角度的理解,方格線上和方格中位置描述的異同理解。

      4、教學過程

      4.1教學過程

      4.1.1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用數對確定位置

      一、探討描述位置兩要素

      師:今天,謝老師的好朋友帶來一份神奇的禮物。有請X先生

      第一關:找地鼠

      師:請描述小地鼠的位置。

      師:還能怎么說?

      生:從右往左數第2個。

      師:這只地鼠的位置呢?

      生:從上往下數第3個,從下往上數第2個。

      師:看來,描述一條線上的位置,我們只需要一個數。

      師:(平面上的一個地鼠)現在還能用一個數字來描述位置嗎?不能。為什么?

      師:我們全班來玩一個小游戲,請一位同學上臺背對屏幕,其他同學描述地鼠的位置幫助他猜?

      師:你來說,誰有不同的說法,還有嗎?

      師:看來同學們都認為,描述平面上某個位置需要兩個數,這個發現很重要。

      師:(面向猜的同學)聽了這么多說法,能猜到位置嗎?

      師:你是怎樣猜的?大家分析分析他為什么會猜錯?(描述位置的方向不一樣)怎樣讓你的描述更加準確些。(說清楚方向:從左往右數第2排,從下往上數第3個)(板書說法)

      師:經過不斷完善,終于能消除誤解,并贏取第一塊拼圖。聽(X先生錄音)

      二、從列和行引出數對確定位置

      師:在第一關,我們發現由于每人所定規則不同,導致描述方法不一致,甚至有可能會出錯。這時,我們就需要統一規定。

      師:(我們進入第二關,確定你的位置)從游戲回到教室里,像同學們的座位有的豎著排,有的橫著排,數學中統一規定,像這樣的豎排,我們稱作列(板書:列),確定第幾列一般是從左往右數,請第一列同學起立。你是怎樣數的?有道理。這位同學,我看出了你的猶豫,有什么想說的?

      師: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兩個第一列!這個時候又需要規定,列要站在觀察者的角度從左往右數,教室里的觀察者就是(老師),那你們就是被觀察者。站在我的角度從左往右請第一列同學起來,第二列,第三列,原來你們是第6列。請記住自己是第幾列了。

      師:豎排是列。像這樣的橫排,我們稱作行(板書:行)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后數(手勢從前向后點),第一行同學在哪?第二行,第三行……同樣,記住自己是第幾行。

      師:列和行的觀察方向已經確定了,請用列和行表示自己的位置。寫在草稿紙上。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都很準確。

      師:回到大屏幕,當教室中的座位畫在圖上就成了這樣。面對這幅圖,誰是觀察者?站在我們的角度,從左往右數第一列在哪里?第二列,接著……

      師:教室中行是從前往后數,到了這幅圖上就變成了從下往上數了。第一行在哪?第二行……張亮的位置是?還可以怎么說。

      師:發現張亮的位置在從左往右第2列,從下往上數第3行的交點處。圖上,還有兩位同學的位置,誰來說。同意嗎?看來,大家用列和行描述位置的已經比較熟練了。

      師:把座位圖變化一下,用圖形代替了桌子,還能描述張亮的位置嗎?(能)來個小考驗把,能快速記下包括張亮在內的四個位置嗎?拿出草稿紙,準備。怎么了?(太快了)想想有沒有快速記錄的方法,再來一次?準備。這次好些了。以張亮的位置為例,誰來說說你的好方法。(2 3)什么意思?(2表示第2列,3表示第3行)還可以怎么說(3 2)。這個想法很好,更加簡潔了。

      師:這些都是張亮位置的描述方法,你喜歡哪一種?

      (1、列和行的方法,很具體但數學應該追求簡潔明了,2、兩個數字的方法,很簡潔但容易誤解。)都有道理,但是數學家還是選了其中的一種方法來描述位置。你覺得是那種?(手勢上下移動)這種。

      師:數學家也發現了漏洞,怎么辦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來了個規定:以后凡是用兩個數表示位置時,都先說列(板書),再說行。中間用逗號隔開,再用括號把他們括起來,最后給它取個名字,叫做數對,而今天我們就重點研究用數對確定位置。(板書課題)

      師:所以張亮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指板書對的)讀作數對(2,3)。

      師:剩下的三個位置也用數對表示吧。寫在草稿紙上。

      師:四個數對中有兩個比較特別,誰來說?

      師:歸納的真準確,(3,4)不能表示趙雪的位置(4,3)也不能能表示王艷的位置。我們說一個數對只能確定一個位置,也就是說數對和位置一一對應。以后,一看到這樣表示的形式,就知道是數對,是用來確定位置的。這也是數學符號的獨特性。

      師:回到同學中間(指向同學)請用數對表示自己的位置。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和張亮同一個位置的是誰?(課件強調張亮)。

      師:你是怎樣判斷的?

      師:其實,從圖上到教室里,觀察者角度轉變了,同學們還能靈活的用數對來確定位置,非常棒。聽。(X先生評價)

      三、點子圖中的位置表示

      師:祝賀大家,回到大屏幕,座位圖再次發生變化,變成了(用點)來表示位置,再把這些點用線連起來,形成了一個方格圖,規范的方格圖會多出這樣一列和一行(課件強調),我們把它們叫做起始列和起始行,他們的交點我們用0來表示,稱作起始點。從起始點開始,我們可以數出列數和行數。在這里你還能確定張亮的位置嗎?數對(2,3)。

      師:X先生又有話說:(第三關找場館。)這是動物園的平面圖,我們一起來看看。大門的位置是(數對(3,0))什么意思?

      師:圖上的四個場館,能用數對表示他們的位置嗎?第二題呢?翻開書第20頁,直接寫在圖上。

      師:老師也有感興趣的場館,先給個提示(,4)能確定是哪個場館嗎?為什么?)能確定的只是(在第4行上)。換個提示,這個場館在(1,)上,可能是哪些場館。老師感興趣的場館其實就是(大象館)。也就是第4行和第1列的交點處。

      師:再次請出X先生:第四關擺放花盆(課件出示第四關)確定花盆的位置需要知道什么?(確定行列)

      師:隨意指兩個位置提問。(單擊課件)這四盆草圍成一個長方形,能找出這四盆小草的.位置嗎?X表示幾,Y表示幾。請拿出練習紙,用圓圈表示4盆小草的位置。

      師:根據已知數對可以很快確定三個點的位置,根據長方形的特性找到第四個點的位置。同學們都做對了嗎?掌聲送給自己。

      四,數對的日常運用

      師:數對的運用的確廣泛。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地方會用到數對呢?像同學們說到的電影票、圍棋棋盤等等。

      國際象棋棋盤上也有行和列,這是白王,它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g,2)

      這是南昌的經緯圖,南昌位置可以用數對(116,25)來表示,在這里116表示的是?29表示的是?(經度和緯度)

      師:學到這里我不禁想問:這么簡單準確的數對又是誰發明的呢?數對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百度:笛卡爾和蜘蛛

      五、拓展總結。

      師:同學們我們還差一塊拼圖了,聽聽X先生帶來了什么問題:第五關:確定位置,需要幾個數?)

      生:需要兩個數。

      師:什么情況下用兩個數?(平面上的位置)(課件出圖)一個數不行嗎?(課件出示打地鼠圖片)行。

      師:什么情況下我們用一個數就能確定位置?(直線上的)。

      師:直線上的點用一個數字確定位置,平面上的點用數對確定位置,那有沒有用三個數確定位置的可能?(出現省略號)這個就留到以后學習了。

      師:聽聽X先生對大家的最終評價吧。

      師:其實,老師給大家帶來的神奇的禮物就是一句話?齊讀。學好數學將會是一個讓你終生受益的財富。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五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

      本單元教材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和組合圖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是學生掌握了這些圖形特征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們是進一步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的基礎。學到這一單元結束,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就基本學完。

      組合圖形的面積在義務教育的教材中是選學內容。本單元安排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之后學習,學生在進行組合圖形面積計算中,要把一個組合圖形分解成為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并進行計算,可以鞏固對各種平面圖形特征的認識和面積公式的運用,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單元具體的教學內容分析如下:

      1.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通過提出解決比較兩個花壇(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面積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探索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本方法,并能運用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三角形的面積。

      為讓學生能自主地探索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教材除呈現了學生需要解決三角形面積的實際問題外,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如何把三角形進行轉化的要求,這也是學生尋求解決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重要思路。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學生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中,教材呈現了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以及面積公式推導的方法,目的是在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之中。

      3.梯形的面積。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利用學生前兩個基本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經驗,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同時,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活動,教材呈現了多種探索的方法,并說明了不同的探索過程。

      4.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材先通過呈現生活中具體物品使學生認識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圖形組合而成的。然后要求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組合圖形,以鞏固對組合圖形的認識。接著,引導學生學習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所安排的例題及練習除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外,更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

      5.整理和復習

      這部分內容先把本單元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用圖示幫助學生回憶本單元所學習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溝通各種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的內在聯系,再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鞏固已學的各種多邊形的面積公式,提高應用公式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年級數學教案14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導入:你們都聽說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吧,聰明的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體積的意義。

      (1)準備:我們也來做一個實驗,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滿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個杯子里,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這說明了什么?(鵝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間。)

      (2)一個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下面的電視機、影碟機和手機,哪個所占的空間大?

      (3)啟發學生概括: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上面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小?

      (4)比較:用學生手中的文具比。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

      師:教室是一個較大的空間,課桌、講臺、同學、老師等占教室空間的一部分。整個學校是一個大空間,教師、辦公室、操場、花池、領操臺、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既有自己的體積。而整個宇宙是一個大空間,地球只是宇宙空間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體積單位:

      (1)講:測量長度要用長度單位,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測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板書)

      認識體積單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梢苑謩e寫成

      (2)認識立方厘米:

      出示: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

      說明:它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誰的體積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個手指尖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3)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筆盒的體積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認識立方米:

     、俪鍪1立方米的棱長的教具。觀察后總結:邊長是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

     、谡J識1立方米的空間大小。

      1立方米水約可以裝滿500個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約可以做課桌50張。

      小結: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哪個體積單位大?哪個體積單位小?

      體積單位的用途是什么?

      3.體積初步認識:

     、贈Q定體積大小,是看它含有體積單位的個數。

      2.練一練:選擇恰當的單位:

      橡皮的體積用( ),火車的體積用( ),書包的體積用( )。

      3.生活中的數學。

      乘分級的行李規定

      機場行李托運一般不超過此規格。你知道其他交通工具關于行李的規定嗎?

      手提行李的三邊之和一般不得超過115cm。

    五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p53第10-13題

      教學目標:

      1、用分數的有關知識,熟練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2、能溝通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熟練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

      一、練習與應用

      1第52頁第10題

      先做第一題:五一班一共有學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

     。1)先讓學生聯系分數的意義口頭分析:把全班人數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數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21/40。

     。2)再讓學生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列出算式,并寫出得數。

     。3)獨立做下面兩題

     。4)交流

      2做第11題

     。1)學生先獨立練習

     。2)引導比較A三道題目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選擇的除數有什么不同?

      C從中還能想到些什么?

     。3)溝通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聯系。

      3做第12題練習后加強對比

     。1)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式中選擇的被除數為什么不同?除數為什么相同?

     。3)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4做第13題練習后加強對比

      要引導學生區別清楚:一:第一個問題是求平均每條童褲用了這塊布的幾分之幾,需要把5米看做單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數不注明單位名稱。二:第二個問題是求平均每條童褲用布幾分之幾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結果要注明單位名稱“米”。

      5思考題

      方法一:可以根據每個分數中分子與分母的大小關系來判斷。

      方法二:通過畫圖幫助思考

      二、課堂

      完成補充習題上的練習。

    【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07-02

    五年級數學教案09-29

    五年級數學教案04-23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01-14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12-27

    五年級數學教案10-12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1-05

    【薦】五年級數學教案12-03

    【熱門】五年級數學教案12-04

    五年級數學教案【精】12-03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