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時間:2025-03-07 08:50:19 小英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精選3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精選30篇)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5頁的內容,完成練習十三的第l一3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立體圖形知識,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征和它們的體積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賵A柱、圓錐的模型各一個;

     、诋嬘行螤、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柱的投影片;

     、郛嬘行螤、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錐的投影片;

     、芊謩e畫有圓柱、圓錐立體圖形(標有各部分名稱)的投影片;

     、莓嬘袌A柱的表面展開圖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教師:在這個單元里,我們學習了兩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圓錐。知道了它們的特征、學會了如何求出它們的體積等知識,F在我們就來整理、復習一下這些知識,以便加深認識,并學會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一、復習圓柱

      1,圓柱的特征。

     。1)教師出示畫有形狀、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柱的投影片。先讓學生觀察,然后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

      教師;這些圖形叫什么圖形(圓柱。)

      有什么特點(圓柱是立體圖形,圓柱有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側面是一個曲面。)

      隨著學生的發言,教師做簡單的板書。

     。2)做第55頁第1題的上半題。

      讓學生將圓柱的特征自己用簡單的詞匯填寫在表中。教師指出舉例一欄要填寫在日常生活中形狀是圓柱的實物。

      2,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1)教師出示畫有圓柱的表面展開圖的投影片。先讓學生觀察,然后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

      教師:圓柱的側面是指哪一部分

      它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底面的周長高)

      為什么要這樣計算(因為: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長,高=長方形的寬)

      圓柱的表面積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圓柱的側面積十兩個底面的面積)

      隨著學生的發言,教師做簡單的板書。

     。2)做第55頁第2題的第(1)、(2)小題,第3題上半題求圓柱表面積部分。

      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3.圓柱的`體積。

     。1)教師出示畫有圓柱體的投影片。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

      教師: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底面積高)

      計算的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把圓柱切割開,拼成近似的長方體,使圓柱體的體積轉化為長方體的體積。根據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推出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體的體積計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隨著學生的發言,教師做簡單的板書。

     。2)做第55頁第3題的上半題。

      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二、復習圓錐

      1.圓錐的特征。

     。1)教師出示畫有形狀、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錐的投影片。先讓學生觀察,然后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

      教師:這些圖形叫什么圖形(圓錐。)

      圓錐有什么特點(是立體圖形,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膱A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圓錐的高。)

      隨著學生的發言,教師做簡單的板書。

      教師:怎樣測量圓錐的高

      指名讓學生說一說簡單的測量方法,學生說完以后,教師加以概括,并舉起一個圓錐模型,提醒學生不要把母線當做高。(教師不說母線的名稱,只在圓錐模型上指出來。)

     。2)做第55頁第1題的下半題和第2題的第(3)小題。

      讓學生格圓錐的特征自己用簡單的詞匯填寫在表中。教師提醒學生:舉例一欄要填寫自己知道的形狀是圓錐的實物。

      2.圓錐的體積。

     。1)教師出示畫有圓錐體的投影片。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

      教師: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用底面積高,再除以3。)

      計算圓錐體積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這個計算公式是怎樣得到的(通過實驗得到的,圓錐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

      隨著學生的發言,教師做簡單的板書。

     。2)做第55頁第3題的下半題。

      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此時,在黑板上已經形成了本單元所學圓柱、圓錐知識要點的板書。教師可根據這些要點進行小結。(略)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十三的第1題。

      讀題后.讓學生討論兩個問題:

      通風管有沒有上、下底(沒有。)

      這道題的第一步是求什么(是求一個底面周長是34厘米、高是80厘米的圓柱的側面積。)

      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2.做練習十三的第2題。

      讀題后。指名讓學生回答:1升是多少立方分米

      然后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提醒學生看清題目后括號里的要求。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四、作業

      練習十三的第3題。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2

      教學內容:

      有關統計知識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運動會真是精彩!這些小學生在這次運動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復習統計知識:

      1、這么多同學都在參加比賽,我們一起來運用以前學過的分類統計的知識統計一下吧。

      2、我們可以怎樣分類?

     。▽W生可能會考慮到按男女統計,或者是按照運動項目的不同來統計。)

      3、那么就按同學們說的,根據運動項目的不同來統計,完成統計表。

      4、課件出示統計表。

      5、展示學生的統計表,觀察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

     。ㄒ龑W生學會看統計表,并能從中發現問題。)

      6、課件出示推鉛球的成績表。這是老師記錄的這些小同學推鉛球的成績。

      7、老師想很快就能看出有多少人的成績在4米到5米之間,可以怎么辦?

      8、你能不能來幫幫老師?

      9、趕快統計一下,填好統計表。(課件出示統計表)

      10、展示學生的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

      11、關于統計的知識,你還學會了什么?

      [設計意圖]借助教材設計的這一情境,設計一個推鉛球成績的統計表,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自主統計,獨立解決出現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展示自己的統計結果時,教師既要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做法,還要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使這部分知識的復習真正落到實處。

      三、鞏固運用:

      1、綜合練習第16題,先在小組內統計一下,你們小組成員每天各在什么時間起床和睡覺?

      2、小組活動,完成統計表。

      3、展示個小組的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

      4、匯總各小組的統計表,完成班級統計表。

      5、觀察我們班的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先和小組同學說一說。

      6、集體交流你的發現。

      7、你想對哪些同學說點什么?或是想對自己說點什么?

      [設計意圖]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在前面復習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力量,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再一次明確分段統計的意義、方法,發展初步的統計觀念。

      課后反思:

      分段統計這一知識比較簡單,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卻是十分廣泛的。因此對學生們來說,不僅要掌握好分段統計的方法,更應該引導學生學會看統計表,學會分析收集到的數據,能夠從中發現問題。在自主練習過程中,注重將學生的自主練習與學生間的互相合作結合起來,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交流,同時改變由教師提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3

      教學內容:

      有關長度單位(千米、分米、毫米)和時間單位(時、分、秒)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上節課,我們一起去看臺上參觀了學校的運動會,而且解決了許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要先去跳高場地參觀,看看有沒有更多的收獲。[出示情境圖中的跳高場地部分]

      二、復習長度單位:

      1、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你從圖畫中得到了哪些有關的數學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ㄐ∨⒌奶叱煽兪嵌嗌?)

      指名解決問題

      3、這些信息與我們學過的哪部分知識有關系?

      4、回顧一下,到現在為止,我們都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

     。ㄇ、米、分米、厘米、毫米)

      5、它們之間分別具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ㄒ龑W生回顧學過的知識)

      6、鞏固練習:

      5千米=()米3000米=()千米

      8分米=()厘米60分米=()米

     。ǎ┖撩=3厘米()分米=9米

     。ǎ┟=8千米()米=70分米

      7厘米=()毫米

      8、扔鉛球的小男孩扔了多遠?

      4米5分米是多少分米?多少厘米?

      [設計意圖]本學期學的長度單位有三個:千米、分米、毫米,在復習這三個新的單位的同時要注意聯系以前學過的米和厘米來進行,引導學生弄清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是關鍵,使長度單位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三、復習時間單位:

      1、談話:跳高場地很熱鬧,跑道上的比賽更精彩!看,那里正在進行1500米的比賽,第一名已經順利沖過了終點,讓我們了解一下他的成績吧。[出示情境圖中的跑道部分]

      2、你還想知道什么?

     。▽W生可能會提出:一千五百米的學校記錄是多少?學生也可能會提出其他問題,教師可以相機進行指導。)

      3、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

      4、獨立解決這個問題,集體交流。

      5、比分表示時間更短的單位是什么?表示比較長的時間,我們一般用什么作單位?

      6、你能用這三個時間單位說幾句話嗎?

     。ㄒ龑W生聯系生活實際,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

      7、鞏固練習

     。1)撥鐘表,認時間

     。ń處煋茜姳,學生認時間;教師說時間,學生撥鐘表。)

     。2)填空練習

      2時=()分60秒=()分

      3分=()秒()分=1時

     。ǎ┓=180秒()秒=2分

     。3)選擇合適的時間單位填空

      小明從家走到學校需要20()

      爸爸每天工作8()

      丁丁跑100米成績是15()

      姐姐每天讀書30()

      一節課有40()

     。4)綜合練習第12題:

      7:00播放新聞聯播

      燒水10分鐘

      刷牙3分鐘

      梳洗5分鐘

      從6:50開始,最快會在什么時刻完成這些事情?并說明理由。

     。í毩⒔鉀Q這個問題,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時間單位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不易于理解,因此要特別注意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復習,如:一節課40分鐘,課間休息10分鐘,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時間等,幫助學生把抽象難懂的時間概念轉化成自己日常身邊的事情,從而更好地理解、運用。

      課后反思:

      這部分知識,學生經常出錯的就是單位之間的轉換。我一直堅信理解比死記硬背更重要,因此我從來沒有讓學生死背公式。但我同時又發現學生雖然當時理解了,可做題的過程中卻不會回頭去想一想是怎樣理解的,為什么要這樣做。我想理解和記憶相結合的方法也許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4

      一、概念復習

      師:說說你學過的時間單位有哪些?(隨生板書:世紀年季度月旬星期、)

      師:今天我們重點復習年月日這部分內容。

      師: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時間單位,說說有關它的知識。(生選中哪個內容就復習哪部分內容)

      1.世紀

     。1)復習世紀的有關知識

     。2)練習:判斷一下年份是哪個世紀?

      2.年

     。1)復習年的有關內容。

     。2)判斷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閏年?

      3.季度

     。1)復習季度的`知識。

     。2)學生說一個月份讓大家判斷是哪個季度。

      4.月

     。1)復習月的有關知識。

     。2)一個學生出題其他同學。

      5.旬

     。1)復習有關知識。

     。2)學生出題考老師

      二、綜合練習

      1.填空

      2.判斷題

      3.游戲:

      小組活動:說一個你最感興趣的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的形式。你能將它同學過的這些時間單位聯系起來嗎?(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祖國母親的生日、奧運會開幕的日子等等,同時滲透思想教育)

      小組推薦同學匯報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5

      【教學內容】

      教科書100頁。

      【教學目標】

      1.整理、歸納本冊教科書所學知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有關知識間的聯系。

      2.經歷整理與復習所學知識的過程,初步學會一些整理數學知識的方法,培養自覺整理與復習的意識和習慣。

      3.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概括能力,養成合作學習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1.經歷整理與復習所學知識的過程,初步學會一些整理數學知識的方法。

      2.掌握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讀寫方法、大小比較等知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這學期的新課學習已結束,從現在開始,我們將對本學期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復習。(板書課題)

      二、整理全冊所學內容

      1.小組合作,初步整理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本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學生回答)

     。2)想一想:你能用我們學過的整理知識的方法把這些內容整理出來嗎?怎樣整理才能使這些內容比較清楚地展現出來呢?先獨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3)小組合作:小組內的同學商量一下,選擇你們喜歡的方法整理出本學期所學的知識。

      整理要求:

      A?整理結果要簡潔、清晰、有條理。

      B?整理完后,要能說出整理的過程。

      2.全班匯報交流、完善整理結果

     。1)各小組選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過程、結果。

     。2)結合展示、交流的過程,師生共同評價各組的整理情況:你喜歡哪種整理方法?為什么?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地方?哪些內容還需進一步調整?

     。3)根據評價結果,可選一種有代表性的板書。如:全冊內容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

      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

      有余數的除法

      計量單位長度單位:千米、毫米

      時間單位:時、分、秒

      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三、整理復習萬以內數的認識

      1.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

     。1)出示數5555,從右往左,你能依次說出每一個數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嗎?

     。2)填空:10個一是(),10個十是(),10個百是(),10個千是()。

     。3)讓學生做教科書131頁第1題,然后交流。

      2.數數

     。1)一個一個地數,從九百九十八數到一千零一十二。

      一十一十地數,從一千九百八十數到二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數,從一千七百數到三千。

      一千一千地數,從一千數到一萬。

     。2)寫出3408后面的三個數和3001前面的三個數。

     。3)讓學生做教科書135頁第3題,并交流填的.結果。

      3.讀寫方法

     。1)讀出下列各數:教科書135頁第1題。指名讀,然后說一說:怎樣讀萬以內的數。(特別強調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

     。2)寫出下列各數:教科書135頁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說一說:怎樣寫萬以內的數。

      4.大小比較

     。1)寫出下列各數,并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

     。2)說一說萬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3)做教科書第136頁第5題。

      5.較大數的估計

      一個數比400大得多,比20xx少一些,這個數可能是:(在正確的數下打?)999138019005000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復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還有什么疑惑?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6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1~102頁期末復習16~19

      教學目的:

      通過復習提高學生用學到加、減、乘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上一節復習課,看看哪一位小朋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強。

      二、基本訓練。

      列式計算。

      3個6相加是多少?3的6倍是多少?

      3與6的和是多少?3比6少多少?

      仔細審題,集體列式口答。

      三、復習。

      1、期末復習16。

     。1)出示第16題,說一說這道題已知什么?為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說說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樣想的?

     。ㄇ3人澆多少棵,也就是3個4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3)學生集體口答書中的三個問題。

      2、期末復習7。

     。1)出示第17題,提問:圖中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元?

     。2)你能解決書中所提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解答書中第1~4個問題,集體交流說說想法和算法。

     。3)選出你喜歡的兩件玩具。算一算買這兩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學生獨立解答,小組內交流)

     。4)根據這道題所給的條件,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ǚ纸M討論,集體交流時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3、期末復習18。

     。1)出示第18題圖,提問:圖中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元?

     。2)你能解決收中所提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解答書中所提的3個問題,集體交流時說說想法和算法。

     。3)根據這道題所給的條件,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ǚ中〗M討論,集體交流時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4)期末復習19。

     。1)出示第19題,看圖說一說這道題告訴我們什么?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D中告訴我們小松鼠采了5個椰子,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需要解決的是猴子最少采了多少個,最多采了多少個)

     。2)提問: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會解答嗎?

     。3)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四、作業布置。

      教學后記:學生課堂氣氛好,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7

      教學內容:

      教材第50-51頁練習十一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

      2、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并能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并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并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

      1、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

      教師板書:37×82 65×31 59×64 39×43

      讓學生先做題,并說一說這四道題的共同點是什么

      讓學生獨立在本上完成這四道題,請四名阩到黑板上完成,完成后,指名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巡視指導,讓學生注意計算的`準確性和書寫的規范性。讓學生意識到好的書寫是正確計算的基礎。

      2、教師總結:今天我們主要復習的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進位乘法和不進位乘法的計算過程完全一樣,只不過進位乘法是每位相乘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在進位計算的過程中注意書寫要規范、認真。

      二、鞏固練習

      1、筆算。

      76×1845×3689×4638×21

      可以讓學生任選兩題計算,計算完后同桌互相講述計算過程,互相訂正結果和書寫是否規范,然后老師指名學生把練習本拿來集體訂正,做得又對又好的同學將一枚小動物印章。

      讓學生在書中完成第51頁第6題。教師引導學生看一看蜜蜂應該落在哪朵向日葵上采花蜜,請同學們趕快幫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

      讓學生用連線的形式幫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并鼓勵學生“看誰找得又對又快”。

      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并請找得又對又快的同學介紹方法,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2、解決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第51頁的第7、第8題)

     。1)指名讓學生說一說題意。

     。2)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這兩道題。

     。3)通過集體訂正,及時改正不正確的解答方法或計算結果。

      讓學生看第50頁的第4題。

     。1)讀題,并說明題意。

     。2)說一說,這道題和剛才兩道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ǘ际莾晌粩党藘晌粩档某朔},但這道題要解決的是一套16元,56套一共多少錢?所以“每套12張”這個數據信息可以不用)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用豎式計算下列各題。

      26×3568×5318×2448×7924×28

      2、一種郵票每套14張,售價38元,今天上午賣出20套,下午賣出15套,這一天共賣了多少元?

      四、思維訓練

      1、說一說,下面各題錯在哪里,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8 6 2 3 1 8

      ×7 8 ×1 7 ×2 5

      6 4 8 1 6 1 9 0

      6 0 2 2 3 2 6

      6 6 6 8 1 8 4 3 5

      2、菜園收了36筐白菜,連筐共重1728千克,每筐白菜重43千克,你知道這些筐有多重嗎?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復習和練習,學生學會利用估算、只計算個位的乘積的方法解決問題,在計算中讓學生體會到了所學知識的價值,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8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用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口算、筆算

      教學目的: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用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和兩位數(每位乘積不滿10)以及相應的除法;比較熟練地筆算用一位數乘、除多位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包括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算

      1、先讓學生回憶本學期學過的.乘、除法口算,再讓學生做P108的第2題.然后,讓學生說一說口算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2題.

      教師可提出要求: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教師把時間控制在3分內、

      做完的錯誤較多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讓他們做一些補充練習.

      二、復習筆算

      1.做第108頁的第1題.

      教師先把三道乘法題寫在黑板上,請三名同學到前面計算,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教師巡視,特別要注意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掌握的情況.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筆算乘法的法則.對被乘數中間、末尾有零的乘法計算要特別強調.還要讓學生說一說什么樣的計算可以用簡便方法。

      做完乘法之后,再出示三道除法題.可以采取與乘法類似的方法,對筆算除法進行復習.還可以讓學生先判斷商是幾位數再進行計算和驗算.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題.

      教師控制時間6分.可以指明哪道題需要驗算.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3題.

      讓學生先審題,再列式計算.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4題.

      看誰在10分內做完.注意提醒學生要認真計算,首先要計算正確,不能只圖速度.做題時,教師巡視,集體訂正.發現錯誤要及時處理、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9

      教學目的:

      通過進一步的練習,讓學生熟悉的掌握整十數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在練習中,進一步鞏固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口算

      1.小黑板出示

      14+5954-2316×5230×4

      168÷830×20xx×1050×80

      2.完成復習的第1題

      提問:13×30,你是怎么口算的?

      80×30,你又是怎么口算的?

      二、估算

      在黑板上寫上算式。

      23×58

      師:如果要估算這個算式,你可以怎么進行口算?

      完成復習的第3題

      要讓學生說明是怎么估算的,把多少看作幾十,然后口算出積即可。

      三、筆算

      小黑板出示:

      43×2125×2356×7863×80

      并要求第一二小題進行驗算。

      集體反饋時,要注意讓學生口述計算過程,特別是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書寫格式。

      要注意強調,乘法的驗算方法,可以調換兩個乘法的位置即可。

      四、填表找規律

      完成復習的第3題

      集體討論,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通過引導與板書,讓學生初步發展,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幾倍,積也跟著擴大幾倍。

      五、解決問題。

      通過條件與問題的分析,讓學生感覺到圖中的3個書架是個多余的條件,并沒有用的。

      六、課堂作業。

      復習第2、4題。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10

      教學內容:

      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等。(課本第114頁的第7、8題,練習二十五的第8、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正確地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并能正確、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權單位。

      2、能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知識梳理

      教師:同學們。你們在面積這一單元中都學到了哪些知識?你們知道了什么?讓學生充分發言,說一說學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教師結合學生發言,進行引導、歸納。

      板書:面積與面積單位、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三、要點復習

      1、面積與面積單位。

     。1)什么是面積?(或你所知道的'面積是什么樣的?)

      學生結合具體事物(如:書面、桌面等)說明什么是面壩,然后教師出示面積概念。

      幻燈出示: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拔矬w表面"學生可以理解,對于”封閉圖形"教師可畫出一些圖形讓學生判斷。如:哪些圖形可以表示面積。

      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面積與周長的比較。

      教師取一個長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邊長。問:要求這一周的長度,是計算面積嗎?為什么?

      使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簡單換算。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8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地積單位進率:l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3、長、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1)請學生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2)面積計算。

      出示圖形學生獨立計算,然后校對。

      完成后,讓學生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然后提出問題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相等嗎?為什么?先由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師進行分析、總結。

      四、課堂活動

      課本第114頁的第7、8題。

      請學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結果填在表中,然后再進行測量和筆算。最后將測量并計算的結果與估算進行比較,看看誤差多少。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五第8、9題。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11

      教學內容:練習十三的第46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學會運用本單元所學的立體圖形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佼嬘虚L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的立體圖形的投影片;

     、陂L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的模型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幾種立體圖形?它們的名稱是什么?

      學生:我們學習過五種立體圖形(如果沒有選學球就說四種立體圖形)。它們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

      教師出示畫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的立體圖形的投影片,讓學生觀察。

      教師:這些立體圖形都有各自的特點,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它們各自的特點。

      指名讓幾個學生分別說一說每種立體圖形的特點。分別說出每一種圖形的組成部分及名稱,如幾個頂點、幾條棱、幾個面、幾個底面、底面的形狀、高、曲面等。

      教師:我們還學習了求這些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誰能說一說每一種圖形的表面積和它的體積有什么區別?

      指名讓幾個學生分別拿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模型說明:什么是這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什么是這個立體圖形的體積。

      教師:怎樣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表面積?

      指名讓幾個學生分別說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表面積的方法。

      教師:怎樣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體積?

      指名讓幾個學生分別說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積的方法和公式。

      教師:大家說得很好,學習得很扎實。這些立體圖形除了各自的特點以外,有的圖形還有與其他圖形共同的特點,F在我們就來動動腦筋,給它們分分類,把有共同特點的圖形分成一類。先自己試著分一分,然后說一說,你是根據什么分類的,它們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讓學生自己試著分,然后讓學生發言說自己的分法、分類的理由。通過教師與學生的`討論,可以有幾種分法。如:

      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沒有曲面。

      圓柱和圓錐的底面都是圓形。

      圓柱、圓錐和球都有曲面。

      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是上下一樣大。

      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都是底面積高。

      教師:很好2我們不但掌握了這個單元學習的新知識,還會把新學習的知識與以前學習的知識結合起來理解,這使我們掌握的知識更豐富、運用起來也更靈活。

      二、課堂練習

      教師:現在.我們還要練習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可以使我們知道所學的知識有什么用處。還可以使我們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1.做練習十三的第4題。

      讀題后,讓學生討論這道題的題意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解這道題先要求什么?(先要求這個底面直徑是2米、高是3米的圓柱的側面積,加上這個圓柱的底面面積。)

      然后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2.做練習十三的第5題。

      請學生讀題后,教師提問:這道題先要求什么?(先要根據高與半徑的比,求出高的長度。)

      然后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提醒學生第(1)小題的得數需要取近似值,注意取近似值的方法。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3.做練習十三的第6題。

      請學生讀題后,教師提問讓學生思考:

      這道題先要求什么:(先要求這個底面積是12.56平方米、高是1.2米的圓錐的體積:)

      再求什么?(再求已知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又知道它的寬是10米、高是2厘米,求這個長方體的長。)

      然后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12

      學習目標(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

      1、結合參照物,感知東、南、西、北四個方位。

      2、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初步的判斷能力和方位意識。

      3、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過程與方法:結合已有生活經驗,感知方位,建立方向感;結合操作活動,體驗平面圖形的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探究辨別方位的過程,體驗合作探討問題的`樂趣。在圖形拼擺和欣賞活動中,感受圖形美。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感知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認識常見平面圖形。

      難點: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初步的判斷能力和方位意識

      教學準備

      情境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與回顧: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學生交流,教師有重點的板書:

      方位:東西南北

      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

      二、觀察情境圖

      1、學生觀察這幅圖上都有什么?

      2、根據要求涂顏色

      3、涂完顏色后,數一數,每種圖形給有多少個。

      師:重點指導房子的側面,在實際生活中,房子的側

      面是長方形的,而在圖中,房子的側面是由平行四邊形組成的。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分辨。

      4、集體交流,引導學生說一說每種物體各由什么圖

      形拼成的。

      三、本單元的收獲

      學生自評自己在本單元中的收獲,再在小組中互相評一評。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1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9頁的第7~1.1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0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認識,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

      2.使學生掌握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千米、噸

      1.第做109頁的第7題.

      教師提問,學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噸

      是多少千克

      隨著回答,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1噸=1000千克

      2.做第109頁的第8題.

      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東西的高大約1毫米(1分硬幣),什么東西的長大約1分米.然后再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長.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0題.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4千米=()米,讓學生想一想該怎樣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師再說一遍推想過程:因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個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著,教師再板書出:5000千克=()噸,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學生明確它的推想過程.

      然后讓學生完成第10題,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推想過程.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1題.

      先讓學生把相等的數量用線連起來,然后再指名說一說道理.

      二、復習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1.做第109頁的第9題.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然后讓學生分別說出是什么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每個圖形下面板書圖形的名稱.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大家想一想,這幾個圖形各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寫在黑板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順序說,如先說邊的特點,再說角的特點,或每個圖形分別說.最后使學生看到它們的區別和聯系.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師只說明題意,讓學生在點子圖上任意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巡視,看學生畫的方法是否正確,學生畫完以后,要說出是怎樣畫的.對畫得又對又快的學生應給予表揚.

      3.做第109頁的第10、11題.

      教師:什么叫一個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做第10題.要求量的`時候,精確到整厘米.每量一邊,在邊的旁邊注上該邊的長度.算完以后,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注意糾正學生中的錯誤.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3題.

      教師可以根據班里的情況,讓學生準備兩張邊長15厘米的正方形紙.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注意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指出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后,求長方形的周長是求哪幾條邊的和,有沒有不同的解法對想出不同解法的學生應給予鼓勵.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14

      教學內容:

      有關圖形與拼組、對稱知識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通過幾節課的復習,我們不僅去參觀了不少精彩的比賽,而且也對之前學過的知識進行了回顧和整理,F在,再來看這幅圖的中間部分,看看圖上還告訴我們哪些數學信息?[出示情境圖中間的足球場部分]

      二、復習圖形與拼組,以及對稱知識:

      1、運動場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

     。ㄟ\動場是由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半圓組成的。)

      2、這學期我們都認識了哪些圖形?

      3、教師出示圖形,學生進行辨認。

      4、(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想一想:它們分別具有什么特點?

      5、你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

      6、在紙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并與你的同位說一說它們的特點。

     。◤娬{讓每個學生親自動手畫一畫,說一說,同時加強學生間的互相合作。)

      7、一起來說一說長方形具有什么樣的特點?正方形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8、圖上還告訴我們足球場的左右兩個半場是對稱的,怎樣就算是對稱?

      9、在我們的生活中,對稱現象到處存在,能不能舉幾個對稱現象的例子?

     。ń處熆梢月撓到淌业膶嶋H情況,引導學生進行實地的觀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與運用所學知識。)

      [設計意圖]這部分知識的復習最好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進行。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等活動,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仔細思考,在此基礎上,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這樣既扎實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三、鞏固練習:

      1、綜合練習第9題,說說每種色塊各是幾邊形。

      2、綜合練習第14題,按照要求完成。

      與你的同位交流一下,看看你們剪出的圖形一樣嗎?

      3、綜合練習第15題,說說圖中哪些事物是對稱的?

      把對稱的部分涂上相同的你喜歡的顏色。

      [設計意圖]必要的練習對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及時鞏固運用是很有幫助的。在進行書上練習的`基礎上,可以再增加相關的練習,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運用學習的知識解決了這么多問題,大家可真了不起?磥砦覀兊纳钪杏胁簧贁祵W問題,希望大家遇到問題時,要開動腦筋,多想想辦法,從中你會獲得很多快樂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后反思:

      這部分的知識比較簡單,采用動手操作的方法也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課的時候學生也比較感興趣,因此復習的效果來看,學生掌握的情況還是不錯的。只是有些學生雖然理解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但是卻說不出來,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的訓練。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15

      活動目標: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圓,正方,長方形,三角形

      活動重點: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能夠數出來

      活動難點: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能正確數出多少種圖形

      活動過程:

      1、初步認識長方體。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有不同的形狀,(拿出一個紙盒)。大家看,這是一個紙盒,誰知道它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數一數紙盒有幾個面?教學生有順序的數法:上下,左右,前后各兩個面,一共是六個面。

      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學生看一看長方體的各個面和相對面有什么特點。

      這樣使學生明白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

      2、初步認識正方體。

      出示一些正方體的實物。問:誰知道它們是什么形狀的?板書:正方體。讓學生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并且指出正方體的.六個面有什么特點?

      3、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5、認識球體和三角形也同樣列舉出一些道具,例如:乒乓球、籃球、三角尺等。讓幼兒在很直觀的辨認出各種圖形,并讓幼兒自己列舉出生活中都看見過哪些實物是什么圖形?

      二、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五的第1—4題。

      三、小結

      回憶長方體有幾個面,相對面一樣嗎?

      正方體、球體、三角形呢?

      課題10以內連加法第11周第4—5課時

      活動內容:10以內連加法

      活動目標:

      1、學會連加法

      2、能夠準確計算

      活動重點:學習計算方法,能準確計算

      活動難點:正確,快速的計算

      活動過程:

      一、口算練習

      4+4 2+3 5+2 2+5 6+2 7+1 8+1 7+2 7+3 10+0 9+1 4+4 2+8 2+6 2+7 6+4 4+3 5+5

      二、新課學習

      教室里有2個同學,不一會來了3個同學,又來了2個同學,現在教室里共有多少名同學呢?

      總結方法:先把錢兩數相加,得數再加第三個數,求出結果。

      三、新課

      1、3+2+1=6

      2、常識完成下列題,并說出做法2+1+4= 1+3+4=

      3+3+2= 5+2+3=

      3、小結:今天學習的連加法,在計算時先算出前面個數的得數,再加上第三個數求和讓幼兒進行部分口算練習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16

      教學內容:

      有關統計知識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運動會真是精彩!這些小學生在這次運動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復習統計知識:

      1、這么多同學都在參加比賽,我們一起來運用以前學過的分類統計的知識統計一下吧。

      2、我們可以怎樣分類?

     。▽W生可能會考慮到按男女統計,或者是按照運動項目的不同來統計。)

      3、那么就按同學們說的,根據運動項目的不同來統計,完成統計表。

      4、課件出示統計表。

      5、展示學生的統計表,觀察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

     。ㄒ龑W生學會看統計表,并能從中發現問題。)

      6、課件出示推鉛球的成績表。這是老師記錄的這些小同學推鉛球的成績。

      7、老師想很快就能看出有多少人的成績在4米到5米之間,可以怎么辦?

      8、你能不能來幫幫老師?

      9、趕快統計一下,填好統計表。(課件出示統計表)

      10、展示學生的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

      11、關于統計的知識,你還學會了什么?

      [設計意圖]借助教材設計的這一情境,設計一個推鉛球成績的統計表,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自主統計,獨立解決出現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展示自己的統計結果時,教師既要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做法,還要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使這部分知識的復習真正落到實處。

      三、鞏固運用:

      1、綜合練習第16題,先在小組內統計一下,你們小組成員每天各在什么時間起床和睡覺?

      2、小組活動,完成統計表。

      3、展示個小組的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

      4、匯總各小組的統計表,完成班級統計表。

      5、觀察我們班的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先和小組同學說一說。

      6、集體交流你的發現。

      7、你想對哪些同學說點什么?或是想對自己說點什么?

      [設計意圖]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在前面復習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力量,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再一次明確分段統計的意義、方法,發展初步的統計觀念。

      課后反思:

      分段統計這一知識比較簡單,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卻是十分廣泛的。因此對學生們來說,不僅要掌握好分段統計的方法,更應該引導學生學會看統計表,學會分析收集到的數據,能夠從中發現問題。在自主練習過程中,注重將學生的自主練習與學生間的互相合作結合起來,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交流,同時改變由教師提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17

      【教學內容】

      教材第49~5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算理,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對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溝通本單元知識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形成整體認知結構。

      3、讓學生掌握一些整理知識的方法,養成及時整理所學知識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溝通本單元知識的內在聯系。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全單元知識

      師:第四單元的學習內容我們已經全部學習完了,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引導學生說出本單元學習的知識包括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一位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師:在這些加減法算式的學習中,我們強調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哪句話?

      引導學生說出強調得最多的一句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加減”。

      師:對了,不管是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還是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我們都非常強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加減”,我們把這句非常重要的話板書在我們黑板的中間,然后我們再圍繞這句話進行知識的整理和復習。

      板書: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加減。板書課題:整理和復習。

      二、復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口算第73頁第1題。

      學生口算后,抽一個學生匯報答案,并抽一、兩個題目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口算過程。如65+3,要這樣想,5+3=8,60+8=68。

      師:在口算過程中,你覺得哪幾點比較重要?

      指導學生說出口算中比較重要的幾點是:

     。1)要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相加減;

     。2)如果是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一般先加減十位上的數,再加減個位上的數;

     。3)在加減個位上的數時,不要忘記十位上數的加減結果。

      師:在口算中,同學們歸納的3條都非常重要,如果哪一條弄錯了,整道題就要口算錯,我們看看這樣兩道題,分析一下它是在哪個地方算錯了。出示:6+33=93,56-20=54,67-43=4,32+16=8。

      學生討論后回答,讓學生明白第1,2小題是沒有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相加減,第1小題把個位上的數加到十位上去了,第2小題是把十位上的數對著個數上的數減;第3,4題是忘記了加減十位上的數,只把個位上加減的數寫了上去。

      師:所以我們在口算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以上幾點。另外你猜一猜剛才老師出這些錯題是哪個小朋友做的嗎?告訴你們,是一個粗心的小朋友做的,他一邊做口算題一邊看電視,所以才有上面這些錯誤,從這件事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在口算時要特別專心,這樣才能正確地口算出結果。

      師:對,這一點也非常重要。下面請同學們看著第2題,專心地用你們掌握的口算方法算出每顆小芽上兩個數的和與差。

      學生口算后,抽學生回答結果,全班集體訂正。

      三、復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師:在這個單元我們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以外,我們還學習了用豎式計算的方法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用豎式計算34+43時,該怎樣寫豎式呢?同學們試一試。

      學生用豎式計算34+43,計算完后抽一個學生的作業在上展示,讓學生說一說寫豎式計算的過程,全班訂正計算結果。

      師:在用豎式計算的時候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導學生說出用豎式計算時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一是要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加減;二是一般從豎式的個位上的數加減起。

      師:同學們歸納的這兩點都非常重要,是不是每個小朋友在計算時都注意了這兩個問題呢?請同學們看著第73頁上的第4題,檢查這些小朋友寫的豎式對不對,如果有錯誤,錯在什么地方?把第73頁上的第4題的圖展示在上,然后抽學生一道題一道題地判斷,找出錯誤的原因后,讓學生用正確的豎式加以改正。

      師:剛才我們檢查了這些小朋友的作業,他們錯誤的原因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沒有對齊,有的把個位上的數對到十位上去了,有的把十位上的數對到個位上去了,從中你知道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說出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加減非常重要。

      師:請同學們在計算中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掌握的計算方法完成第73頁第3題,題目要求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下面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結果。

      學生計算后,抽學生匯報,先抽用口算方法的學生說一說口算結果,再抽兩道題要求學生說一說具體的口算過程;然后抽用豎式計算的學生把自己計算的豎式在上展示,抽兩道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過程。

      師:同學們都會計算了,下面請小朋友們用你們掌握的計算方法幫助小袋鼠找自己的媽媽。

      出示第74頁第5題,學生計算一道題上連一條線,抽兩道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師:看來小朋友們學得不錯,下面請同學們獨立完成第74頁第6,7題。

      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全班集體訂正。

      四、解決問題

      師:通過學習同學們掌握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和用豎式計算的方法。下面我們用掌握的這些計算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出示第75頁第8題的。

      師: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學生回答略。

      師:要求鵝比鴨多多少只,應該怎樣想?

      指導學生說出要求鵝比鴨多多少只,就要把鵝的只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鴨同樣多的只數,另一部分是比鴨多的只數,算式列成36-20。

      師:用你們喜歡的計算方法算出結果。

      學生計算后,集體訂正。然后問

      學生:“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指導學生從兩數和的方面提出數學問題并

      指導學生解答。

      師: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問題,同學們看一看第75頁第9題,書上提出了哪些數學問題?怎樣解決?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中哪些是用我們現在掌握的計算方法能解決的?哪些是用這些方法還不能解決的?都可以提出來,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留到下個單元去解決。

      學生先獨立解答書上的問題,然后自己看圖提問題來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集中起來,留到下個單元解決。

      五、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用哪些方法可以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在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回答略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18

      設計說明

      本課時主要復習“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線與角這部分知識。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的理念,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特點:

      1.談話激趣,引導自學。

      上課伊始,通過談話,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有關線與角的知識,使學生在構建知識網絡的過程中,對本冊書所學的“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線與角這部分內容有一個完整的了解。

      2.討論練習,深化理解。

      教學中,結合典型習題,通過討論、練習,深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直線、射線、線段的聯系及區別、線與線之間的位置關系及角的相關知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構建知識網絡

      (1)談話導入。

      師:本節課我們一起來復習“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線與角的內容。

      (2)歸納、整理。

     、僭谶@一環節中,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趯W生獨立反思、回顧整理,然后小組展示交流。

     、蹍R報交流,師引導歸納,構建知識網絡。

      線與角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復習、回顧相關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利用課件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網絡的構建,使學生對所復習的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

      ⊙分類復習

      1.結合典型習題,復習線的種類。

      (課件出示)

      (1)說一說下面各圖的.名稱及特點。

      (2)指名回答。

      2.結合典型習題,復習線與線之間的位置關系。(課件出示)

      (1)復習直線間的相互平行關系。

      過點A分別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先弄清畫法,再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完成畫圖)

      (2)復習直線間的相互垂直關系。

      過點A分別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完成畫圖。提醒學生注意寫垂直符號)

      3.結合典型習題,復習角的分類、度量和畫法。

      (課件出示)

      師:圖中有幾個銳角、幾個鈍角、幾個平角和幾個周角?(銳角:2個,鈍角:2個,平角:4個,周角:1個)

      師:怎樣測量∠1的度數?

      (引導學生說出角的測量方法)

      師:如果∠1=60°,∠2、∠3和∠4各為多少度?為什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經歷整理與復習的過程,使學生對線與角有更深刻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會正確地畫出指定度數的角,會量指定角的度數,會正確地畫出已知直線的垂線和平行線,進一步提高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課堂練習

      1.填空。

      (1)過一點可以畫(  )條直線,過兩點可以畫(  )條直線。

      (2)按照角的大小,角可以分為(  )、(  )、(  )、(  )、(  )。

      (3)用一個10倍的放大鏡看一個10°的角,這個角是(  )。

      2.判斷。(對的畫“√”,錯的畫“×”)

      (1)角的邊越短,角就越小。(  )

      (2)射線比直線短,線段更短。(  )

      (3)180度的角是平角,小于180度的角是鈍角。(  )

      3.按要求畫一畫。

      用一副三角尺畫出75°的角。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

      4.完成教材103頁3題。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教材103頁4題。

      板書設計

      線與角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19

      【教學內容】

      教材第94,第9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加深學生對100以內數的計算單位、讀數和寫數、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100以內數概念的掌握水平。

      2、通過復習,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形成整體認知結構。

      3、在復習過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識的方法,養成自覺進行知識的整理和復習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加深學生對100以內數的計算單位、讀數和寫數、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100以內數概念的掌握水平。

      【教學準備】

      師準備;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從整體了解所學內容

      師:同學們,我們在這學期學習了100以內的數;叵胍幌,100以內的數包括哪些學習內容?

      指導學生說出100以內的學習內容包括數數、數的組成,寫數、讀數,數的順序、大小比較和認識人民幣。

      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100以內數的認識數數、數的.組成寫數、讀數數的順序、大小比較

      認識人民幣

      師:這節課我們從這樣幾個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復習。板書課題。

      二、復習數數、數的組成

      師:我們在數1到100的數時,可以怎樣數?

      學生: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10個10個地數。

      師在“數數”后面接著板書:一個一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師:請同學們一個一個地從8數到26;再一十一十地從10數到100。

      學生數數。

      出示4捆零7根小棒。

      師:怎樣才能又快又對地數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讓學生理解數這些小棒時,要先10根10根地數出有多少個十,再一根一根地數出有多少個一。

      師:用你們掌握的兩種數數的方法數一數。

      學生數小棒后匯報。

      師:所以同學們在數數時經常是把兩種數數的方法結合起來用的,兩種數數方法配合使用,在數數的同時,就知道這個數的組成了,例如剛才同學們數小棒時數出多少個十多少個一?

      學生:數出4個十7個一。

      師:所以47是由4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

      出示3捆零4根小棒。

      師:這里面又數出了多少個十和多少個一?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呢?

      讓學生明白這些小棒可以數出3個十和4個一,所以34是由3個十和4個一組成的。

      師:說一說58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89又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學生回答略。

      三、復習寫數、讀數

      師:下面我們復習寫數、讀數。不管是寫數還是讀數,都要用到數位,你知道數位是怎樣排列的嗎?

      指導學生說出數位的排列是: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師隨學生的回答在“寫數、讀數”后面板書。

      出示:36,63,78,87,99,100。

      師:這些數怎樣讀?

      學生讀數。

      師:83怎樣寫?38呢?79,54呢?

      學生寫數。

      師:你覺得在讀、寫100以內的數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導學生說出:讀數和寫數,都要從高位起。

      師:請同學們完成總復習第1題和第2題的1,2,3小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集體訂正。

      四、復習數的順序、大小比較

      師:怎樣比較100以內數的大?

      引導學生說出先比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比較大;如果十位上的數相同,再比較個位上的數。

      師隨學生的回答作相應的板書。

      顯示:在圈里填“>”、“<”。89○9872○7158○6083○8499○100

      師:這幾組數哪些是十位上相同的數?哪些是十位上不同的數?

      學生回答略。

      師: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比較方法比較出這些數的大小。

      學生比較。比較時不但要求學生說出結果,還要求學生說出比較的方法。

      師:這樣掌握了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就可以把數按大小順序進行排列了。請同學們看書上第119頁第2題第4小題,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這些數填在括號里。

      學生完成后,抽學生的作業在上展出,并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排列方式是先比較出這些數的大小,再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出示第97頁第3題。

      師:要求甜甜和朋朋可能有多少錢,應該怎樣想呢?

      引導學生這樣想,100元比25元多得多,28元比25元多一些,20元比25元少一些,8元比25元少得多。所以甜甜可能是28元,朋朋可能是8元。

      師:甜甜一定是28元,朋朋一定是8元嗎?

      讓學生意識到不是一定,而是有這種可能。

      師:還有哪些可能呢?

      指導學生說出甜甜還有27,26,29元這些可能,因為這些數都是比25元多一些;朋朋還有7元,6元,5元等這些可能,因為這些數都比25元少得多。

      師:這樣一來,我們對多與少的認識就更加深刻了。

      五、復習認識人民幣

      師:通過認識人民幣的學習,你知道哪些有關人民幣的知識。

      學生自由地說,師把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梳理和歸納。主要有三塊內容,一是認識幣值,二是了解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三是進行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上出現一些人民幣。

      師:所有的人民幣同學們都認識嗎?請大家認一認這些人民幣。

      學生認人民幣,師從中挑出幾張人民幣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認的。

      師: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是怎樣的呢?

      引導學生說出1元=10角,1角=10分。

      師:8元=()角,60分=()角。要求學生說出因為1元=10角,8元里有8個10角,所以8元=80角;因為1角=10分,60分里有6個10分,所以60分=6角。

      師:2角3分=()分,18角=()元()角又該怎樣想呢?

      指導學生說出2角是20分,再加上3分就是23分;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10角是1元,所以18角=1元8角。

      師:請同學們完成第95頁第9題。

      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

      六、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復習了什么內容?從中你知道些什么?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這節課你有哪些新的收獲?還有哪些問題?說出來大家幫助你解決。學生回答略。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20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溝通個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

      能力目標: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3、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弄清各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策略:

      小組整理學習內容,交流所學習的知識及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習內容

      1、小組合作,整理“數與運算”;仡櫵鶎W的內容,對所學的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對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對整理的內容在班內交流。

      二、練習

      1、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再在小組里交流計算的方法。

      2、第2題。先讓學生自己獨統計圖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題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答案:1500×85%=1275元, 1600×80%=1280元

      南極牌冰箱比較便宜。

      3、第3題,先幫助學生理解提議,由學生獨立解決,然后全班交流。

      三、總結。

      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包括所學知識和新的學習方法。

      板書設計:

      整理與復習

      分數乘法:意義計算方法

      分數除法:意義計算方法

      教學反思:

      整理與復習第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混合運算順序的理解,溝通分數乘除法間內在聯系。

      能力目標: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情感目標:

      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弄清分數乘除法間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策略:

      小組整理學習內容,交流所學習的知識及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寫有式題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習內容

      1、小組合作,整理“數與運算”;仡櫵鶎W的分數乘除法混合運算,包括意義、運算順序。對所學的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對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對整理的內容在班內交流。表彰表現優秀的學生。

      二、練習

      1、第4題,先讓學生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弄清題意,借助圖形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同時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的環保知識。

      2、第5題。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匯報結果,并鼓勵學生說出計算過程,使學生明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證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3、第7題。本題是利用方程解決有關分數的問題,如果學生用算術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教師也應給予肯定,但應讓學生說清自己的思路,用算術法不做要求。

      板書設計:

      解:設這個地區前年降雨量是毫升。

      ―2/9=427

      7/9=427

      =549

      答:這個地區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

      96014.8=142.08(萬平方千米)

      教學反思:

      整理與復習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進一步提高應用百分數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復習單位間的換算和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

      能力目標: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情感目標:

      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弄清各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策略:

      小組整理學習內容,交流所學習的知識及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寫有式題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習內容。

      1、小組合作,回顧所學的百分數知識,說處分數應用題和百分數應用題的區別和聯系。

      2、對整理的內容在班內交流。表彰表現優秀的學生。

      二、練習。

      1、第9題。本題是利用方程解決有關百分數的問題,如果讓學生用算術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應讓學生說清自己的思路,教師也應給予肯定,但不做基本要求。

      答案:

      解:設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約是3500元。

      2、第10題。教學時,先讓學生理解題意,說說覆蓋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同時,教師可讓學生檢閱有關綠化問題的資料,了解綠化的意義及作用。

      答案:175÷960=18%

      3、第11題。主要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時,可讓學生獨立解決,然后進行交流,注意了解學生的解題思路。

      答案:

      科技館:30000×10%=3000(平方米)

      教學樓:30000×25%=7500(平方米)

      操場:30000×20%=6000(平方米)

      食堂:30000×2.5%=750(平方米)

      花壇:30000×0.03%=9(平方米)

      空地:30000-(30000+7500+6000+750+9)=12741(平方米)

      板書設計:

      解:設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約是3500元。

      教學反思:

      總復習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鞏固和復習統計知識,溝通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內在聯系。

      能力目標: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情感目標: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弄清題目中的單位統一問題。

      教學策略:

      小組整理學習內容,交流所學習的知識及學習方法。借助實物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教學準備:寫有式題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習內容

      1、小組合作,整理體積單位間的換算方法,復習統計知識。

      2、對整理的內容在班內交流。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講解。

      二、練習。

      1、第12題。本題主要是考查學生相關計量單位的換算。教學時,教師應組織學生回顧相關的知識,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要注意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2、第13題。本題主要考查有關長方體體積和表面積的相關知識。教學時,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對于逆向思維的題目,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同時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

      3、第14題。本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體積(容積)單位實際意義的理解。教學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1)升、(2)立方厘米、(3)毫米。

      4、第15題。

      第(1)題,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理解領獎臺底部是不許要涂漆的。學生的思路可能有:可以先數出一共有15個面需要涂漆,再用15×50×50=37500(平方厘米);也可以先求四個正方體表面積之和,再減去不涂漆面的面積。學生可能還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

      第(2)題,50×50×50×4=500000(立方厘米)

      5、第16題。引導學生理解不規則鐵塊的體積相當于底面積是48平方厘米、高是0.5厘米的長方體的體積,所以是48×0.5=24(立方厘米)

      6、第17題。此題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教師要利用此情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答案:(1)18×20×30×1.5=16200(立方厘米)

      =0.0162(立方米)

      =0.02(立方米)

      (2)0.02×40=0.8(立方米)

      (3)0.8×365=292(立方米)

      7、第18題。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的讀圖能力,從統計圖中獲取相關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只要學生說的合理,教師應給予肯定。

      (2)根據題目的條件,學生可以求出彤彤家10月份每項開支花了多少錢。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提出問題,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

      8、第19題。根據從大到小排列,中間的那個數即中位數,運用中位數表示這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口的平均水平比較合適。

      答案:1925萬人。

      板書設計:

      復習

      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000)

      容積單位:(液體)升毫升(1000)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21

      教學內容:

      復習分數四則運算、倒數、比的概念和計算。

      復習要求:

      學生熟練地掌握分數乘、除法、倒數、比的意義和分數乘、除法的計算 法則、化簡比與求比值的方法。

      復習過程:

      一、復習分數四則運算和比

      1、復習分數乘除法的意義。

      (1)口答(課本第118頁復習第1題)。

      (2)說出下面各式的意義。

      ×4 4× 4×0.75 4÷

      (3)課本第132頁練習二十七第2題中的1、2題。

      2、復習倒數的意義。

      (1)口答(課本第121頁第3題。)

      (2)下面各題做得對不對?若不對,請說明理由。

      = ( )

      3的倒數是 ( )

      1的倒數是 ( )

      的倒數是4( )

      0的倒數是0( )

      (3)討論:

      什么叫倒數?0為什么沒有倒數?

      3、復習比的.意義。

      (1) 什么叫比?比的意義是什么?

      (2) 求比值(課本第118頁總復習第2題。)

      (3) 思考:怎樣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怎樣化簡比?

      (4) 化簡比(課本第122頁練習二十七第4題。)

      (5) 討論:比與除法、分數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二、復習乘、除法的計算法則

      1、復習分數四則計算。

      怎樣計算 +

      怎樣計算0.5+ , -0.15

      怎樣計算 ×

      怎樣計算 ÷ ,20÷

      2、復習百分數、分數、小數互化。

      問題:百分數、分數、小數之間的互化是什么?

      3、練一練。

      課本第122頁第5、6題。

      4、小結。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22

      復習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感知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并夠熟練地口算和筆算有余數的除法。

      2、通過對有余數的除法的復習,使所學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提高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能力。

      3、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學會歸納、和應用。

      教學重點:

      提高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學會歸納、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憶梳理。

      1、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關系:進行有余數的除法計算時,結果中的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2、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中:①商和余數都有單位。②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有可能不一樣。

      3、公式。被除數=除數×商+余數除數=被除數÷商-余數

      商=被除數÷除數-余數

      1、有余數除法的含義:通過平均分一些物體,有時有剩余,就出現了余數。

      如: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

      23÷5=4(組)……3(盆)

     。ǎǎǎǎ

      其中,被除數23表示();除數5表示();商4表示();余數3表示()。

      2、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在有余數的除法中,每一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余數﹤除數)

      如:23÷5=4……3,其中(余數3﹤除數4)

      3、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或被除數=商×除數

      如:()÷()=7……7,除數最小應是(),

      這時,被除數是()

      解決

      問題1、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成幾組?還多幾人?

      列式:答:

      2、十二月有31天,有幾個星期?還多幾天?

      列式:答:

      一、計算題,要細心!

      1、口算。

      12×0=-174=80÷2=800-610=

      295×8≈52÷7=400×2=38×4≈

      2、用豎式計算。

      88÷9=30÷7=26÷3=33÷8=18÷4=27÷5=40÷5=39÷9=54÷7=67÷8=

      二、填空:

      1、用除法算式表示下圖:()÷()=()……1

      ☆☆☆☆☆☆☆☆☆☆☆☆☆☆☆

      2、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ǎ7﹤57()×8﹤464×()﹤36

      5×()﹤239×()﹤60()×6﹤32

      3、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時,()一定要比()小。

      4、51天是()個星期零()天。

      5、÷5=8……▲,▲最大是(),那么被除數是()。

      6、有32盆花,5盆擺一組,可以擺()組,還剩()盆。

      三、:

      筆算時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錯的,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哪些地方?

      第二課時:課堂練習

      練習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感知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并夠熟練地口算和筆算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重難點:提高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能力。

      一、斷對判錯。

      1、28÷5=5……3()

      2、如果△÷6=○……□,那么□最大應是5。()

      二、選擇題。

      1、下面的數中,除以6沒有余數的是()A、34B、24C、44

      2、有34個李子,每盤只能裝5個,至少要()個盤子才能全部裝完。

      A、5B、6C、7

      3、☆☆⊙⊙⊙※☆☆⊙⊙⊙※……像這樣依次重復下去,第40個是()。

      A、☆B、⊙C、

      4、☆÷○=8……5,○最小是()A、4B、5C、6

      5、下面式子中,計算正確的是()。

      A、56÷6=8……8B、71÷9=8……1C、61÷7=8……5

      三、解決問題:

      1、有43人跳繩,5人一組,可以分成幾組,還多幾人?

      2、一根繩子長24米,剪7米做一個根長跳繩,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繩?梢宰龆嗌俑烫K?還剩幾米?

      3、四年級一班有44人玩激流勇進的游戲,每船可以坐5人,我們都玩激流勇進,最少該租幾條船?

      4、兒童讀物每本5元,小紅帶了36元錢,最多可以買幾本?

      5、劉老師給每8位小朋友發蘋果,每位小朋友分3個,最后還剩下2個,老師原來有多少個蘋果?

      6、李老師有60張郵票,最少要加上多少張,才可以平均分給9位小朋友?

      7、馬小虎在計算一道除法算式時,將除數9錯看成6,得到的商是5,余數是2。正確的商和余數各是多少?

      8、幼兒園搞活動,發給每個小朋友4個小面包、2瓶飲料和3個蘋果,F有39個小面包、17瓶飲料和26個蘋果,能發給幾個小朋友?

      9、用5枝康乃馨,3枝玫瑰,3枝水仙可以扎成一束花。31枝康乃馨,17枝玫瑰,8只水仙最多可以扎成幾束這樣的花束?

      10、○○○○●●○○○○●●○○○○●●……那么第21顆棋子是什么色的?第43顆棋子是什么色?

      四、: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23

      教學內容:

      復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求百分率的應用題。

      復習要求:

      學生進一步理解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練解答百分數三種應用題。

      復習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百分數應用題。

      復習過程:

      一、基本訓練

      1.下面的每句話中,哪個量為單位“1”,另一量相當于單位“1”的百分之幾?

      (1)上半月完成了月計劃產量的58%。

      (2)今年耕地面積比去年大20%。

      (3)經檢驗,這批產品的合格率是99.8%。

      2畫出線段圖。

      一 本書已看了80頁,還剩全書的40%沒有看。

      3.下面的句子中,哪些數能用百分數表示的.化成百分數,哪些不能用百數表示,為什么?

      (1) 一塊花布長 米。

      (2)另一塊紅布長0.6米。

      (3)花布長度是紅布長度的 倍。

      (4)紅布長度是花布的 。

      二、復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求百分率的應用題。

      1、把下面的應用題補充完整后再列出算式。

      一本書,已看了25頁,還有20頁沒有看。求______百分之幾?

      可以做下列補充:

      (1)已看的頁數是未看的百分之幾?

      (2)未看的頁數是已看的百分之幾?

      (3)已看的頁數比未看的多百分之幾?

      (4)未看的頁數比已看的少百分之幾?

      (5)已看的面數是全書的百分之幾?

      (6)未看的頁數是全書的百分之幾?

      2、提問:

      這幾道題都是哪一種應用題?它的解題思路、方法和哪一種應用題是相同的?解題的思路、方法是什么?它與這種應用題又有什么不同?

      3、小結: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是相同的。解題時都要抓住問題部分,弄清誰是標準量,誰是比較量,用比較量÷標準量。但是,這兩種應用題結果的表示形式不一樣,求幾分之幾的用分數表示,求百分之幾的用百分數表示。

      4、用3020千克的油菜籽可以榨油1208千克,油菜籽的出油率是多少?

      (學生解答后提問:求百分率的應用題是哪一種應用題。)

      5、 小結:求百分率應用題實際上也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但是求百分率應用題在書寫格式上有它的特點即在列式的后面添上“×100%”。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24

      復習內容:

      簡便算法

      復習目的`:

      能夠利用運算定律是計算簡便。

      復習過程:

      一、復習運算定律

      1、乘法結合律:(ab)c=a(bc)

      2、乘法交換律:ab=ba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4、加法交換律:a+b=b+a

      5、加法結合律:(a+b)+c=a+(b+c)

      二、復習簡便運算:

      1、出示題目

      + + +

      × + ×

      0.8×4×1.25×2.5

      組織學生討論:每題最簡便的方法是什么?應用哪一個運算定律進行簡便的。

      三、基本練習

      1、下面各題怎樣簡便怎樣算。

      + + + × ×

      2- - × + ×

      2、怎樣簡便怎樣算

      4.18×3.8+4.18×5.2+4.18

      16÷4+23× +

      四、小結:

      解題前要認真觀察題目的特點,包括數字特點和運算符號特點,進行簡便計算。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25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分數及面積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

      2.通過小組合作知識,培養學生系統地、有條理地梳理知識的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3.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合理的數學思考。

      4.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數學、用數學意識。

      教學重點:

      1、復習”面積“和”認識分數“兩個單元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2、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教學難點:看圖想象提問題,能交流、合作、梳理、概括地學數學。

      教具準備:課件、彩筆、智慧星(獎品)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復習

      師: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媽媽給她買了一個大蛋糕,笑笑請好朋友來吃蛋糕。他們又唱歌又跳舞可熱鬧了,我們一起去看看。(播放課件一)好一個又香又甜的蛋糕呀!

      猜一猜笑笑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幾塊?這分吃蛋糕的情境使你們想到了曾經學過的哪方面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知識。

     。ㄔu析創設”笑笑過生日“的情境,引出復習內容(分數的認識),啟發學生,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導向和激勵的作用。)

      二、分數知識,探求問題

      1.小組交流(教材第67頁1題、2題)

      2.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闖關

      看誰碩果累累,每闖一關可獲得一顆智慧星。

      第一關:獨立完成教材67頁第3題,互相講解、互相檢查、互相。

      第二關:完成教材67-68頁第4題、第6題,講解計算方法,自我。

     。2)問題接龍

     、賱撛O情境。

      (繼續播放課件1)笑笑把蛋糕平均分成8塊,自己吃了一塊,冰冰吃了3塊,永全吃了2塊。

     、谛〗M內自編問題。要求根據情境編出有關分數的問題。

     、塾尚〗M輪流報題,全班搶答,答對一題可獲得一顆智慧星。

     。3)清查獲獎個數,同桌互說收獲與不足。

      三、面積知識,實際應用

      1.繼續創設情境,引入復習

      今天笑笑過生日,俊偉怎么沒來?他在忙什么呢?我們到他家去看一看。(播放課件二:俊偉鋪地磚。)原來他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是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吹娇ヤ伒卮u的情境,猜一猜他可能用到哪一方面的知識?

      2.知識,加深理解(教材68頁第5題)

     。1)小組合作出有關面積的知識。

     。2)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3.應用知識,提高能力

     。1)粗心的俊偉

      俊偉收集了一些面積數據,可是忘了寫單位。

     、僬埬氵x擇合適的面積單位填空。

     、谂c同桌交流。

     。2)灑水車(教材68頁第7題)

      今天天氣比較熱,看,開過來一輛灑水車,路面變得濕潤了。(播放課件)這里面還有許多數學問題呢!

     。3)幫助俊偉解決問題

     、俨シ趴ヤ伒卮u,猜測可能遇到什么問題。

      A.俊偉房間的面積有多少平方米?

      B.需要鋪多少塊邊長為20厘米的地磚?

      C.如果一塊地磚3元錢,需要多少錢?

     、谔魬饐栴},巧妙解答。

     。4)發散思維、擺火柴棍(教材68頁第9題)

      四、回顧自查,自我

      師:這節課復習了有關分數和面積的知識,復習應用中,你對這部分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檢查,情況如何?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26

      教學內容:

      復習分數應用題

      復習要求:

      學生熟練地掌握分數三種應用題的內在聯系和解題規律,并能熟練地掌握。

      復習步驟:

      一、基本訓練

      1、下面的生句話中,哪個量為單位“1”,另一個量相當于單位“1”的幾分之幾?

      (1) 實際用電量是計劃的 。

      (計劃用電量是單位“1”,實際用電量相當于計劃用電量的 )

      (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 。

      (第一次用量是單位“1”,第二次用量比第一次多的部分是第一次的 )

      (3)一本書看了 。(一本書的總頁數為單位“1”,已經看的頁數相當于這本書的 。)

      (4)一桶油,用了一部分后還剩下這桶油的 。(一桶油為單位“1”,用去后剩下的油的 。)

      (5)一根木料,截去一段后又截去余下的 。(一根木料第一次截去后余下部分為單位“1”,第二次又截去的木料相當于余下部分的 )

      2、說出線段圖圖意后再列式。

      求150的 是多少,算式是150×

      求150的`(1- )是多少,算式是150×(1- )

      求一個數的 是150,這個數是多少?算式是150÷

      一個數的(1+ )是150,這個數是多少?算式是150÷(1+ )

      二、復習分數應用題

      1、解答下列三道題。

      課本第118頁總復習第3、4、5題的。

      2、學生解答后教師提問:

      (1) 這三道題都是什么應用題?

      (2)這三道題有什么不同?

      (3)這三種應用題在應用題結構上有什么規律?在解題上有什么規律?它們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3、小結:

      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要抓住題目中的問題部分進行判斷,找出誰是另一個數,誰是一個數。用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和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這兩種分數應用題都要先判斷誰是單位“1”。再確定用乘法還是用除法解答,解答時還要注意題目中的數量與分率是否對應。

      4、練習

      (1)根據題意列出算式

      自行車廠今年生產女式自行車7200輛

      (2)相當于去年產量的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3)比去年少生產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4)去年產量是今年的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5)比去年多生產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6)去年比今年少生產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7)去年比今年多生產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提問:第3、5、6題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為什么第3題右以直接乘,而5、6兩題不能直接乘?

      為什么第1、2、4題用除法計算?

      為什么第1題可以直接除,而2、4兩題不能直接除

      小結:

      這6道題都是求“去年生產多少輛自行車”,但由于各題中所給的數量和分率不一樣,單位“1”對應情況也不一樣,所以解題方法,列式也不一樣,在解答分數應用題時要認真審題,根據具體題目,準確判斷單位“1”,找準對應關系,根據數量關系列式。

    五、作業

      練習二十七3----8題。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27

      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125-129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整數、分數、小數等概念的意義,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整理復習中形成知識網絡學會均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3、結合教學,滲透人文主義教育和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系的辯證唯物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理解整數、分數、小數等概念的'意義,溝通聯系,形成知識網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引入課題

      1、課件展示信息報道)據統計,去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280元,實際增長6.4%;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通過驗收的人口地區覆蓋率達到85%;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為比去年增加1.4倍。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從3又9/20平方米提高到6又13/25平方米。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公布,我國總人口數為1295330000人,平均每個家庭的人口為3.44人,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取得明顯成效。

      2、從這組信息報道中,同學們主能感受到什么?你是怎么看出的?

      3、揭示課題:數學在我們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我們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數,這節課我們就來整理和復習數的意義、

      二、復習整理,形成網絡

      1、分組合作,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把信息中的數據分分類。(用展示臺展示反饋)

      2、分類整理,溝通聯系。

      (1)整數。

     、僬埻瑢W們舉幾個用整數表示的例子。

     、谀男⿺祵儆谡麛的?(自然數、0、…、、)

     、圩匀粩档囊饬x和單位是怎樣的?請同學們看書回顧。(師板書復習步驟)

     、芙榻B自然數的產生,引入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爺爺的名言--數起源于數

      (2)分數、小數。

     、佻F在請同學們自己來整理復習分數和小數,看看你們打算從哪幾方面來整理?(分組討論)

     、诟鶕瑢W們討論的結果,請同學們帶著問題,看書回顧、分類整理。

     、坌〗M分類匯報結果,并圍繞整理結果提幾個問題,隨意點同學回答并作出評價。

     。3)百分數

     、佻F在我們還有什么數沒有復習?

     、诎俜謹档囊饬x是怎樣的?

     、壅埻瑢W們舉幾個用百分數表示的例子。

     、芙榻B幾個百分數實際應用的例子。(課件展示)

      膠東鄉糧食產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百貨大樓的帽子按八五折出售。

      某針織廠抽查了50件針織內有衣,其中49件為合格產品,合格率為xx%。

      20xx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

     、莘纸M討論:百分數和分數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3、形成網絡。(課件)意義(略)

      (2)復習計數單位、數位、進率等概念。

      (3)讓學生自由看數位順序表提問質疑。

      5、小結板書

      三、綜合運用,拓展提高

      (課件展示)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28

      一、教學內容:102頁—109頁

      二、教學目標: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重點: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表內乘法,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觀察物體,統計。

      第一課時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

      教學內容: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復習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的計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2、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估算。

      教學重點:正確、熟練的計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根據實際情況巧妙的進行估算

      教具準備:微機。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點:

      1、學生看書自學,同桌討論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這個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

      學生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

      筆算加法 筆算減法筆算加減混合 估算

      2、教師:筆算加減法應注意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算起;

     。3)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當十再減。

      3、練習:算出下面每組數的和與差。

      42、3654、29

      4、教師:筆算加減混合運算需要注意什么?

      練習:計算。

      29+35+9 61-30+15

      75-46+31 53-9-37

      5、教師:估算兩位數加減法有什么方法?

      練習:一本80頁的'書,小明第一天看了32頁,第二天看了27頁,他大約看了()頁,大約還剩()頁沒有看。

      二、綜合練習。

      1、計算比賽:105頁第1題。

      2、先估算,再筆算:105頁第4題。

      第二課時 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學內容: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學目標:

      1、復習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觀念 ,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能估計和測量長度。

      2、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判斷直角,會畫角和直角。

      教學重點: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觀念。

      教學難點:正確的畫直角

      教具準備:微機、三角尺。

      學具: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點:

      1、學生看書自學,同桌討論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這兩個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

      學生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

      米和厘米

      米厘米1米=100厘米線段

      角和直角

      角直角畫角和直角

      2、教師: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學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約有多長。

      3、練習:填出合適的單位。

      教學樓高12( ) 橡皮長2( )

      小明身高1( ) 課桌寬60( )

      4、教師:什么是線段?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

      練習:完成103頁第5題。

      5、教師:什么叫角?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學生在練習本上畫一個角、一個直角。

      二、綜合練習。

      1、(1)下面的圖形有幾個角?哪幾個是直角?

     。2)在圖形里加一條線段,使它增加三個直角。

      2、完成106頁第7題。

      3、畫直角:完成106頁第8題。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2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體會收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把出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里,能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2、使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積累初步的收集、數據的經驗,發展初步的數學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統計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自己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在交流中體會畫“√”作記錄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具學具:

      硬幣、題紙、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1、春天,是外出的好季節,你們喜歡春游嗎?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春游?次覀儼嗯瑢W準備了什么好吃的?

      你能用什么辦法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來每種食物各有多少嗎?

      其實你就是要把他們分類。那我們一看結果,數一數他們的數量。

      我們還可以把結果填在統計表里,大家一起來說。

     。荷蠈W期我們就是用這種先分類后數的方法來進行統計的。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統計”的新知識。(板書:統計)

      1、探索統計策略

     。1)男同學也帶來了他們喜歡的水果,看,他們帶來了什么,每種水果各有多少個呢?

      他們也向我進行了匯報,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比比誰最聰明,能一邊聽,一邊數出來。(第一次放錄音)

      你們數清楚了嗎?老師也沒有數清楚,你們能想想辦法嗎?怎樣就能記下來?梢4人小組商量一下。

     。2)好,下面就用你想好的方法來記一記,可以記在這張紙上。(第二次放錄音)

      誰記下來了?他們各有多少個?說說你的方法。(學生匯報)

      你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那你喜歡哪種呢?

     。3)看來大家都選到了自己最喜歡的方法,接下來就用這種方法再記錄一次,比一比誰的結果最正確。(第三次放錄音)

      學生匯報。

      看來孩子們感覺到了,記錄的時候符號越簡單就越方便、清楚。

      剛才,我們是在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收集數據。

      2、呈現統計數據

      下面我們把這些數據在表格里。

      3、分析統計結果

      我們來分析一下統計結果,從這個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豐富練習,鞏固新知

      1、鞏固新方法

      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幫老師統計出了各種食物的數量,帶上這些好吃的,我們出發吧!

      一路上,我們將會遇到很多這樣的交通標志,你們認識嗎?

      那我們就來統計一下遇到的路標吧!這次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完成,老師讀,大家記,記在題紙上的第一個表里。

      學生匯報。

      2、直接應用,解決身邊的問題

      坐著汽車一路顛簸,我們終于來到游樂園了,你看到了哪些好玩的?

      可老師不知道你們喜歡什么項目,怎么買票呀?

      那我們就現場統計。

      聽好要求:

     。1)每人只能報一項自己最想玩的項目。

     。2)別人說的時候,你要認真地記在題紙的`上。

     。3)自己報的時候,也不要忘了記下來。

      開火車,輪流報。

      把結果填在下面的統計表里。

      從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剛才,我們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了自己遇到的問題。

      3、動手操作,親自體驗

      下面我們放松一下,你們喜歡玩游戲嗎?

      那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拋硬幣”的游戲。

     。1)介紹游戲方法

     。2)介紹游戲規則

      誰來匯報你記錄的結果?

      觀察每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喝绻y計的次數足夠多的話,可以看出正、反面出現的次數差不多,也就是說正、反面出現的概率相等。

      4、拓展練習,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時間不早了,該返程了!有交警叔叔正在路上統計過往汽車的數量,我們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幫幫他們,好嗎?

      先看看有幾種車?

      那你可得看清楚了,這次沒有人來幫你報。

      這個路口1分鐘內通過的汽車,我們一起來記錄。

      看了這個表,你想說什么?

      交警叔叔謝謝你們的幫忙,一天的旅途該結束了,你們玩得開心嗎?

      四、全課

      我們在玩中學到了知識,又在玩中運用了知識,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收獲。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 30

      教學內容:

      教材第39頁復習6~10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進一步提高學生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老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直接報得數.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來上一節復習課.(復習2)

      二.綜合練習。

      1.復習題6。

      1)出示第6題表格,仔細觀察表格說說括號里的數應該怎樣算,為什么這樣算。

      2)學生填表,集體交流。

      2.復習題7.

      1)要求學生通過觀察不計算來比較兩個算式的'大小.

      2)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的?

      3.復習題8。

      1)出示第8題圖,老師說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題目的問題,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褲子32條”的對話.

      提問:題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做了上衣20件,褲子32條,求還要做幾件上衣才能和褲子配套.)

      2)_學生獨立列式計算,集體交流時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為什么這樣算?

      3)集體口答。

      4.復習題9。

      1)出示第9題,提問:這道題告訴我們什么?(桌子40張,椅子4把,有48人來開會。)

      求什么?是幾個問題?哪幾個問題?(再搬幾張桌子?再搬幾把椅子?)

      2)學生列式計算后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為什么這樣算的?

      3)學生集體回答.

      5.復習題10.

      1)出示第10題,圖中告訴我們什么問題?

      2)根據這三個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老師把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學生集體算出結果,口答.

      三.作業布置.

      <<練習與測驗>>復習(2)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案10篇【熱】01-03

    小學數學復習教案07-05

    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05-08

    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優秀02-21

    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范文03-19

    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精品)12-20

    (通用)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01-14

    小學數學復習教案優秀09-08

    [優選]小學數學復習教案11-09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